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3篇

來源:文書谷 2.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3篇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

“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小白兔靈靈一邊哼着小曲兒,一邊走在放學的路上。

突然,天空烏雲密佈,看樣子是誰把太陽公公惹哭了,靈靈看着黑黑的天空,一路小跑起來,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條小河邊。

這條小河流得很急,河的上面只有一個獨木橋,橋很窄,大概只能夠靈靈一個人走。靈靈二話沒説,剛準備抬腳上橋,就看見對面出現了兩個身影。

哦,是猴子小小的和他的父親啊,靈靈矛盾了,是讓他們先過呢!還是自己先走呢?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先走,因為要先來後到啊!接着,就準備上橋。

隨後,小小父子也到了對面,小小的父親背上揹着兩筐鼓鼓囊囊的東西,步履蹣跚,表情很吃力,看到靈靈要過橋,便停下了腳步。

靈靈“刷”地紅了臉,感覺很是過意不去,但看到這烏溜溜的天空,又看自己嶄新的粉紅色的書包,她可不想上學第一天就把書包弄濕,於是,咬着牙就準備上橋。

小小的父子還在那裏等。靈靈走了幾步,看見小小的`父親好像在朝她笑,慈祥的笑,理解的笑還是寬容的笑?總之,靈靈不由地停下了腳步,轉身回到橋邊,並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小小的父親好像愣了一下,笑容更燦爛了,緩緩地走向靈靈,小小又蹦又跳地跟在後面。

猴子父子來到了靈靈的面前,輕輕地用大手來回撫摸着小兔靈靈的頭。靈靈看着父子倆的背影,笑了……

當靈靈反應過來,抬頭看看天空,咦?烏雲去哪兒?難道太陽公公不哭了?算了,靈靈一邊哼着《我是一個好小孩》,一邊走上了橋。

謙讓,使自己快樂,更使別人快樂。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2

提起《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大家都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把個頭大的梨讓給他的幾個哥哥先吃。這種尊敬兄長的孝悌之情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寫着寫着,讓我想起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姥爺非常喜歡種花,在姥爺的精心侍弄下,家裏的每一盆花都開得特別漂亮。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在一個花盆裏竟然長出了一棵天葵,在我們北方稱這種植物為“悠悠”。姥爺害怕“悠悠”和花盆裏的花搶養份,要把它拔掉。這時姥姥説:“你別拔,等“悠悠”長熟了留給小孩兒吃吧?”於是,我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悠悠”成熟了沒有。終於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剛一進門,姥姥就對我説:“‘悠悠’熟了!”我聽到這個消息,高興的一蹦三尺高,趕緊跑過去看。哇!果然在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悠悠”中,我看到有幾粒變黑了,像黑珍珠一樣,特別誘人,真想把它們摘下來全吃掉。這時,我想到了那是姥姥、姥爺把它養大的',想到了《孔融讓梨》,應該把它們摘下來,先給姥姥、姥爺吃!我順手挑幾個大一點的“悠悠”洗乾淨,送到他們的面前説:“姥姥、姥爺你們先吃吧!”可他們卻説“寶貝兒,我們不吃,你自己吃吧,謝謝我們的好寶貝兒!”

和大家説我的親身經歷,其實是《孔融讓梨》讓我懂得了謙讓是一種美德,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學習他這種尊敬兄長,懂得謙讓的美德。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3

“房子大了,電話小了,生活越來越好...”宋祖英的這首《越來越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的確是這樣,近些年來,我們的物質生活發生着巨大的改變,走進任何一個小區,一輛輛私家車整齊地排放着,空調外機一個接着一個。可是,我們的`精神生活是否也該有所改變呢?前幾天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深有感觸。

那天,我們家正在吃晚飯,聽見樓下有吵鬧聲。我跑到陽台一看,原來,由於路窄,一輛紅色奧迪轎車和一輛黑色桑塔納轎車對在了一起,他們互不謙讓,兩人都沒法走。我以為是陌生人,可下樓一看,原來是我的兩個鄰居。圍觀的人都議論紛紛,從他們的言語中我得知,奧迪車主是剛從外面回來,桑塔納車主是想去外面吃飯。他們都是趕時間,可卻為了這事兒耽擱了,互不相讓。

這時,邊上的鄰居都開始勸了起來:一位爺爺説:“年輕人,別在這兒僵持不下了,別人還等着吃飯呢!”,“就是就是,你們年輕人火氣太大了,謙讓一下嘛!就一兩分鐘的事!”一位老太太也發表了意見。

兩位車主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後,他們在圍觀人的勸説下,總算是肯讓路了。不出兩三分鐘,道路通暢,終於能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俗話説,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國小生在學校裏,同學們都懂得互相謙讓,更何況是大人而且還是鄰里之間呢?叔叔呀,你們可是下一代的榜樣!要知道:謙讓,是一種美德!你們説呢?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4

人們常説:“退一步海闊天空。”是呀!學會謙讓可以使我們打開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謙讓讓我們心胸寬闊,謙讓讓我們收穫快樂和友誼。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現了多少以謙讓之美而流芳百世的`名人。如清朝大學士張英讓給鄰家三尺地而被傳為佳話;説的是張英在京城為官,他的弟弟在家裏為了三尺寬的地方準備蓋房子令居不讓,弟弟寫信讓哥哥出面干預。哥哥卻回信説:“千里來信為蓋房讓他三尺又何妨”。

明朝時,山東濟陽有個名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做大官。有一年,老家因為蓋房子砌牆和鄰居發生爭執,互相爭一牆地基,均不讓步。他母親便請人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要他出面説話,為家裏爭氣。董篤行收到家書以後,當即給家裏老人寫了一封信回信。信中寫了這樣一首詩:“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牆又何妨。”董母看了兒子的書信後,覺得很有道理,就在蓋房時主動讓出了幾尺。鄰居看見了,又聽説了董篤行的那首詩,很是感動,也主動讓出了幾尺 。於是,兩家重歸於好,互相退讓出的地方成為一條衚衕。事情傳開後,人們便把這條衚衕稱為“仁義衚衕”。

人若謙讓,得到的是友情、是財富,更是逆境中伸出的援手。所以同學們,請你找回你那謙讓之心吧!永遠不要拋棄它,不要懷疑它。

同學們!請記住,“謙讓也是一種美德”。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5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妹妹,她的名字叫“陳秋漪”。妹妹比我小兩歲,看上去像一個可愛的洋娃娃,瞧:圓圓的.臉蛋,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兩個短短、翹翹的小辮子,是不是非常可愛,你知道嗎?妹妹還很調皮呢!這點和我很相像。所以,我平時喜歡和這個小妹妹一起玩一玩。

眨眼暑假到了,妹妹又來到我家住下了。可沒住上幾天,我就和妹妹爭吵起來了,因為我發現妹妹有一個缺點,就是什麼事都和我搶,和我爭。我喝水吧,才喝到一半,她就跑過來搶着也要喝,我説等我喝完了再給你,可她卻等不及了。我不給她,她就哭着去奶奶那告狀,平時一直最寶貝我的奶奶還總是幫着妹妹,説妹妹比我小,我這個做哥哥的應該讓讓妹妹,我真是感到好委屈。這還不算,吃晚飯了,我喝湯,她就搶我湯勺;我做作業時,她就搶手中的筆,我真是快要被她氣瘋了,覺得妹妹真是太不講道理了,我決定不再理她。

媽媽知道了,就對我説:“妹妹比你小二歲呢,你要拿出點做哥哥的樣子來,要和妹妹好好講道理,給妹妹做個好榜樣!”我想了想,覺得媽媽説得也有道理,我開始學着做什麼事先想一想妹妹,比如我口渴了,先問一問妹妹是否要喝水;和妹妹一起寫作業,先讓妹妹選自己想用的筆。這樣,妹妹開心了,也開始聽我的話了,不和我吵,也不我和搶了。我真是覺得好高興呀!看來,多謙讓、謙讓別人,很多事就容易解決了, 而且,我看上去,很有哥哥的樣子,不去和妹妹計較,凡事多為妹妹着想,妹妹自然就會尊重我這個做哥哥的了!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6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題記

謙讓不僅是一種美德、一種教養、一種格局、更是一種境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自古以來,謙讓的美德就被世世代代華夏兒女傳承發揚。孔融讓梨是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個梨的大小雖然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説卻是難能可貴的。他的謙讓,讓所有人深思,給我們做了榜樣。小時候媽媽給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儘管我似懂非懂,但一顆謙讓的種子在我心中的沃土慢慢生根,發芽……

8歲那年,全家去泰山旅遊,到了最後合影留念環節,媽媽讓我和妹妹按個子高矮坐到兩塊石頭上。正當我擺好手勢準備喊“茄子”時,一旁的妹妹卻哭鬧起來。上前一問緣由,才知道她不甘心“居於人下”,非要坐那塊大石頭。我不假思索的對大人們説:“我坐那塊小石頭吧,我和妹妹換換,我比她大,理應謙讓”。大人們都誇讚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也感到心裏暖暖的。原本心中僅存的那點不快也一下子煙消雲散。回家的路上,我又給妹妹講了孔融上梨的故事,並告訴她要像小姐姐學習懂得謙讓,妹妹一知半解的.點頭笑了。

謙讓是心靈的美,讓人温暖,讓人感動。謙讓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謙讓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謙讓是杜甫“安得廣夏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也正如雄鷹學會謙讓狂風驟雨,才有了它的展翅高飛。

謙讓不是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謙讓不是一葉浮萍,漂浮不定;謙讓不是一束曇花,轉瞬即逝……

謙謙之行,在於手,在於心……

謙謙之言,在於口,在於情……

守禮謙讓,尊重生命,從做好自己開始!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7

在生活中常會看到,有些人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一點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而互不相讓,甚至打打出手。這樣不僅破壞了各自的心情,而且也損壞了雙方的形象。試問,這樣做有意義嗎?不相謙讓,斤斤計較的結果既害人害己,那為什麼不能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展示自己的涵養,表現自己的大度,謙讓一下呢?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人們熟知的一句名言。謙讓有着巨大的影響和作用。它會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時,別人也會感激、欣賞、佩服你的.謙讓和大度。謙讓,意味着不要“無理奪三分”,意味着不要“得理不饒人”,如果無理者主動向有理者道歉,雙方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那種場面不知會讓人的心中暖意融融呢!

謙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歲月悠悠,不少關於謙讓的典故還時常在人的耳畔響起。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説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閲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至今流傳。

我想,謙讓是一種風度和境界,如果人人都能受益。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走在山間小路上,兩個人不能同時通過時,如果爭先恐後,就會有陷入深谷的危險,最終會導致同歸於盡,但如果自己先停住腳步,讓他人先過去,那麼每一個人都能安全走過這條小路。所以在生活中,只有相互謙讓有愛,才能避免糾紛,得到開心。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為了把我們的社會變得美好而又和諧,讓我們用謙讓來對待別人,用微笑來面對別人,用雙手來幫助別人,用心靈來關愛別人。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成為中華美德的傳播者吧!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8

謙讓,我想這個詞語大家並不陌生吧!謙讓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一隻梨雖然微不足道,但對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説很珍貴。孔融沒有因為自己小要吃個大的,而是把大的讓給哥哥姐姐,這讓我非常感動。

在學校裏、在家裏、在路上。

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同學們飛快地跑出教室,操場上便聚滿了人,有跳繩的、打羽毛球的、踢毽子的、打籃球的,各自玩着自己喜愛的運動。突然,一個從天而降的籃球砸在了一個小姑娘身上。打籃球的幾個人連忙跑過去道歉,而那個小女孩卻當沒事一樣笑着離開了。雙方的恩怨解除了,一切就像沒有發生一樣,這就是謙讓的力量。

媽媽問孩子:“天氣越來越冷了,要不要再加件衣服?”爸爸問媽媽:“起早貪黑累嗎?”孩子天真地問爸爸:“晚上天黑了才回家,怕嗎?”孩子説“不冷”,媽媽説“不累”,爸爸説“不怕”,這樣的.家庭多温馨呀!這也是謙讓的一種體現,只有謙讓才能讓家庭和睦、和諧。

謙讓不只是讓別人謙讓你,也要學會你謙讓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謙讓是一種豁達的摯愛,就如一股清泉澆滅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衝突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謙讓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只有你謙讓他人,他人才會謙讓你。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9

夕陽踉踉蹌蹌地跌到山的那一頭去了,賤起一片片盛開的`橘紅的晚霞。 吃完飯,收拾好碗筷,笑嘻嘻地説:“我昨天買了三張電影票,要不今天去看吧!”

弟弟聽了,高興地大喊大叫:“我要看電影!可以看電影嘍!”

可媽媽説:“只有三張票。誰不去?”這時,我像被施了定身法似的,給定住了。

這時,爸爸開口了:“我去加班!”我心想爸爸上班很辛苦,難得出去玩。於是,我説:“我剛考完試,正好休息休息,還是你們去吧。”媽媽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樊婷,世上可沒有後悔藥賣哦。”説着,又衝我眨了眨眼。我知道這話是針對我的,心裏像有千萬只螞蟻在爬。

見我們沒有表態,媽媽急了,把三張電影票放在桌子上。爸爸堅持:“我下午上班可以多賺錢!”我也脱口而出:“我剛考試完身心疲憊。不去,不去。我要休息。”

媽媽笑了,從口袋裏又掏出一張電影票,放在桌上。弟弟眼尖,“又有一張電影票嘍!大家都可以去了!”媽媽含笑望着我們,説:“我特意來考驗一下你們。現在,祝大家通過考驗了!”

我們都樂了。媽媽卻反問爸爸:“你不是要去上班嗎?”爸爸笑了:“事情辦好了,不用去了!”

我跑出房間,穿上外套説:“哈,可以輕鬆了!看電影去嘍!”

媽媽看了一眼手機催促我們:“快一點兒,馬上要開映了。”

我們走在去電影院的路上,天上無比皎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雲,就如一位女郎,穿了件長裙,而頸間圍繞着一段細膩的白色紗巾。我們走着走着,我沒有見過這麼美的天空……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0

謙讓,是人生前行的一張通行證;謙讓,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劑;謙讓,是和諧相處的充要條件。如此,不怕半路被攔截,不怕傷心流淚,更不怕會有爭吵。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貴在謙讓。謙讓是一種深厚的涵養,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恬淡與寧靜。它不但可以改善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還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與昇華。

如果陳小姐能謙讓,如果司機能謙讓,就不會出現爭執與“對峙”這樣由小而鬧大的一件事,居然還出動警察,浪費了多少社會資源,是不是有點無聊,有點好笑?

曾經,在戰國時,藺相如的“完璧歸趙”讓他的身份地位攀高升,從一個“門客”而與廉頗“同列”。以至招來大將廉頗的不滿,還企圖羞辱藺相如一番。而藺相如卻以禮謙讓他,使廉頗終於負荊請罪,成就“將相和”的'千古佳話,併合二人之力,保全了趙國。試想一下,假如兩人互不相讓,堅持針鋒相對,後果又會怎樣呢?大概為秦所滅了吧?!這種相互謙讓的作風,多麼難能可貴啊!

可見,謙讓是一種豁達的摯愛,就如一弘清泉澆滅艾怨嫉妒之火。可以化衝突為詳和,化干戈為玉帛。謙讓又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別人衝撞了你,內心也會感到不安。你以謙讓待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與擁戴。不管是家人,老師或是朋友、同學,相處之間應該謙讓有禮,和諧社會的構建,不都是需要以此來保證嗎?

人生的旅途總有坎坎坷坷,帶上“謙讓”,總能找到避風港。

人生的小路總有彎彎曲曲,握住“謙讓”,總能披荊斬棘,看到勝利。

相互謙讓,讓社會更和諧,世界更和平。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1

謙讓不僅是一個人的一種美德;一種胸懷;一種豁達;一種無私的體現,而且是一種境界。它能拓寬人的視野,拓寬人生之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謙虛的美德。

孔融讓梨是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個梨的大小,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説,是難能可貴的。謙讓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孔融讓梨的故事,從古至今都教育人保持謙和、禮讓。

在現實中,做人境界的高低,常常體現在你處理人際關係的不同方式、方法上。有人善於化解矛盾發生。有人則往往會激化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同在一個班級裏學習,或同在一個地方生活,難免會有一些矛盾的發生,而引發矛盾最多的,最常見的往往是因為利益關係,大家都希望自己得到的東西是最好的,是最有價值的。如:乘公交車讓位,不斤斤計較等等。其實我們深省一下,人生短短几十載,相逢也是一種緣分,我們互相彼此謙讓,留給世人的一定是一種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才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人與人之間相處貴在謙和禮讓。

你謙讓了對方,並非表明你不行或無理,而是一種做人的氣度;一種情操!從而表現出你做人的高尚境界。反過來,你為了自己的某種利益,對別人惡語相加,拳腳相向。這恰恰表現出你做人的境界不高。一個人越是知識淵博,才華出眾,成就非凡,那麼,他的境界往往就越高,對事物的認識就越深刻,越能謙讓他人。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更要保持謙和、禮讓,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2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謙和、禮讓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安樂法。”這句話旨在説明謙讓的美德。在道路狹窄之處,應該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經常有這種想法,那麼人生就會幸福快樂。

俗話説:“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處處為他人着想,不僅是對一個人德行的考驗,也是為了取得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只能是一個孤家寡人。

做事要懂得給人留有餘地,當你一味爭搶的時候,不僅傷害了對方,也有可能連帶地傷害了他的家人。得理讓人,不僅是一種寬容,更是一種人脈的積蓄。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稱為“張宰相”。張英的安徽桐城老家有一個姓葉的大户與張家府第為鄰。那年,張家重修擴建府第,蓋院牆時與葉家發生爭執,各不相讓。張英的家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給張英寫信,希望張英以官壓人,干預此事。張英瞭解此事後,作詩一首帶給家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見詩,反覆吟誦,感到很有道理,於是主動後退三尺築牆。葉家得知以後,被張英身為高官但寬厚禮讓的行為感動,也將自己宅院主動後退了三尺。這樣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後來,這件事被廣為傳頌,張英以寬厚禮讓的品德化解鄰里糾紛,顯示出長者風範,給後人深刻的啟示。拋開斤斤計較的睚眥必報,謙讓展現出的.氣度與修養、個人魅力會增加自己的人緣,獲得更多信任與好感,誰説不會給自己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機會。讓我們用謙讓來對待別人,用微笑來面對別人,用雙手來幫助別人,用心靈來關愛別人吧!

世事一如崎嶇道路,困難重重。走不過的地方不防退一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對方先過,哪怕是寬闊的道路也要留給別人足夠的空間。你會發現,這既是為他人着想,自己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謙讓是一種美德作文13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説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

謙虛、禮貌包含着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啟迪後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説:“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着地上説:“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説:“您説,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説:“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説:“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説明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後人超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