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得益作文

來源:文書谷 2.7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招損,謙得益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滿招損,謙得益作文

滿招損,謙得益作文1

滿招損,謙得益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題記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儀的國度,謙虛作為傳統的社會美德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國人。不是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崇尚謙虛的。為什麼中國人推崇謙虛的美德,可能與中國人的性格有關,中國人含蓄、內斂,不善張揚,不在乎外表的聞達,而注重內心的修正的性格,決定中國人崇尚謙虛。也有人説,是中國人常保持謙虛的美德,才養成的'含蓄、內斂性格的。到底是謙虛的美德培養成含蓄的性格,還是含蓄的性格決定了謙虛的美德,誰也説不清楚,可能是兩者相互影響,互為依存吧。那我們到底要不要去做一個謙虛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認清謙虛的意義。何謂謙?字典解釋是:虛心,不自高自大。

何謂謙虛?詞典是這樣解釋的,謙虛詞性有二,作為形容詞,是虛心,肯接受批評的意思。作為動詞,是表達謙讓的一種行為,如説謙虛的話。過去國人是很講究謙虛的,與謙虛有關聯的詞就有:謙卑、謙稱、謙辭、謙恭、謙和、謙謙君子、謙順、謙讓、謙詞和謙遜等。其次,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老百姓與朝廷的關係是從屬的關係,皇帝是在替天行道,謙虛更多體現為聽命朝廷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更多的朝廷命官都秉持着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的信念。很多的能人志士都崇尚恭順、內斂,不外露,不張揚,他們寧可埋沒自我,也不願意表現自我。

許多文人寧做隱士,不做勇士。難怪呂坤強調“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古人還強調“好説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在自然經濟狀況下,這裏的謙虛更多的表現在忍讓,聽命,內斂和含蓄。但謙虛並不意味着過分低估自己,也不要過高估計自己。應該實事求是的認識自己。我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遇,不要放棄任何一次拼搏,更不要放棄任何一次探索。謙虛的過度是自卑,謙虛的反面是自滿。正確的把握謙虛,就是在自卑和自滿之間找到平衡點,既無過也無不及。

最後,讓我們做一個謙虛的人,讓“滿招損,謙得益”的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進而發揚、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

滿招損,謙得益作文2

《書》曰過,滿招損謙受益,這歷來傳誦的名言,深刻人心。自滿易亡,謙虛則興,談古道今多少英雄偉人以自身檢驗的亙古不變的真理。

滿則損謙受益,古時有一種器具叫敧器,此物有一特點很有意思,他平時不滿的時候會豎着,可水只要一滿便會傾倒,讓水流出,它的原理是由於它本身是木製而成,兩頭小中間大半實半空,水的多少會影響他的重心偏移,只木比水輕便會傾倒或這豎立,而這容器恰好解釋了當我們自滿時好比容器滿水,由於器倒水流產生損失,如是空的`或是不滿的容器便如謙虛,可以繼續加水。這便不是滿則損謙受益的道理。

古來今往多少偉人不是因滿而亡,因謙而功名流今。

古有項羽,劉邦,項羽是有才有勇之人,可卻剛愎自用,不用韓信,不聽范增所勸,導致鴻門宴上放虎歸山。相比之下劉邦的才識不及項羽,但卻做人謙虛有度,虛心納諫,贏的張良韓信這樣的曠世奇才。而結果也因此而知,劉邦打敗項羽,一舉建立大漢王朝得天下。項羽的自滿使得良才不得用,而劉邦的謙虛使他贏得了天下,這難道不是滿則損而謙受益的道理嗎?

牛頓,被稱為力學之父的牛頓,他二十幾歲便創立微積分,發現光譜,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但他卻不覺得這些是自己為之誇耀的事,他對於這些只講了一句:如果我所見得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緣故。僅僅這一句話便可看出牛頓的謙遜,也正是如此,他的名字流傳至今。

作為當下的社會青年,我們總是時不時認為自己出身不凡,不應該落於塵埃滿身灰塵,總是想要更好,而往往又難以如願。為此我們為何不稍微謙遜,努力學習,積極進取豐富自己,這樣的光明之路又何嘗不來到我們腳下。

山不讓土壤才能成其大,海不澤河流固成其廣,我們只需謙得益而避其滿招損,孰不能如山海一般雄偉壯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