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作文

來源:文書谷 2.8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莫高窟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莫高窟作文

莫高窟作文 篇1

莫高窟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之上。它正面朝東,前按着宕泉河,面對三危山,這裏泉水淙淙,樹木茂盛,從外觀看,三四層的洞窟都排列有致,斷崖和周邊的環境十分荒蕪自然,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莫高窟始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366年,後來又經過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這11個朝代,到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

莫高窟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它現有492個洞窟,再加上北區的洞窟,就有735個。莫高窟的石窟羣還包括:西千佛洞,現有19個洞窟;榆林窟,共有41個洞窟;五個廟石窟,現存22個洞窟,殘窟有12個……這些數字無不説明:古代匠人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我們今人才有幸看到這樣輝煌的建築。

走進莫高窟你可以發現它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反映了中國古代時期的宗教和社會情況,是壁畫、雕塑、建築三結合的立體藝術。裏面有2400餘年的彩塑,最大的彩塑高達33米,最小的彩塑像雞蛋那麼小巧玲瓏的,依舊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人體的形象有佛、菩薩力士、俗人……每個人千姿百態,有立、跪、卧……每個人神態各異,有善、威、悲、怒、剛、憨……從這些彩塑中不難看出唐代彩塑已經達到了“人物豐濃,肌勝於骨”的藝術高度。

在隋唐時期,隨着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發展得很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千餘個洞窟,在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被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像造像活動未受太大的影響。可是在北宋、西夏和元代時,莫高窟開始逐漸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在歷時這麼久的建造與修復過程中,莫高窟逐漸形成了如今龐大的規模,經歷千百年的滄桑時光,莫高窟無聲地講述着中國的佛教文化史和彩塑工藝史,讓人們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佛教藝術寶庫,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讓它大放異彩!

精彩點評:戴靖恬同學給我們講述了莫高窟的歷史和特點,尤其是着重描繪其中彩塑的形態各樣和工匠的技藝高超,牢牢抓住了最有特色的一個方面,非常好!希望能在整合資料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描繪總結,這樣讀起來也更有感染力!

莫高窟作文 篇2

莫高窟是偉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敦煌。它建於十六國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到現在已經大約過了1700年。經過近20xx年的風沙,窟內的塑像壁畫早已看不清原來的相貌。

在這個承載了千年歷史石窟羣中,“九層樓”是敦煌石窟的標誌性建築,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一尊高約35。5米的大佛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延載二年(公元695年),禪師靈隱共居士陰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它住在那高大的九層塔中,髮髻漫卷,悠然自得。右手上揚,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滿足眾生的願望。眉間一點硃砂痣,眼眸平和,灰色的皮膚用金粉包裹盡顯雍容華貴。衣服垂直下落,線條分明,層層布料的曲線雖僵硬卻逼真,佛祖包容世間萬物的心境頓時呈現在古老的.線條中。大佛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聖,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後,將帶來一個極為祥和、富裕的美妙世界。

芸芸眾生自窟底抬頭仰望,在崇高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更覺佛的至高無上和無盡含藏。

第257窟中,忠誠的護衞守護着佛像。佛像坐在一個半鈴鐺狀的小房間內,頭上的龍雕圍着色彩斑斕的花紋,栩栩如生,正要向遼闊的天空騰飛般。房間內壁畫着眾人祈福的景象,每個小人神態各異,衣物色彩也互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出是各地虔誠的高僧。窟內的牆壁上畫着數不盡的小人,它們都盤腿坐下,手臂放在腿上,表情嚴肅,好像正在舉行什麼儀式。門旁牆壁上的人,神態或誇張,或矜持,每個人彷彿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在遙遠的唐朝,第148窟建成了。窟中一尊側躺的大佛,它面型豐滿,眼睛微眯,一副享受的樣子。皮膚被歲月鑄成了古銅色,左手放於右腿之上,一副安然入睡之態。衣服的大紅色早已斑駁不堪,但衣服紋路柔軟,似乎能隨身體起伏而變化。它的身上站着許多小人,它們雙手合十,斜穿寬袖大袍,神情不一。這個窟是由唐代敦煌世家大族李大賓之家所建,於盛唐大曆十一年開鑿。然而這千年之後,佛像卻依然安眠於此。

莫高窟文化至今已經傳了1700年,它給了我們無比的震撼。它凝結着老祖宗千年來的汗水與智慧,它令每一個華夏人民為之驕傲,自豪!

莫高窟作文 篇3

敦煌市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東鄰安西,南接阿克賽,西北接新疆,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敦煌最初立郡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為漢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稱“三危”、“瓜州”,自古為絲綢之路東、中段各線文匯的樞紐。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為一盆地型地形,周圍高山環繞,總面積31,200平方公里,以戈壁、沙漠和山地為主,綠州面積僅佔4.5%,有人口15萬,其中城市人口6萬多。敦煌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隆雨量39.9毫米,年平均氣温9.3℃,盛產的李廣杏和無核葡萄,汁多個大,含糖量高,馳名中外。

敦煌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嗚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仿宋沙洲古城等旅遊名勝。敦煌市規模不大,但城市規劃整齊,旅遊飯店、商店和餐館鱗次櫛比,旅遊服務已配套成龍,六萬人的小城市已達到年接待50萬中外遊客的規模。

敦煌機場已開通至蘭州、西安、北京、嘉峪關、鄯善、烏魯木齊、南京、廣州的正常航線或定期包機航線。將來敦煌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完成後,到敦煌旅遊會更加方便。 敦煌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牀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和財富。

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谷文書後,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作文 篇4

我曾在閲讀題中讀到過莫高窟,當時還以為它只不過是一座九層高塔,沒什麼好稀奇的。但這個暑假,我親自去了莫高窟,親眼所見,這才真正領略到它的壯觀。

莫高窟開鑿於一面巨大的懸壁上,大大小小全是洞窟。聽講解員的介紹,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佛用場地,路過的商人都會在洞前拜上幾拜,以保佑自己能平平安安到達目的地。這些洞窟一個挨着一個,形狀者都是長方形的,還安了門,上面編着門牌號,數字一直編排到了700多號,而且它們中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洞中冬暖夏涼,還有許多的壁畫。可惜的是,這些洞窟中目前僅有400多個洞窟是對遊客開放的,剩餘的卻因為損壞嚴重,已經不允許遊客參觀了。

我滿懷好奇心走進了一個小洞窟,只覺着一陣涼氣撲面而來,讓原本繃緊的肌肉瞬間便放鬆了下來。看着眼前的'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畫,我發現它們都是由綠藍粉黑四種顏色組成。僅用四種顏色卻能讓壁畫活起來,古人的畫工真令人讚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關於春節的壁畫,看着它我彷彿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耳邊也響起了人們所發出的歡呼雀躍聲。

我又往頭頂一看,發現了窟頂的天花板上印着許多方中有圓的圖案,其中有一條盤旋的龍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它那犀利的眼神,彷彿正在幫助人們驅趕着惡魔。再仔細看,圖案中還有一朵八瓣花,我想,那紅色的花瓣應該寓意紅紅火火,而一旁繞來繞去的藤蔓,則是祝福人們像它一樣步步高昇吧。

我們又來到了56號洞窟,看到了長118米的巨大卧佛。它以公主躺的姿態迎接着我們,身後還有108個小佛。這些佛像神態各異、姿態不一,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嬉皮笑臉,還有的端莊肅穆,讓人目不暇接。我還沒看夠呢,就被潮水般湧入的人羣擠出了洞窟。

最後參觀的是九層高塔,誰知這個塔前的遊人比卧佛前的還要多。是什麼東西這麼吸引人呢?我走進塔內,瞬間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忍不住大叫了聲哇!原來這高塔內有座巨佛,它有多大呢,我抬頭向上看,脖子仰得都疼了,看才能看到它的頭部。據説,它足有36米高呢。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古代,人們是怎麼造出如此宏偉巨大的佛像呢?告訴你把,古人是先把這座塔造好,然後往內部開鑿、延伸,等石佛雕刻好後,再一塊一塊的上色,這才造就眼前這雄偉壯觀的一幕。

莫高窟之旅,不虛此行,不僅讓我看到了絕美的壁畫和佛像,更讓我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

莫高窟作文 篇5

我在時間和空間的光怪陸離中盤旋,來到了彷彿熟識的地方:高高的大門,一條河邊有一溜空地,幾座僧人圓寂塔。我倏爾明白,這裏是莫高窟。

現在我是王圓錄,那個被無數人指責的罪人,莫高窟文化的叛徒。只是,我還不是王圓錄,我有着自己所有的夢想:保護這裏的文化!

幾件精美的文物送到了縣令那裏,這個文官文雅地捻了捻鬍鬚:“是這麼個事情,文物應當收藏,可運費誰出呢?”我又到甘肅學台葉熾昌那裏奔波,身為金石學家的他,建議藩台們將文物送到省城,運費和旅途的辛勞又一次難住了這些官員,他們在室悠然品茗,似在思索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大批歐美學者不遠萬里趕來,不管他們如何奔波勞累,風餐露宿,他們仍然得不到這裏的'一個小瓷片,我換了幾把大大的鎖,向當地官員請求幫助,無論我如何向他們闡述這些文物的價值,他們仍無動於衷。終於我以道士可以通天的封建思想換來了他們的誠惶誠恐,拿着長矛,身着布衣的士卒圍在了莫高窟前,外國人終於不敢挑起與這些人的爭端,悻悻而去。望着他們的背影,縣令派人來告訴我,這些文物可以暫存於府衙,以待運往京都。

我興奮地準備着,將我所有的一切可以換錢的東西換成柔軟的紙與布,用以打包這些珍貴的文物,望着它們美麗的花紋,我幾乎可以想像到以後的學者望着它們的驚歎與讚賞,我甚至把我的破棉襖拆掉用以保護它們。幾個月的整理,它們啟運之後,我心旌飄蕩。

我準備完成這一偉大的文化保護工作的最後旅程,偷偷跟隨車隊。我望見沙漠縷縷的炊煙,令我不敢相信的是:在那裏我見到了俄國人勃奧魯切夫、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等曾被我嚴辭拒絕的人,我看到他們將一把把銀元塞入敦煌官員的手中,然後笑着帶走一車車我親手裝上的珍貴文物,揚長而去。

縱然王圓錄已不是那個王圓錄,曾經的腐朽還是依舊的腐朽。

從幻想中走出來,望着夜空,看見月亮和絲絲縷縷的雲朵,我想起沙漠中那裊裊的炊煙,中國官員室中幽幽的茶香,幻想和現實的距離近在咫尺。戴上眼鏡,我見到清晰的缺角的月亮,如果這樣,還不如讓我摘下眼鏡,去看那一輪模糊的滿月。

莫高窟作文 篇6

我常想,是什麼讓區區幾個洞穴便能讓無數朝聖者頂禮膜拜,是什麼讓藝術家只擷取一點靈感便做出驚人大作,是什麼讓莫高窟如此迷了書生,驚了活佛,震了中國。

直到我親眼看見,那三危山映照下的莫高窟。

紅日燃盡了彩霞,光的流溢和色的籠罩,讓莫高窟浮湧上了金沙。我徐徐走近。色彩並不濃重,甚而有些灰暗,想必這是北魏之風。交織的線條如同戰士的鎧甲,粗壯的筆觸猶如交錯的劍戟。亂世的家破人亡,戰爭的殘酷無情,英雄的落魄沉浮,全然凝聚於其中,讓它彷彿成了逝去賢士的一支悲歌。接着,彷彿如羽調商聲輕入急管繁弦,畫面變得強烈而奔放,這必是到了璀璨奪目的唐代。千百種色調,上萬種描繪,都無不體現唐的燦爛繁華;窈窕的舞女,宮廷的.盛宴,都無不彰顯着唐的巔峯造極。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深沉,化作散粉劍氣七分目光;歷史的鼎盛,萬物的活力,成為不褪色的燦爛綻放。再向前,色彩變得柔和起來,大概是宋的樣貌。這裏,由熾熱走向温柔,由狂烈變得沉着,但它並不平靜。精細的筆鋒榮成色彩的漩渦,温煦的描繪奔湧成絢爛的畫面。蘇軾在高歌“老夫聊發少年狂”,辛棄疾在拍遍欄杆,“把吳鈎看了,無人會,登臨意”。詞人的滿腔熱血和慷慨之音,於這裏終匯成一汪清泉。

我竟一時哽咽,只走過幾個洞穴,卻彷彿跨越了無數朝代,色彩化作興亡在腦海中奔騰,線條化作時代在心中激盪。只是,胸中鬱積了幾千年的興衰史,不覺有些難以壓抑的慨歎。

滕王閣坍塌,阿房宮焚燬,歷史名跡都已殞滅無蹤跡,但莫高窟至今仍是它當年的樣子,我想大概是因為它具有穿越古今的普世意義。前代藝術家的遺留給予後代藝術家的靈感,時空交織,情懷相撞,呈現出宗教無可替代的奪目花火。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洞察歷史,參悟人性;它又是一種感召,將人性神化,又賦予神以人的性格;它更是一次聚會,將文化縱深,將傳統顛覆,將歷史匯成長卷。無數的人們蒙着黃沙,踏着荊棘,無謂的走在莫高窟的朝聖路上。張大千舉着油燈,一幅幅的汲取線條,畫作終震動中國。這裏的狂歡和無情,這裏的熱烈與冷酷,這裏的濃重和單調,都充斥着歷史,想來,大概宗教也是美育。

你好,莫高窟。與你的邂逅,讓我又一次邂逅了千百年深厚的中國。

莫高窟作文 篇7

他開始動身了,餘先生來不及阻止他,我也來不及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王道士到底是來了,他背對着歷史,我看不到他的眼睛,揣測不出他作為一個凡人的內心。餘先生説他穿着土布棉衣,畏畏縮縮,原是一個逃荒的農民。我説為什麼要“畏畏縮縮”呢,有人要傷害他嗎,還是正因為沒人傷害他才使得他如此恐慌? 道士,當了佛教聖地的家,在莫高窟,敦煌文物藏在那裏,或是葬在那裏。

大漠孤煙,它們寂寞得如同守護他們的僧侶。直到有一天,等來了命中註定的“伯樂”—斯坦因。是的,一疊銀元,成交,五箱經卷。餘先生説他怕自己的筆會不沉穩,所以只能簡略地説。説年份,説人物,説交易雙方的“貨物”,沒有説盈損。他怕自己承受不住,更怕後人承受不住,這一刻不能沉穩的豈止只有筆! 籲—,車隊出發了。餘先生説斯坦因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但我不相信斯坦因會在乎那個流血的民族,在他看來那鮮血淋漓的傷口也許是咧開的豔脣,是在感謝上帝敦煌文物終於等來了“知音”,而他則是成全中華文明的英雄。不知那頭拉牛車的黃牛是否因為這次的貨物多了幾分歷史塵埃的重量而比以往走的緩慢些。 合上書卷,掩面沉思。這是一場文化的`苦旅,那個苦旅的道士真的是個罪人嗎?我聽不到回答,這次連歷史也犯了難。他只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農民,是來逃荒的,來時沒有任何惡意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他的飢餓命令他走下去,走下去。

或許正是莫高窟看到了他的苦難,也看到了自己在大漠中無望的未來,才自動裂開一條縫,將自己所有的寶物全贈予他,以便讓它們逃離這寂寞荒涼的沙漠。而它們自己也寧願漂洋過海,浪跡天涯,再不願忍受這被遺棄冷落的日子。這原本只是一場可愛的賭氣啊。 既然是賭氣,那麼氣消後,哪怕再不羈的遊子也會思念故土吧。敦煌文物此時一定在倫敦博物館裏焦急地等待着我們接它回家,可回家的路是如此的遙遠,而我今生最怕的就是讓人失望兩次。只是於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只好站在泛起淡淡青苔的拐角處,撫摸着莫高窟古老的傷口,輕輕安慰道:莫高窟,莫高哭。

莫高窟作文 篇8

敦煌莫高窟是媽媽經常跟我念叨的地方,據説那裏能看到中國的古代文明。在去敦煌莫高窟的前一天晚上,媽媽為了讓我對敦煌莫高窟的事情有一個形象的瞭解,就帶我看了一齣戲劇——《敦煌神女》

《敦煌神女》主要是用舞蹈表演出敦煌莫高窟壁畫,加上用我們的想象給壁畫中的飛天神女編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它講述了遠古時候,本來有一隻鹿神沐浴着人間歡樂,突然有一天,一隻惡剪射傷了她,一個年輕獵户救了她。鹿神跟他結了婚,生了個女兒——鹿女,那時,家家都和睦幸福,載歌載舞。突然,火魔的到來給人間帶來了災難,鹿神為救大家奮不顧身的跳進火裏,鹿女和勇敢的人們決議一同去找能把萬物復甦的寶貝——神水。她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寶貝——神水,然後撒向大地,給人間重新帶來了歡樂。鹿神和鹿女優美的飛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下午,在去敦煌莫高窟的路上,我一想到馬上就能看見金碧輝煌的莫高窟時,興奮不已。但當我進了敦煌莫高窟的大門後,令我大失所望,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原以為莫高窟應該跟國王的宮殿沒什麼兩樣,但在我眼前的莫高窟卻是黯淡無色的,一尊尊佛像殘的殘,缺的缺,別看有的佛像是完整的,這都是宋代或清代修補的`,修補的東西痕跡很明顯。在16號洞窟和17號洞窟裏原本有一個藏經洞,裏面藏了五萬多經卷,結果在無意間被王道士發現了,他以為這些東西沒什麼大不了,就是幾張紙而已,就把這些東西拿出去賣。這下可把一些偷寶者都給吸引來了,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美國等把一些經卷搶走,帶回國去。現在的藏經洞空空如也,全被偷光了,這些經卷的真跡都要到國外的博物館才能看到。我認為這真是我們中國的奇恥大辱啊!

我感到很驚訝,為什麼我國的發現者和當時的政府都不知道這是一批貴重的古代文物,外國人卻都知道了。對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後來媽媽告訴我,就是因為我們的人愚昧無知,不識字,所以就不能分辨這些文物是否很珍貴。我想:國強則民強,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不要做像王道士這樣愚昧無知的人。

莫高窟作文 篇9

大漠黃沙,夕陽向晚,帶一路風塵,匆匆趕到敦煌。感慨時光輪迴之餘,心中總有一種刺痛,總要想到那面崖壁、那些洞窟、那些哀怨又彷徨的歷史碎片。走絲路,怎能少了莫高窟;到敦煌,怎能不憶《道士塔》?

——是為序

踏過歷史的霧靄,我久久佇立。

望着被晨霧籠罩的莫高窟,內心有一絲猶豫;我在想,是否真該原諒他。

天還早,王道士定然還沉浸在昨日的快感中。緩緩抬腳,輕輕邁步,我極力壓抑着內心的憤懣,生怕再次驚醒那位歷史的過客。

獨自徘徊在鳴沙山前,藉着微弱的晨光,迫切地想去探訪那樂尊和尚被佛光招引而鑿的聖蹟。

最終未能如願,我還是晚了:

一片狼藉,殘破的佛像橫七豎八地散落地上,凹陷的牆面、粉白的.牆體無聲地宣讀着他的罪過。

我顫巍巍的手輕輕拂過洞壁,心中陡然一驚,刺痛的燒灼感從指尖傳來:那是粉壁下悲傷的呻吟與哭泣,那是歷史無言的吶喊。慌忙退回兩步,腳下只剩下半個頭顱的佛像正用那温婉智慧的獨眼注視着我……

佛有佛性,慣看紅塵輪迴,所以不悲不喜;凡人凡心,面對屈辱歷程,能否輕談原諒?

耳畔依稀傳來了北魏工匠和大唐畫工勞作的聲音,慢慢地又幻化成操着蹩腳漢語的洋人,他們嬉笑着將一尊尊佛像裝上駝車…

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如夢,色彩斑斕;如詩,氣迴腸。伴隨鳴沙天籟,化為紅塵滾滾……

有人説,讓時光吹散歷史的霧靄吧,目光要長遠,遊,還是要旅的;物,還是要購的。

可,王圓籙那碩大的腦袋如此清晰地映在眼前:他正坐在經卷上興奮地數着銀元;不時地拿起一枚用力一吹,迅速放在耳邊:清脆的聲響伴着諂媚又得意的笑容傳得很遠…

我該原諒你嗎,屈辱的製造者?

四周還是一片沉寂,初升的朝陽透過山體映照在崖壁上,公元366年的佛光似乎又出現在敦煌戈壁上。我定定神,拭去額上的冷汗;緩緩起身退出了這個洞窟。

透過朝陽的金光,我從一扇破門的縫隙中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王道士還在沉睡,瘦小的身軀蜷縮着。洋人的銀元似乎並沒給他的生活帶來多大變化。

我猶豫着是否叫醒他。他那麼卑微,那麼渺小;一個只知道賣經卷,買白灰,刷壁畫的潦倒的道士,我又能説他什麼呢?讓他猥瑣的身軀擔負這沉重的文化鉅債嗎?我撇撇嘴,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天終於放晴了。

鳴沙山、佛龕洞連同王道士那蜷縮的身軀、破舊的氈房都籠罩在金黃的日光中,進入了下一個輪迴。

但願,下一輪迴的鳴沙山沒有王道士……

莫高窟作文 篇10

今年夏天,我們一家人蔘觀了聞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

大巴在瓜敦高速公路上飛快地奔馳,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黃沙滾滾的沙漠戈壁。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鳴沙山東麓25公里處的斷崖上。

漢唐雄風吹拂着敦煌,絲路駝鈴吟詠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始鑿於公元366年,從隋至元,歷代多有增建,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分上下五層,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

隨着導遊的講解,我們先參觀了保存比較完好的幾個洞窟。洞窟裏有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絕倫的壁畫,再加上層次豐富、設色明亮而濃麗的藻井,烘托出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洞內是不允許喝水和拍照的,大家都很自覺。藉着自然光能看到窟中的一些景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飛天壁畫:畫中的人物有的伸展玉臂,騰雲而上;有的淺唱低吟,低迴婉轉。那飄動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和流暢的線條使飛天的形象顯得輕盈而嫵媚動人,難怪壁畫《反彈琵琶》被選為敦煌藝術的標誌呢。

就當大家都在為古老的敦煌文化而陶醉的時候,導遊又帶着我們參觀了幾個毀壞的洞窟。這裏,有些佛像的頭已經被人撬走,有的整幅的壁畫被人用化學膠布粘走了。

據記載,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祕而不宣一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於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騙取了佛經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這批東西現藏於大英博物館;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將劫餘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於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和運到北京後,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這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

走出洞窟,在外面的空地上,我沒有看到在其他景區常見的售賣飲食和紀念品的小賣部,大家在特別安靜和整潔的環境中欣賞着這國之瑰寶。

逝者如斯,面對無邊大漠,面對那歷經一千六百多年還屹立不倒的石窟,萬般感觸湧上我的心頭:我憤慨列強的凌弱欺壓與野蠻掠奪,讚歎莫高窟的輝煌文化,同時期望敦煌譜寫出新的華章!

莫高窟作文 篇11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莫高窟”,其實這個暑假我們還去了月牙泉、茶卡鹽湖、青海湖、七彩丹霞、黃河鐵橋……但我最喜歡的是莫高窟!

我們一家來到了敦煌,媽媽説這是莫高窟。啊!從遠看莫高窟多麼雄偉、多麼壯麗,就像一座大的城牆!走近一看才知道莫高窟為什麼有“窟”這個字了。因為在這座城牆上有七百多個小洞窟!但是這個莫高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洞窟呢?又為什麼叫莫高窟呢?我這就告訴你!

這就要回到幾千年前了。

366年僧人“樂尊”跋山涉水來到了“鳴沙山”,看見前面金光閃耀,認為是佛在指引他,於是,他就在巖壁上開鑿了一個洞窟在裏面修行,自此,莫高窟一千兩百年的歷史開始了……人們為了紀念樂尊開創窟的功勞,後人把這稱為“莫高窟”,莫高的意思是此僧,後來人們修了更多的窟,也在窟裏修佛、修禪。

這就是它的由來!

這時來了一位導遊帶我們參觀幾個有代表的洞窟,我一進洞窟就被震撼啦!洞窟裏的佛像有的三四米、有的.幾十釐米、有的六七米!窟裏的壁畫真是栩栩如生,導遊指着一些壁畫説古時候人們很喜歡畫飛天的佛像,所以我們看的每個窟牆上都有飛天的壁畫,我走到壁畫前仔細端詳,彷彿看見壁畫裏的人都活了似的飛出來跟我打招呼呢!

有一個窟的牆壁上畫着九色鹿的故事,導遊説古時候的人不會寫字,喜歡用畫來表達有寓意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不小心掉到水裏,九色鹿救了這個人,這人答應九色鹿絕對不會告訴別人它的存在,不然就會全身長膿瘡而死!這個人回去後看見路邊牆上張貼着皇榜,上面寫着皇后要用九色鹿的皮毛來做衣服,能找到九色鹿的人有重賞!他忘了諾言,馬上將皇榜撕了下來,士兵將這人帶進了皇宮,向國王報告説這個人可以幫忙抓到九色鹿!國王馬上派人跟着這個人去找九色鹿。到了地方這人假裝掉進水裏引九色鹿出來,等九色鹿一出來士兵就要用箭射它。九色鹿説:“你就是我救過的人,你不信守承諾就要得到懲罰!”後來這人真的全身長滿膿瘡死了!

對了,莫高窟裏面最高的佛像有35。6米呢!我仰望佛像的時候內心真的只能用震撼來形容啦!

這就是我推薦的一個我喜歡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