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集合9篇

來源:文書谷 3.0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集合9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裏,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着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

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説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提到這首詩就讓我想起清明節。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在這一天人們不生火,只吃涼食,還要掃墓祭奠逝去的親人。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有2500年曆史。在我國清明節已成為法定假日,為的是讓人們祭祖掃墓不要忘記自己的親人。以前人們都用燒紙錢的形式紀念親人。現在人們改變了觀念以環保為主,已經用鮮花和網上祭奠,我很贊同.清明一到,氣温回升正是春耕春種的.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農諺。現在已過完清明節農民伯伯開始種地了,只有春天的播種才有秋天的收穫。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在這充滿朝氣的春天裏勤奮學習,將來才能收穫更多的知識財富。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春節,戲曲,剪紙,國畫,書法等。

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歷史悠久。春節是農曆的新年,又叫做過年,一般指正月七年級。但在社會上,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臘月的二十三號或者二十四號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戲曲分為五大類,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的戲曲有很多,大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剪紙又被叫做刻紙,有的用剪刀刻,叫做剪紙。有的用刀刻的,叫做刻紙。是用樹皮、樹葉、布、皮做成的`。

國畫是用顏料在宣紙、宣絹上的繪畫。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和毛筆字書法、阿拉伯書法等。

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豐富多彩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説到孝順,我們感到很陌生,我們眼裏滿世界都是父母為了兒女拋棄一切宣傳,有的為給孩子治病走南闖北,傾家蕩產;有的為了孩子的學業,上煤山下礦井,讓我們感到父母是多麼的偉大無私,我們卻很少有想到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麼。

今天,我讀了這樣一篇報道:一個小女孩,名叫孟佩傑,在她5歲那年,父母迫於生活壓力,把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幸福的生活總是那樣短暫,在孟佩傑8歲時,一個晴天霹靂打破這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她的養母患上了椎管狹窄症,雖然經過治療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枴勉強走路,養父因此離家出走,把家庭的重擔扔給了只有8歲的孟佩傑。從那時起,孟佩傑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母親的`重任。北方的冬天要給爐子添煤,掏灰。她身子小,夠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記不得多少次;她既要洗娘倆的衣服,又要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的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葱薑蒜,她就按媽媽編的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葱,扁扁的是豆角,綠茵茵。”孟佩傑終於國中畢業,但養母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而孟佩傑必須還要接受三年的教育,她決定帶着母親去學校。從此,她每天都邊學習,邊照顧養母。而當記者們問她是否厭煩時,她堅定地説:“這是作為女兒應該做的事,我怎麼會感到厭煩呢?”

一個瘦弱的肩膀為養母營造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我為她的孝心所感動,第一次想到了孝,什麼是孝,如何孝。

有人説我的父母都很健康,他們不需要我這樣去做。但同學們,我要説,孝順不僅僅體現在患難之時,它更融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當父母為我們買了愛吃的食物,孝順就是我們首先塞進父母嘴裏的一塊糖;當父母幹家務活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時,孝順就是我們端給父母的一杯茶,一碗水;當父母下班回到家身心疲憊時,孝順就是我們給他們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當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時,孝順就是我們拼命努力得來的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當我們出門在外,無憂無慮的玩耍時,當父母的心一點都提在嗓子眼時,孝順就是我們注意安全,不亂惹是生非。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不都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孝‘’字嗎,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啊!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像人失去了心臟,徒留一個驅殼在世界上還談何頂天立地的做一番大事業呢?

我相信每一個善良敦厚的孩子,都在心底向父母發出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終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趕快行動吧,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十分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十分悲哀,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之後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粽子投入江裏。

因此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粽子不僅僅有着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粽子十分好吃,它的形狀是四角形的。翠綠的蘆葦葉是它的外衣,雪白的糯米是它的身體,鮮紅的棗子是它的心臟。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葉子,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紅寶石,晶瑩剔透,好看極了,真是不忍心把它吃掉。但又受不了它那股蘆葦葉香味的誘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吃在嘴裏那清新的感覺,彷彿走入了大自然一般。因此,我十分愛吃粽子。

粽子雖然好吃,但別隻顧着自己吃哦,也要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嘗一嘗呀,讓他們一齊來感受一下端午節的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書法又名雲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融匯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每當讀到:“中華書法,生動形象……”的句子時,一種複雜的情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與書法的愛恨情仇。

一個有深厚文化氛圍的家庭,一個酷愛書法藝術的爸爸,讓我與書法結緣很早。翰墨飄香之中,鐵劃銀鈎之間,我卻始終無法親近它,甚至對它滿懷痛恨。

我痛恨它,是因為它既累又費時,遠不如去打一場籃球那麼酣暢痛快。而且我覺得書法若有情感,它肯定不喜歡我!看:我呆呆地站在屋裏,目中無神,看起來就像一個年逾花甲的'小老頭,無精打采地蘸墨,動都還沒動兩下子臉就已經有鬍鬚了!不僅這樣,“他”還讓我的手抖得不行,寫的橫變成了一條小蛇,寫的豎變成了一根歪木棍。寫毛筆字的時間好難熬,我變得特別會“磨洋工”,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只寫了兩個字,瞬間一記爆慄從天而降,“吃”得我眼冒金星!好痛!

無論我怎樣不喜歡,對於書法練習,爸爸從未鬆口讓步。爸爸常説:“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於是別人玩耍時,我在寫字;別人看電視時,我在寫字;別人玩累了,酣然入睡,我還在埋頭苦練……練着練着,有一天,眼前冷冷的字居然變得温柔了。我彷彿看到眼前打開了一扇窗,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懶洋洋的,金光閃爍中,各種字體款款而來,都對我展開了笑臉。漸漸地我走近了它。

書法,它是那麼博大精深。它既有趣又有特點。它的每個字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飛”字的兩點就是你的羽翼,讓人感覺若行若飛;“天”字的一橫就是“整個天空”,“天”字蓋着一個人,讓人感到遼闊寬廣!書法極富特點,他們的筆畫、樣子千奇百怪,變幻莫測。一個“事”字,運用不同的粗細筆畫,它的樣子可以是方方正正的大西瓜,也可以是一位修長的亭亭玉立的仙女,還可以是一位有錢的貴婦人;“飛”字在我眼裏既可以是一把彎刀,也可以是倒了的噴泉……

慢慢地,我喜歡上了書法。

鋪氈、展紙、加水、蘸墨,我運筆如風,時間的流逝我已經無暇顧及。寫啊寫,窗扉輕啟,清風徐來,我看到了《詩經》、《楚辭》,看到了唐詩宋詞,看到了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看到了窗外這全新閃亮的世界,我陶醉其中……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早上十點多,我們第七飛龍假日小分隊聚集在許可欣家,進行小隊活動。

今天,我們難得六人全部到齊,大夥兒窺視着廚房,等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進行今天的主要活動之一——包餃子。

在這之前,我們還帶了彩紙、剪刀,進行第一項今天要做的年俗活動——剪窗花。

嚓嚓嚓,我的紙上出現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形;唰唰唰,張天樂的紙上誕生了一個詭異的等腰三角形;咔咔咔,留澄盈的紙上產生了一些愛心……就這樣,許多顏色不同,形狀各異的窗花誕生了。

終於可以開始包餃子啦!一切準備就緒,陷、麪粉等一應俱全,獨獨少了餃子皮。原來,今天我們不光要親手包餃子,連皮都要自己來擀呢!

因為每個人擀自己的餃子皮、加上包會很慢,所以,我和許可欣外公擀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

知道為什麼要兩個人來擀皮嗎?不僅僅是因為許可欣外公擀得快、擀得圓圓的.,厚度適中,我擀得慢、擀得十分不規則,厚度不均勻,還是因為有兩塊板,袁立瑤、張天樂、許可欣用一塊(每塊板可以放餃子,以及“待包中”的餃子),留澄盈、施潤共用一塊板,一個人自然忙不過來。

一開始,我擀得跟上面説的一樣,十分難看,許可欣外公看不下去了,就教我:擀餃子皮的時候,左手輕輕握住小圓餅的上方邊緣,右手放在擀麪杖上,擀好下面一邊,左手轉一下,再擀一下,左手再轉一下,右手再擀一下……一張漂亮的餃子皮就完工啦!

其他人也包了很多餃子,形狀不同,大小也不相同,其中,張天樂包的最有創意,看上去像一個圓球,裝在一個菜籃子裏,擠得滿滿的,煞是有趣。

勞動了大半天,“報酬”終於端上了桌子,我們大吃特吃,吃得肚皮圓溜溜的,不亦樂乎。

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我以後要多體驗體驗!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上個周,我們班開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張老師還告訴我們:“這個活動有三個獎項——‘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同心協力獎’。”我們一聽有獎,就紛紛活躍起來。分組、分工、選組長、填表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這些事情全部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一週內,寫書法、練武術、做風箏、剪窗花、畫國畫、包粽子大家還蒐集了資料並裝訂好。各小組的準備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

今天,我們就要展示我們各自的作品了。瞧,汪以鋅帶來了國畫《雛菊》、雷鳴帶來了書法作品、陳柯宇帶來了厚厚一疊資料和剪紙作品、毛豔吉帶來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展示作品開始了,首先是我們剪紙組的代表——陳珂宇上場,他宣讀了我收集的資料,展示了我們組精雕細刻的剪紙作品。接着,是羅玲傑和冷宗祥的武術表演,他們那笨拙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後是雷鳴的書法作品展示,那挺拔秀麗的繁體字,讓我們讚歎不已。最後是童謠組的朗誦。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出色。

活動結束了,張老師鄭重宣佈:“獲得‘最佳表演獎’的小組是——”説到這兒,他停了一下,好像故意吊吊我們的胃口,接着宣佈:“武術組!‘最佳創意獎’是童謠組,‘同心協力獎’是剪紙組!”得獎的組歡呼雀躍、趾高氣揚,沒得獎的組全都垂頭喪氣、恨己不能。

這樣的活動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老師以後多搞這樣的活動!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北京市大學聯考改革方案向社會公佈,將語文分值增值30分,宣佈英語考試從此退出大學聯考歷史舞台,並實行社會化英語考試。語文是國學,是一門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學科,打破語文英語兩種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語文分數的提升,恰恰説明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寓意學生要學好本國文化並傳承好本國文化。

人們談到長城,談到絲綢之路,甚至談到戰國編鐘,都滿懷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將這些文化傳播給世界呢?中國文化的優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諧文化等核心價值觀的國際影響力還遠遠不夠。顯然,語言的貧乏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障礙。很多學生研究了莎士比亞的著作,卻遺忘了巴金,這是母語文化的缺失,也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傳統的`文化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歷代國人總結出的文化晶體,是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文化競爭正成為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命運最根本和最後的競爭。正如所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我們如果丟掉了根本,就會單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紙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隨風漂流,狂風巨浪襲來之時,必定是紙船湮滅之日。一個國家如果不顧民族自身特點,只一味模仿“別人的文化”,不但不會有好的發展,勢必走上滅亡的道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至聖先師孔子教給我們的處世哲學。“王無罪歲”“民貴君輕”這是主張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給我們的民本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顧炎武教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傳統文化不僅對我們有所啟迪,還能夠提高我們的素養,陶冶情操,教會我們治國齊家為人處世之道。不僅如此,培根也曾這樣説:“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態……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偉大技術成果,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巨大的影響。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價值也由此可見一斑了。

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説過:“我認為,從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向看,中國文化包括中國道德的精華,在21世紀的將來,會在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是我所期望的。”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們真的不能“因為走得太遠,卻忘記為什麼而出發”。我們應把學習認識傳統文化作為責任和義務,既“放眼未來”,又要向古代賢士學習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戰艦堅不可摧地馳騁在世界的大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