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作文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1.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味兒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味兒作文合集15篇

年味兒作文1

年近了,人多了,村子裏怎麼也靜不下來了。

我是等不及的,一放寒假就回來了。一年就這麼一次,怎能不叫人激動呢?

撣塵是不用説的,不過我可不喜歡拿着個掃帚慢慢地掃屋裏,掃屋頂才是我最樂意的。也不用爬到屋頂上,只要用超長的大掃帚就行。這是最髒的活兒,我爭着要幹,奶奶只得給我戴上個大草帽,用來防灰。拖着那有些笨重的長掃帚,在屋頂上來回擺動,瓦上的灰塵像雪一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不,應該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一會兒,屋檐下便被灰塵蒙上了一層灰紗,讓我的眼睛都難睜開。閉着眼睛掃,那“嚓嚓”的聲音還挺有節奏。

家對面的那個魚塘,平日裏一聲不響,過年時就給我們帶來大驚喜。一大早抽水機就開工了,魚塘裏的水越來越低,最後只剩下一片淤泥,魚兒們掙扎着,跳躍着,最後翻着白肚皮躺在淤泥中,偶爾甩甩尾巴。爺爺早已全副武裝——黑靴子,黑皮褲,像個漁民似的。踩進泥漿裏,頓時淤泥淹沒到膝蓋,一步一陷地,頗有點紅軍過草地的風範。抱着幾條大魚上來時,爺爺已滿身淤泥,魚挺着個啤酒肚甩着尾巴,泥甩到爺爺臉上,他卻樂開了花。大人們聚在一起圍着那幾條大魚,稱了又稱,我才不在乎大魚呢,連泥帶水地挖上來幾條小魚,養在個盆裏,雖沒有金魚漂亮,但也小巧玲瓏的,比那翻着白眼兒的大魚有趣多了。

包包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説到我家包包子,真的是圖個樂趣。平時外面的那些精緻的包子吃慣了,過年再吃自己家的包子就沒多大勁兒了。也不知道是面沒有和得好,還是餡子出了問題,確實不大可口,像個“死麪疙瘩”。但沒有包子,哪像過年?爺爺還是使勁兒揣好面,奶奶也精心準備好肉陷兒,菜餡兒,豆沙餡兒。正正經經地包上一天包子,平時都用不上的蒸籠一齊開工,幾個粗壯的木頭熱火朝天地燒上一天。這才像個紅紅火火的年。晚飯時蒸包子,紅燒魚,用魚滷燒一把香菜,包子香噴噴地蘸着魚滷吃,耳邊還是那熟悉的“新聞聯播”的聲音,電視裏報導着各地的年味兒,那時候才別有一番滋味兒。

年味兒越濃,鞭炮聲越響。大伯大媽從城裏回來時總會帶上些小鞭,那種又長又細、拿在手裏“吱吱”的小鞭是我唯一敢玩的。把頭子一點着就行了,火星子從頭那邊直噴出來,甩起來像一條熒光在空中游動。最搞笑的就是小狗了,它平時是我家忠誠的`衞士,英勇無畏,卻怕炸鞭。一到晚上,鞭炮聲多了,它就像個逃兵似的溜進家裏,躲在桌子底下,低着頭,耳朵垂在兩邊,像犯了什麼錯似的,全無平日神氣活現的威風。

喜歡看遠處的煙花,炸的聲音很小,煙花一飛沖天,綻放在夜空中,如星星一般璀璨,像春花一樣絢爛。猶如曇花一現,眨眼又凋謝,散入人間,消失在那萬家燈火中……

邁向繁榮的腳步快了,今年老家的房子也拆了……那青青麥田後,再也不見那裊裊炊煙和那個蹦蹦跳跳的我……

我那伴着年味兒的童年呵,一去不復返。

年味兒作文2

馬上要過新年了,媽媽也早早的到了外婆家,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直到有一天,我和樂樂在裏面看電視,玩得不亦樂乎時,媽媽突然説:“豆豆,出來包餃子了。”

我興奮地應了一聲,“哎!來了!”然後叫上樂樂,跳着出去了。我很喜歡做事,特別是做吃的這一類東西(無奈我是一個吃貨)。我們倆飛一般的跑進廚房,看外婆製作餃子餡,外婆把葱、蒜、豆腐這些東西全部切碎,我盯着他的刀,好快好快,不一會兒就把這些餡都切得碎碎的、小小的。然後就開始製作肉餡了,外婆先把一大塊豬肉放在砧板上,然後用刀把肉切成薄薄的小片,然後在砧板上剁啊剁啊!花了好大一陣子,才把肉剁成小碎末,可是還不夠,她把肉翻了一個面,繼續剁着,終於切到能夠吃起來不那麼大塊了,才把肉放在盤子裏,把之前切好的葱、蒜、豆腐放進去,再加上外婆自己做的祕製辣醬放進去,加上適當的鹽、醬油,餃子的肉餡就完成了!“終於輪到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我心想。媽媽早已在外面等候。

我們倆乖乖坐好,等外婆把東西拿進來,過了一會兒,外婆手上拿來了餃子皮,餃子餡,還有勺子,居然還有一碗清水。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清水啊?媽媽告訴我,在餃子皮外圍抹上水餃子更容易成型,包起來更輕鬆,就不用擔心肉會灑出來了。媽媽説:“你們兩個自己包的自己吃,想包成什麼樣都行!”我先試了一個最普通的包法,我先用勺子舀了一勺肉,放在餃子皮的正中間,然後用手指沾了一點水,抹在餃子皮周圍,將餃子皮最頂端擰起來,然後用手將分開的口疊進去,最後用手捏幾個花紋出來,餃子完成了。媽媽看了,對舅媽説:“豆豆包的好好呀!”有人誇獎我了,我心裏暗喜。接下來我和樂樂盡情發揮想象力,包出了許多奇形怪狀的餃子,媽媽和舅媽還一個勁的誇讚我們倆呢!把所有的餡兒包完後,我迫不及待的想看我們的成果,看了之後,我大吃一驚,我們倆真是什麼都能報出來,球形、元寶形、芋餃形的,還有大餛飩的樣子和草帽形,這些都是媽媽叫我包的,樂樂居然還包出了海星!

收拾完之後,我心裏一直有個解不開的`疑惑,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過年就一定要包餃子,吃餃子呢?”媽媽回答我:“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食物,深受老百姓的歡迎,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説大過年的吃,總是‘七年級餃子’打頭兒。按照習俗,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子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為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喜慶、吉祥的東西包進去”媽媽説完,我的知識也豐富了一大截。

今年春節自己包餃子,既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又增長了我的知識面,讓它更加豐富,也讓我知道了好吃的東西做起來是多麼的複雜。這次讓我受益頗多,我多麼希望明年春節我還能包出好吃的餃子,讓我把“年味”包進去!

年味兒作文3

家鄉的年味兒,藴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媽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大家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裏去呢。媽媽是家裏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媽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媽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媽媽,首先到家鄉的廟裏拜拜。廟裏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裏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裏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媽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説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裏,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一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説有笑。這晚,一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七年級,一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户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悦,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年味兒作文4

當我踏上回濟的客車,窗外的大紅燈籠仍舊高懸在門樓,親人不斷地向我揮擺着手,震耳的鞭炮聲讓離開的心情變得愈加煩躁,也更鮮明地襯托出了離家的不捨。一如春節前回家的匆忙,這次又要匆忙地離開,或許應該把這些不捨與煩躁歸因於春節假期的短暫。

今年的主題徵文活動定為“過年那些事”,春節前總想起筆寫下些什麼,但都因思緒短路告終。記憶中過年的那些事,長大後都成為了一種習慣、一道程序,美食、新衣、煙花儼然已不能引起我們足夠大的興趣,結婚、生子、收入成了必談的話題。年,貌似成了一次炫富會、炫福會,親朋好友坐在一起總要比出個高低,又要唏噓哀歎一番,年味,便也逐漸淡了下來。

印象中的小時候的年味要比現在濃許多,剛入小年大家便都從四面八方趕回家,29、30才回家的少之又少,沒有回家過年的更像是犯了忌諱;買年貨、買新衣、大掃除、貼春聯,這些需要全家總動員的過年項目更平添了幾分樂趣;在那個以黑白電視為主的年代,年三十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變成了一家人的文娛大餐;大年七年級的家族團拜更彰顯了一個家族的人丁興旺。幼時的年味之所以濃,是因為在幼小的心裏年就是年,沒有其他的意義。

漸漸地長大了,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工作生活的節奏加快,除夕回家亦或是過年不回家都習以為常,穿不穿新衣變得無所謂,放煙花成了小孩子的玩耍,春節聯歡晚會可以在電腦上看重播,逼婚、問收入、催生孩子成為談論的話題,一切都變得平淡起來,又覺得低俗,甚至又令人厭煩。長大後的我們厭煩過年,是因為正是過年讓我們又大了一歲,意味着責任多了一份、擔子重了一份;正是過年讓我們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被一次又一次地催促。

正是過年讓我們清楚了親朋好友家的孩子已然飛黃騰達,自己仍舊平庸落寞。也正是過年,才讓我們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壓力、生存的艱辛。長大後的年味之所以淡,是因為我們自身情況對過年的一種自信的削減,長大後的年不再是單純的吃喝與穿衣,或許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種生活的狀態。

長大後,過年是一道關卡,讓我們懂得了在忙碌一年後要做個總結與計劃;過年是一種矛盾,讓我們在回家的自卑與自信中糾結;過年是一番記憶,讓我們憶起了逝去的人、遺失的事。長大後,體現在外表上的年味淡了,更多的是來自心底的年味。過年意味着回家的興奮,無論在何方,無論有多遠,在外的遊子都會背起行囊不問路途艱辛;過年意味着離家的不捨,短暫的假期,眾多親朋的走訪,匆忙的行程後才發現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少;過年意味着思鄉的心切,堅守在崗位不能回家的遊子,或許也只有在這一刻才最心酸。

年味,或許真的不曾離我們遠去,當我們恪守對於家的思念與不捨時,已然烙印在心底。

年味兒作文5

玻璃幕牆隱匿了泥土芬芳,智能手機替換了家人親切的交談,微信紅包也沖淡了緊攥在手心的喜感。有人説,家鄉的年味兒已消散殆盡。真是這樣嗎?帶着些許疑惑,我在臨近新年的臘月,走上了家鄉小縣城鎮坪的街頭。

清晨鬧市

天剛剛亮,魚肚白的天空,薄霧暝暝,但此時的菜市場早已人潮如流,人聲鼎沸了。各類店鋪早已經開張了生意,農副產品、蔬菜攤、水產類、肉類應有盡有。

慈祥的老爺爺老奶奶,精明能幹的大媽、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側着身子匯成了一股洪流,在各類攤位前的彙集,在狹窄的過道里湧動,洪流裏還夾雜着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新鮮的菜薹兒!快過年了,只賣六塊一斤!”“臘豬蹄子,五十五塊一斤!”還有自產自銷的鄉土貨,“現做的洋芋粑粑,還是熱乎的!”“餈粑!”“自家的豆腐乾,香的很,來兩斤?”

當然,這中間還有討價還價的熱鬧,充滿鄉土味兒的樸素交流簡單直白:“這把葱算我兩塊嘛!”“不行!最少也得四塊。”“就三塊吧,大過年的!”“好,要的,賣給你!”

攤販們一般在六點左右就擺好了貨物,但到九點就所剩無幾了。人們火紅的笑臉與各色貨物交相輝映,烘托出一片美好而祥和的.年味兒,氤氲在整個菜市場。我聽見聲音一點一滴匯聚成海,每一點都藴含着對年的期許,家的期望。

正午街巷

家鄉的小縣城袖珍而精緻,筆直平整的柏油街道,兩邊是大理石鋪就的人行步道。一顆顆常綠的桂花樹、香樟樹像列隊的士兵分列兩旁,每一棵樹上都掛滿了火紅的小燈籠,喜慶的中國結。臨街的店鋪張燈結綵,各色年貨琳琅滿目:款式新穎的服飾,五顏六色的糖果,還有書寫俊逸的對聯,方方正正的福字……

與菜市場不同的是,商販們沒有大聲的叫賣,只是圍着火盆聊着天,十分安閒自若,似乎一點兒也不擔心貨是否能賣出去。但有客人光顧便立即起身熱情相迎。

在這正午的街道,我看到了紅色的新年光影,它疊加在我七彩的童年記憶裏,在我眼前交織,形成了一幅幅斑斕的畫卷,在濃郁的年味兒裏鋪展開來。

光影小城

夜幕四合,華燈初上,整個縣城愈發美麗。看吧,樹上掛滿的彩燈此時已流光溢彩,紅黃藍綠白五色的彩燈交相輝映,既絢麗多彩,又不顯得雜亂無章。最美的要數彩虹橋了,從外面看,整個景觀橋仿似披上了一件五顏六色的毛衣,緊緊將它包裹着。走上橋,更是一片美麗的世界。頂上掛滿了綠色的葫蘆與紅色的燈籠,各色彩燈有條不紊地排列着,柔和的燈光照在人們的身上。行人們彷彿步入了人間仙境,彳亍在這美好的世界,激動地合影留戀。從上空俯視,本來一片漆黑的小城被星星點點的熒光點亮,一條綵帶從河上穿過,整個小城看上去是那麼和諧,美好。我想,年味兒並沒有散。

年味兒散了嗎?也許千人千口,千人千感,年味兒本就是縹緲之感,但我心中年味兒並未散,它只是悄然改換了容顏,匿於喧囂的凡塵煙火間。

年味兒作文6

剛一放寒假,我和爸媽去平谷郊區看望姥姥,姥姥説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趕集購置年貨。於是,我們也參加到年貨購置的活動中。

俗話説:“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點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村年味兒。距離大集還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經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們只能棄車步行進集市。

走進大集,用“琳琅滿目、眼花繚亂”形容這裏一點兒也不過分。吃的、用的、穿的、裝飾品、各種玩意兒在這裏應有盡有。因為靠山集地處京津冀地區,趕集的人也不同,不僅僅有平谷本地人,就連周邊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區的人都趕來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選購着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片祥和、喜慶的氣氛。

瞧,這一片最紅火了,各種春聯、中國結和大紅燈籠映紅了每一位前來購買人的臉。中國人最喜歡紅色,因為它是喜慶的象徵,每一位趕集的人一定會在這時候買上幾幅對聯,拎上幾盞燈籠或拿幾對中國結裝點過年的家。這時,一陣叫好聲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聲音,我見到一個攤點前圍滿了人,擠進一看,原來是現場寫春聯的,買春聯的人一説出自己的新年願望,寫春聯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製”對聯。那瀟灑的字跡、工整的對仗和對聯裏溢出的滿滿祝福,還真是讓人讚歎不已。中華文化在這裏淋漓盡致的展現着。

看,這裏是小孩兒們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們才不管灶王爺的嘴巴有沒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閒着。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糖果在這裏應有盡有。“媽媽我要這個。”“奶奶我要那個。”大人們這時也格外開明,藉着灶王爺的.面子,把平時給孩子們的清規戒律一概拋向腦後,各樣的都會稱上些,讓孩子們心滿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滿足了孩子的願望,大人們往旁邊一挪,開始購置年貨。什麼灶王爺的畫像、楊柳青的年畫、農民自產自銷的瓜子、花生,紅紅的蘋果、黃橙橙的梨……每一種都不同於超市裏買到的,帶着濃濃的地方特色,看着雖不是那麼精緻,但用起來、吃起來卻非常放心。忽然,一種像包子,顏色黃黃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訴我:“這個叫‘粘勃勃’,是當地農民用大黃米、紅小豆等粗糧做成的,這東西在以前是每家過年的‘標配’哦!”説完,姥姥也讓攤主包上10個,準備帶回家讓我嚐嚐。

越往裏走人越多。各種當地山貨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親手做的小孩兒衣服虎頭鞋子散發着樸實的味道,還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民間手工藝品着實讓人讚歎。這裏的農村大集,散發着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是和諧、富庶新農村的一個縮影。如果你還覺得如今的年味兒淡了,那就去趕一次農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兒、人情味兒一定會讓你愛上過年的。

年味兒作文7

家鄉的年味兒,藴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母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裏,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裏去呢。母親是家裏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母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母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親,首先到家鄉的廟裏拜拜。廟裏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裏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母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裏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母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説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裏,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説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七年級,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户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悦,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年味兒作文8

伴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和“嘻嘻哈哈”的歡笑聲,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鄉村裏那特別的年味兒也慢慢的向我飄來。

在老家的年中,祭祖墳是必不可少的。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們和大伯一家子拎着鞭炮,拿着鐮刀風風火火的疾步走向那深山老林,來到太奶奶的墳邊,哥哥先用鐮刀麻利地把太奶奶墳前的雜草藤蔓清理的乾乾淨淨,隨後上香、燒紙、磕頭、放鞭炮……祭完三個祖墳,天也就黑了,回到家還沒進門,便有一股香味直往鼻子裏鑽。伯母一見我們回來,馬上説道:快去洗手,馬上開飯了。

坐在温暖的火爐旁,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團年飯,大家邊吃邊聊,好不熱鬧!大人們不禁談起了自己小時候過年的趣事,只聽爸爸説:“我們小時候啊,大年三十晚上要去挑水。水代表財富,誰家挑的水多,誰家的財富就多;大年七年級要去砍柴回來,進柴偕同進財,就是把財神迎接到家。”

吃完年夜飯,精彩的`聯歡晚會就開始了,今年的晚會比往年更精彩,可是看了一會兒,我的眼皮就開始大架了,我無精打采的問媽媽:“媽媽!什麼時候才去睡覺啊?”媽媽輕輕地説:“今晚要守歲,得12點放完煙花才能去睡啊!”一聽到“放煙花”三個字,我馬上來了精神,瞪大眼睛看着電視屏幕,迫不及待的盼望12點的到來。伴隨着“叮咚”的聲音,12點的鐘聲敲響了,我立即跳下沙發,穿上鞋子,抱着幾捆各式各樣好玩的炮竹,跟着爸爸和大伯來到家門前的空地上。突然,“砰”的一聲巨響,煙花似火箭班衝上了填空,在天空中綻放了它的美麗,一下子烏黑的天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五顏六色,讓人目不暇接。你看,那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

大年七年級早晨,我穿着粉紅粉紅的棉襖,坐上大伯紅色的小三輪車,行駛在天地間的小路上。讀到這裏,你肯定好奇:“這是要去哪裏呢,要去幹什麼呢?”那好,我來告訴你吧!在我們這裏,大年七年級早上要吃大湯圓,寓意全家幸福圓圓。你瞧,我腳邊有兩個桶,裝着泡了一夜的糯米,我們這是要去村外的加工廠將白米打成粉,準備做大湯圓。來到加工廠,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台老舊、滿是灰塵的機器,只見工作人員一按下電鈕,機器便劇烈的震動起來,把白米從上面倒進去,經過一陣“轟隆隆”,從一個鐵皮嘴裏吐出來的就是糯米粉了。我和大伯提着兩桶糯米粉回到家,糯米粉經過能幹的大伯母的巧手,不一會兒就變成大湯圓漂在翻滾的開水上面了(聽媽媽講,做得好的大湯圓皮薄餡厚,煮熟要能在開水裏飄起來)。我撈起一個大湯圓,問伯母,“這個好不好吃?”伯母慈祥地對我一笑説:“你嚐嚐看!”我使勁咬了一口,好燙呀,可那好吃的味道又讓我不願意吐出來……“真好吃!伯母您真棒!”我不禁讚歎到。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兒!肉中有香,香中有甜,甜中是家人的團員。

年味兒作文9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早晨我還沒醒,就聽到了鞭炮的聲音。平靜的社區,今日顯得熱鬧非凡。這熱鬧的喧囂,把我的睡意一股腦的全都打撒開來。於是,起牀穿上了新衣服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就衝到門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煙花。接着就是跟父親母親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樂”“王阿姨,工作順了”“劉奶奶,身體健康”〃〃〃跟所有的長輩們拜過年之後,母親提議説:一會,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氣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熱鬧了。人們手裏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邊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邊的一位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轉過頭對一位滿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父親,快點!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邊超市發的小氣球的,紅的,黃的,綠的,還有藍的。也有三五成羣,手挽着手説説笑笑的'姑娘們,小夥子們,忙綠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這個時候應該是大家最放鬆,最高興的時候。你看,路燈上還掛着兩個小紅燈,喜氣洋洋的。就像在説,“我們也要過新年,我們也要過新年”。

一進菜市場,那才更熱鬧呢!人流竄動,一眼望去,什麼也看不見,全是人。還有那翠綠的黃瓜,可真新鮮哪,你看,那金黃色的小花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多麼的生機勃勃啊。那鯽魚,鰱魚,青魚,草魚等等在水裏游來游去,真是印證了我們中國的老話:年年有魚(餘)!黃的韭菜,紅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蘿蔔〃〃〃真是要什麼有什麼呀。“哎喲!可真夠擠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母親買了幾個我愛吃的菜,結完帳就走出了菜場。超市裏的收銀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長龍。 傍晚時分,街上,又漸漸安靜下來。店主們把店子關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許關門。大家都提着東西回家過年去了。

到了晚上6點左右,社區漸漸安靜,孩子們都回家吃團圓飯去了。吃完團圓飯7、8點的樣子社區又重新熱鬧起來。孩子們全都出來放花炮了。這個放個“降落傘,”那個又放個“天女撒花”各式各樣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個都會聚集好幾個孩子,他們在討論誰的花炮最美麗,誰的花炮顏色最多,之後又是陣陣歡笑。大人們或幾個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將;或幾個坐在一起嗑瓜子,剝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爾還要幫他們一下。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自己獨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們陸陸續續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勸説下,不情願的回了家,一天的熱鬧景象漸漸被夜幕包圍。我不禁感歎又是一年到,時間過得可真快呀!

年味兒作文10

年味兒,到底是什麼?是衝上高空,放出五彩光芒的煙花嗎;是紅底黑字,掛在門前,龍飛鳳舞的春聯嗎;是飽含着親朋好友祝福的紅包嗎;是家人團聚,令人歡悦的年夜飯嗎;還是過年期間一次難忘的旅行?

年味兒,是飽含着親朋好友祝福的紅包。紅包,“紅”代表着喜慶,和睦,哪個孩子過年不渴望得到紅包呢?紅包上寫着“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大吉大利”,“學業有成”,“心想事成”,“福”……這無一不是長輩對我們這些晚輩殷切的希望與祝福。發紅包已經成為了過年的重頭戲。每當收到親朋好友給的紅包,我都會感到莫名其妙的高興,這種喜悦,簡直無法形容,似乎就要跳起來。我們並不在意紅包裏到底有多少錢,只要有着祝福,哪怕裏面只裝了幾塊錢,那便也是心意。這,難道不是年味兒?

年味兒,是家人團聚,令人歡悦的年夜飯。在這大年三十,所有家人齊聚一堂,不論你是在外地工作;不論你是多麼的繁忙;甚至不論你在異國他鄉……這,是神奇的一頓飯,像帝皇的聖旨,都把你們從異國他鄉遙遠的地方召喚回來。我每每望着餐桌上琳琅滿目的佳餚,就直咽口水,迫不及待地想上去吃。餐桌上的每一盤菜都凝聚着長輩的心血。我認為這些菜都是最好吃的,勝過世間所有美味。這是一年,一年的菜呢!味道最佳的,我最想念的,當屬小舅婆燒的炸醬麪了,醬中的肉,乃是上好的瘦肉,用上多種祕製醬料和碗豆、豆腐熬製而成,鮮美無比,加之那淡淡的辣味……就這些,便足以讓人吃得神魂顛倒。年味兒如果不體現在這年夜飯上,還能體現在哪兒?

年味兒,那是過年期間,一次令我難忘的旅行。今年這次旅行,我們去的是烏鎮,去過一次不是過年。這次的烏鎮年味兒,體現得淋漓盡致。東柵售票廳:人頭轉動,摩肩接踵,隊伍已經排成了“長龍”。人山人海中,我們好似一葉扁舟,被洶湧的人浪,推過來擠過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閒的地方休息一下。儘管售票廳中人滿為患,但仍阻止不了人們過年的喜越氣氛,人人都連臉現紅光,親人相互交談着,議論着一件件正事,一副其樂融融喜氣洋洋的`景象。西柵之年味兒又勝了一籌:每家每户都掛上了春聯,貼上了不同字體的“福”字。許多住在烏鎮中的人也紛紛出門,與我們混在一起瀏覽。最有年味兒的要屬一家年糕店了,店門口寫着“年糕,年糕,年年高”,好祝福!當然,毫無意外地吸引了許多人,排起了長隊,我們,也在其中。哇,他們包年糕的紙竟然是一張張紅色的“福”,瞬間,心裏暖開花,福運來。年味兒,不會就在這裏吧?

年味兒,處處都有,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家家窗上掛着的臘肉醬貨;超市裏擺滿待售的年貨……五彩紛呈,等待着你去發現!年味是找不完的。在過年,只要你真正留心你的身邊,一抬頭,一低頭,每一個瞬間,年味兒都在其中。

年味兒作文11

這個夜晚並不平靜。風大了,吹過竹林發出此起彼伏的“沙沙”聲,圈子裏的雞、鴨這麼晚了也不睡覺,弄出了挺大的動靜。老家門口的那條老街兩旁掛滿了紅燈籠,街上的人有增無減,到處聽得見爆竹的聲響。這個夜晚不平靜,不是因為今晚是除夕夜,也不是因為街上人多,而是在我心中升騰起的那種特殊的年味兒……

“嘿!幺孫兒快來把你的燈籠點了!”奶奶在屋外邊扯着嗓門喊,“洋兒,去張大媽家借個火,不久我們就可以開年飯了!”奶奶喊得那麼起勁兒,可我心裏挺沉重,慢吞吞地走出了屋子,看着我的那個小燈籠。“幺孫兒快來點燈籠呀!”“可我不想點。”“這是咱們這一帶的風俗,點亮一個燈籠,就等於向陌生人展開懷抱。快,現在不早了。”奶奶衝我説。

我提起燈籠,望着門樑,以往這裏總有兩個亮堂堂的大燈籠,而現在門樑上孤零零地掛着一個。曾經爺爺掛燈籠的`地方成了一塊黑暗的空缺,奶奶的燈籠再亮,似乎也照不亮那截了。我勉勉強強地把燈籠掛了上去,雖然門前的光越來越充實,但我的心裏卻是空落落的。要是以前,爺爺一定站在我的左邊,笑呵呵地把大燈籠掛上去,順便還會問句:“這樣掛漂亮不?”爺爺掛完,就該我了。那時我個子小小的,夠不着門樑,爺爺就會用大手抱我起來,笑眯眯地看我把燈籠掛上去。可是這一切不會再發生了。

該吃年夜飯了,一家人坐在圓桌前,這圓桌邊不論怎麼坐人,這圓也還是圓不起來。看着那空出的一把椅子,感覺少了些什麼。碰撞酒杯時,少了一個最亮的聲音,拉家常的時間,也變短了許多。

十二點到了……

隔壁張大媽家的院子裏頓時一陣鞭炮爆響,聲音大得連街背後的河對岸都聽得見吧。他們家的“十二糕“一定端出來了吧,香味都飄到我們家來了。在一片紅光之後,張大媽一家就開始大聲吆喝:“過年嘍!”

但是……

咱們家卻沒有這樣熱鬧的氣氛,除了雞叫鴨鳴以外,再沒有其它聲音。

“幺孫,快來點年炮兒啊!”奶奶説着遞給我蠟燭。

我手拿着蠟燭,疲憊地看了看炮線,下意識地把手中的蠟燭向左邊推了推,“爺爺,你當……”我轉過頭去,才意識到左邊沒有人了,我一時想哭。

往些年放年炮兒,爺爺總是蹲在我的左邊,幫我點炮線。他嘴裏數着:“三、二、一!”伸手把火苗對準炮線,一引燃,就帶着我趕緊往一旁跑開。365個鞭炮一個又一個地爆開,我在旁邊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口中歡呼着:“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就在這樣的熱鬧中迸發出來。

一切都過去了,爺爺再也不能和我一起掛燈籠,吃年夜飯了,再也不能幫我點年炮兒了,他再也回不來了。

一進門,我看見掛在牆上爺爺的照片,心中多了一份思念的味道……

年味兒作文12

外婆的家是個大家庭,兩個阿姨,一個舅舅,還有我媽媽,現在都已成家,還添上了我們表兄弟妹四人,每次到齊坐在一塊兒吃飯一定會把整個大圓桌都圍的水泄不通。可是每年去外婆家吃年夜是一直延續的習慣,誰也不曾更改。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的太陽剛剛升起,外婆外公就早早的起牀去鎮上趕集。他們要確保能夠採購到最新鮮的食材和最可口的食物,所以必須要越早越好,生怕去晚了,挑不到想要的。

午飯時間剛過,只見外婆就已經在廚房裏張羅開了。一早就宰好的雞開始在鍋裏燉着了,那純香的味道瀰漫着整間屋子,讓我們總是停下開心的腳步往裏張望,恨不得咬一口先解解饞;還有那紅燒肉在“滋滋”地響着,那可是外公的拿手絕活。那家豬的肉先在水裏煮熟,拿出來切成一塊塊小正方形的,然後再倒入油,加上糖在鍋裏慢慢煎着,等糖汁熬出了,再倒入切好的肉煮,整整需要煮上一個下午,那紅紅的肉才會入口即化,吃着滿嘴留油,想着想着我的嘴裏已經滿是口水。我們努力地剋制着,只為爸媽讓我們要做個好孩子,不能偷吃,不能打擾到忙碌中的外公外婆,呵呵,這樣晚上才會有更多的壓歲錢哦。

在廚房的另一個角落裏,一塊塊方方正正的麻餈整齊的排列着,有白色的,還有青色的。媽媽告訴我,那是白麻餈,另一種是青麻餈,它們都是用糯米搗成的。那青色的麻餈裏只因加上了一種艾青,所以顏色才會是青色的,吃起來還有一股野菜的'清香。那麻餈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的麻煩。特別是青麻餈,那艾青是野生的,先得去田間採回來,還要挑洗乾淨,再煮好曬乾待用。反正,一塊麻餈需要十來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在我們這一代,只有吃的份,完全複製不出這麼複雜的食物。所以每次我都好珍惜有麻餈吃的日子,當然也只有在非常特殊的大日子裏才會做麻餈。大年三十當然是一年之中最特殊的日子了。

我喜歡吃甜食,外婆就會偷偷的在麻餈裏放入一勺白糖,讓我吃到嘴裏,甜在心裏,因為那是我和外婆之間的祕密。在家裏,我是不允許吃那麼多白糖的,媽媽説甜食吃多了,害處比好處多,所以,一定不能讓媽媽知道的,要不然又免不了一頓説教。

麻餈的旁邊還放着一些尖尖的可愛的粽子,有些地方在端午節才會吃,可在我寧海外婆家,每當過年就會包粽子,裏面還會夾着各種蜜棗。那青色的葉子包着的是外婆濃濃的愛,那一根根細細的繩子裹着的是外婆深深的祝福,所以每年過年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終於等到了開飯!

滿桌子的人和滿桌子的菜,把整個家都塞得滿滿的。我們絲毫感覺不到擁擠,只覺得內心都是暖暖的。我們高舉着杯子,互相説着祝福的話,品嚐着滿桌的拿手好菜,幸福的年味就在舌尖上慢慢融化。

年味兒作文13

黃昏的餘暉裏,我走在家鄉佈滿黃土的田間小道上,大黃狗卧在水塘邊,慵懶地搖着尾巴,扯弄着蘆葦根。

村口那家小賣部門庭若市格外熱鬧,擺滿了紅彤彤的對聯和煙花。燈籠在東風温柔的撫摸下前後擺弄着自己紅豔的新衣裳,興奮地向來往的人們拜年,路上撒滿了爆竹的碎屑,空氣中瀰漫着年味兒。

一晃幾日就到了除夕。給,新年快樂,學習進步!伯母笑盈盈地遞給我一個紅包,摸摸我的頭:又長高了。我喜滋滋地收下紅包,甜甜地回道:伯母,新年快樂!開心得合不攏嘴,心想:今年的紅包真早,除夕就給了。

在家鄉,除夕這一天照例是要炸油餅,做年糕的。奶奶在除夕前夜便將糯米泡在水裏,第二天一早就將泡好的糯米倒入打漿機。轟隆隆,錐形碗上晶瑩剔透的糯米變成濁白粘稠的米漿,放上佐料,熱油鍋,就準備炸油餅了。兩把大勺交替使用,在勺中倒上米漿,放入油鍋,嗞啦作響,油餅馬上就成型,從勺中浮起,挺着圓圓的肚子,在油鍋中快活地打滾。等炸至金黃就可以起鍋了。

奶奶炸的油餅符合我的口味,焦黃誘人,酥脆異常。市面上炸得大多太軟,不夠脆,我不愛吃,可奶奶炸的我卻百吃不厭。未等它涼透,就已經拿起開吃,燙手熱的,放進嘴裏都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吞下肚去,也不怕上火。媽媽拿來紙巾給我擦油膩的嘴,皺眉訓到:過年不能這麼邋遢。我卻傻笑着問奶奶什麼時候做年糕?奶奶用手指點了點我的頭:小饞貓,等油餅做完,剩下一半米漿就做年糕。我只好焦急地等待着。

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甜的,特意在米漿裏多放些糖,紅糖、白糖都放,色澤棕紅,放在大柴火鍋裏蒸着,白汽從鍋蓋邊緣冒出,散發出誘人的`氣味。等待年糕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從上午10點開始蒸,下午2點才好。奶奶揭開鍋蓋,香甜的氣味便充滿了整個廚房。我雖然午飯才剛吃完不久,卻還是迫不及待的端着碗跑到鍋前。只見奶奶將鍋底的紗布一翻,一大塊圓形年糕就倒在盤子裏。奶奶知道我喜歡吃軟的,先幫我挖了一大塊。我放進嘴裏,軟糯的感覺溢滿整個口腔,我眨着星星眼對奶奶説:真的太好吃了!奶奶忍俊不禁:你呀你年糕太軟,沾在筷子上拿不下來,我卻不肯浪費地將它都啃乾淨了,才心滿意足。

晚上,便是雷打不動的春晚了,大人喜歡看相聲和小品。我不愛看,跟着弟弟去放煙花,仙女棒、禮炮、飛碟,相繼綻放,在夜空中構成一片絢麗多彩的銀河,照亮每家每户門口的香柱和對聯。

隔壁的婆婆慈祥的看着我們玩耍,時不時提醒:阿妹,玩火要小心。還拿甜滋滋的甘蔗給我們吃。奶奶叫我拿年糕給婆婆,婆婆開心地接受了。平常鮮少回老家,只有過年才團聚,大家見面卻十分親切一點不見外。老爺爺們挨家挨户地散步,操着濃重的鄉音逢人就問候:新年快樂!

隔壁小弟弟興致勃勃的衝過來與我們一起放煙花,璀璨的火樹銀花在大家眼中綻放,明亮而燦爛的光芒照耀着每張紅潤的臉蛋。

天空的燈火如熱鬧的街市,夜風裏是幸福而滿足的味道。回故鄉,走親訪友,就是我心中濃濃的年味兒

年味兒作文14

快要過年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什麼是年味呀?只有知道了什麼是年味,我才可以寫作文呀!”可媽媽沒有告訴我,她只是對我説:“怡霖,自己去找吧,你會找到的。”

於是,我就踏上了尋找年味的路。

我發現大街小巷,社區裏,馬路兩邊都張燈結綵地掛滿了燈籠;我走進外海聯華超市,只見繽紛的綵帶把超市打扮得煥然一新,“拜新年,賀新年……”那歡快的歌聲讓超市更加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息: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超市裏人多得連轉個身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每個顧客的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在擁擠的人流中我只能慢慢地挪動着腳步,我看見收銀處早已排起了長龍,收銀員員阿姨忙得不得了,結好一個顧客的賬,又招呼下一個顧客來。儘管天氣很冷,但我還是看見她笑眯眯的臉上流淌着汗珠,我知道那是開心的汗水。我走進火車站,只見火車站人山人海,大包小包的行李箱堆放在人們的身邊,我看見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急切而又喜悦的笑容……

一回到家我就急不可待地把我剛才所看到的説給媽媽聽。媽媽説:“對呀,這些就是年味呀。不過你還可以繼續找找。”

大年三十那天,遠在外地工作的姑媽一家三口回來了,我發現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樂開了懷,並且家裏個個都很忙。爸爸和姑父哼着小調,刮魚鱗,剝春筍……忙得不亦樂乎。媽媽和姑媽一邊聊着家常,一邊給奶奶打下手,準備着今晚的`年 夜 飯,我和妹妹也沒閒着,跟在爺爺後面當助手——貼“福”字。歡天喜地的鞭炮聲響了,我們大家不約而同的地舉起了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在陣陣祝福聲中,在長輩們給我和妹妹發紅包時,在璀璨的火樹銀花不夜天中,我把今天找到的年味美滋滋地告訴了全家人,“這些都是啊!”大家的臉上都透露出喜悦之情,“年後你可以再去找一找。”

正月初四我們和姑媽一家六口人浩浩蕩蕩地陪同爺爺奶奶去無錫靈山大佛祈福。一路上我看見行人來來往往。有安步當車,手裏提着禮品的;有騎着自行車,車上掛着禮品的;有騎着電瓶車,車上綁着禮品的;有開着小汽車,車上載滿禮品的。他們正忙着給親友拜年去呢…… 靈山勝景已經是人山人海,聚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在靈山大佛前、在百子彌勒佛前……人們祈禱着平安、健康。我迫不及待地用照相機攝下一個個美麗的瞬間,處處是景、移步換景,最後連自己也融入了這個美麗的畫卷中。

回家的路上家,我迫不及待地把新找到的年味告訴媽媽,媽媽特別高興,説:“太好了,你找的年味可真不少,寫作文任務應該可以圓滿完成了。”“耶!”……

年味兒作文15

已是而立之年,不知怎的,小時侯那濃濃的年味兒卻在腦海裏越發的難忘了。

買年貨

那時候農村過年,總要在臘月下旬的一天到村裏最熱的街上買年貨,過年裏吃的用的招待人的,都要在這一天買齊備,這可是過年的大事兒。

對於還是孩子的我,最關心的自然是吃的喝的,還有隻有過年才能玩的炮。

平日裏難得吃到的零碎兒是最想要的,可又不好意思纏着母親要,所以總是在小賣店兒裏的糖果水果攤兒前來回轉悠,過過眼癮。母親看出我的心思,總會為我挑選着買幾樣兒,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滿足我小小的渴望。過年了我也捨不得吃完,直到農曆二月了,家裏還有淡淡的果香呢,那是我再也沒有聞到香味了。

放炮

對於我們男孩子來説,炮絕對是最具吸引力的。那時候禮花炮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有錢人家的“少爺”才有的玩意兒,“麻雷子”和“小鞭炮”就是我的最愛了。

記得,母親總以“炮有危險”的美名兒來訓誡我,所以只買數量極不可觀的麻雷子,“大地紅”也最多不過兩串兒。看着同伴兒們一捆捆多我數倍的“戰利品”,我只有眼饞的份兒,當然也免不了用“冷戰”方式來向母親發泄我的不滿。

還未到過年,我們便迫不及待開始過放炮的癮。我是捨不得拿我的炮來放的,於是便去蹭小夥伴兒的炮。記得有一次,我們兩個把一堆“麻雷子”大卸八塊,取出其中火藥,然後把這些火藥統統塞入小鐵罐中,插入引線,便製成了一枚“炸彈”。我們急於檢驗“炸彈”的威力,就把它埋到了鄰家狗窩後的土裏,想懲戒一下那隻不知好歹的惡狗。

接好長長的引線,點着後迅速藏起來—“哄”的一聲巨響,那隻可憐的“汪星人”汗毛倒豎,一陣狂吠,夾着尾巴,狂奔而逃……,就連狗窩也塌了半邊。

我倆也被嚇得不輕,情知闖下大禍,再不逃命,定是一頓板子加“訓面”,毫不遲疑,溜之大吉。

過年時,我總會費盡心思安排我少的.可憐的炮,年三十晚上放一些,更多的留在七年級上午放。在我的家鄉,七年級上午全村人都要集中到一處高坡上,共同燃放爆竹,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大人們相聚一起談笑,我們小孩子就忙着一邊放炮,一邊玩兒,有時候還把炮成排的橫放,點燃後讓炮向坡下射去,彷彿大將軍指揮開炮打仗一般過癮。

歡聲笑語,炮聲隆隆,大有“麻雷子”與“大地紅”共鳴,紙屑與硝煙齊飛”的壯觀景象。

那也是兒時過年最難忘的景象了。

春聯

記得小時候,寫春聯、貼春聯可是過年前的一件大事。早早的買回了紅紙,找好適合今年的春聯內容:馬年有馬年的,羊年有羊年的,今年結婚的有祝福姻緣的喜聯,生兒育女的有祝賀添丁的賀聯,有大門口的,家門口的,連豬牛羊雞的窩上也有,內容不同,各有意義。

那時候,會寫春聯的不多,我頂多就是個初學者,但特別“驕傲”的是好幾家鄰居都願意用我來寫。真熱鬧,有幫着擺筆墨紙硯的,有幫着摺疊紅紙的,有幫着調墨汁的,有的幫着把寫好的晾曬起來,我呢則專心的一筆一畫的寫着,享受着春節濃濃的年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