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必備15篇

來源:文書谷 8.3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風俗作文必備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輕咬一口,光滑細膩的皮兒在嘴中滾動,鮮美的湯汁浸透舌頭,富有彈性的肉餡在口中跳躍——這,就是我最愛的家鄉餃子。

每一年春節我都會回到山東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奶奶都會給我包餃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麪粉,在當中敲入幾個雞蛋,再用她那佈滿皺紋的手在盆裏用力地揉幾下,一個大團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團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麼蒼白,而是金黃的,散發着光澤,這是奶奶特地給我這個大孫子製作的',這時我會吃力地抱起這個團面,用手使勁搓成一長條,然後奶奶拿起刀嫻熟地砍了起來,一個長條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個小三角,我呢,拿起這一個個小三角用力一拍,只聽“啪”的一聲,手上留下一個白印,桌上現出一個麪皮。

麪皮做好了,爺爺把餡也拌好了,白菜豬肉餡兒,所謂“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如豬肉香”,看着這誘人的餡兒,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餃子了,我用筷子夾起一撮肉餡放入餃子皮當中,學着奶奶的樣子,把餡少的一半餃子皮按到餡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邊上使勁一按,再輕握拳頭,把兩個側邊也使勁一按,嘿!一個半圓形餃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邊上是薄薄的皮,中間圓圓鼓鼓的裹着一大包餡,金黃半透明中有時一道綠,有時一道紅,在紅綠相交之中藏着的,定是美味無比!

在無數沸騰的氣泡中,一個個餃子變得鼓鼓的,像一隻只小肥豬。看着盤中熱騰騰的餃子,奶奶笑着對我説:“博呀,咱這餃子裏可包着運氣、幸福和財富啊……”不等奶奶説完,我立刻抓起一個餃子直往嘴裏塞,竟然咬到了一個硬幣!我笑着對奶奶説:“奶奶呀,我吃到財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一聲聲敬酒令中,一個個餃子中,包裹和傳遞的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無論去年如何,今年會更加幸福!因為大家都有故鄉,有家人,有餃子。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在一桌桌天倫之樂中,聞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愛家鄉的餃子,我愛家鄉,更愛我的家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説那裏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於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傳説由來以久,老人們説,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並帶着如同真的大紙魚繞着村子轉。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裏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後,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之後,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裏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着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着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着揮手錶示歡迎。緊隨其後又是幾條大魚兒,後頭跟着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遊着,不時地互相親暱着。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着敲着銅鑼,打着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着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着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杆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着,樂着。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遊,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的風俗作文3

過年嘍!過年嘍!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會和家人們看着春晚共同來製作我們的佳作——餃子。

每當這一天的下午媽媽都會提前把餃子餡兒準備好,而且餃子的餡兒還有好多種呢:肉餡兒、韭菜雞蛋餡兒、豆腐餡兒的實在是太豐盛了!每一次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實在是太香了,整個屋子都被香味瀰漫。

馬上我們就要開始大展身手了,因為我這是第一次包餃子,都不知道該怎樣去包。我便跟着媽媽一起學習,看了半天,可是卻一頭霧水,怎麼都包不好。我失望地説道:"包餃子也太難了吧,根本就學不會啊”!這次媽媽開始手把手地教我,我一步一步跟着媽媽學習,可是最後包出來的餃子的`形狀實在是太難看了,連我都不忍直視。我覺得我實在是沒有包餃子的天分,於是我放棄了學習。

可是一直坐在這裏什麼也不幹也不行吧,我靈機一動:既然不會包,我幫他們夾餡兒得了。我便急急忙忙地開始了我的工作。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了,我們的進展稍微有點慢,我想了想説到:“要不然我們來進行包餃子比賽吧,包的餃子最少的人只能吃別人的一半,當然不包括我在內,因為我根本就不會包餃子。”只見我的一聲令下,媽媽、小姨、爸爸立馬動起手來包餃子,生怕自己是最後一名。

時間馬上就要到了,開始倒計時,五、四、三、二、一時間到。我開始數餃子了。最後的成績是:媽媽二十四個、小姨二十個、爸爸十五個,所以最後爸爸輸了,他吃的餃子是最少的。

經過了剛才的比賽,恰好我們的餃子已經包完了。媽媽把餃子下鍋,餃子在鍋中嬉鬧着,但是不管怎麼樣,它們最終的歸宿還是我的肚子,雖然包餃子我不擅長,但是吃餃子我倒是很擅長。這次爸爸實在是太慘了,我都替他感到傷心,誰讓他輸了比賽呢。哎!吃完餃子之後,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度過這美好的新年。

今年我的包餃子任務失敗了,但是明年我一定要學會包餃子。包餃子也是過年的習俗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在東南,也是黃土高坡上,只不過,荒蕪些罷了。到了冬天,一片光禿禿,都是黃土山。

南南方的習俗有很大的差別。

過年前,最盛大的事不只是買年貨,而是祭拜祖先。這一天,我們要預備很多食品,穿多點衣服,一羣人動身了。到了山上,寒風刺骨,我們把帽子一戴、頭縮一下,也暖不了多少。一個團體都要拜,雖説在一個山上,但不在一同。我們先走到一個碑前。放上人蔘果、蘋果、麪包等食品,再放上一沓紙錢。這大局部紙錢,還是本人印的呢!我們買到了刻好字的滾筒,塗上墨水,在一長條一長條的宣紙上滾,細長細長的宣紙,就成為了一張張冥幣。

接着,我們就燒紙錢,把紙錢撲滅,然後,大人小孩都跪下了磕頭。灰燼漫飛天舞,還頗有意境呢!

最繁華的要屬元旦夜了。大小孩都穿上新衣,換上新鞋,家中也要清掃一遍,買上爆竹煙花,貼好對聯,一派怒氣洋洋的現象。

終於,早晨到了,大家各忙各的。我們這些孩子,就玩起來了。老家的`年夜飯很特別,不是飯而是大塊大塊的肉,羊肉和豬肉。我最不愛吃羊肉,而且這肉特別多特別大,只好吃一點涼菜就算了事。

春節晚會是大人們的最愛,我們倒不怎樣感興味。在裏面院子裏點小炮,玩熒光棒,可開心了。12點到了,炮就響起來。煙花,炮與天上的星星家長的燈籠相互輝映,美麗級了。

接上去便是守歲,大人們打麻將,我們也不能睡,一早晨也不曉得是怎樣熬上去的。

大年終一,反倒冷落了,只要大人們帶孩子去拜年,這便是我最不喜歡的事情了。很多親戚不在縣城,坐車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很暈。再加上教師習俗習氣;進門磕頭。每進一户人家拜年,我們都要點香跪拜,可舒服了。

老家過年就是這樣,不過,像扭秧歌、舞獅子這樣的事業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把舞獅子請到自家院子裏扮演,可開心了。

家鄉的春節多繁華!在家鄉過春節,喜慶而高興!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每當別人問起我來自哪時,我都會驕傲地告訴他們,我來自諸暨!沒錯,就是那個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畫梅而聞名於世的王冕的故鄉——諸暨。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諸暨的一些風俗民情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天空中飄着雨絲,一個略帶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從清明前幾天就開始籌備了,籌備些什麼?無非就是清明粿了,這個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樣,裏面的餡兒,青的是豆沙,白的是鹹菜豆腐的,製作起來尤為複雜,是諸暨人過清明節的必需品。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明粿,裏面包含了太多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樣了。準備好清明粿,就要去掃墓了。

點上香火、白燭,燒上紙錢、元寶,再把精心準備的清明粿擺上,説上幾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幾躬。細細的雨絲打在身上,不知是誰的`淚滴落在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節,整個中國都十分重視的節日。除夕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這便是一年到頭最大的慰藉吧。這頓飯在一陣爆竹聲中開始,又在這爆竹聲中結束。諸暨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什麼呢:西施豆腐是頭菜,隨後有糖醋排骨,有象徵着“年年有餘”的清蒸魚,有傳統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歡梅菜扣肉,那誘人的排列整齊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遲遲不肯散去。其實我最愛的還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到了臨近十二點的時候,爆竹聲又開始了,這一晚大家都選擇不睡覺,為了給自己“守歲”,還真是“一歲除”啊!

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大街上掛滿了喜慶、鮮亮的燈籠。諸暨的一些鄉鎮上會舉行舞龍舞獅、花燈展等節目。走上街頭,大人們會在花燈前佇足觀賞,小孩則是選擇猜燈謎,不僅是為了那些精美的獎品,更是對自己猜謎本領的一個認證。還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湯圓了,家家户户準備的湯圓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膩了還可以吃鹹的,自己燒的青菜湯圓,“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過,聖誕節、萬聖節這些“洋節日”越來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節”被鄰國霸佔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這些民俗習慣,我們應該重視,不讓它們變成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家鄉的風俗——吃七樣羹

在正月初七,我的家鄉潮汕,有個特別的風俗——吃七樣羹。

今年正月初七那天……“媽咪,今天晚上吃什麼啊?有沒有人來咱家啊?”臨近傍晚我就開始叫嚷。“吃七樣羹啊,每年的今天都要吃的.啊!”媽媽站在灶前,低頭忙着自己的。“嗯?是嗎?那七樣羹是由什麼組成的?來歷是什麼呢?”我好奇了,眼巴巴地望着媽咪。“這個啊,是由大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芹蘭七樣菜組成的。來歷嘛,相傳,宋朝有一個官人,因被奸臣陷害,被貶江南,在正月初七這天,他去到了一個偏僻荒野,那時他餓得頭暈眼花,隨手摘了七樣菜,煮了吃掉,後來他復職高升,回憶起這天,便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吃這七樣菜,也就是七樣羹。還有一首相關歌謠呢,七樣羹越吃越年輕,吃蒜才有錢可藏,老人吃了變年輕,小孩吃了面紅青……”媽咪洗着菜,笑着説:“哦,那什麼時候可以吃?”“一會兒。”

坐在椅子上,看着時鐘,心裏早被神奇的食物所吸引。與此同時,我也在小聲地唱着歌謠……啊,什麼時候可以見見它的真面目啊……這時間過得好慢,彷彿過了一個世紀……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再睜眼,是被那若有若無的香氣“叫”醒的,我望着叫喚的肚子,飛奔去餐廳,一眼就鎖定了桌上那盤七樣羹,我迫不及待地坐下,眼前的七樣羹美如畫,七樣菜周圍的淡青色湯汁在燈光下閃爍着光芒,如同一塊打磨好的美玉,各型各色的菜如同穿着青裙子的曼妙女孩,那勾人的香氣包裹着我,像是要帶我去瑤池仙境……

“嗚——”肚子在叫着,我有些不忍破壞這道菜,但最終還是夾起一塊,送入嘴裏,一下子,清甜的味道在我口中綻開,這鮮甜的口感刺激着我的舌頭,我忍不住再吃一塊……

吃飽之後,我抬頭,看見父母對着我笑,“吃得很快啊,喜歡吧?”我才好像發現了什麼,不好意思了。

七樣羹越吃越年輕,吃蒜才有錢可藏,老人吃了變年輕,小孩吃了面紅青……我摸着圓圓的肚子,哼着歌謠。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通海縣興蒙鄉,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地方。

興蒙鄉有許多特產,而最出名的就要數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裏,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種和收穫,無論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還是小雪紛飛的冬天,在瓜棚裏都能見到又圓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從老家來城裏看我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淺白色的身子,披着一身毛茸茸的外衣,顯得特別神氣,嘿,摸上去還帶刺呢!聽舅舅説,甜瓜的品種有許多,有香甜可口的“紅尊”……

我被舅舅説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趕緊拿了一個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勻地切成四瓣。只見甜瓜裏的汁兒直往外流,輕輕掰開,露出了晶瑩剔透的果肉,裏面還有許多小小的白色的'籽,彷彿許多小公主住在水靈靈的搖籃裏。

聞一聞,啊,酸中帶甜,甜中還夾雜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嘗一嘗,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極了,吃完後,還回味無窮,令人越吃越愛吃。要是在炎熱的夏天能吃上幾口甜瓜,那可真是甜涼解渴,爽極了!

通過查閲相關資料,我知道了:甜瓜屬於葫蘆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着西瓜一同傳人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20xx年,我的家鄉興蒙開始大量種植甜瓜,因為家鄉的土壤,氣候都比較合適甜瓜的生長。現在,甜瓜已成為

了興蒙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給興蒙鄉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寶。甜瓜的根、莖、葉、花、果實、瓜皮、都可以供藥用。甜瓜的莖能治齆鼻;葉能治頭癬;花能治心痛、毒瘡;皮可以用來治療牙痛,真是用處多多。

甜瓜不僅是治病的好藥材,而且甜瓜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還有酸、鈣、磷、鐵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們有機會到我的家鄉,別忘了一定要品嚐美味的甜瓜哦!

我愛家鄉美味的甜瓜,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在四川成都,在那兒過新年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期間有我最惦記的新年風俗——“年前灌香腸,團圓飯吃香腸”。

在我看來,川味香腸是年夜飯中最亮眼的存在。最地道的川味香腸不能直接用水煮熟。先用温水浸泡20分鐘,讓已經曬乾的'香腸吸夠水份,變得鬆軟,然後整段地放入蒸籠裏。四川的蒸籠大多用竹子編成,蒸好的香腸隱隱約約帶着一些竹子的清香味。蓋上蒸籠蓋,隔水蒸30分鐘,再斜斜地切片擺在盤中。只見每一片橢圓形的臘腸晶瑩剔透,紅色瘦肉和透亮的肥肉相互交織在一起,偶爾還點綴着小半粒兒花椒鑲嵌在中間。一陣麻香味兒隨着臘腸上的騰騰熱氣飄散開,讓我禁不住流口水了。夾一片香腸,合着一口米飯,一口咬下去。“真香!不鹹不膩,還有一點點四川特有的麻味兒,融合這軟糯的米香和肉香,果真是令人沉醉的味道。

看着我眉開眼笑的吃着香腸,奶奶開始給我科普香腸的做法。首先,要做好香腸就得選好肉。奶奶總是起個大早,從菜市場原來最新鮮的梅花肉(四川叫做肩胛肉),是長在豬脖頸上面的那部分肉,肥瘦兼達。豬肉先切薄片,再拌上葱姜、料酒和醬油等調料,接着加入一些香糯米粉,淋上香油,隨後放入食鹽,撒上幾顆碾碎了的花椒,然後開始用筷子攪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蛋清,讓各種材料不容易散開。準備好肉餡,奶奶開始準備腸衣。她將乾淨腸衣套在家用絞肉機的管口上,套到末端的時候,放淨空氣,用線頭紮緊。接着,將肉餡放入材料入口,輕輕轉動絞肉機,齒輪攪碎了肉餡並且推動着肉丁兒一點點灌入腸衣。奶奶拿着細棉繩,每隔一段就給灌的滿滿的肉腸扎個小結。最後,奶奶將灌好的香腸掛在日照好又通風陽台上晾曬,大約十五天左右,我就有口福嚐到最新鮮出爐的美味啦。

四川香腸帶着獨有的香味瀰漫在團圓飯的飯桌上,微醺着一張張笑臉。這就是我最愛的四川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9

都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説,各地都會有自己的一套風俗,我們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獨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來,大門就已經忙着買菜了—魚、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場裏也是人山人海,路上還能看到許多紅燈籠,一片紅火。接着便馬上開始“撣新”,也就是大掃除,讓整個家煥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貼春聯了。許多户人家都拿出準備好的新的紅對聯,換下貼了一年的老對聯,既是辭舊迎新,又給人一種美好的嚮往,與對新年到來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點鐘,豐盛的年夜飯就開始做了。先是準備十樣冷菜,拿出晾曬好的醬油肉和蒸好的鴨舌等,用紅色高腳碗盛,象徵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昇”,並放上一片胡蘿蔔,以示討彩。到了燒熱菜的時候,爺爺奶奶與父母便一齊開始忙活,燒魚的專門燒魚,煮肉的一心煮肉。且這熱菜也是很有講究的,寓意着“年年有餘”“年年高”的魚或芋和年糕不必説,像紅燒肉,金針雞等通常也會出現在餐桌上。

五六點鐘左右,年夜飯也開始了。十個冷盤陸續端上,放在冷盤中間,而年糕則往往是第一個。菜上齊,那紅紅的排骨和淡黃的鹹魚飄散着兩種不同的香氣,讓人感到無比舒適。大人們也開始互相敬酒,祝賀對方“事業有成”“身體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親戚長輩,一片喜慶熱鬧。

吃飽喝足,春晚也拉開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觀看,氣氛融洽,時不時還在羣裏發個紅包或是給遠親或是親友送祝福,讓喜慶通過網絡也能傳遞。

一個多小時,小孩們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發出光芒和聲響,有的是“噼裏啪啦”的炸出絢麗的火花,有的點起來沒有美麗顏色,但爆炸威力響聲卻非常大……與其説是在玩,不如説是一場小型煙花秀。

終於到了零點,鐘聲一響,四面都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與滾滾濃煙,而天上則是各色煙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長大一歲的喜悦中。

除夕活動也至此大致結束了,有的人睡覺,也有人守歲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開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別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還不止於此,而是他的熱鬧,温暖和美好的親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的家鄉——浙江金華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打撈屈原的真身。有幾位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這些都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習俗。

要説到賽龍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們早早地起牀,都不約而同地彙集到了婺江邊。比賽還沒有開始,岸邊就早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了!人們已經把長長的一條江岸圍了裏外三層!我和媽媽為了找一個好位置,還差點擠破了腦袋呢!比賽開始了!人們都懷着激動的心情朝東邊眺望着。“咚——咚——咚!”從婺江的遠處漸漸傳來了低沉的鼓聲,中間還夾雜着鏗鏘有力的口號聲。近了,更近了!我能隱隱約約地看見五六隻龍舟飛快地向這邊駛過來,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龍舟的龍頭高高揚着,滿身閃着五彩的光芒,就像騰雲駕霧的祥龍。劃舟的壯漢們口中喊着響亮的口號,手裏的動作整齊劃一。幾隻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趕,人借龍形,龍具人神,一條條矯健的巨龍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後的人羣歡呼着,為自己的龍舟隊鼓掌加油。相機和手機拍照的聲音響個不停,大家都想留住這難忘的.鏡頭。龍舟在經過我們面前的一剎那,我甚至看到劃舟的壯漢胳膊上繃緊的肌肉和擂鼓手額頭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很累了,龍舟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他們還是堅持着,用口號來鼓舞自己,一鼓作氣,衝向終點!在婺江上,這可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比賽結束了,人羣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邊漸漸安靜了下來,我和媽媽在岸邊散步,岸邊的廣播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的歷史……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五,早上媽媽告訴我,民間有個習俗,在初五這天要接財神,捏“小人嘴”。聽了這話,我一愣,這莫不是要捏我這個“小人”的嘴吧?於是感歎這習俗也太坑我們小朋友了吧!媽媽聽罷大笑,告訴我人們會用包餃子寓意捏“小人嘴”。原來如此,本來我就特別想包餃子,現在藉着這個習俗湊湊熱鬧豈不快哉!於是,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但是有個條件,我得一起捏,這正合我意,成交!

原來包餃子前的序曲是那麼宂長。首先,我們和好了一盆面。在醒面的同時,我們把豬肉和牛肉分別絞成肉泥,把胡蘿蔔、大葱、酸菜分別切碎。然後將肉泥分別和各種蔬菜攪拌均勻,放好調料,三盆香噴噴的大葱豬肉餡、胡蘿蔔牛肉餡、酸菜豬肉餡就出爐了!聞到香味,我已經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馬把它們包進麪皮裏,再扔進鍋裏、放進嘴裏,吞下肚裏。可是看着那一盆圓圓的麪糰,我止住了口水,叮囑自己回到現實,“革命尚未成功”,我還得幹活兒。

媽媽把面搓成長條,切出劑子,就準備開始擀皮兒了。都説擀餃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個個面劑子在媽媽的擀麪杖下幾秒鐘就變成了圓圓的薄薄的麪皮,我覺得並不難呀,於是自告奮勇要求擀皮。擀了十分鐘,我終於擀了四張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張,梯形一張,長方形一張,“瓜子臉”一張,再看看媽媽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圓皮兒,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團假裝什麼也沒發生過。

媽媽説,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做時難,得仔細觀察,小心模仿,勤奮練習。於是,我緊緊盯着她的'一舉一動,先把面劑子壓扁壓圓,然後左手大拇指握着麪皮中心,右手用擀麪杖沿麪皮邊滾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擀麪杖滾壓的同時,左手剩下的四個指頭要以大拇指為中心迅速旋轉麪皮,使它均勻受壓,才能擀成圓形。仔細觀察一番後,我開始摸索着按照媽媽的動作慢慢擀起來了,終於擀出了一張“橢圓形”,我想,我再把相對短的兩邊再擀擀,不就是圓了嗎?“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我的第一張圓圓的餃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好幾盤餃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兒”,人們的想象力還真是豐富呀!就這樣,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別提有多好吃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我去過很多地方過春節,只有媽媽老家的春節是我見過最特別的。

我媽媽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個四合院,分東、西、南、北四個屋,她那裏在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擺貢品,這裏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貢品,一張正方形的桌上中間先擺上一個豬頭,豬嘴裏叼着一個豬尾巴,外婆説:“這代表有頭有尾,豬頭左邊擺上一隻雞,代表吉祥如意,右邊擺上一條魚,代表年年有魚。”接着還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蓮藕切片,兩片中間連着不切斷,把調好的肉餡放進去,然後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鍋裏炸,炸成金黃色撈出來,放到魚的右邊,然後再開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後放在雞的左邊。這樣桌上的貢品還沒有擺完呢,還要在豬頭、雞、魚、丸子、藕盒後面都擺上一個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狀的饅頭,漸變的粉紅色做的特別好看!然後再在饅頭後面擺上五盤各式各樣的糖果。所有東西的後面貼着一張天帝老爺的畫像,畫像兩邊各掛着金黃色的'錫紙元寶,然後在豬頭的前面放上香爐,香爐上插上一根龍形狀的香,外婆説:“這叫盤龍香,一根剛好燒一天,每天燒一支!在每次吃飯之前還要還要磕頭燒紙,一直燒到年八年級,這樣所有的貢品就算擺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這樣擺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派祥和喜慶,人們忙着貼對聯,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餃子,這也是北方特有的習俗,外婆説:“過春節吃餃子,取自《更歲交子》,也是繼承祖先的習俗,餃子包好以後要在祭祀祖先之後才可以吃。所以餃子是一種具有儀式感的食物。再有餃子的形狀向元寶,寓意“招財進寶”符合中國人過年圖吉利的想法,而且餃子皮薄餡足,味道非常鮮美,百吃不厭,在這裏七八歲的小孩就都會包餃子了,所以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了,到現在餃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團圓的象徵,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聽完外婆這樣一説,我更覺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具有重大意義,深深感收到我們祖先的智慧。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中國的習俗文化多姿多彩,春節更是一個眾人所知眾人歡喜的節日。“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熱熱鬧鬧中,春節的習俗張揚着出場了。

春節,新年伊始,辭舊換新,大家都換上了新的衣服,家家都會貼對聯和福字。福字要倒貼,名曰福到了,年味也到了。這種種風俗中,可把小朋友忙壞了,暈頭轉向地跟在大人身後跑,趣味無窮。

大年七年級,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這一天大街上燈火通明,“噼噼啪啪”的聲音是年的交響樂,也喚醒了孩子們那顆熾熱的心。鞭炮的種類有很多,二腳踢,麻雷子,大地紅,甩炮數不勝數,琳琅滿目。家鄉還沒有禁止放鞭炮,大人一邊提醒我們小心,一邊湊熱鬧一樣地問:仙女棒還有嗎?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似乎變得格外渺小,天空成了最美妙的畫卷,當煙花在寂靜的夜空中爆開時,綻放出七彩的美麗,那綻放的煙花就如同多流星雨淅淅瀝瀝,又似降落傘從空中降落,也如螢火蟲般在夜空中偏偏起舞,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於它們,整個世界隨着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它寄託着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與點點心願,直升天空,為畫卷增添了新的一筆。

吃團圓飯是春節夜裏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這一頓飯和平時是不一樣的,除了更加豐盛以外,更多的是家人團聚的美滿與濃濃的愛。大年七年級,從早上一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準備食材了,而我和媽媽則在準備零食,因為今天會有許多親戚朋友來吃團圓飯。春節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寓意,只為新的一年圖個吉祥。餃子寓意着招財進寶,祈福求吉,年糕寓意着生活和工作年年高,這兩樣東西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看着媽媽熟練地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又把餃皮對邊按在一起,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又把包好的餃子放入鍋中,雪白的餃子在鍋中翻滾,留下了美妙的身姿……

到了晚上,親戚朋友都趕來了,千言萬語都化為美好的祝福,送給了對方,房間裏格外温暖,菜飯的熱氣騰騰和那人與人的温情,這一刻,格外美好。

美妙的中國風俗,美好的中國年,充滿着濃濃的年味與愛。每一個風俗背後都藏着美好願望,每一個風俗中,都留下歡笑陣陣。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俗話説“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博深,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它——春節。一個讓千萬個家庭團圓的好日子,他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節日,更是我們千萬炎黃子孫傳承的好日子。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們這裏把這一天叫做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節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祥。在這個時候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快和歡樂的氣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餃子裏的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長大後會很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呢。

春節不僅有吃餃子的風俗,還有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習慣,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也有專門上家中拜年磕頭的,但是不常見了。一般都是問好,有些人也在手機上給別人發微信或用打電話的方式給別人拜年,説一些祝福話語之類讓人們開心的話。

過了春節又迎來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説到元宵節還有一個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節那天,我們家家都要吃元宵(湯圓),那天爺爺給我們買了兩袋湯圓,我們都很高興。爺爺煮好後,把它們放到碗裏,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囑我們: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讓他們出出熱氣。雖然我們嘴上答應了爺爺的話,但我們心裏可不這麼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湯圓,我們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終於,弟弟還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結果……還真是被燙得“嗷嗷”大哭。但我們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我愛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位於雲貴高原。這裏的春節有一個特有的習俗炸龍燈,熱鬧的炸龍燈意味着熱鬧和祥和。

炸龍燈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動,延續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種活動。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龍從元宵開始。

正月十四是炸龍的彩排。在這之前,龍燈的製作者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幹了很多天。正午,龍出發了,紅色流滿大街小巷,與之相伴的是鑼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龍的正日子。因為炸龍燈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點前鞭炮煙花已完全脱銷。各家各户都將晚飯提前了,五點半,鞭炮由四處響起,聲音逐漸變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響樂。全縣的百姓都出來了,越來越集中的鞭炮聲把整個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動山搖。鞭炮的火焰閃閃爍爍,紅紅火火,映着人們喜氣洋洋的臉,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點半,各路龍燈出發了。短的有十米,長的有五十米,在龍燈製作老手藝人的打磨下,龍的製作很精細,它代表着德江的`歷史和傳統,藝人們説,大意不得。舉龍者皆是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他們戴着頭盔,袒胸露臂,健壯的手臂舞動着龍,整條龍像活了一樣,上躥下跳,舞的我眼花繚亂。隨着時間的推移,每家都準備好鞭炮,準備往舞着的龍和人上炸。我和大伯舉着纏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縮縮的,但又想再對準一點,於是身體向後傾,雙手伸得長長的,那姿勢實在有點怪異。不久,龍成了網狀,大部分的龍鱗都炸掉了,而舞龍的人則顯得龍馬精神,毫無畏懼。

八點多,炸龍達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間街巷,如果從無人機航拍,這時候,整個德江都是流動的彩,閃爍的光。空氣中到處都充滿火藥味,九點過後,炸龍漸漸結束,大部分龍已不能首尾相連,很多隻剩幾根骨線。十點後,鞭炮聲漸漸平息,在萬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龍燈緩緩落幕。

炸龍燈的鞭炮聲雖已漸漸遠去,但家鄉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滿的願望,隨着新時代的鐘聲正大筆繪就燦爛的康樂景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