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端午節的作文

來源:文書谷 7.8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1

昨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將艾草插在了門前,這是家鄉延續已久的一種風俗。據説,它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嘉靖十四年湯紹恩出任紹興知府後,最讓他寢食不安的是當地頻繁發生的水災。當時,會稽、山陰和蕭山三地之水均從錢塘江、曹娥江和錢清江匯流的三江口入海。由於當時河口處擁沙堆積如丘,洪水不能外泄,因此“民甚苦之”。湯紹恩為此訪查了山會平原的地理水道,當他行至三江口時,見兩山對峙,心中不禁一喜,當即對隨行人員説:此江水下必有石根,正是建閘擋潮的好地方。後經過地質勘察,果然如此。於是,湯紹恩決定在三江匯合的綵鳳山與龍背山之間,建造一座擋潮和泄水的大閘。

自湯知府造三江閘以後,紹興連續十幾年風調雨順,旱澇保收,五穀豐登。這時,有些人家就大手大腳,浪費起糧食來了。一天,太白金星下凡察訪民情,他來到紹興一個叫水村的上空,按落雲頭,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討飯老頭。他走進一户人家,看見一個婦女正在餵豬,豬槽裏全是油汪汪的'剩菜和雪白的米飯,灶上灶下都是散落的飯菜。老頭説:“阿嫂,可憐,可憐我,給我點飯吃吃,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啦!”誰知那女人卻用嘴一撇道:“死要飯的滾出去!誰有東西給你吃?給你吃,還勿如餵豬,過年還可以殺肉吃!”太白金星強忍住怒火,又説;“我已經三天沒喝一口水了,給我點水喝總行吧?”那女人白眼翻了幾翻,就隨手從牆上摘下一個撈兜,遞給老頭,撈兜全是洞,怎麼能舀水呢?這不是故意作弄人嗎!太白金星氣極了,心想這裏的人太可惡了,就用手指在大門牆上畫了幾下,然後留下一股青煙,人就不見了。餵豬的女人這才知道剛才來討飯的老頭是神仙,自己闖了大禍,非常害怕。

第二天清早,太白金星拿着瘟疫瓶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剛想向下撒瘟疫,忽然看見村頭小河裏,有一位女人,抱着一個大孩子,領着一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淌着河水往對岸走。他覺得很奇怪,便化作一個小老頭,來到女人身旁説;“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河的時候,抱着大孩子,領着小孩子的。那女人説;“老人家,您有所不知,這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時丟下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親生的兒子。昨天,我們村裏一個潑辣勢利的女人,惹怒了一位老神仙,説是今天讓我們村起瘟疫,全村人都死光。我們只好逃走。淌水着了涼,容易生病。我寧可讓親生的兒子淌水,也不能讓這大兒子委屈呀!”太白金星聽了,心想,這是一個好心人。同是一村人,心眼就不一樣,不能同樣對待,就從地上拔了一株艾草説;“你們回村去吧,把這株艾草插在你家門上,瘟疫就不會染上你家了。”説罷用手一指,河上頓時出現了一座大橋。那女人知道遇見了神仙,接過艾草,謝過老人,就帶着兩個孩子從橋上走過河去。那女人過了河,心想,就我一家避開瘟疫怎麼行呢?就帶着兩個孩子拔了一大捆艾草,急急忙忙地趕回村去,在每家每户的門框上都插上了艾草,連那個餵豬的心眼不好的女人家也給插上了。

太白金星撒下的瘟疫沒處落,就隨風飄到大海里去了。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從此,這種端午插艾草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迄今猶存。

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紀念屈原的一個傳統節日,也稱為端陽節、正午節、艾節、正午節等。

一提到“端午節”這個詞,你可能第一時間就想到甜甜嫩嫩的粽子,激動人心的龍舟賽。其實端午節的習俗可以不止這些。它不僅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還包括戴香包、喝雄黃酒、吃黃武、掛艾葉和菖蒲。此外,端午節的習俗內涵豐富,涉及衣食住行等。

除了粽子,吃“黃武”和“五毒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黃武”是指黃瓜、鰻魚、黃魚、成年鴨蛋黃和雄黃酒。説到雄黃酒,不得不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也用它來治療皮膚病。這真是一句老話:喝了雄黃酒,病就好了。“五毒”是指蠍子、蟲子、蜘蛛、蟾蜍、毒蛇。五毒餅是用刻有五毒圖案的郵票做成的,印在玫瑰花餅上。吃它意味着吃所有有毒的昆蟲,這樣它們就不會傷害人。

端午節戴香包的習俗由來已久。香囊內裝有具有揮發性香氣的中草藥,如雄香、桂枝、花椒、辛夷和丁香。孩子戴上它,不僅有避邪祛瘟的意思,還有添頭之風。在中國古代,五色被用作吉祥的顏色。端午節每天早上,大人都會給孩子綁上五色線。這些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天下大雪或者第一次洗澡的時候扔到河裏。據説這樣可以傷害蛇和毒蟲,保證它們的安全。江浙一帶婦女在端午節使用的`裝飾品。一般是金銀絲或者銅絲金箔。形似騎虎難下的小人,還有鈴鐺、鈴鐺、流蘇、大蒜、粽子。插在女人的髮髻裏,也用來餵奶。艾虎,古代端午節驅邪和創造特殊的東西,也被用作裝飾品。在中國古代,老虎被認為是一種野獸,人們認為它可以辟邪、保佑和平。畫額,端午節時給孩子額頭塗雄黃的習俗,雲可以驅走毒蟲。

艾草代表一百種祝福。它是一種能治病的草藥。可以插在門口,讓人健康。在中國古代,它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為主要成分,在穴位上燃燒來治病。

除了中國,其他一些國家也慶祝端午節,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二戰前,日本的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的家庭,升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樹蛋糕來祝賀他們。豎起鯉魚大旗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像鯉魚一樣健康成長,在中國的意思是“期待成龍”。從下面看鯉魚條幅,藍天下浮現的鯉魚就像在水裏劇烈遊動。另外,為了避邪,可以把菖蒲放在屋檐下,或者把菖蒲放在洗澡水裏洗澡。韓國的端午節是一個繼承和發揚端午節傳統文化和習俗的節日。1967年被定為韓國第十三批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5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gangneung danoje節始於在大幹嶺向神靈獻祭。活動期間,將舉行各種巫術和祭祀儀式,並舉行跳繩、製作面具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巫術習俗、面具舞、農家樂等精彩表演。

自古以來,許多著名詩人都為端午節寫下了不朽的詩歌,如梅的《五月五月》,劉禹錫的《竟渡曲》,文天祥的《端午感光》等。

最後,每個人都有必要知道“端午節”的重要性,因為端午節是一個非常

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着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在這次事情的背後反映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中國人不注重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重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反而感覺外國的東西好,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青少年中十分的重,平時一説話就是國外的.什麼動畫上地什麼人物的什麼事蹟,這讓人心裏十分不是滋味,難道中國的就不好麼?我不反對國外的東西,國外的東西是十分的吸引人,有些十分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但是我們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糠的去看,有選擇的去看。我認為像什麼日本的[蠟筆小新]與[死亡筆記]這些就不是我們該看的,再像國的什麼愛情肥皂劇,這種我們青少年就應該少看,而像[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哈利波特]、[魔戒]等這些看看就無所謂了,因為這不是文化的入侵,而像我所認為的不能看的,我就認為他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文化入侵的因素。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説:“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4

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邊那各色各樣的貝殼,在海水的陪伴下閃閃發光,散發着五顏六色的光彩,數都數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還握着那一顆最閃光的貝殼,那也正是我最難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記得小時侯,我家院子裏種着一棵和我出生時一起種的桔樹,我經常拿小刀在樹幹上刻了個記號,天天去測量自己是否長高。看着一條條橫線,我真盼望快快長高。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比那記號矮了。天啊!難道我倒着長了?我心裏害怕極了,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別的小夥伴都長高了,我怎麼變矮了?"媽媽忙放下身邊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問:"為什麼這麼説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媽媽的手,把她拉到院子裏指着説:"我天天用小刀在樹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來刻卻在以前刻的橫線下面了。"我邊説邊在樹上指出那兩條橫線。媽媽聽了我的話,又看了看樹,沉默了兩分鐘後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來,笑得都直不起腰來,眼淚都出來,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頭説:"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樹高了,以後可別做這種傻事嘍。”我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我矮了,而是樹高了。之後我又高高興興去找小雞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會對小雞幹出什麼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傻事趣事一籮筐。像給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麼多趣事,傻事組成那七彩的童年,歡樂的童年,令人留戀的童年。雖然這段金色時光正慢慢離我遠去,我已不那麼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哈哈……”隨着銀鈴般清脆的聲音,使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那時的我是幼稚的,是可愛的,是活潑的,同時做的事也是幼稚的。在眾多羣星中,挑一顆明亮的星星,它使我記憶猶新。

記的小時候,村裏的大人們都稱我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淘氣鬼。做的事情足以讓你笑的前俯後仰。

再過幾天就要過端午節了,家裏人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忙的氣都喘不過來了。而我這個小淘氣鬼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大人們見了唉聲連連,説:“唉,真拿她沒辦法。”日子在我蹦蹦跳跳的時候溜走了。轉眼間,端午節到了,家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蘆葦葉子,放進鍋裏煮沸後,開始包粽子。我呢,則在一旁玩耍,不時傳來哈哈的笑聲。不是什麼都逃不過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嗎?我回頭一看,他們正在有説有笑地包粽子。我想,何不去湊湊熱鬧呢!?於是,我連走帶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進盆子裏那綠綠的水裏。哇,好舒服啊!像母親的手撫摸着我。後來,我玩的越來越帶勁了,居然把盆子裏的“小精靈”往外潑,嘴裏直喊:“下雨嘍,下雨嘍。”大人們嚴峻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難堪的樣子,説:“霞霞,快別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你了。”而我這個人是非常倔強的,我把他的話只當耳邊風,繼續我的遊戲。這下我可把他惹惱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臉上,好疼啊,頓時我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吧噠”一聲,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隨後,我捂着臉,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天,急得團團轉。其實我就躲在家旁邊的草垛裏,偷偷地流淚。晚上,家人問我疼嗎?我連連搖頭。本來我有點恨他們,現在想來,我對他們的不滿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還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他們還愛着我。

童年的事讓我開心,讓我回味無窮,讓我難已忘懷。它在我的記憶大門裏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的作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着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歎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説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着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還要在門上插艾蒿掛菖蒲寶劍,再灑點雄黃酒,這樣可以驅邪保平安。

今年的端午節是在阿婆家過的。早上,阿婆帶我一起去菜場買菜,買來了艾蒿和菖蒲。回到家我們就一起動手,很快就做好了兩把寶劍。我們用膠布把它粘在大門上,看,兩把寶劍多麼像兩位威武的大將軍啊!

粽子的種類很多有豆沙粽子,鮮肉粽子,蜜棗粽子等等。粽子的形狀是三角形的。我喜歡吃豆沙粽子。豆沙粽子又香又甜,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今天中午我聞到了香噴噴的粽子味道。我問媽媽種子有什麼味的,媽媽説有臘肉的.有紅棗的.還有蜜棗的。聽得我口水直流。我問媽媽粽子好了嗎?媽媽説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臘肉的吃起來。嗯.臘肉的好香哦。一粒粒糯米被煮的軟軟的.糯糯的.好吃極了。吃完臘肉的,我還想吃紅棗的'。我們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粽子真的很好吃哦!

我喜歡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有個神奇的傳説: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它聽到自己的國家要被毀掉的事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江河中。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划船到江中,把飯丟入江中。但人們發現江中的魚兒要吃人們丟下的飯,於是人們想出了個辦法,用很長很長的葉子包住米飯,樣子像一個個菱形,這就是人們説的粽子。

粽子的樣子很多有:兩個角、三個角、四個角……粽子的餡有豬肉、棗、糖……吃上一口回味無窮。每當端午節時,我家也會有吃那回味無窮的粽子,再在粽子上沾點白糖,那味道就更好了。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裏,都有獨特的食物,每種都很好吃。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着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歎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説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着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端午節的作文6

石榴花染紅了五月,梔子醇厚的香氣裊裊襲來,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縷縷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時節了。只記得兒時的端午,母親要煮一大鍋粽子和雞蛋,並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門框上,用雄黃在我額頭上畫個王字。然後把雞蛋灌在用采色絲線織成的網兜裏,掛在我的脖子上。我不知道這些是為了什麼,母親説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端午那一天是不要上學的,私塾的老夫子也被請來吃飯。席間他自然要對我誇獎一番,此時要算母親最開心了,頻頻給先生斟酒,連説:先生辛苦。

隨着年歲的增大,慢慢接觸到一些關於端午的傳説,和一些文人描述端午的詩詞。比如文秀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湯顯祖的“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李靜山的“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才逐漸知道端午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詩人的節日,而且喝雄黃酒,插菖蒲和艾蒿的習俗也已流傳久遠了。説明母親的話: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沒有錯。

新中國成立以後,城裏人過端午的氣氛就漸見淡薄,農村也只知道這一天要包粽子,已很少有人提到屈原了。如今端午已被定為法定假日,不知道節日裏還有多少人會想起當年這位不識事務的楚國三閭大夫。我在想,屈原出生的秭歸,處於大山之中,2000多年前,他目睹着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滿懷豪情壯志,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他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殿。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乘。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燭照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燭照着峽江的驚濤駭浪,也燭照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離歸州古城不遠的山坡上,有一片鬱鬱葱葱的桔林,桔林中掩映着一片仿古建築羣。陸游筆下“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就在其中。但這已經不是原來的屈原祠了,因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宋元豐三年的屈原祠行將淹沒,政府按原貌將它遷建於此。如今三峽工程蓄水後,屈原祠將隨同歸州古城永沒江底。一座新的秭歸將易地重建,屈原祠也將搬遷。屈原祠數度搬遷,説明雖經幾千年的歲月流逝,並沒有沖淡國人對這位愛國詩人的緬懷和崇敬。屈原的精神仍將回蕩在神州大地,人們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愛國的先驅者。端午這一古老的傳統仍將延續,端午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也將延續,並賦於更多的現實意義。

又是一年端午節了,物是人非,孩提時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聯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堯藩關於端午的那首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詩人的意境,不經歲月滄桑的洗禮,恐怕是很難體會得到的。在這個節日裏,願大家都有個好心情!

端午節的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把。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這就是我2017的端午節,怎麼樣不錯吧?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説,它不僅是紀念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有過許多美麗而動人的端午,但2012年的端午註定與眾不同!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我們的端午,期待我們在倫敦的奧運,期待我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燦爛的日子!

四年級:李冰冰

端午節的作文8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氛圍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陰曆5月七年級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麪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非常不錯吃。

記得每年5月八年級,媽媽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着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塊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所有籌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葉在媽媽靈巧的手裏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裏沉甸甸的。就那樣提着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裏,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風俗,據瞭解是孩子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裏幾乎家家都買得起。九年級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裏吆喝。孩子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塊吃;小孩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輝紓大人就會叫孩子們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大家説如此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日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季村裏的孩子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裏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裏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孩子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日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覺得,5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5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裏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裏流出來的,沒任何污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孩子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據瞭解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裏的孩子都會纏着媽媽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互聯網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互聯網子裏,掛在胸前衣襟的鈕釦上,胸前的衣服一般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外出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哪個的蛋殼先破了,哪個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孩子子對於雞蛋非常感興趣,並非由於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由於他們特別的喜歡“鬥蛋”。帶上幾隻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羣在課桌上拿蛋對撞,哪個的蛋被撞破哪個就輸了,好勝的孩子們玩得可高興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備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益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瞭解也是為了紀念楚醫生屈原:“楚醫生屈原遭讒不需要,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重午等。

提起“端午”這兩個字來,可能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香甜嫩滑的粽子和令人激動的賽龍舟吧?實際上,端午節的習俗可不止這些。它不僅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還包括佩香囊、飲雄黃酒、吃五黃、掛艾葉和菖蒲。此外,端午節的習俗內涵豐富,在吃、穿、住、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除粽子外,吃“五黃”,吃“五毒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五黃”是指黃瓜、黃鱔、黃魚、成鴨蛋黃和雄黃酒。説到雄黃酒,不得不提一下,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它來治皮膚病等。這還真應了一句古語: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五毒”指的是蠍子、蜈蜙、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餅是用雕刻了五毒蟲圖案的印模子,加蓋在玫瑰餅上製成。吃它寓意把一切毒蟲都吃掉,使它不傷害人。

端午節佩帶香囊的習俗已經很久了。香囊內裝有具有揮發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藥。小孩子佩戴它,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風。中國古代以五色為吉祥色,每當端午節清晨,大人們就會給小孩子們拴上五色線,這五色線可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雪或第一次洗澡時再拋到河裏。據説這樣可以蛇類毒蟲的傷害,可以保平安。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畫額,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裏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除了中國以外,別的一些國家也在過端午節,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二戰前,日本的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豎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葉餅來祝賀。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望子成龍”的意思。

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很像在水中健壯地遊。另外,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將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韓國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繼承和發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習俗而舉行的慶典活動,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江陵端午祭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從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詩人為“端午”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比如梅堯臣的《五月五月》、劉禹錫的《竟渡曲》、文天祥的《端午感光》等。

最後,大家有必要知道一下“端午節”的重要性,因為端午節在中國人民的傳統中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到了,家家都飄出粽子的香味。節日的味道隨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試想,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粽子,還真的很難找到其他屬於這個古老傳統節日的特徵。沈從文的《端午日》裏那樣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一點點消失在時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懷念。我也總會在這個傳統佳節之際不由的夢迴童年,一遍遍在心裏回味兒時過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蘇北一個偏僻的鄉村。每年端午,都已是農村的“大忙”季節。家裏人多勞少,農忙的時候,我都是算是主勞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專門在家裏忙家務。記得那時爸爸會一大清早就到鎮上稱點肉,買點魚放在家裏。平時吃不上這些,也只有過節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則早早起牀,忙活好其他家務,就提着籃子,去田間地頭採集各種野草回來留着下午燒水洗澡,説用端午這天百草燒水洗澡可以保整個夏天身體健康,不生皮膚病。

那時在農村老家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百草當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當然還有河邊的金銀花,田頭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種野草採回來,放在我家那口八張鍋裏,把鍋裏放滿了水,再在鍋裏放些雞蛋和蒜頭(有時蒜頭是放在灶膛裏烤的),這些都是必須得有的,也是端午習俗之一,然後就開始燒,一直把水燒開。燒開的水,是青綠色的,水燒開了,雞蛋也煮熟了,蒜頭也煮爛了。蒜頭我們不稀罕,我們稀罕的是煮雞蛋。我們姐弟幾個最起碼可以一個人分到一個雞蛋,因為平時雞蛋都要省下來賣錢補貼家用的,只有端午這天才能吃到煮雞蛋。

那時我們總是把圓滾滾熱乎乎的雞蛋捧在手裏把玩,捨不得吃。雞蛋殼也沾染上了青綠色,看起來更加誘人,聞起來除了蛋香還有清香。那時的我們經常是把雞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開雞蛋殼,慢慢的把雞蛋吃掉。水燒開以後,撈出裏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裏,待温了後洗澡。把弟妹們洗好澡以後,還得給他們繫上絲絨線。那時端午的時候,鎮上到處都是賣絲絨線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因為在老家的端午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要繫上這些絨線,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讓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晚上的相會搭建七彩橋。

説實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這些習俗是怎麼由來的,也沒有聽村上的老人講過。只知道那時家家都這麼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時每年端午我們村上竟沒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卻都熱熱鬧鬧的。即使是農村最忙的時候,也沖淡不了節日的氣氛。下傍晚總是看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乾乾淨淨的,手裏都拿着煮雞蛋,脖頸上繫着五顏六色的絲絨線,在小夥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國中才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前我對這方面的知識瞭解完全是空白。因為家鄉河流少,所以所謂的賽龍船等這些與水有關的傳統習俗我們那裏都是沒有的。

時隔十幾年,那些兒時的節日習俗,也在老家逐漸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過節,節日的氣氛也淡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經用來燒水的野草的蹤跡了。只是不知道,孩子們現在不繫絲線,牛郎織女沒有喜鵲搭建的七彩橋,他們怎麼相會呢?哦,忘了,現在的老家,連喜鵲也很難見到了。

端午節的作文11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説,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説,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説,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説,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説,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説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的作文12

我們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祖祖輩輩們留傳下了許多傳統節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還在家門口掛上艾葉,大人們還會給小孩子的脖子上掛上一個用線編織的五彩繽紛袋子,給袋子裏面裝上一個雞蛋。

每到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就會買來新鮮的箬葉和潔白的糯米,還有我最愛吃的金絲蜜餞,她把糯米和箬葉提前一天浸泡好。媽媽先拿出兩片箬葉,把它們葉尾和葉尖相反放置再重疊,然後彎折成個漏斗的形狀,把糯米裝到一半的位置後加入一個金絲蜜餞,最後把糯米裝平到箬葉的高度,媽媽就把箬葉順着方向蓋在糯米上面,在用手掌把它壓實,緊接着把多餘的箬葉和粽子變成一個三角形狀,最後用細長的禾稈草把粽子捆住。我也開始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包粽子,箬葉重疊,裝米加餡都沒問題,可是到了把它變成三角形時就不行了,我急得直冒汗,媽媽笑着説:“功夫不是一天就可以練成的哦,不急,慢慢來!”試了好幾次還是不行,最終還是向媽媽求救,媽媽放下手上的活手把手的來教我,好神奇,我的手在媽媽手的帶動下,三下就折成一個三角形,我的粽子總算大功告成。看着媽媽包的粽子個個精緻,真是佩服她。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裝有稻灰水的鍋裏,用慢火慢慢煮。聞着鍋裏飄出的粽子的清香,我口水快流下來。等到媽媽終於説可以吃粽子了,我怕不急待的解開粽子,白白的糯米已經變成了嫩黃嫩黃的,我很很的咬上一大口,那種芬芳甜蜜瞬間融到了我的心田裏。我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的粽子比外面買的好吃,顏色還是黃黃的並且還有一股香氣?”媽媽答道:“這是稻灰水的效果”,“什麼是稻灰水呀?”我又問道,媽媽説:“選一把乾淨的稻草用火燒,灰燼用紗布在一個桶上,開水在上面淋過濾,澄清的水就叫稻灰水,這是媽媽老家的製作方法,是媽媽的姥姥教媽媽的。還有,用稻灰水煮的粽子叫稻灰粽,算得上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創造,古代的人將“灰湯”中所含的碳酸鉀巧妙地變成了粽子的髮色劑、賦香劑、品質改良劑、防腐劑和營養強化劑,是對食品科學的一大貢獻。”聽完媽媽的話後我深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吃完稻灰粽,我和媽媽來到河邊看激動人心的龍舟競賽。河邊人山人海,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河岸邊到處彩旗飄揚,河面上停着好多又細又長的龍舟,它們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但是每艘龍舟都會插上隊旗。龍舟前面坐着一個敲鼓的,後面坐着幾排身強力壯的哥哥,他們手上握着劃漿目視前方,最後面坐着一個控制方向的人。“砰”地一聲,比賽開始了,一開始龍舟前進的速度比較緩慢,隨着鼓聲越來越快,他們前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為我最喜歡的那艘紫色的龍舟吶喊助威,隨着鼓聲的節奏大喊“加油,加油……”他們好像聽見我的吶喊一樣,乘風破浪,像一條龍一樣在水裏快速的遊動,超越一艘艘原本比它快的龍舟。最後,紫色的龍舟獲勝了!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像自己獲獎了一樣。

就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稻灰棕,還可以看到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大家用這些方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把這些節日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端午節的作文13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説。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着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歎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歎氣的説:“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歎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説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説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才有端午節這個節日,才有端午節吃粽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於分辨的精神!

這就是我們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原因。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説法。在此我只想説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後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採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夾在門把後,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瀰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後慢慢才從睡夢裏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説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徵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後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後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着小狗,吹着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風伴着歡笑飛舞,春日迎着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後,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卧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麪餅已經擺好了。

端午節的作文14

在我的家鄉,我最喜歡的節日就屬端午節了。我的家住在北方的一個邊陲小鎮上,這裏沒有江南的大江大河,沒有南方厚重的文化底藴,所以便沒有划龍舟、賽船的盛大場面,也沒有喝雄黃酒的雅緻,更沒有書上黃煙“一筆虎”的興趣。但這裏有的是讓人一生也忘記不了的醇厚的鄉情,淳樸的民風。

還有三五天才到端午節,街上就五彩繽紛了。靠近一看,香、香角子、紙葫蘆、燈籠、五彩線,還有不知名的用竹子編的奇形怪狀的東西,真是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人們比劃着精心地挑選着,為過一個多彩的端午節做準備。市場上小販們也不甘示弱,吆喝聲此起彼伏,我尋着聲望去,長粒的黏米亮晶晶,還有精裝的、散裝的粽子葉,那深邃的綠讓我頓時涼爽了許多。還有包粽子的配料:大棗、蜜棗,現在大多選蜜棗了,因為經過加工、浸泡了的蜜棗格外香甜。

每年我們家都要買上幾十斤黏米,要買最好地,不摻一點大米地,這樣做出來地粽子才會好吃。粽葉要挑選寬厚地,深綠地。最後還要準備粽子餡兒,餡兒可分為好幾種:蜜棗、五花肉、排骨,酸菜也可以,種類可真不少。每年端午節,鄰居們總會湊在我家一起包。每家地餡兒換着用,每種都用不同地線繩捆着,這樣種類就多了。他們也會相互傳授着技巧與手藝,看看誰地手更巧。大家絮叨着談論着家常,真是其樂融融。晚上,粽子就燜好了。從外面回來地我,遠遠地便聞到了香味,真是“香飄十里”呀!粽子像小山也似地堆在盆中,個大飽滿,有我地拳頭般大,像吸足了水地水牛挺着大肚子。粽子一般有三個角,但也有四個角地,線扎得緊緊地。我顧不得洗手,挑選一個肉餡地急忙剝開,只見一粒粒米緊緊挨在一起,晶瑩透亮,如一座水晶寶塔。我地不爭氣地口水早已如“滔滔江水”了。咬上一口,鬆軟可口,既不粘牙,也不生硬。米中透着清香,再一看,餡兒便露出來了,排骨油香四溢,即便吃過後,一股股肉香也久久纏繞在舌齒間,我只吃了一個便彎不下腰了,媽媽看着我,笑呵呵地説:“你這隻小饞貓,可別撐壞了。”還要不停地為我擦去嘴角地米粒。那時,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地人了。

端午節當天,人們早上3點便起來了,因為要趁着朝陽還沒升起,要去麥地洗臉,踏青。我們拿了一塊乾乾的手巾便出發了。早上的空氣濕漉漉的,清新極了,不久眼前就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麥地。麥子剛剛一尺多高,就在這吧。我們掏出手巾,輕輕地揮打着麥尖。待露水打濕了手巾後,再用手巾擦臉,聽老人們説,這樣可以洗去晦氣,一年沒病沒災。玩夠了,回到家,我們就要相互系五彩線了。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我們都要繫上。“我的`好看!”“我的才好看呢,你看!”我們相互比着,誰的五彩線更漂亮,那歡聲笑語與燦爛的朝陽一同升起,籠罩着家鄉的每一寸土地。

吃完早飯,到街上逛逛去,細心的你會發現每家每户的大門上都掛上了綠油油的艾蒿與五彩繽紛的手工紙葫蘆,清風微微地吹着,這些傢伙就搖晃着,舞蹈着,美麗極了,同時還瀰漫着淡淡的清香。艾蒿還是一種藥材,孩子們身上起了紅疙瘩時,把它放在水中煮一煮放入澡池中,洗一洗,小疙瘩便會神奇地消失了。人們還把它掛在大門上,聽説還可以辟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雖沒有驚心動魄的龍舟比賽,也沒有煩瑣的禮節習俗,但它淳樸而厚實,就像一首輕音樂,與諧而温馨,時刻流進我心頭。

端午節的作文15

一個人孤身在外飄泊了好多年,始終不能忘記家鄉的味道,雖然不知道家鄉現在是什麼樣子,但那裏的山山水水時常在夢裏跳躍着出來,讓一個又一個孤寂的夜晚伴着家鄉的温馨再次睡去。夢裏一片藍天,還有家鄉清清的河,河邊那些茂密的蘆葦,那些和蘆葦葉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於端午,來自於對母親的思念,來自於對家鄉難以忘懷的情結,異鄉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是懷念他的故鄉,其實還是有太多人在得意的時候依然深深的愛着他的故鄉,一切的一切,也許源自內心處深深的某種眷戀。

我的故鄉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飛舞着漫天的`風沙,最美麗的時節莫過於端午前後,一羣一羣的燕子呢喃着從遙遠的天際像夢一樣飛來,落在那些或高或低的樹林子裏,歡快的尋找往日的舊巢,燕子是很戀舊的,每一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會翩翩的赴了來年的舊約,裊裊而來,尋找那些往日的相思和纏綿。就像某些事物總是在某一個時刻悄悄地來臨,襲擊你柔軟而又温軟的心,讓你幸福的疼痛,這是異鄉人的話,啊,異鄉人……我也只是一個飄泊異鄉的人,總是在某一些時刻懷念我的故鄉。

時間就在我打盹的一瞬間悄悄地過去了好多年,闊別了家鄉好多年,始終不敢憶起,害怕觸及了心扉最深處的疼。但是,有些疼痛你怎能躲避,它也許就在那一霎席捲你脆弱的城池,令你潸然淚下。

這個季節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雨絲纏綿着像一個又一個相思的結,把我牢牢地系在裏面,幸福而又甜蜜略帶憂傷,我總是在想着家鄉的楊梅,還有家鄉的葦葉,還有母親包的粽子。

母親包的粽子在我的記憶裏總是那麼的難看,就算在那些物質及其匱乏的年代我都不願意去咬它一口,甚至,連多看一眼我都不大願意。母親只是哄着我,多吃一口,再多吃一口,於是,我便像小鳥一樣張開大大的嘴巴,等待着母親餵食的樣子,吃完後,母親總是輕輕地拍着我的頭,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就在那種貧困而又幸福的日子裏長大。

總是不知道白駒過隙是什麼概念,歲月匆匆的流走,母親便是七十多了,不是那種不經意間霜染了青絲,而是滿頭的銀髮,母親,您垂老矣,只是,為什麼,我竟然覺得我還沒有長大。

每一個人都有着故鄉的情結,一種思鄉的病,只是現在的我不知道是思念家鄉的山水,還是家鄉的人,抑或是兒時的玩伴,這一切都已離我遠去。只是在夢裏,母親的顏容有着永遠不曾老去的青春,亦如那采薇的女子在夕陽下蘆葦蕩裏温軟的迴音。

轉眼便是好多年沒有吃過家鄉的粽子了,也沒聞到過粽葉的那種幽香,家鄉的粽葉是有着淡淡的如竹子一樣的香味兒,很淡,很淡,只有在你凝神靜氣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它的那種回味餘長,甚至是山水之間的氤氲,還有那種愛的祥和飄渺着蕩氣迴腸。

這個季節,母親的粽子便是會如約而來,像極了樑間的燕,如期而至,那個時候,我便不知道是過節,只是知道在某一個時分有那麼些温軟的令人膩味的粽子擺上我們的桌子。

不經意間,我已悄悄長大,也許早就忘掉粽子的模樣。思念總是在某個深處氾濫成災,當我在異鄉漂流的時候,拖着疲憊的身軀正欲躺下,快遞公司送來一個大大的包裹,我小心的撕開包裹,一大包的粽子裹着紅頭繩安靜的躺在那裏,正如幼年時的襁褓中穿着紅肚兜的我,包裹裏有一封信件,一看筆跡就知道是母親的親筆信,拆開信件,打頭兩句便是“我兒,粽子收到了嗎……”

頃刻間淚如雨下,朦朧的淚眼裏我似乎看到母親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安靜的一個一個的包着粽子,一個,又一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