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邦個人資料

來源:文書谷 8.23K

吳曉邦簡介

吳曉邦個人資料

吳曉邦舞蹈藝術家、舞蹈理論家、教育家。1906年12月18日生於江蘇太倉縣。青年時代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積極參加進步活動。

1929~1936年,吳曉邦先後3次赴日本,向舞蹈家高田雅夫夫婦與江口隆哉夫婦學習。留學期間,他研究了現代舞舞蹈家i.鄧肯和m.維格曼等人的舞蹈理論,從中受到很大啟發。

1932年,他在上海創辦曉邦舞蹈學校,1935年又創辦了曉邦舞蹈研究所,開始了新舞蹈藝術的創作、教學活動。1935年9月在上海舉行了首次個人舞蹈發表會,其代表作有:《傀儡》,以模擬的手法塑造一個搖尾乞憐的走狗形象,揭露和諷刺了偽滿州國皇帝的賣國嘴臉;根據f.f.肖邦樂曲創作的《送葬》,象徵着中國舊制度的行將滅亡;《浦江之夜》表現了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青年在苦難中的掙扎。這一時期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從現實生活出發,在題材、體裁及表現手法上進行了各種實驗。吳曉邦以探索人生真諦的藝術理想,開始了他的舞蹈創作生涯。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吳曉邦離開上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此時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在內容、形式上,都隨着現實生活而發生了變化。舞蹈《義勇軍進行曲》和《游擊隊歌》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小説詩歌文學作品。這兩個舞蹈情感質樸、熾烈,作者以舞蹈形象抒發了同名歌曲反映出來的抗戰激情,在人民羣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1938~1945年,吳曉邦在廣東、上海、桂林、重慶等地開展新舞蹈活動。1943年,在廣東省曲江地區的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開設了舞蹈系,這是中國最早的正規專業舞蹈教育機構。通過他的教學、創作,廣泛地播下了舞蹈的種子。這一時期他創作的《醜表功》,分“獻媚”、“取寵”、“得意忘形”、“敗落”4個段落,舞蹈採用戲謔式的樂曲和麪具,尖鋭地揭露和鞭撻了漢奸賣國賊的行徑。《思凡》表現了一個青年和尚在理性與慾念的矛盾衝突中的痛苦,舞蹈自然流暢,着重於人物內心的描寫,富於哲理性。《飢火》通過感情色彩的變幻和動作線條的流動,藴含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主題。1938年後他還創作了舞劇《罌粟花》、《虎爺》、《寶塔牌坊》。《罌粟花》和《虎爺》反映了作者對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願望。《寶塔牌坊》是用舞蹈藝術形象,揭露了封建制度對青年男女愛情的摧殘;批判了“忠孝節義”的虛偽性。

吳曉邦主張舞蹈應當表現社會生活。他的大部分小説詩歌文學作品是用暴露、諷刺、暗示、象徵等手法,揭露舊社會的陰暗面,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進步作用。他是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創者之一。

1945年6月,吳曉邦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在延安魯迅文藝學院教授舞蹈。此後,他輾轉在解放區各地,開展新舞蹈活動。1948年在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宣傳隊舞蹈隊,與部隊舞蹈工作者一起,創作演出了《進軍舞》。這個舞蹈,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英雄氣概,在原有戰士舞蹈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步,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1951年吳曉邦主持了中央戲劇學院舞蹈運動幹部訓練班的教學,為新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培養了骨幹力量。1954年任中國舞蹈研究會主席,領導中國舞蹈史的研究工作,對儒家和道教舞蹈作了考察和研究。

1957年建立了“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這是對他的理論體系實驗的繼續。他從古代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裏,探索以樂寄情的心理規律和表現手段,賦予舞蹈以新的想象和構思,創作了《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漁夫樂》、《十面埋伏》、《梅花操》等小説詩歌文學作品。

1979年,吳曉邦被選為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為促進全國舞蹈事業的繁榮、發展和學術理論的活躍,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先後在北京、江西、四川、遼寧、浙江、福建、內蒙古自治區和香港等地舉辦舞蹈講習會,就舞蹈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舞蹈史等方面的問題舉行專題講座,並組織領導學生們進行創作實習。1982~1983年底,他還為北京舞蹈學院教育系、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舞蹈科教授舞蹈理論課。

吳曉邦以早期現代舞的自然法則為基礎,結合中國民間舞蹈的特點,創立了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在教學中,他採用了“閲讀、思考、習作”的教學方法,啟迪舞蹈工作者的想象與創作才能。吳曉邦培養了大批的舞蹈人才,是中國有影響的舞蹈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新舞蹈藝術概論》、《我的舞蹈藝術生涯》、《舞蹈新論》、《舞論》、《隨想錄》等。這些著作為中國舞蹈藝術理論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吳曉邦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中國舞蹈研究會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等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