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簡介

來源:文書谷 2.87W

張瀾

張瀾簡介

(1872~1955) 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字表方。四川南充人。

1872年4月2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五)生。其父張文倬是秀才,在鄉村任塾師。張瀾從小隨父讀書,1894年中秀才,不久補廩生。1902年入四川尊經書院深造。1903年被選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書院師範科學習。次年因倡言慈禧太后應歸政於光緒帝被押送回國。1909年起參加立憲運動。1911年任川漢鐵路股東會副會長,參加並領導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後,任四川軍政府川北宣慰使。1913年4月,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1915年在川西參加討袁鬥爭。1917年11月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次年離川留居北京。1919年五四運動中,張瀾支持新文化運動,鼓勵和支持川籍學生赴法勤工儉學。

1920年張瀾回四川南充從事教育工作。1925年7月起,任成都大學校長。在校內提倡思想、學術研究自由,允許共產黨領導的社會科學研究社、國家主義派的惕社、國民黨的健行社同時並存。學校辦有《科學思想》刊物,邀請進步人士撰稿,宣揚科學與民主。在他的支持下,進步力量迅速發展,影響日益擴大。1930年為抗議國民黨壓制思想和學術研究自由,辭職回南充,繼續從事中國小教育。1934年受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的邀請,出任四川安撫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四川,他同中國共產黨人發生聯繫,促進地方實力派與紅軍達成聯合反蔣協議,並同情和掩護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瀾受聘為國民參政員,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1939年11月他與黃炎培、章伯鈞等在重慶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其宗旨是促進團結,共同抗日,實施憲政。1941年3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任主席。1944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繼續擔任主席。他積極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為民主、團結、抗戰的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43年他發表了《中國需要真正民主政治》一文,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假民主、真獨裁的實質。

抗戰勝利後,張瀾代表民盟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同共產黨密切合作,堅持政協決議,反對國民黨破壞政協的行為。1946年11月蔣介石決定召開“國民大會”,張瀾帶動民盟堅決抵制,拒絕出席。隨後民盟被國民黨政府宣佈為“非法團體”。張瀾等被迫在1947年11月發表《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解散公告》。次年初,沈鈞儒等在香港決定恢復總部,同共產黨合作,實行新的政治路線。張瀾不僅在政治上予以支持,還在經濟上給予資助。1949年春國民黨當局將他軟禁在上海虹橋療養院,企圖劫持,加以殺害,後經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設法營救方得脱險。1949年6月,張瀾等由上海到北平,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籌備工作。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2月20日,在民盟一屆五中全會上,繼續當選為主席。1954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同年還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著有《説仁説義》、《四勉一戒》和《墨子貴義》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