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聊齋志異》有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7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聊齋志異》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聊齋志異》有感彙編15篇

讀《聊齋志異》有感1

我國十大名著,部部精彩非凡,流傳百年,美麗妖魔勾你魂——讀《聊齋志異》之《聶小倩》有感作文。我已讀過了前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之爭;《紅樓夢》寫的是兒女情懷;《西遊記》寫的是降妖伏魔;《水滸傳》寫的是英雄好漢,每一本書都在作者濃重的筆墨下綻放着絢麗的光彩。而《聊齋志異》卻與眾不同,別有一番情趣。

初讀此書時,我感到納悶,為什麼這本書取名為《聊齋志異》,莫非另有其因?一看前言,便恍然大浯,“聊齋”乃作者蒲松齡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之意,“異”指奇異的故事,讀後感《美麗妖魔勾你魂——讀《聊齋志異》之《聶小倩》有感作文》。《聊齋志異》內容廣泛,以狐、妖、仙、鬼,來概括當時封建社會的複雜關係,表現了我國17世紀的'社會面貌和風氣。在《聊齋志異》整本書中中,我對《聶小倩》一文情有獨鍾。野魂聶小倩進入書生寧採臣所借宿的寺廟去誘惑他。誰知,寧採臣剛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誘,不昧不義之財,義不容辭拒絕了聶小倩的東西和提議。寧採臣雖為一位平凡的趕考書生,卻是世間少有的正人君子,並非貪婪好色之徒。那時腐敗、混亂的世代當中,如此耿直的人已市極其少有,更別説是兩袖清風的官員了,簡直是屈指可數。現在,大公無私的清官比比皆是,但是,官污吏也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為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我們新一代就應該好好監督自己,向曾子所説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長大以後不要隨意收他人的賄賂。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文中的妖怪可惡至極,利用聶小倩引誘他人,助於自己練功,這一招“借刀殺人”害了不少無辜男人。怪字妖怪心狠手辣,更怪那些被害之人色、財兩迷心竅。

這一個故事給哦的啟發很大,它告訴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人不可以有貪得無厭的慾望、野心和習慣,不可貪戀美色。做一個大公無私,清廉公正,擁有耿直之心的人。

讀《聊齋志異》有感2

《聊齋志異》中,鬼,狐,仙,怪,折射着人,情,世,態,這部玄奇,獨特的鬼怪傳説,歷來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經典故事,流傳至今,久經不衰。

《聊齋志異》是著名的清代文學家的代表作,裏面內容豐富,看完後,我便沉浸在那些離奇的`故事當中。

而且,《聊齋志異》中的許多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比如第五章的《妖術》中的大鬼描述的非常的可怕,第八章,《嬰寧》中嬰寧的天真可愛,這本書真令人難以忘懷!

讀《聊齋志異》有感3

繁星閃爍的秋夜,我又一次在燈下捧起了《聊齋志異》,説不清是第幾次讀它,但每次讀完心中都會激起異樣的漣漪。《聊齋志異》是我國文言短篇志怪小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郭沫若曾説它:“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個評價非常貼切。

其實我對於聊齋的印象源於小時候的電視劇,伴隨着驚悚恐怖的音樂,一盞燈籠從漆黑的夜色中顯現出來,飄忽不定如搖曳的鬼火,慢慢地畫面開始切換:窗外被夜風掀動的修竹,窗內執筆疾書的文弱書生。小時候看《聊齋》為的是那份讓人痴迷的驚悚和幻象,時過境遷,滄桑的二十年後再來重温經典,卻不得不被那些善良多情的奇女子而感動。狐精鬼怪幻化而來的少女個個傾國傾城聰慧過人,她們變化多端,嫉惡如仇,知恩圖報,重情重義勝似人間兒女。我常想假如沒有這些光彩奪目的女性,《聊齋志異》必會遜色不少,縱使蒲松齡再文采出眾也無法讓這部書流傳千古。或許作者之所以如此濃墨重彩刻畫這些女性,也是因為在她們身上寄託着自己豐富的愛情理想。

完美的愛情該是什麼樣呢?在蒲松齡看來要麼就是像王子服和嬰寧那樣一見鍾情的,嬰寧是《聊齋志異》中被刻畫得最生動的女性形象,她美麗清純,嬌憨天真,最動人的就是那陣陣銀鈴般的笑聲,聞者無不為之傾倒,不由就跟她一起笑出來。上元節被母親催促着出門的王子服,在郊外偶遇風華絕代的狐女嬰寧頓時心如鹿撞看痴了過去,只見她手持梅花笑容甜美,他驚為天人連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嬰寧咯咯笑着:“這人目光灼灼像賊一樣”遂丟下花跑遠了,王子服撿起梅花怔怔地看着從此相思成災。我不由想起韋莊的《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這簡直道出了王子服的心聲。愛情來得如此突然沒有預兆,天真爛漫的嬰寧如一束陽光照進了王子服的心靈,他的世界從此陽光明媚。儘管他們後來也曾遭遇波折,但我相信那初遇怦然心動的美一定久久地藏在他們心裏。這樣的愛情多美!

完美的愛情還應是生死相隨的。史舉人的女兒連城貌美如花,工於刺繡,和才華橫溢的貧寒書生喬生因一副《倦繡圖》結緣,有詩為證:“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繡碧荷,刺得鴛鴦魂欲斷,暗停針線蹙雙峨。”兩人互相傾慕,情愫漸生,無奈連城卻被貪財的父親嫁給了鹽商的兒子鬱鬱而終,喬生前去弔唁,痛哭一場也死了過去,一縷幽魂飄飄蕩蕩追隨連城而去。在黃泉路上終於找到了她,兩人歷經千辛萬苦雙雙還陽結為夫妻。愛情就該這樣:上窮碧落下黃泉,她仍是那個一生一世願成雙的人。

完美的愛情又怎少得了成人之美肝膽相照,狐女紅玉和馮生相愛卻不被馮父所容,紅玉離去前助馮生娶了清白人家的女兒衞氏,自己隱居山林,幾年後馮家遭遇飛來橫禍,父親,妻子相繼慘死,兒子生死未卜,自己則身陷囹圄,幾年後再見天日早已物是人非,面對蕭條的庭院馮生正暗自垂淚,不料紅玉竟帶着劫後餘生的兒子回來了,紅玉不僅救了孩子,還幫他操持家務家道慢慢興盛起來,最讓人感歎的是馮生竟在她的幫助下考取了舉人,種種恩義讓錚錚鐵骨的男兒都汗顏。有妻如此,夫復何求?雖説世上愛情千姿百態,但無一例外好的愛情一定是滋養人的,能讓平凡的日子鮮活靚麗起來的。在這些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中,無疑寄託着蒲松齡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聊齋志異》帶給人最大的感受還在於它敢於鍼砭時弊,揭露黑暗的社會制度。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特別是清朝二百多年間從未斷過。更別提秦始皇焚書坑儒多麼慘無人道,而《聊齋志異》卻堂而皇之地對其諷刺挖苦,讓人讀來拍手稱快。如那篇《夢狼》白老漢在夢中看見兒子的衙門內站滿了狼,個個面目猙獰,兇相畢露,而兒子見父親遠道而來竟用一整條狼來做餐招待他們。更絕妙的是白老漢親眼看到兒子在拒捕時陡然變成了斑斕猛虎。誰能説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夢?而不是夢幻版的'官場現形記?

全書最讓人稱道的還在於對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考城隍》中那個叫做宋燾的廩生,去世後被請到陰曹地府去考試,憑一支生花妙筆,贏得考官青睞,考取了河南城隍神一職,又如《葉生》詩詞歌賦首屈一指卻在生前屢試不中,空有滿腹錦繡文章,後來終於在好友幫助下考中了舉人,衣錦還鄉時才發現早已死去多時,於是一縷幽魂頓時渙散。這不能不説是對科舉制度的譴責,一輩子不得志的小文人竟只有在地府才能重用,朗朗乾坤天理何在?而文中的人物與作者何其相似,從某種程度看竟像是作者人生經歷的衍射。蒲松齡滿腹經綸卻一生失意落魄,屢試不中,直到七十多歲才考為歲貢生。隔了一個甲子,風流倜儻的青年才俊早已垂垂老矣,我想就算考中都是悽楚多於欣慰的吧!

佛洛伊德説:“夢是願望的達成。”一部《聊齋》讀完之後大有痴人説夢的錯覺,清代文學家王世貞這樣評論《聊齋志異》:“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鬼唱詩也好,人間語也罷,都是作者內心願望的達成,都是他眼中看到的世界,即便我們讀來都是魅影傳説又有何妨?不過是謙卑的靈魂在夜半時的絮絮低語!還是姑妄言之姑聽之罷!

讀《聊齋志異》有感4

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講述了一個古時候讀書人文章之優劣雖關乎及第登科,但與文章相比冥中取士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德行的故事。而聯繫作者蒲松齡在科場上一生鬱郁不得志的經歷,則可略略體悟其作此文的意義:一是要為自己無緣仕途的原因進行一番分析,另一是要為後世有志於仕進的讀書人作一番勸誡。讀書人要注重修德,砥礪心性,完善自身。

"不尤人則德益宏,能克己則學益進。"這是生前同樣失意於科場上的宋生對王平子説的一句話,這句話也像是作者藉故事人物之口而抒發以自勉之語。為科舉半生碌碌的蒲松齡,始終未能得意騁懷,在那樣一個讀書人以進士為務的時代,又怎奈何命運的磨折?與德為鄰,以戒為師,更加顯其非同一般之人格光輝。念及今日在碌碌風塵中的凡庸吾輩,又何不可將之作為一句警醒之語?

人生並非是一帆風順。倘若一遇及不順心之事則一味埋怨,歸咎外物,不從自身尋找半分原因,即是萌生了"尤人之心",此心不除,必將為煩惱纏繞。若以未有一個顯赫的出身而怨,則必當為虛榮所奴役;若以外人不善眼光而怨,則必當為戾氣侵襲;若以命運不濟而怨,則必當牢騷滿腹。試想一個人為以上諸多惡念纏繞,何言克己?任憑惡念肆意生長,又怎會遇上好運氣?

孔子曾和子貢對話。子貢問:"有一言可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尤人則德益宏"與聖賢所推行的"恕"道頗為相似,皆重修德容物。它是要人們懷一顆寬容之心,而非欲塑造一具不辨是非的`麻木之魂。"能克己則學益進"之"克己"並非提倡一種逆來順受的觀念,而是宣揚一種在堅守中卻能積極向上的精神。它是在犯錯之後,能夠沉下內心,細思原由,不輕易歸咎他人的內省;它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縱然一事無成,卻能夠由於竭盡全力而坦然釋懷的胸襟。就如蘇軾,縱使悵然於仕途,卻終究能夠"一蓑煙雨任平生"坦坦蕩蕩立於人世;就如司馬遷,縱使罹遭隱隱創傷,卻終究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時代作不朽之文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

萬物更替,斗轉星移。世間萬物都難奈時間巨浪之淘洗,終將消逝無痕跡。時間可以讓原先各自珍重的事物變成一文不值,也可以讓原先各自的怨懟變得毫無意義。如故事中的餘杭生,在青年時期以文字自得睥睨外物,深不為禮,同為赴試而為人謙遜的王平子難堪其傲以致有"文人相輕"之意。可是,歲月如利刃,無論你是否願意,終將砍削那高凸的稜角;歲月如秋霜,無論你是否允許,終將染白那烏黑的雙鬢。微微沉吟,更又何必為那瑣碎之事耿耿於懷,徒添戾氣。

故事的結尾這樣説,又經過許多年,當其二人再次相遇時,行狀已與昔日大異,原文如是:"(王平子)遇餘杭生與旅次,極道契闊,深自降抑,然鬢毛斑矣。"此情此景,正是作者對其二人歷經滄桑後,包容外物、淡看世事的寫照。彼時,其早已不為紅塵中所謂的富貴羈絆,更又何必馳騖於紛紛擾擾的科考途路?

讀《聊齋志異》有感5

《聊齋志異》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清代的著名短篇小説家,世稱聊齋先生的蒲松齡。蒲松齡自幼才華出眾,少年鋭意科舉,此後就屢試不第,以貢終老。這本《聊齋志異》是蒲松齡最得意的作品集,也是我國文學上的一朵奇葩。蒲松齡也獲得了郭沫芳“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評價和魯迅“用傳奇法,而以只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的好評,再加上馬瑞芳“聊離紅樓,一長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國古代小説的雙峯”的評價。可想而知,這本《聊齋志異》是多麼的好看,深奧。

在這本書裏面有很多故事,但我最喜歡的是一篇叫做《畫皮》的故事,也許這個故事變成了電影,在電視上看過的緣故,裏面的情節都是我刻骨銘心。在這篇故事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王生的妻子,王生的妻子是一個很賢德的人。而且她的丈夫遇難,她不但沒有丟下自己的'丈夫還沒有逃走,而是去幫助她丈夫脱離難關。我還喜歡這個故事裏面的道士,他是個好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幫助王生脱離身命危險。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蒲松齡利用裏面的妖怪來反映當時社會的關係,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面貌,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讀《聊齋志異》有感6

一看到這本書熟悉的題目,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一個令人耳熟的故事電視劇:《畫皮》,電視劇裏那些誇張的故事情節時到今日仍然令我們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一定會誤以為《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説,錯!那就大錯特錯!這本經典耐讀的小説如果單單停留在這麼低級的層面的話,它還會從清代一直流傳至今嗎?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個個故事,它還通過讓我們閲讀這些故事從而領會到一個個深長的道理,讓我們在閲讀的同時也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前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齡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讀《聊齋志異》有感7

的一個叫《聊齋異志》的夢,連綿延展了數百年……

現代的中國文壇,已經很少出現能另某類文學登峯造極、成為潮流的作家了。在被無數渲染青春、玄幻小説的書店角落裏,有一列書,他們是最古老的,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中國古典名著。在這個要與時俱進的時代,漸漸被取代。其實,我們不妨在茶餘飯後,捧起一本線裝書,靜靜地品味着流浪在室內的書卷香氣……

很多人討厭文言文,它讀起來艱澀無比,會考還是必背的。但稍有一些閲讀量的人都知道,文言文中有另外一個世界。我從小就接觸古典名著,四大名著之中,除了過於做作腔調、風花雪月的《紅樓夢》不怎麼理解外,其他的都滾瓜爛熟,讀得通透。但《聊齋志異》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窗。

在讀一本書時,首先要對作者有一些瞭解。《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四次科考而不第,一聲窮困潦倒,留給後人的唯有他數十載堅持與努力撰寫而成的`、名傳千古的《聊齋志異》。

可能有些同學還不清楚它講述的是什麼。誌異,顧名思義,就是記錄怪異的事情。其實是些鬼、狐之類的事。説實話,一開始我就是把它當作玄幻小説來看的。其中也有幾個故事,是我們曾經聽過甚至學習過的,比如《畫皮》、《聶小倩》、《嶗山道士》等。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在一個個可笑、可悲、可憤的故事中,都是當時的社會真實寫照。就以《席方平》為例,席廉得罪了富豪羊某,為羊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旁掠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狀,可是從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收到了羊某的賄賂,不僅冤屈莫伸,反遭各種刑罰。這篇文章表面上雖寫幽冥,實則影射人間,寫盡了勞動人民的苦難與強大的意志力,也側面反映了當時商業巨賈的權力之大與貪賄之多。正如郭沫若所言:“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除《席方平》以外,還有不少故事給我帶來深刻的啟迪:《嶗山道士》諷刺了像王生一樣好逸惡勞、投機取巧的人;《畫皮》叫人要透過外貌洞悉人的本質;《偷桃》、《口技》描寫了當時民間高手的超凡技藝。

《聊齋異志》中所描繪的,都透露出作者對科舉制度的鄙夷,對封建社會的厭惡和對當朝官員腐敗的仇視。在對不同人物的描繪中,顯現了人性中潛在的怯懦與自私。然而,對於鬼與狐來説,也是存在兩面性的,有好鬼與善狐,也有惡鬼與狡狐。對於向善的狐的描寫,也是作者對理想的愛情的讚頌與嚮往,但也不妨是對男權至上的哀歎。在滿清政府當權時,能創作出這等諷刺意味與對新事物的讚頌並存的作品,不得不説蒲松齡是一代奇才。

蒲松齡自己也不會想到,三百多年後,竟有一代又一代人去研究《聊齋》、解讀《聊齋》,這個終生沒有中舉的老貢生,這個飽讀詩書卻三十年以教書為生的老夫子,這個窮困但不潦倒的老叟,現在是否泉下有靈,看得到這一幕。不知在另一個幽冥世界裏,他可曾完成自己的夙願,尋得到一個沒有壓迫、和樂安定的世界?也許,仍舊有人做着和他一樣的夢,讓他們輕輕地睡去吧,他的靈魂與《聊齋》同在……

讀《聊齋志異》有感8

你相信世上有鬼嗎?不相信?我就相信。我告訴你啊,第一,左手食指有黑痣的人;第二,頭髮枯黃無光澤的人;第三,家裏木梳超過4把的人;第四,凌晨2點47分洗臉的人;第五,凌晨1點44分出生的人;第六,額頭髮青的人;第七,在家中衞生間的鏡子裏可以直接看到窗户的人;第八,在5月14日打破碗的人。以上幾種人呢,可以看見鬼。

自己好好檢查一下吧,嘿嘿!好了好了,閒話少説,總之,你看了《聊齋志異》就知道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畫皮》和《花姑子》,兩相比較,《畫皮》更恐怖一些,而《花姑子》有靈異之風。《畫皮》講的'是一個鬼,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因而奪取了顧生的心臟,顧生的妻子陳氏幸好得到了一個乞丐的幫助,救活了顧生。而《花姑子》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安生(安幼輿)與美麗的獐子精花姑子之間的傳奇故事,我也就不多説了。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最後,還是以作者的一首詩為結尾吧:姑妄言之故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讀《聊齋志異》有感9

那時剛剛考完試,解除了壓力的我開始用閲讀來排遣生活。

我從小就害怕鬼神,我甚至不能想到他們,一想到他們,我便又會想出許多亂七八糟、令人恐懼的其他事。凡是與鬼神有關的我絕對不碰,哪怕是書。與西遊記的第一次會面就把我嚇一大跳,當時我第一眼便看到了一個長得像豹子又像人的怪獸,我便馬上閉起了眼。

如今,媽媽居然要我看《聊齋志異》,我只知道這本書裏面是講鬼的,別的再無瞭解,我也不願去了解。又因為無聊打發時間,於是嚴肅地端起了書,仔細查看封面,看到了三行簡介:“《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説集,內容十分廣泛,但是主要記述神仙鬼狐精魅故事。多數篇章藉助狐、仙、鬼、妖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對當時現實狀況的悲憤和喜悦。”

再看圖畫,是一扇古代的`打開的窗子,裏面有一男一女,分別身着紫色和紅色的古代衣服,背景的天空也是暗血紅色,旁邊還有粉色的桃花和荷花,整幅圖都是以紅色調為主,令人看了就想到了別的東西。

我懷着謹慎的心翻開了書,看了一篇,也沒那麼可怕嘛,懷着僥倖的心理,接着又看了一篇,也不過如此,一下午就在書房度過了,一下子就看了半本書,我似乎進入了蒲松齡的世界,越看越對當時的社會着迷,想了解17世紀的中國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可是由於看了一下午,眼睛疲勞,沒有接着看下去。第一次與蒲松齡和他的作品接觸,還不錯。

誰知再去翻開這本書就是一週以後了,我那一週在姐姐家,忘記帶書,這一週我幾乎一直惦記着那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命運,因為差一個結尾那一篇就看完了,一回到家我便拿起書把文章看完,於是來寫下了這篇讀後感,雖然還沒有看完整本書,但蒲松齡的書使我不再害怕鬼神,我把鬼神當成了蒲松齡寫現實社會狀況的虛構體,於是便不再害怕。

這是我的一次接觸鬼神之書,第一次接觸《聊齋志異》,第一次與蒲松齡來一個親密接觸,他讓我克服心中的恐懼,更然我瞭解17世紀中國的現實社會狀況。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閲讀。

讀《聊齋志異》有感10

對於聊齋志異裏的故事,我覺得説作者寫他的目的是例如什麼反封建一類的,是對他的一種褻瀆,這裏面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作者聽到的傳説或是自己編的故事,只是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作者通過一些離奇的故事,寫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與現象,有一定時代的`烙印,在客觀上折射社會現實,但不等同於主這些這部作品的目的是批判現實的黑暗。故事中有相當的一部分是用來描述人與鬼之間純潔、真摯、相互扶攜的情感。這説明,作者對於當時的時代,是有幻想的。

聊齋倒是説了一個事,那就是到多數的妖精本性也都是善良的。而對於現在的社會,人們時常抱怨世風日下,人們沒有了過去的那種淳樸,變得自我、驕橫、自私、勢力,然而,不變的卻仍是,在世上,好人永遠比壞人多。我們可以用一個放大鏡去觀察我們的生活,但觀察身邊令我們感動的事,還是專門關心社會中不和諧的聲音,取決於拿着放大鏡的我們。我並不是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社會上不公正的事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而是用一個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以求解決矛盾。一個義憤填膺的人,體現的是誰會的正義感,但一羣義憤填膺的認為在一起,只顧"正義"地指責,將會帶來非常不好的誰會影響,使一件本身並不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帶上各種高帽子,隨便是誰,都湊上來發表幾句無關痛癢的評論和指責,接着就又有"世道變了,人心不古"的感歎,然而這樣真的可以解決問題麼?與其這樣,我們不如利用正義的事,來感化不和諧的聲音,這麼説或許有一些太過於理想化,但是,至少可以有一個積極的社會氛圍,而不是怨聲載道。

聊齋告訴我們,妖精也可以與人類和諧相處,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帶上有色眼鏡看這樣一羣人?生活中會有一些人給人的印象就是"不是好人",但永遠不要在不瞭解一個人之前,給他戴上任何帽子。有的人看上去和顏悦色,但實際上笑裏藏刀;有的人看上去總黑着臉,但總會給你最給力的支持。聊齋這些故事,也告訴我要學會了解一個人的本質,不要以貌取人。

讀《聊齋志異》有感11

一看這本書的題目,你是否會想到一部電影《畫皮》。其實這電影也出自《聊齋志異》。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深刻的道理。

《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名著小説,是蒲松齡寫的。這本書是古代靈異,鬼怪小説的集成,有“空前絕後”之美稱。他看起來實在講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透露着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再將鬼怪,狐一類的`故事,其實在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的中後時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好官又能有幾個呢?比作者生活好的有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有許多,然而他們也未必去考慮此事。作者大膽的揭示那些“爛疤”,為人民提出控訴!我不得不自這裏,去敬佩作者的精神。

《聊齋志異》給我帶來我不同的感覺,它並不像別的鬼怪小説。淨講那些恐怖誇張的鬼故事,一點兒都不給讀者有發人深醒的思想。

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眼睛看到的美麗事物並不一定是梅後的。正如俗話説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看起來不怎樣的外表下,卻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如鑽石般透明閃耀的心。

讀《聊齋志異》有感12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

《聊齋志異》有許多家喻户曉的故事,如:《畫皮》、《小翠》、《促織》等。《畫皮》告訴我們要分清善惡是非,不能光看一個人的表面來妄下定論。《小翠》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恩圖報,不能忘恩負義。故事講的是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一隻狐狸逃到了王府,並在王夫人的牀底下躲了一夜,其實這狐狸就是小翠的母親。不久,一位婦人帶了一個少女登門,説要把女兒嫁給王夫人的兒子王元豐。過了幾天,王元豐在屋裏一直喊熱,小翠並沒有注意,過了一會兒,王元豐竟然悶死了。王元豐的死只是一場意外,王夫人沒弄清來龍去脈就把小翠趕走了。

這些名著在中國的歷史上有着顯赫的地位,羅貫中通過《三國演義》帶我們回到了那個羣雄紛爭、英傑輩出的戰亂年代,去結識忠肝義膽的關雲長、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狡詐多疑的.曹操等典型人物;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塑造了一批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描寫出了他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西遊記》則是一部偉大的神話,作者吳承恩憑藉天才的想像力將神仙、妖怪和普通人的故事講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曹雪芹的《紅樓夢》呈現出一批可愛又可憐的青年男女,他們纏綿悱惻的感情故事感動了所有讀者,成為千古絕唱;還有《聊齋志異》……它們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國史上的耀眼明珠,其中我最喜歡看的還是《聊齋志異》。

讀《聊齋志異》有感13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説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

作品中的狐妖鬼怪生動形象,有善良的,會報恩的狐妖鬼怪,也有專門害人,形象恐怖的惡魔。

其中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其中較為恐怖的一篇《屍變》。這一篇寫的是一隊由四個人組成的.車隊,在傍晚的時候已經非常勞累。

於是便打算在附近的一個旅店住下來,可是去掉店裏後,那個店長老頭卻説已經住滿了,實在是空不出房間了。

但是車伕們已經非常勞累了,而距離城中還有四五里地,便要求店長老頭給他們一個住處,這時店長老頭給他們了一個住處。

便問他們可以不可以,而車伕們因為已經很勞累,於是乎便説,只要可以住的地方就可以,隨後,老頭便帶他們來到了地方。

原來啊,老頭的兒媳婦在不久前剛死,而他的兒子在昨天出去購買作棺材需要的材料了,但是他的兒媳婦的屍體就放在這裏,沒錯,這裏就是停屍房。

要説這停屍房啊,也是夠陰森的,才進來就看到風吹動了蓋在女屍上的布,女屍隱隱露出了臉。

嚇得其中一個車伕大叫了一聲,而其它幾個車伕卻不以為然,告訴那個車伕不要害怕,幾個人便很快入睡了。

過了一會兒,其他幾個人早已熟睡,只剩下他睡不着,就在這時,他隱約聽到了屍體那邊傳來了聲音。

車伕睜眼一看,看到女屍向他們走過來,他不敢出一點聲音。

女屍走到他們面前,輪流對着他們吹氣,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終於輪到他了。

他大氣不敢出,連忙把被子拉過了頭頂,過了一會,外面好像恢復了平靜,車伕慢慢地往外偷瞄了眼。

已經沒了女屍的身影,於是急忙爬起來,叫醒其它車伕準備一起逃跑。然而他發現其他人早已沒了氣息,只能一個人拼命地往外跑。

車伕絲毫不敢停歇,因為他發現女屍不知何時早已跟在他的身後,他跑到一座廟前,朝着寺廟呼救。

終於一個小和尚出來開了門,車伕急忙説明情況請求幫助,可小和尚卻不相信他,關上門回去了。

眼看女屍要追上來,車伕連忙向着廟前的一棵大柳樹跑去,女屍也跟了上去,女屍往左追,他往右跑,女屍往右跑,他就往左跑。

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女屍沒了耐心,便伸手抓他,卻因為指甲太長反而被卡在了樹上,女屍絲毫不能動彈,不久後,身體也慢慢僵硬,不能活動了,車伕也因此活了下來。

《聊齋志異》這本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神鬼狐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

讀《聊齋志異》有感14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熱鬧《聊齋志異》,看了幾遍後,我覺得十分喜歡。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一講吧!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齡。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聊齋”是作者的書齋名,“誌異”的意思是記述奇異的事。郭沫若稱讚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姐妹易嫁》中的二女兒使我非常敬佩。文中的大女兒因為看不起自己的未婚夫毛公,讓妹妹二女兒替自己嫁給了毛公,而自己嫁給了財主的兒子。最後毛公中了舉人,當了官,發了財,還成了宰相。而財主家卻因為財主的兒子的肆意揮霍,慢慢敗落了下來。大女兒一氣之下就剃了發,出家當了尼姑。

《席方平》中的`席廉性格剛直,不會巴結討好上司,從而和姓羊的富豪結了怨。席廉死後又被已經被羊某賄賂過的鬼差折磨。席廉的兒子席方平一直告到了閻王那裏,誰知閻王也被他賄賂了,把席方平打得死去活來。最後席方平告到了二郎神那裏,洗刷了冤屈。

《晚霞》一文講的是阿端不慎掉入河中,成了龍王的戲班子中的一員,與女孩晚霞相愛,後得以還陽,與晚霞結為夫妻。

《聊齋志異》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紀曉嵐曾評價蒲松齡“留仙之才,餘成莫逮其萬一。”老舍也曾評價説“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説:“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此話表現出了蒲松齡現實生活中的孤憤之情。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聊齋志異》這本書怦然心動了呢?

讀《聊齋志異》有感15

《聊齋志異》是中國小説史上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説集。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清朝山東淄川人《聊齋志異》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話的形式寫出來的。譬如:人可以變成老虎為哥哥報仇;小孩的靈魂附在蟋蟀的身上,而蟋蟀所向無敵;人和鬼魂可以結為夫婦;花妖和狐女也像人一樣可親可愛。我看完這本書以後覺得蠻恐怖的,裏面都是一些神啊,鬼啊,主要是説道士驅魔,裏面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好的妖怪,卻被道士誤解,總是想着怎樣消滅她們。

《促織》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小説寫了一個皇帝愛鬥蟋蟀,就不斷地讓百姓進貢蟋蟀,一個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親千辛萬苦找來的蟋蟀,害怕地跳了井。後來這個孩子變成了一隻蟋蟀,他不僅鬥敗了所有的蟋蟀,就連大公雞都不是他的對手。統治者的小小愛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我很喜歡這部小説,哈哈,也許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神、鬼的小説吧。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的.精彩,雖然沒有圖畫,但作者卻描繪得栩栩如生,精妙絕倫。

媽媽看我在寫讀後感,就過來跟我説我在她肚子裏的時候帶我去過山東淄博那邊的聊齋園,説等我再大一點就帶着我去看看,媽媽説她去的時候正是旅遊淡季,園裏幾乎沒什麼人,一個叔叔帶着她進入園內,陰森森的,好恐怖哦,那裏還養了很多狐狸,出來一個村莊就是作者蒲松齡的故居。我聽了覺得很好奇,覺得值得一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