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精】

來源:文書谷 2.7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精】

紅樓夢讀後感1

讀罷紅樓,心頭湧上一股酸楚。昔日的繁華煙消雲散,紅粉佳人香消玉殞,偌大的賈府早已人去樓空。那是一個繁榮時代的落幕,亦是一羣妙齡女子的劫難。而當時那個冷月葬花魂的黛玉,可否安好?

我記得你清俊的容顏,記得你眼中的波光點點,記得你單薄孱弱的身軀,記得你過人的才識,記得你吟詠的《葬花吟》,記得你手捧落花和着淚水將青春埋葬。你是水做的女子,嬌弱可人,多愁善感。閬苑仙葩、瀟湘妃子,你是那個手捧詩卷、眼淚盈盈的女子。

你本是天上的一株仙草,為報答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轉世下凡,發誓要將一生的眼淚償還給他。你與寶玉相愛,本該是一對神仙眷侶,卻遭到賈府眾人的反對。你本就羸弱的身體承受不住突如其來的打擊,你病倒了。突然有一天,卧病在牀的你聽聞了寶玉迎娶寶釵的消息,氣急攻心,最終撒手人寰。

有人正燕爾新婚,有人卻抑鬱而終。偌大的賈府,在一片張燈結綵的祝福中,是否有人還會記得這個清高嬌俏的女子?在一片對金童玉女的稱讚中,是否有人會對這個佳人感到一絲痛惜?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花落人亡兩不知!終是佳人已逝,獨留公子一人在凡間踟躕。那個兩彎籠煙眉、一雙含情目的可人兒還是葬送在了賈府,葬送在了那個黑暗的年代。

黛玉,也許有人會説你只知柔弱,但我知道你清麗容貌下高傲的性格。你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在賈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本該小心翼翼如臨深淵的你卻清高不折,你以尖刻的話語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以詩人的才華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感慨,以生命去維護愛情。你愛《西廂記》,追求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錮的自由戀愛,與封建禮教對弈,以自己的生命祭奠黑暗的年代。

我在紅樓一角遇到了你,遇到了那個眉眼盈盈的你,遇到了那個才氣無雙的你,遇到了那個冷月葬花魂的你。黛玉葬花,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紅顏已老,時光不復。我只願你,還是那個淺笑倩兮的黛玉。

他年葬儂知是誰?

知是誰?

終是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讀後感2

一本好書會讓人回味良久,所以有時對某些人説看《紅樓夢》就睏倦的人嗤之以鼻,他們多半不是傳統文化的粉,對舊生活元素並不感冒。這只是一點題外話,偶爾想起八卦一下。手上的這本《紅樓夢考證》一書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書系列精裝圖書,這一系列我都非常喜歡,多收錄上個世紀的文人、藝術家、歷史學等各行各業做出卓著成績的學者們的著作。這如同歲月拾遺的方式,將那些早已絕版,早已淡出人們視線的大家好書們重歸我們的視野,光是這一不功利的壯舉,便讓人讚歎不止。

讓人讚歎的還有經典的胡適與紅樓夢的故事。胡適愛紅樓,張愛玲也愛紅樓,看起來都是索隱考據,尋章摘句,但與張愛玲愛紅樓愛索隱又有不同,張的索隱太過曲折,以至於後來不和就是因為在張的眼裏,胡適的考證不嚴謹,雖是新解讀,但過於“新”,索不夠。張愛玲愛紅樓是一痴,自述考據《紅樓夢》“是一種瘋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覺迷考據,嬴得紅樓夢魘名’”。而張愛玲的痴迷,也取得了許多成果。比如張愛玲一語道破後四十回的偽續“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又説,“百般無味”。

這就為《紅樓夢》後四十回定了調,解了這樁疑案。當然我也不是説張愛玲是紅樓第一人,因為索隱派裏,張愛玲之前還有王夢阮,沈瓶庵,甚至蔡元培等等諸多大家。有點愛烏及屋,張愛玲的述評言之有理有據,言語犀利,句句中的。所以,比起其他大流的紅樓夢評述,多讀讀張愛玲的評,也許更樂意,雖然有時引經據典,有時會比較枯燥。

比起張愛玲,胡適的紅樓夢評述要中正一些,也許與其個性温潤,謙謙公子有關。胡適在紅樓夢的研究方面指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作者,一個是版本,這也是後來考證派重點研究方向,甚至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紅學基本都圍繞這兩個命題打轉。版本問題上,後人對胡適與紅樓夢的關係也做過仔細的研究,認為胡適因為自己手上只有積本和戚本,所以,只依自己喜好定戚本晚於程本等觀點就流於個人喜好了。不過,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的事。胡適在指正紅樓夢考證研究方向上,還是非常難得的事。

紅樓夢讀後感3

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因母親早亡,便被接到賈府撫養教育。後來她又死了父親,從此過上雖無父母卻嬌生慣養的生活,因不願與人交流而養成了孤傲的性格。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才華橫溢。林黛玉與賈寶玉因從小結緣,從相識、相知慢慢發展成愛情。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兩人奇幻浪漫的色彩,並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從小就飽受寄人籬下的辛酸,懂得謹言慎行,察言觀色。況且賈府家大業大,勢利之人與羨慕嫉妒者比比皆是,黛玉自己亦深深地瞭解這點,因而即使自己多病,也不敢向賈母多提要求,所以寶釵一段話、幾兩燕窩就讓黛玉感恩在心,卻又不免傷心自己沒有雙親撐腰,亦無兄弟姊妹可以仰仗。置身於人影婆娑的大觀園,她卻是隻身一人,能當做知己的也不過寶玉一人而已。但自從寶釵來到賈府之後,金玉之説讓黛玉心裏多感不忿,所以她只能冷言冷語地對待寶玉,無非是想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這樣的黛玉讓人心疼。

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寶玉聽之不覺慟倒于山坡之上。黛玉之死不僅是因為寶玉娶了寶釵,也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無奈和失望。她註定是不幸的,是封建社會的犧牲者。

喜歡她的孤傲冷豔,清高脱俗,才情滿溢;喜歡她的一塵不染,率真純淨,多情婉轉。一個款款而來的女子,為芸芸眾生步入凡塵。她的清淚都源自那份純淨,所以喜歡她所有的嬌嗔怒笑。

我們一直全力以赴追逐着現實的理想抱負,眼前有太多燈紅酒綠,耳旁有太多喧囂嘈雜,心裏有太多浮躁不平。轉過身去,總希望有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寧靜致遠的世外桃源,沒有名利的追逐;總希望有一張張笑靨如花,細語如絲的真摯面孔,真誠透徹。於是將心中那些隱着的但是蔓延靈魂深處的期望精彩地編織起來。因為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因為許多丟失了純真的靈魂,也因為還有一個夢想的堅持。

所以説曹雪芹用黛玉那一雙純粹微蹙的眼睛,冷冷地看着這茫茫世界中的世事變遷。

紅樓夢讀後感4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題記

在那本陳舊的《紅樓夢》裏,我遇到了你————林黛玉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印象中,你總是杏眼含淚,提着那紅帕子,不斷拭着眼淚。多愁善感,恰似你。十五歲喪母,你獨自一人去榮國府。這路途是何等漫長啊,你坐在似晃似搖的船擺,望着漸行漸遠的輪渡,西邊的夕陽將餘暉撒在你的側臉,嘴邊勾起的,是無盡的哀愁。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位感時傷淚的女子。你性情冷淡,不討人喜。別人都説你刻薄,我卻看到了你温柔細膩的情懷。花飛花謝,滿樹杏花凋零。在這如仙境般美麗的花海中,只有你憐惜花的命運:“花飛花謝花滿天,紅俏香斷有誰憐?”你手握鋤頭,將那瓣瓣花埋下,淚灑在花冢裏,濺濕了朵朵紅塵。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位痴情的女子。你與寶玉相痴,卻終究抵不過一紙婚約,做了一世的夢,卻在那一刻無情的説:“該醒了”。還記得你們第一眼對視時驚豔與嬌羞的目光;還記得你們一起在杏花樹下一起許下的山盟海誓;還記得你們曾扯着帕子漫步在春天的花園裏,一切的回憶是多麼美好啊!但天地無情,將你在無助中打回原形。一聲長歎,你在痛苦中西辭,紅塵萬丈,最終只是一闕殘夢。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個軟弱女子背後的堅強。從一個家世豐厚的小姐,到無依無靠的孤兒,你經歷了多少故事,走過多少辛酸。但你在一次次淚的交錯下站起,即使風再大,也逆風而行。初至榮國府,你舉目無親,步步小心謹慎,但還會因別人的一兩句戲語,躲在帳後偷偷抹淚。淚灑了,情疏了,該面對的依舊得面對。你像是夏日裏的向日葵,外表嬌美動人,而心卻始終向着太陽。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個大家庭從繁榮到衰敗的過程。當年的榮國府是何等的風光呀!從重臣之家到皇親國戚,他們一路走來受到了多少的豔羨與夢想,可華盛與璨然總是那麼短暫,家道衰敗,人離鳥散,最終的繁華卻只剩下那些空蕩蕩的院子和“榮國府”這三個大字。命運總是始料不及,還未觸碰,卻已消散。

與你相識,我看到了一個被世俗塵蒙的朝代。衣服的漂亮,終究是掩蓋不過內在的醜陋。當清朝正沉迷於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它的內心卻向低谷走去。國似華,實切虛。沒有其他,只留那苦寂的殘夢。

與你相識,我看遍了人間冷暖,讓我學會了珍惜,你的故事,真的值得一品。

紅樓夢讀後感5

我一直以為紅樓夢的結局是家道中落,就沒有起來了,才明白,那句歷史名言的意義—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個大家族的情況正是如此,只要香火不滅,便是春風吹又生,東山再起就只是後人的努力了。

花未來的錢,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經濟學説這事美國傳過來的,看了紅樓夢,才明白,古人開始知道這樣做了,賈家之所以會破敗,所以家庫虧空,王熙鳳在乎面子,東拼西湊,甚至動用未來的錢,就像那誰説的,各大王爺可能也有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卻不能遇到一點點意外。否則,對一個家庭就是大大的打擊。

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林黛玉,不喜歡薛寶釵,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和林黛玉很像,都是憂慮者,單這位主卻比我更加敏感,所以我也能感受到那種心情,雖然很多道理那麼講,但有時候。確實是想得太多了,哪怕是喜歡她的賈寶玉,後來在她面前小心翼翼,怕不經意間傷害了她,襲人也是如此,對林黛玉的這種敏感嫉妒心很害怕,明知道賈寶玉喜歡林黛玉,也不希望林黛玉做他的主子,而結局林黛玉也沒有成為他的主子,她也離開了賈府,嫁給了另外一個人,不得不承認的是,林黛玉確實很有才,但這種有才確實太過於悲觀主義那種,從她寫的那些詩中就可以看出。如果把世上憂愁的人排個順序的話,林黛玉稱第二。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個大家族不外乎如此,為了錢,家族中的人,家族中的下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去從庫裏要錢,某些時候,也得去幫助下親戚或者祖上的朋友什麼的。出多入少,家族也就會漸漸地敗落下來,賈府的情況亦是如此,不管賈政如何的廉潔,但他不打理家務,就不能杜絕這些情況的出現,就算他打理家務,也不能杜絕這樣的情況出現,家族中,敗類或多或少是有的,一個家族如此,何況一個國家呢,每當聽到什麼xx之類的,以前是相當痛恨,現在也漸漸地看淡了,我無法阻止那樣的情況出現,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不去做那樣的事情。

賈寶玉之所以會神志不清,和尚説是:避禍,了塵緣,所以黛玉死了,寶玉痛不欲生,然後夢一場。最後大徹大悟,遁入龍空門。如果寶玉失竊,寶玉完好,黛玉可能不會那麼早死,或許結局會不一樣,就我來講,事情長得想的想得很清楚,非常容易,但做到很難,如果還有一點點希望的華,沒希望,肯定是連想都不敢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6

説來慚愧,相比起很多人在小時候或至少在學校唸書期間就讀過紅樓夢,我算是很晚才認真讀的。中學課本上選的.章節自然是學過,可真正閲讀整部著作是在工作了幾年之後了。

對於這部偉大的著作,我實在自覺不夠格作書評,單寫一點點感受。

一是總記得看書過程中無處不在的傷感——哪怕是在看熱鬧或温馨的情節的時候。

因為已經知道“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尾,在看到元春封妃寧榮兩府“洋洋喜氣盈腮”“言笑鼎沸不絕”的時候,看到元妃省親大觀園裏聲勢浩大極盡鋪排的時候,會感覺隱隱然有凋敝之音;

因為已經知道“千紅一窟,萬豔同杯”的結局,在看到海棠詩社、蘆雪庵即景聯詩這些温馨場景,看到那些玲瓏剔透才華橫溢的姑娘們的時候,會更覺得無比惋惜和悲哀...

讀着讀着,便不時地體會到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評價“悲涼之霧,遍被華林”是多麼貼切。

二是後來讀其他作品時總會感受到紅樓夢的某些影子——確定是不同的故事,卻總看到一些相似的軌跡——可能是紅樓夢寫透了世情人性,而往往世情人性總是有其相似之處吧。

比如《大秦帝國》,秦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帝國一時新興蓬勃耀目,可堪堪十五年即迅速覆滅;又如《大唐興亡三百年》,玄宗年間唐朝氣象極盛之時安史之亂驟起,長安陷落大唐傾頹;甚至《紅頂商人胡雪巖》,也是在看起來勢頭最盛的時候整個商業系統滑向崩潰破產......

在看這些段落場景的時候,總會不期然聯想到紅樓夢,想到熱鬧煊赫一朝破敗,想到“盛極而衰”的演變軌跡。同時,又總會想到探春説的“我們這樣的人家,若從外面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只有從裏面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誰説不是呢。安史之亂,難道不是玄宗罷張九齡而用奸相李林甫,以及因極度自負而“不察”安祿山野心而導致?

秦帝國覆滅,就更是起於趙高胡亥做亂,致使廟堂棟樑摧折,天下民心盡失。若非如此,六國復辟和農民起義怎可能敵得過曾經威震四方的秦軍鐵蹄?

——“盛極而衰”的原因必定是複雜的多方面的,但每次想想,“內部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的確是重要原因之一。

是以總覺得,讀完紅樓夢之後,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裏,在後來讀到見到聽到的故事中,總能有所關聯而反覆體會,同時也會一點一點積累起更多更新的理解和感悟。

令人常讀常新,永久回味,這就是經典著作的魅力吧。

紅樓夢讀後感7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有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國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

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藴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這就是我對這本名著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8

《紅樓夢》,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琢磨着《紅樓夢》,雖然幾個月就把它給看完了,但我還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築、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著名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於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裏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着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麼悲慘的結局我卻怎麼也想不到。

當黛玉聽完傻大姐的話後,就直吐鮮血。不住地流淚。因為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黛玉她恨寶玉,恨他為什麼不理解自己。她把寶玉送給她的那絹子往火上一撂,頓時化為灰燼。熬了一天,黛玉已經奄奄一息。突然,她高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兩個字還沒來得及説,只見黛玉兩眼一翻,一縷芳魂就這樣隨風而逝。

黛玉死的時候,正是寶玉娶寶釵的同一個時辰。只因瀟湘館離新房很遠,聽不到瀟湘館這邊悲慟的哭聲。

這真的是個不朽的悲劇啊!

我為黛玉和寶玉感到悲哀,寶玉最後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因為他知道林妹妹是為自己而死的。便在靈柩前放聲大哭。

一個風光顯赫的大家族,就這麼沒落了!不知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是否都和我一樣,為他們感到悲哀、痛心?

紅樓夢讀後感9

奔着寶黛的愛情悲劇初讀紅樓,想着見識見識不同續寫風格再讀紅樓,三讀紅樓本想做個公正的人,客觀品評那些風流人物,卻身不由己地跳過了數也數過來的主子們,被那些在主子和下人間“周旋”的丫頭們吸引。

自然得從寶二爺房裏的丫頭説起。想要痛快的人生,不如做個晴雯,且別管她長得有多俊兒,就看她的直性子,摔扇子是她,毫不掩飾地拿襲人未來的身份開玩笑的也是她,毫不留情地趕走偷鐲子的墜兒的還是她。她有一説一、想什麼就説什麼,或許在那個耍心機與權謀的大觀園裏,她並不討喜,但她確實活得自在。吃得了“帶病夜補雀金裘”的苦,説得出“早知擔這個虛名,我就真的動這個心也罷”的怨,沒什麼情緒憋在肚子裏,人生自然痛快。或許有人覺得她就是被這刀子嘴、急性子害死的,但她的委屈既然懂她的人都知道,那又算什麼真正的委屈呢?

相比之下,襲人可就憋屈多了。王夫人的重視成了她的一種負擔,天天勸寶玉讀書,苦口婆心;想和她們一起鬧吧,一是怕王夫人嗔怪,二是因為未來的身份不願與寶玉太親密,她穩得不得了,而誰又知道在她波瀾不驚的外表下,有多少翻騰不息的苦水呢。這也是為何當她寄一切希望的寶玉一去不復返後她哭得如此死去活來的原因。但她註定不能解脱,念往日恩情,她不願殉情賈府;想兄妹深情,她不願自盡哥嫂家;念新配丈夫蔣玉涵的體貼,她不願自盡蔣家。她就這樣忍着,穩了一輩子,別人欣賞了一輩子,但也苦了一輩子。

如果一定要在這幾個丫頭中選一個,那必定要選平兒。《紅樓夢》的人物是很少能輕易界定好壞的,可唯獨“俏平兒”成了眾人眼中公認的好人。正如寶玉所評價的“賈璉之俗、鳳姐之威,她竟都能周全妥帖”,她既幫鳳姐,又時不時幫幫賈璉,卻誰也不依附,因為她明白,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靠自己的廣結善緣,高調做好人。無論是“俏平兒軟語救賈璉”,還是“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粧”,還是蝦鬚鐲事件,她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失心意,又不乏風度,於人於己都有了好處。都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既然“關係”這個東西客觀存在,那我們為什麼不和它做個“君子之交”呢?雖淡如水,但能為我們的人生推波助力是硬道理。

紅樓裏的丫頭還有很多,但既然是“夢”,又以“情”為主線,那些丫頭們自然都逃不出一個“痴”字。有對主子痴的紫鵑、襲人,對公子爺痴的小紅,對詩痴的香菱,更有為操守痴的金釧、鴛鴦……有痴病不打緊,關鍵看你痴的是什麼,如果是可望可及的,那便大膽的痴吧,你願意做晴雯便做晴雯,做平兒便做平兒,誰的人生都終是百味的,只是嚐盡酸甜苦辣的順序和餘味不同而已。但若痴的東西虛無縹緲,還是醒醒吧,夢破之後,就剩下一所空宅、一塊頑石而已。

紅樓夢讀後感10

月華如水,悄然浸滿窗楣。捧起一本《紅樓夢》,倚窗而坐,輕輕翻開書頁,一處勝景映入眼簾,我悄悄地走進了書的世界……

邁入榮寧二府,瀏覽華貴的大觀園,瞥見羣芳的芳容與鬥才,見證大家族的興與衰。不知何時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歡歡喜喜,因其悲悲慼慼。猶記得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鋤,在瀟湘館一般清泉流過的沁芳閘,用纖纖細手撒落花瓣,悲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書外的我為此緊鎖眉頭,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讓人牽腸掛肚?

“喲,老祖宗,”王熙鳳是人未到而聲先聞,“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兒帶着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賈母的懷中,喜得賈母樂不可支。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胭脂裏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場!“露軒影,惆悵離情,落月成孤倚。”

“鶯兒,送這個給林妹妹,倘不夠,再來拿。”寶釵牽掛着黛玉的病,雖然黛玉對自己總是冷嘲熱諷。啊,真不愧“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難得如此大氣,難得如此寬容,不愧是我之最敬。“聲聲催,憶當初輝,新月幾流星。”

眼前掠過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寶玉稱“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痴迷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湘雲“襁褓之間父母違”的身世與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態……“一聲彈,指渾無語,獨自立瑤階。”

有人看《紅樓夢》望出了輪迴的悲苦;有人親眼見證了世代的變遷;有人為大家族的興衰而遺憾心頭。而我,同樣如此,痴迷其中自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潤,脱草胎成人形時,為報灌溉之恩下世為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給了他,便也償還得過他了……”故所謂“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誰?是黛玉自比罷!她彷彿早已預料到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落花盡頭窮途的幻滅。

《紅樓夢》,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愛你把凡塵看的透徹,愛你把人物寫得多姿,愛你把“荒唐”寫得入木三分。一把辛酸淚,把我的生活也化作甘甜。正如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紅樓夢》,我魂牽夢縈的世界!

紅樓夢讀後感11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獨,走過無知,走過稚嫩,多少次執子之手,便忘卻塵寰,直到“滴殘紫塞風前淚,驚破紅樓夢裏心”。

初讀《紅樓夢》,如同管中窺月,只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歡離合,無論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還是到最後的黛玉焚稿、寶玉哭靈,都體現出他們的真摯的幸福卻又照化弄人。待讀到紅樓兒女們的香消玉損,每每眼空蓄淚,才知曉人間不只是美好。還有那樣一座奼紫嫣紅的大觀園,雖然終究也不是人間天堂,卻至少隔斷了許多園外的骯髒。可是當園外的勢力一點點侵入園內,便是無可挽救的悲劇的開場。園內園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離鄉怨,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苑,直至賈寶玉懸崖撒手遺紅怨,唯與作者共掬一把熱淚灑於閨閣之中。在很多時候,我總是覺得賈寶玉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是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也許是無法承受。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一部《紅樓夢》,有多少作者的自傷。情痴抱恨長,是一個家族興亡血淚,在這其中又有多多少少無可奈何啊。唐太宗的一句“以歷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誰知千年後的一部《紅樓夢》也道出了其興替。在隱隱約約中,我也或多或少讀出了多少堂堂鬚眉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美畫卷都被裹挾其中,飛鳥各投林,一番夢幻之後的“假語村言”又寄託着多多少少真摯的哀思呢?

衰落的賈府是不可逆的現實,同樣也曾是作者頭頂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觀園中無數靈動的紅顏,大多隻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讀《紅樓夢》之後,才知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戰爭,晴雯與襲人的戰爭,都是現實與理想的不可調和。而黛玉的風流婉轉,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寶釵的經濟學問,襲人的温柔和順,卻又是現實的閨閣塵緣。於是就知道了,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現實的許多的弊漏卻又根深蒂固,欲罷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難行卻至死不渝。理想與現實在此衝突,現實多弊卻根深蒂固;理想難行卻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變黑暗的現實?“質本潔來又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這才是最深的悲劇,才是作者最大的苦悶。

當我合上書頁,人去,樓空,青山依舊,夕陽殘紅。細細咀嚼書中那歲月的故事,年齡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紅樓的陪伴下,凝望,成長……

親愛的紅樓夢,是你,一點一滴地教會了我關於悲劇,關於美,關於理想,關於夢……

紅樓夢讀後感12

走進紅樓深處,感觸到的是那一段段悽美的女兒夢;走進大觀園裏,看到的是一羣風姿綽約的女兒花。她們抱屈.純潔.美麗卻也隱藏悲婉.孤寂.悽清。大觀園中,我讀到的是千紅一哭;紅樓夢裏,我品到的是萬豔同悲。

她是林黛玉,一個似水一般的女子,她的一顰一笑,她的一舉一動,美得好像天仙。“兩彎似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輕輕。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舉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便是林黛玉,是那個為情而淚,為情而死的痴情女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她的情。“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她的痴。她為情而生,為情而死,但她葬花的那一刻,她的情也跟着那花瓣一同埋入深土了……他的女兒夢留下的僅僅一段悽美……

她是薛寶釵,一個不見豪華,惟覺濃豔的女子。她也是垂青愛情的,但她垂青的早已不是一份單純的愛情了。她宛如一朵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聽”她和許多紅樓女子相同夢求着一段金玉姻緣,她盡力壓抑自己,在外人面前,她寬恕隱忍善解人意,卻不料到頭來終是一場空,她的終身終究是悲痛的,“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她的終身,終究是不幸的。她的女兒夢留下的僅僅一段哀情……

她是史湘雲,一個剛強而又陽光的女孩。可是她看似陽光的背面,卻是哀痛的,她自小無父無母,由叔嬸養大,在這樣的家庭佈景下,她卻仍然陽光曠達,達觀開暢。“秋光荏苒休孤負,相對原宜借寸晷。”但就在這樣的性情下,仍然無法阻撓她命運裏的悲痛,她雖嫁了個如意郎君,卻不料命運仍是一部悽慘劇。她的女兒夢,留下的僅僅一段悲情……

她是王熙鳳,一個強勢而美麗的減少,對位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對老公賈璉卻也是柔情的。她本該在柔情中美好,哪曾想又是一段荒謬的婚姻。老公的花心讓她的強勢再次迸發,終究卻也落個悽慘人生。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在剛烈中生計,卻也在剛烈中死去。他的女兒夢,留下的僅僅一段悲催……

夢迴紅樓萬聲歎氣。讀《紅樓夢》讓我看到了那光鮮亮麗的是一段悲情,那一個個女兒夢裏,讓我看到了一聲聲歎氣。

紅樓女兒夢、女兒情、女兒心,誰人能解?

紅樓夢讀後感13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感受:

甄士隱前日對雨村有“誑駕”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節,士隱家宴畢,另具一席於書房,步行到雨村住處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謝前罪,二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聽了,也不推辭。由此可見兩家關係融洽,士隱也很會做人。待人接物,顯微見着。

喝酒間,雨村提出了盤纏之事,士隱:“何不早言……”,雨村吟誦詩詞,博得士隱賞識,趁士隱歡心之時提錢的事,容易成功。送禮的人,也等到別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點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錢,不管黃道黑道之日,天沒亮就出發了。

【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説榮國府

感受

嬌杏在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結局。她是書中第一位女性的結局,體現了作者對女性良好的祝願。丫鬟命運兩濟,後面的女主人兒卻是一個兩個空餘恨。雨村娶了嬌杏,還送了不少禮物給甄家,此時的賈雨村,尚知報恩。

雨村初入官場,恃才侮上,被上司尋個空隙,參他一本,這是官場常見的現象。雨村因此被革,為他日後重入官場時“隨鄉入俗”,亂判葫蘆案鋪墊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讀書人,骨子裏都有一個自視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後憤然離職,採勸不合作”的態度,有人在挫折中改變初衷,淪為虛情假意,爾虞我詐。每一種遊戲,都有它的遊戲規則,明白自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便只好改變自己了。“雨村被參後,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這種心態是常人難以做得到的,可見是大奸!

【第三回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黛玉與父親灑淚拜別時,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榮國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錯!得到賈政優待,入情入理,並得到賈政力舉終於謀了職位,出而復入,書裏寫得輕巧,其實中間頗費了一番心機的。

“黛玉常聽母親説過,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雖然母女間無話不説,但是黛玉母親又如何體會到自家與別家不同呢?這倒奇了。可見,黛玉的性格其實受其母影響。記得現代育兒學裏説到,一個人的性格,在五、六歲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來到賈府時不過六、七歲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多説一句,多行一步”,哪裏還象個“無親母教養、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絕頂聰明。

對賈府姑娘的描寫:迎春“觀之可親”——性情温順,探春“見之忘俗”——氣宇不凡。

黛玉“年貌雖小,舉止言談不俗,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什麼叫“自然的風流態度”?黛玉稱自己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從不間斷,這也奇了。

紅樓夢讀後感14

紅樓的夢,讓那花開千年,在那花開的背後……誰穿過了他們的夢?手起,琴響。一曲《枉凝眉》。

——題記

讀罷那本厚厚的《紅樓夢》,掩卷沉思,心中沒有多少成就感,更多的卻是無盡的傷感。“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黛玉的葬花,寶玉的出家,還有那句:“寶玉寶玉,你好……”都撲朔迷離,讓人在迷霧中追逐着追逐着,卻永遠看不到盡頭。花開花落,最終零落成泥。

書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黛玉了,她是如此的多愁善感。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卻沒想到她葬花的多情,最終葬送了自己。

在花開的背後,你是否看到了黛玉的身影?她雖是多愁善感,見了落花都要流淚的人兒,在感情面前,卻是如此的執着,“你懂不懂我的心”便是她的痴情。不管是什麼結局,她都要執着的堅守,哪怕最終落了個香消玉損。

花開的背後,你是否看到了寶玉的徘徊和他微鎖的眉梢?憐愛?在花開的背後,你是否看到了寶玉的堅守?他努力地堅守自己的那一份純真的感情。哪怕是面對寶釵的賢淑、封建家庭的施壓、權勢的誘惑……他卻永遠愛着自己心愛的林妹妹。最終看破紅塵,出了家。臉上的表情,似悲似喜……

在花開的背後,黛玉曾小性過、尖刻過,寶玉也曾放蕩過、痴迷過。但他們卻共同用生命和心血堅守着一份純真的愛,這愛,滌盪了封建的禮教、衝破了世俗的牢籠;這愛,寄託了後來人的美好向往,象徵着世間自有真情在。真是這愛,才使“紅樓”花開千年!

書聲,花語。一卷厚厚的故事,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醇香,在脣齒之間遊弋。《紅樓夢》如花兒一樣,使人醉了,夢醉了,在半醉半醒之時,我想到了在花開的背後是:

滿紙謊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花開的背後是曹雪芹的痴,花開的背後便就是他一把把的辛酸淚,他把畢生的心血拋灑在《紅樓夢》中,説“痴“?説“痴”。

花開的背後,是寶黛的堅守,是紅樓的輝煌,是作者的心血。在那花開的背後……

紅樓夢讀後感15

一千個人讀《紅樓夢》,能讀出一千種《紅樓夢》。就我個人而言,喜歡這部書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它的複雜性。

例如,即使是作者最偏愛的主要人物,其人也不會十全十美,作者會有意刻畫其缺陷,並不掩飾。

比如男主角賈寶玉,雖然在書中他比絕大多數男人更尊重女性,但他所尊重的女性也是有範圍限定的。年輕未婚美貌的女孩子,才是他欣賞的核心目標。

當今輿論中,“家暴”是個大污點。而賈寶玉對女人就有暴力行為。丫鬟來為他開門晚了,他就怒了,用腳狠狠踹她,導致襲人被踹得咳血,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塊。

賈寶玉發現對方是襲人,才有點後悔,但也沒覺得自己有多大錯,還笑着與襲人打趣。如果他踢的不是襲人,而是哪個小丫鬟,那就更是連一點後悔都不會有。

又比如女主角林黛玉。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林黛玉説劉姥姥是“母蝗蟲”,還説要為惜春作畫起了個名字叫“攜蝗大嚼圖”。這雖是玩笑話,但也有些刻薄了。

上面説這些,不是意在“黑”男主和女主。在《紅樓夢》裏,寶玉和黛玉都是可愛的人物,是能引起讀者同情和憐惜的。他們不是壞人,只是未能“十全十美”。

《紅樓夢》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他雖然喜愛、憐惜筆下這些人物,卻也不會避開他們的缺陷。甚至可以説,主人公們無論再如何令人同情,都是有“原罪”的。

書中極力描寫賈府、大觀園的繁華盛景,以及主人公們的吃穿用度之奢華精緻,並不是為了炫富(對比一下,現在太多小説是為了炫富而炫富,作者以誇耀心態在寫主角多麼有權有錢),而意在刻畫當時的貧富差距之大。

劉姥姥就算出,大觀園裏姑娘們擺一場螃蟹宴,花的錢就相當於當時農村人一家一年的花銷。

而客觀來看,主人公們真的能在道德上安然享受這些富貴嗎?恐怕不能。

古代詩文的一個典型諷刺傳統,就是用權貴富豪的奢華生活,來反襯出貧富差距之大的不合理。為什麼《紅樓夢》的結局一定是悲劇,而不可能是花好月圓的喜劇?原因就在這裏:作者對這些鐘鳴鼎食、錦繡榮華的富貴或許有留戀、有惋惜,但心底卻也明白,這是有原罪的,所以最後結局只能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就連《金瓶梅》這種被現代讀者當成“黃書”的,也一定要把男主西門慶寫成死於中年的縱慾,死後家業衰亡,子女都絕了後。反而是西門慶的妻妾們,有些最後還出路不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