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素描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7.33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素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素描讀後感

唐詩素描讀後感1

看到書面上素氣的山水畫,我就被它吸引。

一樣的是唐詩,不一樣的,是曾冬給予我們的闡釋。

讀《早發白帝城》。因為難掩內心的欣喜。詩人在一大早就告別了在朝霞映襯下彩雲繚繞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詩人急歸的心情,洶湧着,流淌着,向期待的目的地。兩岸的高山上傳來一聲聲猿啼,似要將詩人留下,但這是無用的,詩人乘的小舟,早已隨水而逝,漂過了千千萬萬重山。這是我眼中的詩。但曾冬眼中的畫面卻不止單單是這樣。他聽到“吱吱嘎嘎一陣脆響”,然後“城門張開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陽“急急忙忙拿起陽光的錦線,在一朵白雲上,為高山之巔的白帝城繡了一條斑斕的絲巾”。

他説“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個歸宿”。是否可以簡單理解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人生就好似匯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論以何種方式、何種形態,不論是激烈還是平緩,最終都將歸於”永恆的安寧“。正如他所説,詩人的仕途也不過經過一個個驛站,接納那一段段或憂傷或幸福的時光。往事浮現,深究其,深陷於其,不過為難自己。不如讓那前塵舊事隨這白練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兩岸的猿聲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樣的意味。他説那聲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隱隱約約的”自由的聲音“,想必詩人此時正在暢想未來的美好,渴望一展宏圖吧。

而山川的緩緩逝去,江水的迢迢,轉過身,目之所及是朦朧的,一切也似乎很遠了。

原來這首詩要表達的不只是喜悦暢快。

讀《絕句》。江水碧綠,襯得棲鳥羽毛彌足潔白,山色青葱與那嬌豔的花兒形成對比,刺得人眼前顯出一片片色斑,那紅那綠真是絕到極致,彷彿要燃燒。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認真欣賞也無法領略到心裏,因為我的心裏,盛了滿滿的故鄉。要等到歸鄉那天才會溢出,但卻不知,是哪一個春天或冬天。

曾冬説,日子就像一本一張一張翻動的書,每一頁,都有一聲漂泊的歎息。它輕輕地來到,帶着希望和憂傷。它沉默,隨季節一起荏苒。時間總是太匆匆,將青果點成紅了的櫻桃,將綠了的芭蕉換上枯黃的雜草。它總是不打招呼,就將美好的萬象帶給你,就將一切在瞬間席捲。它似乎無所不能,卻帶不給你歸家的日期。

這個春天與上年、與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鄉每一個熟稔的名字,過濾了一遍,又一遍。你翻過手中詩卷上的又一個春天。

曾冬先生將一首首古詩轉寫為一篇篇精緻優雅的散文,讓我們體會不一樣的古詩,欣賞不一樣的經典。

唐詩素描讀後感2

歲月如梭,歷史的痕跡湮滅成沙。唯有一代代傳承的唐詩,深藏着作者曾冬不一樣的闡釋,在尋找專屬於自己的那一縷縷芬芳,歷經千年卻歷歷在目。

樹梢落紅

指尖輕輕捻開一頁又一頁……又是一個春天,陽光輕輕的把手伸進了大地的衣襟,一股暖流直通下去,喚醒了冰冷的大地。清澈的泉水一起一落,不緊不慢地踱上岸邊,卻又側身一躺,睡進了期待已久的夢鄉。那股瘦魚似的水流進了最深處,又卯了勁地往上竄。直到走完這麼一通,又回到緊抓住地面的樹幹不鬆勁。漁人滑動木製的雙槳,打破明鏡似的湖面。我在山中尋找着渺小的旅人,這又是誰的佳作?鳥兒抖盡羽毛上的露水,躺進雲霄織成的軟牀。忽然一驚,以為是山頭樹梢沾染了豔麗的晚霞,仔細分辨才發現是幾朵面龐紅盈盈的桃花苞,粉色的裙子包住淡黃的小腳,伸出頭,害羞地抿了抿嘴。

雨過花落

合緊書,一張一張的紙已不再緊緊貼合。雖已讀過數遍,但每翻開一頁都有一種獨特的芬芳。推開吱呀作響的柴門,一股濕冷的空氣卷着若有若無的.花香,織成一條薄薄的絲巾,系在了我的脖頸上。腳尖踏着青石板的地面,昨晚下過的雨水立馬扒住不放。每走一步,都像在湖面投擲下一塊細小的碎石,激起圈圈漣漪。看着滿地凋零的桃花,不再嬌嫩的花瓣,骨子裏的傲氣卻依然難掩。就像那富人家中的小姐,就算是家族衰敗,也不甘於低頭度日,心中卻不是悲傷,而是一種釋懷。唐詩中不懂的深奧,也被巧妙地賦予在了現實的生活中。情愁、鄉愁,縷縷愁絲滲進了這本藴含千古的書……

風吹花滿天

再次翻開,已不是人讀書,而是書讀人。從最後一頁鑽出,已不再是錦繡山河的一角。將每塊破碎的拼圖拼起,搭起一幅幅完美的歷史畫作……青山角上點綴着小小的亭子,一聲“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撕破天空剛剛縫補好的寧靜。不知從哪兒奔來的風,揣起一把枯萎的桃花,又玩笑似的隨意揮灑了。不遠處的石塊上卧着的人正疑惑着,明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隨手拾起摔在地上的桃花,沁一口殘餘的芬香,又閉嘴不語了。風放肆了,大把大把的玩弄着無力的粉桃,它們交織着,纏繞着,奏出絕美的樂曲,催睡那疲憊的大地。第二天早晨,家户庭院中的那人感歎:“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或許這次分別,留給這本書的依舊只有塵埃。

見花開,不像孩童歡喜;見花落,不似黛玉悲傷。淡泊的心態,能贏過世間百態。只見花開花又落,不見風吹花滿天。歷史的定論並不只屬於開端與結尾,那曾經繁花滿天的故事,才是我們真正要去探求的過往。唐詩素描,把唐詩畫了一遍又一遍……

唐詩素描讀後感3

每當我看到比較小的孩子一遍遍誦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總會想起我的從前:只是一味的枯讀古詩,沒有一點汲取營養。到頭來,味同嚼蠟,只是死記硬背過了。

我曾為此後悔良久。我在剛入學堂的時候,看見文字就如同一個個會認的符號,粗粗的讀完,粗粗的背過。上百的誦讀量換來的只是寥寥無幾的記憶。我試圖改變這樣糟糕的背詩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難以領會的語句,實在不好接受。煩惱一天接着一天,像一根根絲線把我一縷一縷的纏起來,正當我被綁的喘不過氣時,一本寶書救了我。

若問此寶為何物,《唐詩素描》為其是。

“此時,只有那輪明月,睜着慈祥的目光,把一個孤單的身影照耀”……一首短短的五言絕句,被數百文字展現,意境就慢慢的渲染開了。詩,像是香濃的茶葉;此書,如同尚好的熱水。兩者相融,就覺得茶味的馥郁在水中慢慢渲染開了,茶的苦澀轉甘甜,水的無味變芳香,兩者缺一不可。

意境確實明瞭,從前只認為詩人想家了抬頭看看月亮。而現在卻不同了:詩人在窗前矚目天空,晚風輕拂髮絲,襟袖飄飄,雙眼中彷彿有淚花綻放。桌上還有前夜在花間喝剩的美酒,昨晚是三人,今夜怎麼看,卻只是孤身一人了。悠悠的長笛鳴聲蕩入耳畔,折柳清脆的聲響引發了無盡的故園情……

讀這本書,彷彿真的化作一隻小書蟲兒,鑽到詩海里了。空山新雨的暢快,蓬頭稚子的頑皮,慈母手中的針線……富有詩情畫意的中華漢字,築成大舟載你遠行。

文章之本在題,回過頭來,我開始思考這本書的題目。此書甚美,為何命名為“唐詩素描”?將我將全文通讀一遍後,才明白,素描是最真實的臨摹,作者用雅緻的辭藻,將詩中流露的景象真切的描繪出來。如果只是單單有文字,也許有些意境仍想象不出,而我的書中每一首詩都配有一幅山水畫,讀詩,從詩中想景從景中尋詩,一言一字錯落有致,一筆一畫恰到好處。

如果僅僅讀一遍,是完全吸收不了的,要多讀,多品,要讓知識的香茶真正在水中浸泡開來,多讀幾遍,你會“温故知新”。

詩很多,在這首詩裏,是百花齊放。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奔騰,是從千米高空向下衝的駿馬;偷採白蓮回,是童稚,是在水中採白蓮的娃娃;大漠沙如雪,是豪情,是塞外金戈鐵馬的戰騎。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看,心悦時賞,有錦繡江南的美幻,有深厚的友情;傷心時品,卻是桃花潭的深淵,卻是告別朋友的悽清。

自從翻開這一頁書,我對古詩的理解就開始不斷上漲,有的思考不在停浮於表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深度,我再也不是那個接詩就背,不知思考的人了。

讀過《唐詩素描》後我喜歡獨自一人躺在牀上,望望那皎潔的白玉盤,卧聽風吹雨打,暢想鐵馬冰河入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