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列禦寇《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

來源:文書谷 1.8W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鬥

詩詞鑑賞:列禦寇《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

先秦:列禦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一作:辯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説:“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着對孔子説:“是誰説你智慧多呢?”

註釋

東:東方。

遊:遊歷、遊學。

見:看見。

辯鬥: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

故:緣故,原因。

以:認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裏。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孰:誰。

為:同“謂”,説,認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聰明、智慧。

笑: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着小而近處的看着大嗎?”

另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

兩個孩子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註釋

(1)選自《列子·湯問》。原文共十三章,這是第七章。《列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列禦寇編寫。

(2)東遊:向東遊歷。

(3)見:看見。

(4)辯鬥:辯論,爭論。

(5)其:代詞,兩小兒。

(6)故:緣故,原因。

(7)以:以為,認為。

(8)始:剛剛,才。

(9)去:距離。

(10)日中:正午。

(11)初:剛剛。

(12)蓋:車篷,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13)及:到,至。

(14)則:就。

(15)盤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16)為:是。

(17)滄滄涼涼:清涼,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18)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裏。湯,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19)決:決斷,判定,判斷。

(20)笑:嘲笑,譏諷。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21)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誰説你知識淵博呢?孰,誰。為,同“謂”,説,認為。汝,你。知,同“智”,智慧。

簡述

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説,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能為力。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鬥,點明瞭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着寫兩小兒憑藉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鑑賞

《兩小兒辯日》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周圍沒有任何東起跟它對比,顯然就會顯得小,這是我們的肉眼騙了我們。而且由於地球形狀、大氣層、運行規律等自然因素,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但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説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而不妄加決斷,正體現了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兩小兒善於觀察常見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也可以從兩小兒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結果自然就不一致;説明他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維;同時他們也具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本文同樣深刻闡述了“學無止境”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顯然有“譏笑”之意。至於該不該“笑”,也可以從多方面看。若從作者為道家,孔子為儒家來看,顯然要“笑”孔子;但若從孔子的態度來看,又不該“笑”了,因為孔子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並沒有“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要“笑”他呢?“孔子不能決”告訴人們,做人就應該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孔子不能決”還告訴我們,孔子那樣的大學問家,尚且有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此看來,知識是無窮盡的,什麼人都應該不間斷的學習,不放棄探求。

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查閲課文中涉及的科學常識。也可佈置學生課前作業: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無變化?為什麼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些,中午卻看起來小?為什麼早晨感覺涼些,中午熱些”等問題自己蒐集資料。

2.本文雖行文簡潔,但古今字義不同仍是學生閲讀理解的難點,如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乎”這一語氣詞,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⑴學生在讀通課文後,根據註釋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教師可稍作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⑵反覆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⑶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這個故事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一下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些什麼。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於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於我們來説,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4.學習文言文,反覆誦讀是最主要的方法。學習本文仍應注重指導朗讀。朗讀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讀好句中的停頓。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的語言、對話描寫是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

第二自然段,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應該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

第三、四自然段兩小兒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這樣才會形成兩峯對峙,爭辯不下,亟待解決的*。

第五自然段兩小兒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也採用反問句式,這裏應明確兩小兒的笑並無譏諷之意,應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鬆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應注意範讀、領讀。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5.課後擴展。建議安排一次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活動中,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後在班上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