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鑑賞

來源:文書谷 3.08W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一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鑑賞

雨霖鈴·寒蟬悽切

作者: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註釋】

①悽切:淒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⑤風情: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詞意】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發。握着手互相瞧着,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説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二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註釋】

(1)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眼前的景象。瀟瀟暮雨在遼闊江天飄灑,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涼。瀟瀟,下雨聲。一説雨勢急驟的樣子。一作“蕭蕭”,義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2)霜風:指秋風。悽緊:淒涼緊迫。

(3)殘照:落日餘光。

(4)是處:到處。紅衰翠減:指花葉凋零。紅,代指花。翠,代指綠葉。

(5)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時光消逝,漸漸(過去)的意思。物華:美好的景物。休:這裏是衰殘的意思。

(6)渺邈:遠貌,渺茫遙遠。一作“渺渺”,義同。

(7)歸思:渴望回家團聚的心思。

(8)淹留:長期停留。

(9)佳人:美女。古詩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懷念的對象。顒(yóng)望:抬頭凝望。顒,一作“長”。

(10)誤幾回: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隻當作心上人的歸舟。語意出温庭鈞《望江南》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天際,指目力所能達到的極遠之處。

(11)爭(zěn):怎。處:這裏表示時間。“倚欄杆處”即“倚欄杆時”。

(12)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專注不已。

【詞意】

面對着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涼。淒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歎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妻子,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麼知道我,倚着欄杆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賞析】

這一首《八聲甘州》,被人評為傳頌千古的名作,據説就連不大看得起柳詞的蘇軾,也對這首詞表示讚歎。蘇軾的好友趙令畤(zhì)在《侯鯖錄》卷七中引蘇軾雲:“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着悲涼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雨後江天,澄澈如洗。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對”字作領字,勾畫出詞人正面對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動真切,潛透出一種情心。“瀟”和“灑”字,用來形容暮雨,彷彿使人聽到了雨聲,看到了雨的動態。接着寫高處景象,連用三個排句:“漸霜風悽緊,關何冷落,殘照粧樓。”進一步烘托淒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讚歎“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疇《侯鯖錄》)。所謂“不減唐人高處”,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壯闊大;淒冷的寒風和着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山江河都冷落了,殘日的餘輝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樓,所寫的每一個景色裏,都滲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更多柳永宋詞賞析請關注詩詞庫的柳永專欄。這三句由“漸”字領起。雨後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身上的感覺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淒涼。“關河”星是冷落的,詞人所在地也被殘陽籠罩,同樣是冷落的,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深秋雨後的一幅悲涼圖景,也滲透進了天涯遊客的憂鬱傷感。“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這兩句寫低處所見,到處花落葉敗,萬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這既是景物描寫,也是心情抒發,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許多感觸,何況又是他鄉做客之人。作者卻沒明説人的感觸,而只用“長江無語東流”來暗示出來。詞人認為“無語”便是無情。“惟有”二字暗示“紅衰翠減”的花木不是無語無情的,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對長江水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託了韶逝的感慨。

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詩詞篇三

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註釋】

1、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①近似;②高下不齊貌。

2、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3、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曆九月。王維《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4、羌管:羌音槍。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

5、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詞意】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着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