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推薦

來源:文書谷 1.8W

最近很多小夥伴都讓小編推薦一些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那麼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推薦

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推薦:快成功時更需努力

哈里·胡迪尼是享譽國際的匈牙利脱逃藝術家,他能神奇地從繩索、腳鐐及手銬中脱困,是雜技和魔術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1881年,當時只有7歲的胡迪尼跟着媽媽去鎮上玩,見識了著名雜技大師林恩的街頭巡遊表演。胡迪尼不禁對雜技產生了興趣,哭着鬧着非要拜林恩為師不可。林恩看他筋骨健壯、身形靈巧,覺得他是一塊練雜技的好材料,也有意收他為徒。胡迪尼的媽媽雖然有些捨不得,但林恩畢竟是遠近聞名的雜技大師,能跟着他學習也是一件榮幸的事情,就把孩子交給了他。

胡迪尼跟着林恩大師練了幾年基本功以後,開始練習疊椅子,人站在椅子上一把一把地往上疊,同時人也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因為他勤奮苦練,到了15歲的時候,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條件和保險措施的情況下,他已經可以往上疊8把椅子了!

後來有一次,林恩給所有的徒弟來了一場測試,以便掌握徒弟們的技藝水準。胡迪尼表演的自然是他剛剛練成的疊椅子。他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上疊,疊了8把椅子之後,他還在椅子的頂端做出各種極富挑戰性的動作,在往下降的時候,胡迪尼又是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下面的師兄弟手中拋椅子,然後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下移動。一切似乎都非常順利。在拆到倒數第二把椅子的時候,胡迪尼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心裏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禁開始飄飄然起來。就在這時,他卻一個不小心,一屁股從椅子上摔了下來,痛得哇哇大叫!

胡迪尼坐在地上一邊揉屁股一邊看着面前的椅子,臉一紅,撓撓頭皮對師傅説:“我這麼高的地方都不會摔下來,可為什麼到了第二把椅子的時候反而摔了下來呢?我的技藝真的就這麼差嗎?”

“不,並不是你的技藝差!越是在高處你會越小心,所以你不會摔下來,但是,越是到了低處,越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你越是會放鬆警惕,所以你才摔了下來!”林恩大師走過來扶起胡迪尼後接着説,“所以做人做事,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困難時期有多麼刻苦,而是距離成功只一步之遙時的心態。你要記住,越是快要成功了,越是要付出雙倍的謹慎和努力!”

胡迪尼記住了師傅的話,並在這種人生信條下繼續勤學苦練,最終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雜技大師和魔術大師。

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推薦:北京留不住馬雲

1997年1月,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要做一個大內網,加上一個官方政府網站。外經貿部最關心的是找到優秀的、最合適的人才,負責這個項目。

在杭州,因為經營《中國黃頁》聲名大振的馬雲,成了外經貿部領導眼中理想的人選。

剛到北京,團隊成員一共13個人,分成三個小組,分住在三套簡陋的房間裏。

到了運營的環節,問題出來了,政府的“紅頭文件”下去了,業務非常冷清,原因很簡單,大內網工程的商業運營模式行不通。

於是,馬雲開始遊説高層,擴大內網,改建互聯網。1998年7月,經外經貿部批准,成立合資的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由馬雲出任。

“國富通”成立以後,馬雲帶領團隊開發“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這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項目,也是馬雲真心想做的。

很快,網站開始盈利,“國富通”和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站,都是在創建的當年實現盈利的項目,純利高達287萬元。

可是,馬雲並不開心。長期以來,他發現很多事情在政府的框框裏很難做,存在着許多説不清的問題。

儘管外經貿部給了馬雲很高的禮遇,很高的職務,但馬雲心裏清楚,他就是一個做網站的高級打工仔。如果部裏有會做網絡的人才,誰會找他們?

到了1998年,網絡大潮席捲全球,中國第一次出現了網絡熱。直覺告訴馬雲:中國的網絡形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全世界互聯網高潮馬上就要到來,留在政府機構裏,對不起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1998年年底,馬雲突然向大家宣佈:我要回杭州。

馬雲把從杭州帶過來的團隊成員召集在一起,説:“你們可以留在部裏,有外經貿部這棵大樹,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非常不錯;你們也可以到‘雅虎’,這是一家特別有錢的公司,工資很高,每月幾萬塊;也可以去剛剛成立的‘新浪’,我可以推薦。反正我是要回杭州。”

接着,馬雲又説:“你們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創業,月工資只有500元,不許打的,辦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間裏,做什麼還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網站。如何選擇,我給你們三天時間考慮。”

當時,不管別人多麼反對,多麼不理解,真正做抉擇時,馬雲這支13人的團隊,沒有任何人猶豫,也不用三天時間考慮。五分鐘後,結果出來了,都跟馬雲回杭州。

回到杭州,馬雲説:“我要創辦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這個公司,就是此後的阿里巴巴集團,它誕生於杭州西部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湖畔花園。確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園風荷院16幢1單元202號,一棟四層居民樓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積150平方米,這裏是馬雲的新家,“阿里巴巴”的辦公地點。

“阿里巴巴”的模式,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説,是非常獨特的。

起初,馬雲團隊的大多數人認為,做一個像“雅虎”“新浪”那樣的門户網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馬雲認為,“大部分人看好的東西,你不要去搞,已經輪不到你了”。於是,“阿里巴巴”選擇創新,儘管創新的風險更大。

如此“出格”的冒險之舉,放在北京,放在外經貿部,或者放在“國富通”的框架裏運行,顯然是不可能的。

馬雲離開北京,他必須找個合適的窩,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理想,在他還沒有真正壯大之前。

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推薦:母親揍醒崔永元

1963年,崔永元出生於天津,是家裏四個孩子中的老幺,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小時候,家裏來了客人,都誇(兄弟仨)老大精神,老二利索,老三……偏偏到了老三,滿世界找不到合適的詞,只好説:‘這老三,老三好啊,最小吧,哼哼,哈哈……”’崔永元曾這樣講述自己的童年記憶。

父親在部隊當政委,是對崔永元影響最大的人。國小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文藝演出,崔永元很喜歡一個叫《地道戰》的羣舞,卻沒能被選上。父親知道後,哈哈一笑:“選不上也沒什麼,只要你努力,今後有的是機會。”或許是受到了爸爸的鼓勵,那之後,崔永元照樣熱心關注演出活動。最終,另一個歌舞節目《行軍路上》選中他出演主角。

後來,學校又將他們的演出推向農村和部隊,其中就有他父親所在的工程兵團。演出結束時,父親作為部隊領導,上台與小演員一一握手。“那是我們父子間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父親的手很有力,讓我覺得,那是一次男人對男人的握手。”

父親隨工程部隊長年在外,四個孩子的教養重任都落在母親身上。對於他們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母親傷透腦筋,常以“打”為上策,希望能“通過傷皮肉觸及靈魂”。

崔永元説,小時候挨母親的打就像家常便飯。

一次上學途中,崔永元和幾個同學撿到一條白紗巾。那時候,紗巾算得上是奢侈品,幾個同學將它在手裏傳了一圈,傳回到崔永元手中。到了學校,他將紗巾交給老師,因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揚。沒想到,“貪功”為他埋下了“禍根”。

傍晚,崔永元剛走進家門,就發現母親表情嚴肅地端坐着。接下來的對話,他至今記得清清楚楚。

“紗巾誰撿的?”

“我撿的。”

“當時有別人嗎?”

“有。”

“幾個人?”

“三個。”

“那怎麼説是你撿的?”

母親大吼一聲,便手執笤帚劈頭蓋臉朝他打過來。一會兒,笤帚被打散了,母親一邊歇手,一邊開始了第二輪追問。

“為什麼撒謊?為什麼説是自己撿的?”

“我沒撒謊,我覺得就是我撿的。”

“你覺得?別人都看見了。撒謊是品質問題,從小品質不好,長大就得蹲監獄,你知道嗎?”

“知道。”

“知道為什麼還撒謊?”

“我沒撒謊……”

第二輪痛打又開始了。

那天晚上,崔永元的後背火辣辣的,躺都躺不下,只能趴着。第二天,他發起高燒。

現在想起來,崔永元説不會再記得皮肉之苦,記得的永遠是母親的好:“母親學問不高,也未必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我一直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由母愛而生髮的簡單、粗暴。她以一種樸素的判斷來決定對孩子的要求標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