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

來源:文書谷 2.98W

相信很多年輕朋友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關於現代名人的青春勵志故事來看看,那麼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Selina

今年4月26日,人們在台灣21公里半程馬拉松中捕捉到Selina(任家萱)的身影。

2小時34分後,她幾乎用走的方式抵達終點,像一隻航行已久的船,筋疲力盡地靠岸,倒卧進老公懷裏。

從幸福的雲端跌落

20xx年10月22日,上海,Selina入駐《我與春天有個約會》劇組第四天。這一天,她和搭檔俞灝明有一場重要的爆破戲。按照劇本,待預埋的炸藥爆破後,俞灝明就拉着她倉皇跑出着火的倉庫。

“5、4、3、2、1,走……”導演話沒説完,五個爆破點竟然同時提前引爆,強大的高温氣流和炙熱的火焰瞬間從Selina右後方撲向兩人。變故驚呆了眾人,眼見他們渾身是火、慘聲哀號,掙扎着站起來求助,慌亂的工作人員回過神,一邊撥打120一邊打開滅火器對着兩人猛衝。

身上的火被撲滅,痛苦卻更甚。

更害怕分手的人

院方的初步診斷很不樂觀。除了臉,身體各處都被嚴重灼傷,焦黑中裸露着潰爛的血肉。最嚴重的是雙腿,拍戲時穿着的絲襪被高温融化,鑲嵌進皮膚,成了蜂窩狀並且根本無法動彈。

想到自己丑陋的身體,活着的每一天都成了噩夢。“為什麼你們要救我?”她質問身邊所有人。最抑鬱時,Selina乾脆否定包括愛情在內的一切。“是不是記者天天在醫院蹲着,你才下班了過來看我?”Selina緊張地逼問張承中。在外人甚至在自己眼裏,她已經配不上對方了。

可比她還怕的是張承中。未脱離危險時,他衝進醫生辦公室,對Selina的主治醫師下跪:“張主任,我不知道怎麼辦,我不懂醫學,我只會求你,求你救救她!”當聽到未婚妻用絕望的語氣説出“你其實可以有別的選擇”時,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

Selina無法離開輪椅時,他會推着她在加護病房區域內散步。事故後第62天,他攙扶着Selina在病房內走了一圈,在他眼裏,這小小的進步如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個腳印。

能下牀行走後,Selina的雙腿終日套着醜陋的壓力褲襪,而長袖衣衫也無法完全遮蓋住傷疤。最敏感的人變成了他——他總能第一時間感受到Selina的自卑和不自在,若無其事地將她的手攥得更緊。

愛情的甜蜜因為一起經歷過痛苦而變得更加芬芳,“我放不下,所以走不開,就只好用力走”。

他像汪洋中的浮木

如張承中承諾的,20xx年10月31日,Selina在30歲這天成為美麗的新娘。有愛情陪伴,復健這個“消磨意志”“被困在自己的皮裏,像在坐牢”的艱難過程,也變得可以忍耐和期待了。

身體的恢復卻遠比想象的緩慢,有幾次,她像泄了氣的皮球癱坐在跑步機上,“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做這個!”而丈夫總是給她打氣,陪她一起完成復健內容:“你看我,我能,你也一定能!”

新皮膚生長時的癢是另一種折磨。一癢起來她就心亂,為了防止自己抓撓,她只能拿着按摩器在腿上滾動。怕晚上睡覺翻身碰到妻子的傷口,張承中乾脆每晚都睡在客廳沙發上。

走出痛苦的另一種方式是轉移注意力。從來不玩社交工具的張承中特地開了微博陪妻子解悶,甚至為她寫了一本書:《上蒼選擇了你》。在書裏他鼓勵對方:“上蒼讓你受驚嚇,逼你展示‘勇敢’;奪去你部分外表,讓你展示‘內在美可以超越外在缺憾’。”

一路走來,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變成Selina終生難忘的回憶。她説:“他跟我求婚的時候,我覺得他沒有對我那麼好。但經歷了受傷的事情,我相信他就是那個萬中選一、獨一無二、老天爺派來保護我的王子。”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陳曉卿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有兩種境界,“風初定,絲綸慢整,牽動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種境界。這些年來,他慢吞吞“拉動網綱”,牽動了當今影視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20xx年4月15日,食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首映式當日,陳曉卿在朋友圈寫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見。”紀錄片以一張張餐桌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相聚、別離,通過美食,使世界有滋有味地認知古老的東方國度。

陳曉卿1965年生於安徽靈璧,五官端正,一張黝黑的圓臉,個子高高的。儘管走路時步子很大,但速度並不明顯,給人的是一種“慢”的感覺。其實,他做事還真的慢。

早在20xx年,陳曉卿就曾前後三次申報過《舌尖》項目,當時台裏總是答覆“題材好,但是沒錢,等着”。可這一等就是20xx年,直到20xx年央視九套紀錄頻道成立,這個選題才得到台裏450萬元的重點投資。

而就是在這等待中,陳曉卿成了北京有名的吃貨。他喜歡自己被人叫做“掃街嘴”,只要有一點兒閒暇,他就會騎着一輛破舊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毯式地搜館子,見到好吃的就記錄下來。中國有一句話,“不怕慢,只怕站。”十年下來,在他手機裏竟然儲存了5600個飯館的名字和路線,還有哪一家哪一個服務員態度好,哪一家哪樣食材多煮幾分鐘味道會更好……

慢是一種持守,是一種專注,是一種信心,一種定力,是一份沉浸其中的心氣,是一個生活體驗越來越深刻的過程。而正是有了這份心氣,遇事無論是好是壞他都沒脾氣。

20xx年11月,央視《紀錄片》欄目誕生,此是《見證》欄目的前身,陳曉卿曾任《見證》製片人。20xx年底開始,《見證》被安排在後半夜播出,欄目編導張小幺曾哀怨地寫道:《見證》播出時間是夜裏,在大家睡了之後首播,大家還沒睡醒的時候,重播也結束了。沒有廣告,純粹的紀錄片。甲説:那個時間連鳥都不拉屎了。乙説:乾脆改名叫見鬼。陳曉卿的兒子因為在電視上見不到爸爸,對老爸同事的玩笑堅信不疑:爸爸就是“電視台看大門的”。而恰恰是這種沒脾氣的“看大門”的日子,讓陳曉卿有了超凡脱俗的“舌尖功夫”。

在拍攝中,陳曉卿也是慢工出細活。40萬公里行程、400個調研地點、150個拍攝地、1000小時高清素材,歷時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風餐露宿……他全都是“慢慢打理”。影片裏出現的300多種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閃而過的鏡頭,在被選中之前,都要幾經考量。如攝製組本打算在千島湖拍攝螺螄,因為其品質優於一般地方。工作人員已經從養殖環境、打撈情況到去尾環節,看了一次又一次。後來有人建議再去看看“個頭小,味道略苦,清涼解毒”即更有特點的開化青螄。當陳曉卿去了一趟開化後,就決定舍掉千島湖螺螄。“開化青螄完全是在乾淨的溪溝裏自然生長的!”陳曉卿就是這樣特別重視食物的生長環境。

“屈己者能處眾,謙虛者能處身”是陳曉卿的另一種境界:“不慢”——低調謙虛不傲慢不怠慢。

《舌尖上的中國2》投資1000萬元,未開機便獲得總數8931萬元的冠名費用,開播10天后整個回報是投入的20倍,即高達2億元。

而且影片已進入國際市場,進入國際主流的電視台進行播出,有更多國際上的觀眾能夠通過主流平台的黃金時段看到中國,解讀中國。然而,在不凡成績面前,陳曉卿依然那麼低調。

20xx年5月,《舌尖上的中國l》第一集播出當晚,陳曉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報,輕描淡寫地推薦:“今晚沒事都看看吧。不難看,真的。”《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後,陳曉卿接受採訪,高頻詞是“沒有”——“沒有,我對所有的美食都不怎麼懂。”“真的沒有什麼心得……”這種謙卑與他的付出和片子取得的成功無法成正比。

無論是慢生活,還是在生活中“不傲慢”,都是一種從容不迫、摒棄心浮氣躁,有信心、有定力的生活態度,因而也就能拉動人生的一潭星星為自己增光添彩……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扎克伯格

20xx年伊始,faceboo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其主頁寫下了新年計劃:20xx年,我的挑戰是每兩週讀一本新書——着重於學習不同文化、信仰、歷史和科技。在美國東部時間1月2日午夜,他貼出的第一本書就是莫伊塞斯·納伊姆的《權力的終結》,僅3天時間,該書就在亞馬遜售罄,據美國《出版週刊》統計,經扎克伯格推薦之後該書賣出了1.3萬冊。出版商今後可能得密切關注扎克伯格挑選的每一本書,一旦他們出版的圖書被選中,一定會加印。

世界正在變得更好

強大的名人效應讓美國媒體斷言,這位年輕的CEO已足以取代“讀書俱樂部女皇”奧普拉的位置成為新的出版業“白馬王子”。扎克伯格的facebook個人主頁的粉絲數量有2300多萬,是奧普拉粉絲數量的兩倍多呢。

但更有趣的是馬克·扎克伯格作為一個讀者的新肖像。他非常勤奮,作為這個星球上最流行的社交網站的CEO,他的時間表肯定非常滿,不過他還是強迫自己兩週內讀完一本書,並且邀請“好友”一起參與討論。因為他選擇的第二本書《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英文版有830多頁,所以他決定在四周內看完。在美國,一般的讀書俱樂部要求會員一個月讀完一本書,即使如此也沒有幾個人能完成。

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當代著名的思想家,《權力的終結》的作者莫伊塞斯·納伊姆曾擔任《外交政策》雜誌主編十餘年,還曾擔任委內瑞拉貿易和工業部部長及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權力的終結》曾被《金融時報》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等人的推薦。這本書認為當前世界的趨勢是,傳統上由政府、軍隊、教會和其他組織所擁有的權力將加速向個人轉移。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書名取自林肯總統第一次就職宣言的最後幾個詞。該書的作者斯蒂芬·平克是公認的“繼喬姆斯基之後的語言天才”,該書認為暴力行為在現代已經減少,世界已經變得更有人性。扎克伯格推薦此書正值1月7日巴黎槍擊案發生之後,扎克伯格寫道:“這是一本及時出現的好書,它貫穿歷史,闡述了暴力為何以及如何穩步下降,以及我們應如何保持這種趨勢。”

這兩本書都因為其樂觀主義精神而被廣泛爭論,“世界正在變得更好”這樣的命題從來不受出版業歡迎,部分原因在於,購買嚴肅非虛構類書籍的讀者往往是40多歲的男性,他們對人世少了很多玫瑰色看法。與之相反,美國夢破碎,世界越來越不平等的書籍才會受到他們的關注。不過扎克伯格的書單甫出,不到一天,在亞馬遜網站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排名由原來的第7514位,跳升至第307位。

也許在讀過兩本大部頭的難啃書籍之後扎克伯格想輕鬆一下,所以之後的兩本書都相對簡單,《黑幫老大的一天》是非常好看的一本社會學著作,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素德·文卡特斯教授。他為了研究都市貧困現象,拿着問卷走入了被校方和政府警告為“極度危險”的黑人貧困社區。結果認識了這裏的黑幫老大,並且成為莫逆之交,通過黑幫頭子的帶領,文卡特斯進出芝加哥最惡名昭著的貧民窟,結識了當地毒販、皮條客、娼妓、社會福利機構人員、警察、官員……《黑幫老大的一天》呈現了一個真實的黑幫生活和生存法則。

扎克伯格書單上接下來的是美國作家歐拉·比斯的《免疫》,這是20xx年《紐約時報》的十大好書之一。作者在自己初為人母經歷的基礎上展開深入研究。該書告訴讀者對疫苗的恐懼顯示了我們對於純正、污染與相關性的深層焦慮。本書集回憶錄、新聞寫作和文藝評論於一身,涉及心理、歷史和社會學等多個領域。

閲讀能使人智力得以充實

扎克伯格的第五本書已經有了中文版:艾德·卡特姆的《創新公司》。扎克伯格説,這本書是皮克斯公司的創始人自己寫的,講述了他如何建立了一種能夠激發創造力的文化。扎克伯格認為,人們從根本上都是具有創新性的,但現實中有很多阻力妨礙將工作做到最好。

接下來的幾本書有了中文版,第六本是《科學革命的結構》,托馬斯·庫恩所著。這是本科學史書,它探討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究竟是不斷向前還是在社會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突然發生的問題。扎克伯格説,我傾向於認為科學是一股對世界有益的、持續的力量。我相信如果我們在科學和研究上投入更多,並去實踐科研的成果,人類會受益於此,變得更加富足。

扎克伯格書單上的第七本是有繁體中文版的,是崔時英的《理性的儀式》。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常識”的概念,以及人們處理問題時,不僅基於各自懂得什麼,也需要知道別人知道什麼和那些大家共享的常識。對於設計社交媒體,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扎克伯格的第十一本書也有中譯本,伊本·赫勒墩所著的《歷史緒論》。這是一本關於世界歷史的書,它是由一位生活在14世紀的智者所寫。它關注社會和文化是怎樣向前發展的,其中包括城市、政治、商業和科學的出現。第十二本書是以色列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目前這本書已售出20多個國家的版權。第13本也是有中文版的伊恩·班克斯所著的《遊戲玩家》,這本書設定在一個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星際烏托邦。生活是如此閒適和自由,遊戲理所應當地成為“文明”人最大的消遣。

扎克伯格對書籍的評論還受到了專業人士的嘲笑,確實,他的讀書心得,讀起來就像平庸的學期論文。但是,地球人都知道那傢伙不是作家,所以他的追求讓人感動。正如扎克伯格在新年讀書計劃中所説:“閲讀能使人的智力得以充實。書籍能讓人全身心且深度地瞭解一個論題,這優於當今大多數的媒介。我期待把我對媒體的關注轉移至閲讀。”也許,在一個人們的注意力被社交媒體過度壓榨和碎片化的時代,迴歸閲讀將成為重整心靈秩序的第一步。如果這追求來自社交媒體大亨,那意義將更加重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