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青春的勵志故事

來源:文書谷 1.78W

最近有很多小夥伴都跟小編説,要讓列舉一些青春勵志發故事,那麼青春的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列舉青春的勵志故事

列舉青春的勵志故事:就像沒有明天那樣生活的智者和愚者

作者:煅煜

就像沒有明天那樣生活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智者,一種是愚者。

把每天當作生命最後一天,把每個時刻當作最後一個時刻去努力付出實踐自己正確目標的人,不可不説是智者;

把明天拋在腦後,而通宵達旦地娛樂、酗酒、嬉戲的人,不可不説是愚者。

幸好,愚者可以變成智者。

如果想知道一個人的未來,就看他都做一些什麼樣的行為,是短暫地享樂,還是為了長久的未來努力。

果汁軟糖實驗是世界上最簡單,也是最成功的行為實驗之一,由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他於20世紀6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校園裏一間幼兒園開始這項實驗。

米舍爾找來數十名孩子,在每人面前放一塊果汁軟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然後他便離開教室10到15分鐘。

通過觀察發現,有1/3的孩子馬上就開始吃糖果,還有1/3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兑現額外獎勵後才開始吃,另外1/3的兒童開始堅持但後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

直到20xx年後這些孩子中學畢業,開始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或工作,米舍爾才開始研究的下一步。他發現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缺乏自信,與同齡人相處不好;等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交際能力強、有主見且學業出眾。“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試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有一個朋友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延遲享受,一次又一次地透支自己的體力,每次勸勉,都無濟於事,用很多理論來搪塞,直到身染疾病才後悔我所力薦的話,後來造訪,誠心祈求,我告訴她為時過晚,回天乏術了。有的男性甚至在尋找到伴侶之前,就開始尋花覓柳,最後染上花柳病,自己爛掉不説,還牽連家人,他只是想到短暫的快樂,而沒有想到更久遠,本可能幾年之後就可以和自己相愛的人組成家庭,卻就這樣毀掉一生。

關於喬布斯“記住你即將死去”,這也是“沒有明天”的另外一條解釋。

“1974年的5月,喬布斯來到了新德里與一名旅途中認識的西方人相約去看印度著名的宗教集會叫大壺節遊行。當看到滿身塵灰的苦行僧們赤裸着身體從喜馬拉雅山上走進恆河洗禮,看到數百萬人頭攢動的朝聖者,喬布斯被這種虔誠的氣氛震撼了,最神奇的是甚至在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情況下,被一位修行人把他的頭按在水裏剃了光頭,而喬布斯卻任由這個陌生人擺佈,以至於丹·科特克在新德里的大街上見到喬布斯之時,險些沒認出來。

8月,喬布斯回到了加利福尼亞,結束了他的印度之行。此次朝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也為他的未來指明瞭方向:“這次機會倒是讓我認為托馬斯·愛迪生對人類世界的貢獻或許比比爾·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加起來都還要大些。”

喬布斯的這段經歷也被稱為對他人生影響至深的經歷,他也有一種宗教情懷深入自己的胸懷。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就透露出這種情懷和智慧:

當我十七歲的時候,我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從那時開始,過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着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多天是“NO”的時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

真實的善慧者,應對於如是,有大威力的念死,常作不放逸之行。

列舉青春的勵志故事:看不起郭敬明,但你也做不了郭敬明

之前,採訪郭敬明旗下的作家安東尼。他的書,最近被改編成電影,即將搬上銀幕。

採訪的時候,有個媒體同行提問:“你怎麼看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在‘票房’上算是取得成功,可是口碑卻那麼差?”安東尼遲疑了零點幾秒,微笑説:“這個我沒什麼看法。”

以前我也會像這個記者,提各種尖鋭的問題,去刁難受訪者,尤其是像郭敬明這種暴發户相關的人物。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從安東尼那裏套出一些“針對”郭敬明的話,然後製造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可是為什麼要針對郭敬明呢?因為他曾經抄襲?因為他拍電影爛到爆?還是因為他有錢?

記得之前偶然看到一篇郭敬明的文章。

他説,以前他打車去出席活動,別人説他寒酸。後來他買豪車,別人又説他炫富。剛開始他拍雜誌宣傳照,服裝搭配師完全看不起他,説他是土包子。漸漸地,他發現不管他怎麼做,別人都會對他指手畫腳。然後他開始試着為自己塑造一個保護殼,活出自己的尊嚴。夜深人靜時,那些攻訐自己的人都進入夢鄉了,沒有人看到他還在熬夜通宵寫小説。

再後來不管是他個人還是他經營的公司,都精準地抓住自己的受眾羣體,把產品包裝好送到讀者那裏。如今依舊有很多人攻擊他,但也有一部分不是他粉絲的人覺得,他是在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掙取一種更世俗的物質的保護殼。這樣就錯了嗎?

在很多鍵盤俠那裏,大概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答案就是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就是正確的。甚至,覬覦他的錢財與豪宅,覺得你和我站一起,我就覺得你是正確的。可是憑什麼?你覺得他是運氣好,早生幾年,靠着矯情的文字浮誇的語言欺騙小孩。郭敬明的成功真的都是幸運嗎?或許未必。你認為別人的成功是幸運,別人可能卻是用了更多的時間在拼命。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二元對立的,非此即彼。也許你的觀點是對的,未必證明他的就是錯的,只是你們的看法各不相同而已,沒有誰比誰更正確。看不起郭敬明,很大程度上是羨慕嫉妒恨。

他擁有自己渴望的東西。他擁有的過程,看起來是那麼輕易,自己卻怎麼也得不到。所以,你詆譭他,你憎恨他,你甚至妄圖用自己的口水淹死他。越是如此,越是暴露了你內心的弱小與偏激。

郭敬明未必是個稱職的作家,更可能是個糟糕的導演,但他是個成功的文化商人。而你卻在用作家和導演的標準在要求他。他把自己的作品賣出去,成立公司簽約優秀的作者,做全產品開發。這是一個強大的商業頭腦的思維,這種思維並非每個人都能擁有和把控,也許你看不起郭敬明,但把你放在郭敬明的位置上,你未必能做得比他好。

在網上做鍵盤俠,不過是草根心理作祟。做草根沒什麼,可為什麼非得沉溺在那樣的人生定位裏?郭敬明曾經就是個小鎮青年,他為他的價值觀在奮鬥,你也可以為你的價值觀奮鬥。

做鍵盤俠時,覺得自己掌握着某種價值判斷,可以説人好壞,就像做夢一樣,夢醒了之後,你批判人的那套理論不過是泡沫,夢醒了、破碎了,你依舊過着你不上不下的平凡人生活。所有的謾罵與攻擊,不過是暴露了你自己渴望得到卻覺得自己永遠得不到的人生。

就算做草根,也請做個《煎餅俠》裏大鵬那樣的人,少年有夢,不拋棄也不放棄。至少做煎餅俠比作鍵盤俠來得有意義。

列舉青春的勵志故事:呆笨的天才

我不太喜歡體育,對體育名人更不瞭解。那天我無意中打開電視,看楊瀾採訪跳水冠軍郭晶晶,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楊瀾問她,退役後你準備幹什麼,並替她列舉了好幾種選擇,都是時下熱門的相信她能勝任的職業。

沒想到郭晶晶説:“我很笨,別的專業做不好,如果工作,我想我還是選擇和跳水有關的工作。”短短的幾句話,説的肯定質樸,沒有一點猶豫。一個包攬幾屆世界冠軍的跳水皇后,擁有萬千粉絲,舉手投足都是眾人矚目焦點的她,竟然説自己很笨,真讓我意料之外又深感佩服。

因為她的電影知道她的名字,《半生緣》《今夜星光燦爛》《女人,四十》《傾城之戀》等,幾乎每部電影都能引起轟動,一生獲獎無數,被譽為香港電影新潮的旗手,她就是許鞍華。

主持人張越問她:“很多香港大導演當初都是你的助手呢,是否覺得自己特別出色?”她笑着説:“出色?我很自卑呢。”接着這個香港影壇叱吒風雲的大導演歷數自己的種種缺點:我不會開車,分不清左右手,常常要剎車卻踩了油門;我不會煮飯不會做家務,我很辛苦地去做,結果卻總是弄得一團糟;人多的時候我還不會講話,總是詞不達意,在生活中我幾乎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常常很自卑。

著名作家賈平凹,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在一篇自傳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為什麼寫作:我從小木訥、遲鈍、呆笨,在別人看來簡單的一學就會的東西,到我這總是做不好。那時在農村不會技術,有把力氣也好,可我身體單薄力氣又小,手不能提,肩不能擔,鬧了不少笑話。最後隊長沒辦法,安排我辦牆報做些寫寫畫畫的宣傳工作。沒想到很受歡迎,我做的也得心應手,我想這是我唯一的天分,於是就拚命地努力把它做得出色出彩。於是寫呀寫呀,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家鄉有句俗語叫“藝多不養家”。意思是説,一個人懂得越多,本事越大,反而容易一事無成。因為恃才傲物朝三暮四,往往不能專心其中。而知道自己“笨”的人,懂得揚長避短,懂得珍惜上帝給予自己的那唯一的一扇窗,才知道加倍的努力,把屬於自己的唯一優點發揚光大。所以,天才並非都能成功,道理就在其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