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

來源:文書谷 2.11W

有很多名人創業經歷的勵志故事都是很坎坷的,那麼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50塊錢闖深圳白手起家創業

咋聽阮詩樹這三個字有點感覺像是女生的名字,但一經詳查,卻發現這是個充滿激情並且無比堅毅的男人。25歲時就揹負着96000元的貸款,以50塊錢的現金勇闖深圳。幾經創業,幾經失敗,終於歷練成了一個坐擁7家工廠的企業家,資產過億。

50塊闖深圳

1992年11月8日,伴隨着長途客車司機的一聲吆喝,“到了,到了!深圳到了!”還沒睡醒的阮詩樹迷迷糊糊的踏上了深圳的土地,當時的他25歲,揹負着96000的家債。而當時他所下車的地方,只有七零八落的一些低矮的廠房,完全沒有一點南方繁華大都市的樣子。

阮詩樹覺得很奇怪,向周圍人一打聽才發現,原來是被司機坑了,這裏距離深圳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而這裏就是日後阮詩樹的發展地鬆崗小鎮。

此時的阮詩樹身上僅剩下了50元錢,在想前往深圳市已經不現實了,無奈之下的阮詩樹只好就地找工作,進了一家紙箱廠當起了推銷員,薪水的每天7元加提成。

出色的推銷員

偶然的一次機會,一家窗簾廠需要20萬個紙箱的消息流傳到阮詩樹耳裏,聽到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阮詩樹想都沒想就奔到窗簾廠,闖進窗簾廠老闆辦公室。進去之後才發現裏面已經擠滿了各個紙箱廠的推銷員,這架勢着實嚇到了阮詩樹。

但阮詩樹不願放棄,輪到他報價時,報了説:“一塊八一個”。窗簾廠老闆聽到後,板着臉問:“一塊八一個?你們也太黑了吧?你説實話,一個紙箱你們要賺多少錢?”阮詩樹回答説:“我在廠裏瞭解到,賺25%。”

他的誠實回答得到了那個老闆的好感,經過仔細比較有幾家紙箱廠優勢都差不多,但老闆最終選擇阮詩樹所在的紙箱廠。老闆的理由是:每家的報價都差不多,但回答利潤率時,“只有你説了實話,值得信任。”有了這次成功的經歷,阮詩樹幹勁十足。

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經常騎着紙箱廠老闆配的摩托車,8個半月跑了差不多10萬公里,硬是把一輛新摩托車跑散了架,把方圓幾百裏需要紙箱的大小工廠跑得爛熟。出眾的推銷業績,使他的月薪達到了1.5萬元。

還清債務

這樣辛苦堅持了兩年,1994年底的一天,阮詩樹跑到了紙箱廠的七樓樓頂,衝着家鄉的方向放聲大喊,也衝着在天上看着自己的母親大喊:“媽媽,我們家的96000元外債全部還清啦!”喊完之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這些債,是為了給得癌症的母親治病欠下的,母親在臨終前曾拉着阮詩樹的手囑託説:“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債還了。”

這些債,是為母親治療癌症時欠下的。母親臨終前囑託:“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債還了。”他算了一筆賬:指望在縣醫院上班每月101元的工資,即使不吃不喝,一輩子也還不清!於是,從農村出來、好不容易端上鐵飯碗的阮詩樹毅然辭職,揮別年邁的老父和新婚的妻子,一個人出門了。

幾經沉浮

1995年,靠着打工積蓄,阮詩樹嘗試着幹些小買賣,10多萬元虧了進去。次年,他從家鄉信用社貸款7萬元,在鬆崗辦了一家小型泡沫製品廠,賺了300萬。1997年,他和一個香港人合作,開辦樹脂加工廠,第二年,因為手下人突然"反水",自己又虧得精光。同年創辦歐羅文工藝禮品廠。20xx年,作為湖北省委統戰部"迴歸工程"的第一位響應者,阮詩樹在通山投資6000萬元,徵購土地127畝,創立了通山縣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屬生產出口型企業,主要利用通山現在青石板和石英砂資源,生產石材、玻璃工藝品,產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西歐國家,市場前景廣闊。

20xx年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額達7000萬元,上交税金110萬元。公司立足石材工藝產業,在現有技術不強的情況下,引進法國粘合技術,發展石材類產品製造技術,使用併發揮優勢石頭噴泉品牌和核心的石材工藝流程。

依靠公司的技術進步,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填補了湖北省這一項目上的空白。同時,公司產品開發能力強,設計新穎,是中國第一大噴泉製造商,通山出口產值第一的企業。目前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成為一家生產與研發基地達35000餘平方米,員工1200餘人,月產值超350萬美元,年產值超4200萬美元,合約2.66億人民幣的大公司。

阮詩樹就這樣一次次起步創業,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爬起來。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推銷員最終終於成為了一個企業家,底下坐擁7家工廠。在咸寧,上至官員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聽説過這位擁有過億資產的大老闆,並且為家鄉建設投資了很多錢。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他揹負着如山的外債隻身闖深圳時,口袋裏只有50元……

阮詩樹效應

20xx年,在北京做石材生意的通山人王瑞淼,開始回家鄉洽談投資石材市場事宜。這是今年以來,通山回鄉考察的第76位通山籍老闆。

“遊子返鄉投資熱,與阮詩樹效應有關。”通山縣委書記感慨道,去年6月,楚天都市報推出了“深圳特區湖北人”系列報道,其中專門介紹了通山人阮詩樹在深圳白手起家及回鄉創業的動人事蹟。

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感染了眾多的通山遊子,他們紛紛效法阮詩樹回報家鄉。據統計,就20xx年一年,通山遊子就帶回100多個項目,到位資金4.3億元。20xx年,已簽約的項目達到48個。

雙面身份

作為湖北企事業家協會祕書長,阮詩樹對外積極宣傳通山優勢,優美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積極協助招商引資,先後帶動了本士成功人士回通山投資辦廠。

作為咸寧市政協委,時刻想着自己政協的職責,把如何參政、議政,為通山經濟建設服務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利用各種會議和考察時機大膽諫言,獻計獻策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面對創業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多大的才智,要有多麼周詳的計劃,而需要一種敢於冒險的魄力,也就是網絡上常常提到的膽商。阮詩樹的成功不是偶然,幾經沉浮不是誰都可以承受的,但身價過億也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他的經歷印證了那句老話“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昔日百億首富黃光裕的創業傳奇

能在當前最熱門的房地產與家電零售兩個行業同時獲得空前成功,這可能就是黃光裕讓人們對“商聖”之名心服口服的兩大理由,這不僅僅是“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的經商理念的傳播,作為偉大的企業家,還是得讓財富數字,哪怕是紙上財富,來證明自己的才華與智慧。

登上胡潤百富榜首位的黃光裕,保持一貫的謙虛,面對媒體笑稱“左手握右手,什麼感覺也沒有”,他的105億元大多是“紙上財富”。不少媒體認為:讓黃光裕“一飛登頂”的力量是今年在資本市場上演的一個被稱為“左手倒右手”的收購遊戲,將財富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的過程中,黃儼然變身為資本運作高手。

但是,在資本遊戲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龐大、可怕的國美網絡在神奇般地崛起,沒有這樣一個“真實而可怕的力量”,相信香港股市也不會為“國美”兩個字而發狂。資本只不過是企業家的血液,沒有現實的產業網絡,哪怕血再多,也只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一個“企業家”,投資者只能以金錢多少來量度,而企業家更重要的是要看經營管理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為黃光裕這樣偉大的企業家傾注大量的筆墨之故。

1985年,當時只有17歲的汕頭少年黃光裕(又名黃俊烈)與他的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錢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貿易。一年後,兩兄弟一起來到北京,用3萬元的貸款在珠市口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電器店開始經銷家用電器,並在1987年1月1日打出“國美電器(行情 論壇)”的招牌。

據《競爭力》雜誌報道,黃光裕,35歲,創業20xx年,鋪就零售網絡。4年間,兩度借殼一間公司,財富估值突破百億,逼近中國首富位置。黃光裕認同李嘉誠之"商者無域",有人將其資本手腕與李澤楷收購信德佳作比。若兼兩代超人財技,首富舍他其誰?

20xx~20xx年,4年間,4位首富,不同背景,不同行業,不同理念,一年年升高的門檻表明中國正在成為孕育富翁的沃土。究竟是什麼讓差異巨大的他們走向了同一座財富虛位?在學會通行的遊戲玩法後,中國首富離世界首富還有多遠?

百億首富懸念

年僅35歲,創業20xx年。短短5年間,鋪就零售網絡,並將自己估值超過百億,逼近中國首富位置。自身認同李嘉誠,別人將其比作李澤楷,他會是兩代超人的傳人嗎?

20xx年9月10日,香港股票市場,代碼0493的股票簡稱由“中國鵬潤”正式更改為“國美電器”,至此,從7月末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黃光裕“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暫告一段落。

追逐熱點者或許會暫時將其放在一邊,而以胡潤、範魯賢為代表的一批富豪榜運作者則會繼續盯住黃光裕,因為他取代20xx年的丁磊,成為最新一任中國內地首富。這位亞洲首富李嘉誠的小同鄉,不僅在短短數年之間將旗下的國美電器零售網絡迅速擴展至全國,而且用精妙的資本運作技巧將其價值最大化。

在這場買賣雙方皆為黃光裕自己的交易中,被置入上市公司的國美電器之65%的股權被估值為88億元?約合83億港元?,以此計算國美電器的總價值便超過135億元,何況這還不是黃名下國美的全部。而黃擁有國美電器的絕大部分股權,加之其另外的房地產資產,其財富估值當在135億元之上,而胡潤最終的估值是105億。

丁磊現在的財富比之高峯期已大幅縮水,以9月10日網易收盤價35.51美元計,其價值在5.8億美元左右。倒是陳天橋一路追趕,其擁有65%股份的盛大網絡自年中上市以來,股價維持攀升之勢,以9月10日收盤價24.19美元計,其身價已超過11億美元。如果其繼續良好的升勢,則新首富的誕生還要有一番比拼。

拋開這種對比,人們更多關注的是黃光裕對自己的資產估值方法是否合理,以及其財富背後深不可測的傳聞。

看似簡單的創業史

上世紀80年代中,年僅17歲的汕頭少年黃光裕(又名黃俊烈)與哥哥黃俊欽一道,身揣4000元錢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貿易。一年後進入北京,在做了半年生意後,最終選擇在珠市口經營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電器店,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國美電器"的招牌。

這就是目前有關黃光裕惟一可循的發跡前傳,依靠這家電器店,他在20xx年後逼近中國首富的虛位。與其他很多富豪類似,在白手起家的神話後面,傳言一直相生相伴,直指國美電器最初靠經營走私品起家,甚至直到現在仍有見不得光的交易。

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黃光裕並未直接反駁這些傳言,只是聲稱其兄弟用於投資珠市口那家家電店的10多萬元來自“在內蒙古做貿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的積累——至於為何是內蒙古,又具體是何種貿易和生意則不願多講。

如今回過頭來總結,會發現黃光裕創業切入點之佳。雖然中國經濟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但物質條件仍然相當落後,流通領域商品奇缺。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幾乎所有消費品市場上,都是賣方市場,家電市場尤其如此,80年代中期仍是清一色的外國品牌。國美在經營之初便開創了很多業內先河,1990年首創“包銷”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登出商品報價廣告,1993年開始在北京地區開設多家店鋪,1996年由單純經營進口商品開始轉向以國產與合資品牌為主,1999年開始向全國擴張。

1993年,就在國美電器已在北京邁出連鎖經營步伐並開始涉足房地產業時,黃氏兩兄弟分家了。黃光裕稱,他分得了“國美”品牌和幾十萬元現金,而包括房地產業務在內的資產歸哥哥黃俊欽,後者創辦了以房地產為主業的新恆基集團。

儘管國美在十餘年的積累下,從1999年開始發力走向全國,但外界對其擴張之舉看法迥異,而資金保證則是質疑中的重要一環。也就是從那開始,國美的上市努力就成了業內外人士的談資。

5年前的國內資本市場,民營企業屈指可數,排隊等候融資的公司卻連綿不絕,什麼時候才能輪到國美?20xx年,黃光裕將目光轉向了香港,同時他認識了有“金牌殼王”之稱的潮汕同鄉詹培忠。這是黃光裕財富之旅中的最關鍵一環,正是與詹的合作,使黃光裕學到了資本運作技巧,並最終超越了詹。

商聖首度借殼上市

20xx年6月,與詹培忠有密切關係的上市公司德智發展(HK 0070)設立了一家BVI公司Jumbo Profit,以“獨立的機構短期投資者”名義,以1920萬港元現金收購了京華自動化(HK 0493)原大股東的一小部分股份。一個月後,詹自己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以5600萬港元現金購得京華自動化原大股東的絕大部分股份,從而控制了這家上市公司。

但是,最明顯的疑點就是對於有“殼王”之稱的詹來説,二級市場炒作才是其最終目的,實際想控制上市公司很可能幕後另有其人。20xx年9月,通過向大股東供股,詹進一步加大了對京華自動化的控制力度。

直到20xx年12月6日,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將用現金加股權的方式向第三方購買資產以發展物業租賃業務,而賣方正是黃光裕名下的BVI公司。此次運作完成後,黃光裕以持股3600萬股(16.1%),成為京華自動化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詹培忠(22.3%)。

一年多以後,20xx年2月5日,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增發13.5億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黃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現金認購,公司將全力發展地產業務。在此消息刺激下,京華自動化的股價在短時間內漲了4倍。

此交易完成後,黃光裕將合計持有京華自動化85.6%的股份,終於取代詹培忠,走向前台。20xx年4月26日,黃向外轉讓了11.1%的股份,將其個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從而回避了全面要約收購。20xx年7月,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正式更名為“中國鵬潤”,而中國鵬潤的主要業務便是向黃光裕收購的位於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北里7號院的物業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買殼過程中,黃光裕不僅獲得了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還通過上市公司的現金支付以及股權轉讓實現了部分套現,而詹培忠則在二級市場上獲利頗豐。這種操作方式無疑對黃光裕的資本運作思路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迷霧中暗渡陳倉

在黃光裕將部分地產業務裝入中國鵬潤以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其迅速擴張的電器連鎖業務將會很快尋求上市融資,早在20xx年初,便有傳言稱國美電器會在年內登陸香港股市。而後,在20xx年末,黃光裕將目光重新轉向內地,與寧城老窖(SH 600159)現簡稱ST寧窖(資訊 行情 論壇)的第一大股東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但在一年後,雙方又產生糾紛並最終解除協議。

這一年多時間內,有關國美電器的上市方案傳出多個版本,顯得撲朔迷離。而就在這個過程中,黃光裕卻已暗中拿定主意,決意將中國鵬潤再做一次殼,這也是其甘願放棄寧城老窖之殼的原因之一。

20xx年初,黃光裕重組國美電器,將北京、天津、濟南、廣州、重慶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門店置入,由其全資公司北京鵬潤億福持有國美電器65%的股份,黃個人直接持有剩餘35%的股份。20xx年4月,鵬潤億福又把所持國美電器股權全部出售給了BVI公司Ocean Town?由黃光裕通過Gome Hodings全資持有?,國美電器轉眼間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

兩個月後,又一場大戲開演。這一次,黃光裕直接首發出演。20xx年6月7日,中國鵬潤髮布公告,其於6月3日通過全資控股子公司購買了Ocean Town100%的權益,其惟一資產便是國美電器65%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中國鵬潤的主營業務將轉向零售業。

在這場價值88億元的交易中,並未涉及現金,其中2.435億港元由中國鵬潤髮行4410萬股新股支付,餘下80.58億港元將通過發行兩批可轉換債券支付。交易完成後,黃光裕對中國鵬潤的持股量由66.9%增至74.9%,

恰好在全面收購之底限。而如果可換股債券到期全部轉股後,其持股量則會增至97.2%。

質疑

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國美電器創業初期可能是靠販賣二手家電賺取了可觀利潤。這種判斷的背景是,80年代中後期進口家電門檻很高,像國美這種個體户式的零售店很難通過正常的渠道保證貨源供應,而乘虛而入的二手家電正好滿足了國美的需求。

一個為很多人知曉但從未點破的事實是:那個時期的企業不少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包括數家現在極具影響力的企業。

迴應

黃光裕對這種質疑的迴應是:自己所賣家電產品都有正規手續包括供貨方提供的發票。他非常肯定地表示:“沒有去竄貨,也沒有從竄貨者那兒進貨。作為一個零售企業,我做不到,也沒必要去調查供貨方、甚至供貨方的供貨方,他們的貨物是哪兒來的。”業內人士認為此説的潛台詞便是,不直接參與二手鍊條,而是通過中間商買二道乃至三道的二手家電,這樣既可保證貨源,又大大回避了投資風險。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的傳奇創業故事

他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民。而他則自稱散户工會小組長。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國《時代雜誌》、《新聞週刊》等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重要話題。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之一的著名散户,這個經歷了二十多年風風雨雨仍然活躍在市場上的不倒翁,他已成為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和證券市場發展歷史時繞不過去的象徵性人物。

他叫楊懷定,他的另一個名字更為人熟悉--楊百萬。

20xx年下半年,滬深股指衝上高位後,楊百萬曾多次向散户發出警告。9月12日,上證綜指在走出5·30大跌後一路向上,衝破了5000點大關,許多人都在議論7000點、8000點甚至一萬點,楊百萬卻在接受中證報記者採訪時提出股市風險加大,又到克服貪婪時,特別強調績優股羣體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泡沫,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户一定要剋制住貪婪心態,不應盲目理解所謂績優股的價值投資,而進入價值投機的怪圈。

這篇文章見報後,楊百萬受到了許多人的嘲笑。但19個交易日後,上證綜指就在衝高6124點後掉頭向下,至今跌幅已超過60%,藍籌股羣體更成為下跌的主力。

楊百萬因此再度備受關注,其作為中國成功的散户投資者代表的形象再次得到確認。楊百萬説:我現在的工作之一,就是為散户站崗放哨。

但他同時聲明,他現在只對自己決策軟件的客户作指導,不會隨意對公眾發言,不會濫用自己的影響力。他説:我沒有自己的網站,也沒有博客,只是偶爾,特別是在大盤走勢的關鍵時刻,接受記者的採訪。目前互聯網上的所謂楊百萬網站或博客,全部是假冒的。

從1988年參與國庫券買賣算起,經過櫃枱交易階段,再到滬深交易所正規的競價交易市場,楊百萬參與了至今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的全部歷史,也是其中的倖存者和成功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走過的心路歷程,堪稱中國證券市場歷史的一個縮影。

1998年,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評選改革開放20xx年20人,楊百萬入選。如今已到了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當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經因各種各樣的原因翻船落馬,楊百萬卻活得挺好,並不斷有新的收穫,這不能不説與他成熟理性的心態和穩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關。

十年前他就曾對記者説:我始終保持獨立,不參加任何聯盟,不管是券商的、莊家的還是上市公司的。記者與楊百萬相識多年,深切地體會他不僅有膽而且有識,他最大的長處就是能獨立思考,在關鍵時刻能夠把握住自己,他有自己的明確的生存之道,這已化為他的生存智慧,雖然從學歷上來説,他只是一個國中畢業生。

早期經歷已成傳奇

楊百萬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資之路的第一步時,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楊百萬最早是從買賣國庫券開始投資生涯的。這事説起來有點偶然。1988年,因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楊百萬從工廠辭職,自尋生計。這以前他已經通過業餘搞第二職業賺了一點錢,銀行存款有2萬。

辭職後,他當然得更留心賺錢的機會。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報説温州實行利率開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給温州人民銀行寫信,確認了真有其事後,就想把錢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萬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辭職前他每月工資68元,一年也就800多。這在當時已經算不錯了。年息2600元,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過到温州去的船票剛買好,他又從報紙上看到另一條消息:上海要開放國債交易。楊百萬説:我讀過《子夜》,知道這裏面會有花頭。他立刻算了一筆賬:當時上海銀行利息每年5點幾,三年期國庫券,年息超過15點,比去温州存銀行還划算,還免了奔波之苦。為啥不買?

國債交易開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買進後,看看旁邊的人,看的多買的少。到當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開始買進,結果價格立刻上衝。衝到110元以上,他就拋掉了。轉手之間,利潤超過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後,他開始研究國庫券。很快,他發現全國8個試點國債交易城市的國庫券差價很大,而人民銀行卻禁止金融機構之間流通國庫券。於是他想到了個妙招:做國庫券的異地買賣。這個念頭一轉,他在不知不覺中開創了我國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先河。

他沒日沒夜地乘火車在全國跑。各地之間的差價甚至可以大到超過10元,利潤極其豐厚。他總結出來,什麼地方窮、經濟落後,什麼地方的國庫券就更便宜。當時中國人的金融意識還相當淡漠,國庫券發行阻礙重重,很多時候要靠攤派,買了國庫券的老百姓急於兑現,打八折拋售給銀行,而銀行也普遍缺乏資金,有些銀行國庫券業務的啟動資金只有十幾萬,一下子就脹死了。楊百萬説:我帶着現金去買進,當地銀行把我當救星。銀行給我的價錢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價起碼十元。靠這2萬多元本錢,出去一趟能有幾千元進賬。我的本金快速膨脹。

他向記者透露其中的奧祕:其實那時國務院有文件,規定國庫券不得低於面值買賣,但各地執行情況不一。上海執行得最好,從沒有低於面值。正是這一點保證了楊百萬國庫券異地買賣的價差。我實際上賺的就是這個政策的錢。他説。

楊百萬的交易金額越做越大,很快達到上百萬,人民銀行和有關部門都開始注意他。

當時對他的行為有很多爭論:一、這種行為是否屬於經營金融?按國家規定,個人不得經營金融。二、算不算投機倒把?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看法無疑使他承擔了一定的政治風險。這時楊百萬採取了一個聰明的舉動,他主動到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去人民來訪。他對接待人員説:我有些金融法規搞不清,想主動接受黨和政府的教育。我可以買賣國庫券嗎?接待人員反問他:你看呢?他説:可以。接待人員問他有什麼依據,他拿出一份《金融時報》,當時的上海分行行長在報紙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歡迎公民隨時隨地買進國庫券,隨時隨地賣出。

做了一段國庫券異地交易後,他心裏還是不踏實,怕政策變化,同時也怕大筆現金帶在身邊不安全。當時個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現金。楊百萬説:我特地稱過,一萬10元鈔是一斤二兩。我帶50萬出去,就是60斤。分量重,體積大,十分惹眼。正好當時上海公安局開放保安業務。於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詢問能否請保安,結果如願以償。上海《解放日報》為此曾發過消息:上海出現第一例私人聘請公安人員當保安。這以後他出門買賣國庫券,就由保安開好執行公務的證明,還帶着槍,一路免檢,通行無阻,少了許多麻煩。外地銀行也因此更認可他的交易行為,願意把國庫券賣給他。

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務局諮詢買賣國庫券是否要交税。當時的背景是:一些私營個體户不願意交税,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結果税務局的人表揚他主動上門報税,報紙還發表了上海市民楊懷定主動報税的消息,引起了有關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後來楊百萬對記者坦率承認,其實那時他心裏很明白,根據國庫券條例,買賣國庫券是免税的。或許,制定國庫券條例時,誰也沒有想到會出現楊百萬這樣頻繁地跨地區買賣國庫券的情形吧。

到人民銀行諮詢、請公安人員做保安、到税務局報税,這三件事讓楊百萬出了名。其實,這中間也隱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護的狡猾安排。

有很多名人創業經歷的勵志故事都是很坎坷的,那麼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50塊錢闖深圳白手起家創業

咋聽阮詩樹這三個字有點感覺像是女生的名字,但一經詳查,卻發現這是個充滿激情並且無比堅毅的男人。25歲時就揹負着96000元的貸款,以50塊錢的現金勇闖深圳。幾經創業,幾經失敗,終於歷練成了一個坐擁7家工廠的企業家,資產過億。

50塊闖深圳

1992年11月8日,伴隨着長途客車司機的一聲吆喝,“到了,到了!深圳到了!”還沒睡醒的阮詩樹迷迷糊糊的踏上了深圳的土地,當時的他25歲,揹負着96000的家債。而當時他所下車的地方,只有七零八落的一些低矮的廠房,完全沒有一點南方繁華大都市的樣子。

阮詩樹覺得很奇怪,向周圍人一打聽才發現,原來是被司機坑了,這裏距離深圳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而這裏就是日後阮詩樹的發展地鬆崗小鎮。

此時的阮詩樹身上僅剩下了50元錢,在想前往深圳市已經不現實了,無奈之下的阮詩樹只好就地找工作,進了一家紙箱廠當起了推銷員,薪水的每天7元加提成。

出色的推銷員

偶然的一次機會,一家窗簾廠需要20萬個紙箱的消息流傳到阮詩樹耳裏,聽到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阮詩樹想都沒想就奔到窗簾廠,闖進窗簾廠老闆辦公室。進去之後才發現裏面已經擠滿了各個紙箱廠的推銷員,這架勢着實嚇到了阮詩樹。

但阮詩樹不願放棄,輪到他報價時,報了説:“一塊八一個”。窗簾廠老闆聽到後,板着臉問:“一塊八一個?你們也太黑了吧?你説實話,一個紙箱你們要賺多少錢?”阮詩樹回答説:“我在廠裏瞭解到,賺25%。”

他的誠實回答得到了那個老闆的好感,經過仔細比較有幾家紙箱廠優勢都差不多,但老闆最終選擇阮詩樹所在的紙箱廠。老闆的理由是:每家的報價都差不多,但回答利潤率時,“只有你説了實話,值得信任。”有了這次成功的經歷,阮詩樹幹勁十足。

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經常騎着紙箱廠老闆配的摩托車,8個半月跑了差不多10萬公里,硬是把一輛新摩托車跑散了架,把方圓幾百裏需要紙箱的大小工廠跑得爛熟。出眾的推銷業績,使他的月薪達到了1.5萬元。

還清債務

這樣辛苦堅持了兩年,1994年底的一天,阮詩樹跑到了紙箱廠的七樓樓頂,衝着家鄉的方向放聲大喊,也衝着在天上看着自己的母親大喊:“媽媽,我們家的96000元外債全部還清啦!”喊完之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這些債,是為了給得癌症的母親治病欠下的,母親在臨終前曾拉着阮詩樹的手囑託説:“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債還了。”

這些債,是為母親治療癌症時欠下的。母親臨終前囑託:“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債還了。”他算了一筆賬:指望在縣醫院上班每月101元的工資,即使不吃不喝,一輩子也還不清!於是,從農村出來、好不容易端上鐵飯碗的阮詩樹毅然辭職,揮別年邁的老父和新婚的妻子,一個人出門了。

幾經沉浮

1995年,靠着打工積蓄,阮詩樹嘗試着幹些小買賣,10多萬元虧了進去。次年,他從家鄉信用社貸款7萬元,在鬆崗辦了一家小型泡沫製品廠,賺了300萬。1997年,他和一個香港人合作,開辦樹脂加工廠,第二年,因為手下人突然"反水",自己又虧得精光。同年創辦歐羅文工藝禮品廠。20xx年,作為湖北省委統戰部"迴歸工程"的第一位響應者,阮詩樹在通山投資6000萬元,徵購土地127畝,創立了通山縣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屬生產出口型企業,主要利用通山現在青石板和石英砂資源,生產石材、玻璃工藝品,產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西歐國家,市場前景廣闊。

20xx年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額達7000萬元,上交税金110萬元。公司立足石材工藝產業,在現有技術不強的情況下,引進法國粘合技術,發展石材類產品製造技術,使用併發揮優勢石頭噴泉品牌和核心的石材工藝流程。

依靠公司的技術進步,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填補了湖北省這一項目上的空白。同時,公司產品開發能力強,設計新穎,是中國第一大噴泉製造商,通山出口產值第一的企業。目前歐羅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成為一家生產與研發基地達35000餘平方米,員工1200餘人,月產值超350萬美元,年產值超4200萬美元,合約2.66億人民幣的大公司。

阮詩樹就這樣一次次起步創業,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爬起來。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推銷員最終終於成為了一個企業家,底下坐擁7家工廠。在咸寧,上至官員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聽説過這位擁有過億資產的大老闆,並且為家鄉建設投資了很多錢。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他揹負着如山的外債隻身闖深圳時,口袋裏只有50元……

阮詩樹效應

20xx年,在北京做石材生意的通山人王瑞淼,開始回家鄉洽談投資石材市場事宜。這是今年以來,通山回鄉考察的第76位通山籍老闆。

“遊子返鄉投資熱,與阮詩樹效應有關。”通山縣委書記感慨道,去年6月,楚天都市報推出了“深圳特區湖北人”系列報道,其中專門介紹了通山人阮詩樹在深圳白手起家及回鄉創業的動人事蹟。

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感染了眾多的通山遊子,他們紛紛效法阮詩樹回報家鄉。據統計,就20xx年一年,通山遊子就帶回100多個項目,到位資金4.3億元。20xx年,已簽約的項目達到48個。

雙面身份

作為湖北企事業家協會祕書長,阮詩樹對外積極宣傳通山優勢,優美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積極協助招商引資,先後帶動了本士成功人士回通山投資辦廠。

作為咸寧市政協委,時刻想着自己政協的職責,把如何參政、議政,為通山經濟建設服務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利用各種會議和考察時機大膽諫言,獻計獻策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面對創業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多大的才智,要有多麼周詳的計劃,而需要一種敢於冒險的魄力,也就是網絡上常常提到的膽商。阮詩樹的成功不是偶然,幾經沉浮不是誰都可以承受的,但身價過億也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他的經歷印證了那句老話“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創業故事:昔日百億首富黃光裕的創業傳奇

能在當前最熱門的房地產與家電零售兩個行業同時獲得空前成功,這可能就是黃光裕讓人們對“商聖”之名心服口服的兩大理由,這不僅僅是“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的經商理念的傳播,作為偉大的企業家,還是得讓財富數字,哪怕是紙上財富,來證明自己的才華與智慧。

登上胡潤百富榜首位的黃光裕,保持一貫的謙虛,面對媒體笑稱“左手握右手,什麼感覺也沒有”,他的105億元大多是“紙上財富”。不少媒體認為:讓黃光裕“一飛登頂”的力量是今年在資本市場上演的一個被稱為“左手倒右手”的收購遊戲,將財富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的過程中,黃儼然變身為資本運作高手。

但是,在資本遊戲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龐大、可怕的國美網絡在神奇般地崛起,沒有這樣一個“真實而可怕的力量”,相信香港股市也不會為“國美”兩個字而發狂。資本只不過是企業家的血液,沒有現實的產業網絡,哪怕血再多,也只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一個“企業家”,投資者只能以金錢多少來量度,而企業家更重要的是要看經營管理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為黃光裕這樣偉大的企業家傾注大量的筆墨之故。

1985年,當時只有17歲的汕頭少年黃光裕(又名黃俊烈)與他的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錢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貿易。一年後,兩兄弟一起來到北京,用3萬元的貸款在珠市口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電器店開始經銷家用電器,並在1987年1月1日打出“國美電器(行情 論壇)”的招牌。

據《競爭力》雜誌報道,黃光裕,35歲,創業20xx年,鋪就零售網絡。4年間,兩度借殼一間公司,財富估值突破百億,逼近中國首富位置。黃光裕認同李嘉誠之"商者無域",有人將其資本手腕與李澤楷收購信德佳作比。若兼兩代超人財技,首富舍他其誰?

20xx~20xx年,4年間,4位首富,不同背景,不同行業,不同理念,一年年升高的門檻表明中國正在成為孕育富翁的沃土。究竟是什麼讓差異巨大的他們走向了同一座財富虛位?在學會通行的遊戲玩法後,中國首富離世界首富還有多遠?

百億首富懸念

年僅35歲,創業20xx年。短短5年間,鋪就零售網絡,並將自己估值超過百億,逼近中國首富位置。自身認同李嘉誠,別人將其比作李澤楷,他會是兩代超人的傳人嗎?

20xx年9月10日,香港股票市場,代碼0493的股票簡稱由“中國鵬潤”正式更改為“國美電器”,至此,從7月末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黃光裕“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暫告一段落。

追逐熱點者或許會暫時將其放在一邊,而以胡潤、範魯賢為代表的一批富豪榜運作者則會繼續盯住黃光裕,因為他取代20xx年的丁磊,成為最新一任中國內地首富。這位亞洲首富李嘉誠的小同鄉,不僅在短短數年之間將旗下的國美電器零售網絡迅速擴展至全國,而且用精妙的資本運作技巧將其價值最大化。

在這場買賣雙方皆為黃光裕自己的交易中,被置入上市公司的國美電器之65%的股權被估值為88億元?約合83億港元?,以此計算國美電器的總價值便超過135億元,何況這還不是黃名下國美的全部。而黃擁有國美電器的絕大部分股權,加之其另外的房地產資產,其財富估值當在135億元之上,而胡潤最終的估值是105億。

丁磊現在的財富比之高峯期已大幅縮水,以9月10日網易收盤價35.51美元計,其價值在5.8億美元左右。倒是陳天橋一路追趕,其擁有65%股份的盛大網絡自年中上市以來,股價維持攀升之勢,以9月10日收盤價24.19美元計,其身價已超過11億美元。如果其繼續良好的升勢,則新首富的誕生還要有一番比拼。

拋開這種對比,人們更多關注的是黃光裕對自己的資產估值方法是否合理,以及其財富背後深不可測的傳聞。

看似簡單的創業史

上世紀80年代中,年僅17歲的汕頭少年黃光裕(又名黃俊烈)與哥哥黃俊欽一道,身揣4000元錢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貿易。一年後進入北京,在做了半年生意後,最終選擇在珠市口經營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電器店,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國美電器"的招牌。

這就是目前有關黃光裕惟一可循的發跡前傳,依靠這家電器店,他在20xx年後逼近中國首富的虛位。與其他很多富豪類似,在白手起家的神話後面,傳言一直相生相伴,直指國美電器最初靠經營走私品起家,甚至直到現在仍有見不得光的交易。

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黃光裕並未直接反駁這些傳言,只是聲稱其兄弟用於投資珠市口那家家電店的10多萬元來自“在內蒙古做貿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的積累——至於為何是內蒙古,又具體是何種貿易和生意則不願多講。

如今回過頭來總結,會發現黃光裕創業切入點之佳。雖然中國經濟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但物質條件仍然相當落後,流通領域商品奇缺。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在幾乎所有消費品市場上,都是賣方市場,家電市場尤其如此,80年代中期仍是清一色的外國品牌。國美在經營之初便開創了很多業內先河,1990年首創“包銷”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登出商品報價廣告,1993年開始在北京地區開設多家店鋪,1996年由單純經營進口商品開始轉向以國產與合資品牌為主,1999年開始向全國擴張。

1993年,就在國美電器已在北京邁出連鎖經營步伐並開始涉足房地產業時,黃氏兩兄弟分家了。黃光裕稱,他分得了“國美”品牌和幾十萬元現金,而包括房地產業務在內的資產歸哥哥黃俊欽,後者創辦了以房地產為主業的新恆基集團。

儘管國美在十餘年的積累下,從1999年開始發力走向全國,但外界對其擴張之舉看法迥異,而資金保證則是質疑中的重要一環。也就是從那開始,國美的上市努力就成了業內外人士的談資。

5年前的國內資本市場,民營企業屈指可數,排隊等候融資的公司卻連綿不絕,什麼時候才能輪到國美?20xx年,黃光裕將目光轉向了香港,同時他認識了有“金牌殼王”之稱的潮汕同鄉詹培忠。這是黃光裕財富之旅中的最關鍵一環,正是與詹的合作,使黃光裕學到了資本運作技巧,並最終超越了詹。

商聖首度借殼上市

20xx年6月,與詹培忠有密切關係的上市公司德智發展(HK 0070)設立了一家BVI公司Jumbo Profit,以“獨立的機構短期投資者”名義,以1920萬港元現金收購了京華自動化(HK 0493)原大股東的一小部分股份。一個月後,詹自己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以5600萬港元現金購得京華自動化原大股東的絕大部分股份,從而控制了這家上市公司。

但是,最明顯的疑點就是對於有“殼王”之稱的詹來説,二級市場炒作才是其最終目的,實際想控制上市公司很可能幕後另有其人。20xx年9月,通過向大股東供股,詹進一步加大了對京華自動化的控制力度。

直到20xx年12月6日,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將用現金加股權的方式向第三方購買資產以發展物業租賃業務,而賣方正是黃光裕名下的BVI公司。此次運作完成後,黃光裕以持股3600萬股(16.1%),成為京華自動化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詹培忠(22.3%)。

一年多以後,20xx年2月5日,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增發13.5億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黃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現金認購,公司將全力發展地產業務。在此消息刺激下,京華自動化的股價在短時間內漲了4倍。

此交易完成後,黃光裕將合計持有京華自動化85.6%的股份,終於取代詹培忠,走向前台。20xx年4月26日,黃向外轉讓了11.1%的股份,將其個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從而回避了全面要約收購。20xx年7月,京華自動化發佈公告正式更名為“中國鵬潤”,而中國鵬潤的主要業務便是向黃光裕收購的位於北京朝陽區西壩河北里7號院的物業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買殼過程中,黃光裕不僅獲得了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還通過上市公司的現金支付以及股權轉讓實現了部分套現,而詹培忠則在二級市場上獲利頗豐。這種操作方式無疑對黃光裕的資本運作思路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迷霧中暗渡陳倉

在黃光裕將部分地產業務裝入中國鵬潤以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其迅速擴張的電器連鎖業務將會很快尋求上市融資,早在20xx年初,便有傳言稱國美電器會在年內登陸香港股市。而後,在20xx年末,黃光裕將目光重新轉向內地,與寧城老窖(SH 600159)現簡稱ST寧窖(資訊 行情 論壇)的第一大股東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但在一年後,雙方又產生糾紛並最終解除協議。

這一年多時間內,有關國美電器的上市方案傳出多個版本,顯得撲朔迷離。而就在這個過程中,黃光裕卻已暗中拿定主意,決意將中國鵬潤再做一次殼,這也是其甘願放棄寧城老窖之殼的原因之一。

20xx年初,黃光裕重組國美電器,將北京、天津、濟南、廣州、重慶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門店置入,由其全資公司北京鵬潤億福持有國美電器65%的股份,黃個人直接持有剩餘35%的股份。20xx年4月,鵬潤億福又把所持國美電器股權全部出售給了BVI公司Ocean Town?由黃光裕通過Gome Hodings全資持有?,國美電器轉眼間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

兩個月後,又一場大戲開演。這一次,黃光裕直接首發出演。20xx年6月7日,中國鵬潤髮布公告,其於6月3日通過全資控股子公司購買了Ocean Town100%的權益,其惟一資產便是國美電器65%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中國鵬潤的主營業務將轉向零售業。

在這場價值88億元的交易中,並未涉及現金,其中2.435億港元由中國鵬潤髮行4410萬股新股支付,餘下80.58億港元將通過發行兩批可轉換債券支付。交易完成後,黃光裕對中國鵬潤的持股量由66.9%增至74.9%,

恰好在全面收購之底限。而如果可換股債券到期全部轉股後,其持股量則會增至97.2%。

質疑

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國美電器創業初期可能是靠販賣二手家電賺取了可觀利潤。這種判斷的背景是,80年代中後期進口家電門檻很高,像國美這種個體户式的零售店很難通過正常的渠道保證貨源供應,而乘虛而入的二手家電正好滿足了國美的需求。

一個為很多人知曉但從未點破的事實是:那個時期的企業不少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包括數家現在極具影響力的企業。

迴應

黃光裕對這種質疑的迴應是:自己所賣家電產品都有正規手續包括供貨方提供的發票。他非常肯定地表示:“沒有去竄貨,也沒有從竄貨者那兒進貨。作為一個零售企業,我做不到,也沒必要去調查供貨方、甚至供貨方的供貨方,他們的貨物是哪兒來的。”業內人士認為此説的潛台詞便是,不直接參與二手鍊條,而是通過中間商買二道乃至三道的二手家電,這樣既可保證貨源,又大大回避了投資風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