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_名人為理想奮鬥事例

來源:文書谷 1.76W

年少時的我們都曾有夢,也都為夢想而奮鬥,最終都要看你堅持了沒有,堅持下來的才叫夢想,才叫喜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希望大家喜歡!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_名人為理想奮鬥事例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1:弗蘭克斯

弗蘭克斯少校躺在死氣沉沉的病房內,凝視着聖誕樹發呆。這本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而弗蘭克斯卻傷感不已。7個月前在柬埔寨時,一塊手榴彈片戳進了他的左腿。醫生已確定為他做截肢手術。

弗蘭克斯畢業於西點軍校,在校時是棒球隊隊長。他曾下定決心終身從軍,但現今看來,退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儘管弗蘭克斯感到自己仍有許多東西,比如作戰經驗、技術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貢獻給部隊,不過他也知道,受過重傷的軍人很少有回到現役的:他們必須通過每年一次的健康考核,包括徒步行軍兩英里。弗蘭克斯吃不準自己戴着假肢能否勝任那種事情。

手術後最讓弗蘭克斯感到悲哀的,是他再也不能在棒球場上一展雄姿了。在每週舉行的棒球賽中,輪到他擊球時,都得靠別人代他跑壘。

有天在等候擊球輪次時,弗蘭克斯注意到一名隊友滑進了第三壘。他尋思:如果我做同樣的嘗試,情況會怎樣呢?當弗蘭克斯擊球時,他一棒把球擊到了場中央。他揮手叫替其跑壘者讓開,自己邁動僵硬的腿,開始了痛苦的跑步。在第一壘和第二壘之間,他瞅見外野手將球拋向第二壘的守壘員。他於是閉上眼,拼命使自己往前衝,一頭滑進了第二壘。裁判喊道:“安全入壘!”弗蘭克斯欣慰地笑了。

幾年後,弗蘭克斯率領一箇中隊穿越惡劣的地形進行戰地訓練。上司懷疑一位截肢者能否接受這種挑戰,但弗蘭克斯用行動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使我跟士兵們的關係更為密切,”他説,“每當我的假肢陷入泥濘時,我就叮嚀自己:‘這便是你無腿可站時的情形。’”今天,弗蘭克斯已晉升為四星上將。“失去一條腿使我認識到:限制因素的大小,取決於你的態度。”他感慨地説,“關鍵是要全力集中於你所擁有的,而不是你所沒有的。”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2:埃迪·蓋爾

我今天的榮譽,全都來自我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對我的愛!

埃迪·蓋爾從小就很不快樂。他想不明白,為何自己的父親和兩個哥哥都是身高1米8的大個子,自己卻是個身高不到1米的侏儒。在學校,他坐在最前一排,同學們都比他高出幾個頭。在家裏,那3個大個子也都是俯視着看他,總把他當個小孩子。

埃迪·蓋爾不願意與同學們交往,男孩子愛玩的遊戲和運動他都參與不了。有時他會坐在角落偷偷地掉眼淚,他心裏想,蓋爾啊!你真沒用,活着真是個大失敗。

一天,新來的體育老師傑裏弗發現了埃迪·蓋爾的不同,他決定幫助這個敏感的男孩樹立起人生的信心。傑裏弗老師説:“埃迪,你願意參加我們的棒球隊嗎?”埃迪·蓋爾驚訝地望着傑裏弗老師,問道:“您認為,像我這個樣子能參加棒球隊,能打好棒球嗎?”傑裏弗老師同樣以反問的語氣説:“埃迪,難道你缺乏勇氣嗎?我們棒球隊需要的只是勇氣,可並沒有其他要求呀!”埃迪·蓋爾恍然明白了傑裏弗老師的良苦用心,他高興得跳了起來:“老師,我明天就報名參加棒球隊!”

埃迪·蓋爾拿着一杆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棒球杆打得異常辛苦,傑裏弗老師讓他回家去將棒球杆鋸掉10釐米。傑裏弗老師還説,第二天有一場重要的比賽,他希望埃迪能夠參加。當埃迪回家高興地將這件事告訴爸爸,並希望爸爸能幫他將棒球杆鋸掉10釐米時,爸爸似乎並沒在意,而是像哄小孩子一樣地哄走了他。

埃迪只好去找他的大哥。正在為第二天攀巖做準備的大哥説:“埃迪,真抱歉,你看我實在太忙了,不如你去找二哥。”當埃迪找到二哥時,他正在跟女朋友打電話,二哥用手捂着話筒小聲對埃迪説:“小孩子家打什麼棒球,趕緊睡覺去!”

埃迪·蓋爾失落至極,他覺得自己的家人都不愛他,既然這樣,他參加棒球隊還有什麼意義?他躺在牀上默默地流淚,哭着哭着,不知不覺睡着了。第二天,埃迪起牀後才突然想起,今天還要參加棒球比賽呢。可又一想,父親和兩個哥哥都不願意幫他將棒球杆鋸掉10釐米,可見他們真的是不在乎他了。他頹然地坐在牀上,再也不願去學校了。不經意的一瞥,埃迪·蓋爾突然發現了立在牀邊的棒球杆,棒球杆居然被鋸去了30釐米!

原來當天晚上,父親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拒絕兒子的要求,於是便悄悄地將埃迪·蓋爾的棒球杆鋸去了10釐米後放回了原處;同樣,埃迪·蓋爾的兩個哥哥也分別偷偷地將棒球杆又鋸掉了10釐米。這樣,埃迪·蓋爾的棒球杆便整整被多鋸掉了20釐米。埃迪·蓋爾拿着超短的棒球杆,興奮得跳了起來,雖然球杆用起來並不順手,但因為心裏充滿了親人的關懷和愛心,他竟然在賽場上表現極佳,從那些大個子中脱穎而出,成為了學校裏小有名氣的出色的棒球運動員。

那天,當埃迪·蓋爾看到父親和兩個哥哥坐在台下熱烈地為他鼓掌時,他緊握球杆對自己説:“我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棒球手!”

1951年,美國棒球聯賽聖路易斯布朗隊對底特律老虎隊比賽的最後一局,聖路易斯布朗隊派上了一個替補擊球手。上場的是一個身高不到1米的侏儒,聖路易斯布朗隊的教練比爾·威克,竟然讓這樣一名侏儒來當關鍵時刻的擊球手!但是,這名叫埃迪·蓋爾的侏儒表現得相當不錯,竟然將球賽轉敗為勝,最終贏取了金牌。

這是埃迪·蓋爾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他説:“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棒球之王,我今天的榮譽,全都來自我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對我的愛!”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3:諾貝爾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着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着——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祕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着,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脱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着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

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説:“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4:魯迅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非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於學習,好學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讀書方法。

魯迅先生聚精會神地工作。為了如此,他的工作時間總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裏拿着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啊!夫人許廣平打算勸他休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高興。本來,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遇到這麼一來,真感覺到氣也透不過來地難過。稍後,他給夫人解釋:“寫開東西的時候,什麼旁的事情是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餘的事。”

魯迅的工作態度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改正,不惜再三變更,直到滿意為止。至於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説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覺得厭煩,但等到書一出版,是沒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博得良好信譽的。

魯迅研究學問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魯迅認為需要學的某一種學問,便埋頭專門鑽研,堅持不懈。比如社會科學,原先他並不十分注意。但1920xx年是革命轉折時期,嚴酷的階級鬥爭觀實,使魯迅深深感到進化論思想的偏頗,由於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理論,讀的書真是驚人。從1920xx年起,三、四年間幾乎每天手不釋卷。這樣刻苦學習的結果,他後來以雜文的形式多次發表對教育的評論和意見,痛擊國民黨反動派壓制學生思想、鎮壓學生抗日救國運動的反動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教育的實質。能一文刊露,羣醜斂聲。魯迅先生終於用階級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逐步形成了共產主義世界觀,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魯迅認為讀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麼書都去涉獵;就是同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大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篇”宣揚神仙方藥、鬼怪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論述人間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言論,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讀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只有採取“重點進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會好得多。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5:三毛

三毛本名陳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

1948年底,舉家遷居台灣。童年的三毛並未立志當一名作家,卻喜愛美術,她幻想將來成為一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曾讀過一本《三毛流浪記》,對她影響很大,從此便沉迷於書海之中了.瘋狂地愛上了文學。長大後開始寫作,她不署名陳平,而以“三毛”為筆名,作為紀念。讀國小、中學時,三毛的文章寫得不錯。在國小時,她便開始給報刊投稿了,參加學校講演的稿子都是她親筆寫的。在國中,她還學過寫詩。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嶇坎坷的。就讀於台北某女中時,三毛對數學不感興趣,成績很差,老師則以此嘲諷她,好強的三毛為不受歧視,發奮用功,終於獲得了好成績。但這位老師卻誤為“作弊”,竟在她臉上畫圈,叫她繞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巨大的創傷。她忍無可忍,只好逃學。她父親得知此事後,並未責怪她,而是讓她休學。

從13歲到20歲整整7年的時間裏,三毛都是在家自學的。她的父親陳嗣慶是一位律師,母親終進蘭也有很好的文學修養,都耐心教導她。回憶往事,三毛説:“不是媽媽的薰陶,我寫不出來這許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歲月裏,三毛用功讀書,孜孜不倦。她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看《紅樓夢》、《水滸》……,學繪畫,彈鋼琴,還學會了英、日、法、德文,尤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學。

20歲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勵她進大學求知。在得到台灣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的允諾後,三毛進該校深造。最初她學的是哲學,兩年後轉入新聞系。在大學讀書時,她的老師讀了三毛寫過的一篇3萬多字的文章後感動得哭了,認為三毛是他的學生中“最有才華”的一位。

三毛出版過10多本著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温柔的夜》、《夢裏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馬》、《傾城》、《我的寶貝》等。三毛還譯有《蘭嶼之歌》、《娃娃看天下》等書。後者是1000頁的西班牙漫畫書。為譯此書,三毛與丈夫荷西曾歷時8個月,每天晚上不看電視,將門鎖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滿懷激情地把漫遊世界的所見所聞,揮筆成篇。她寫的多是真實的事情,自稱其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學式”的。她還説過,“我並不是作家,只是一個生活的記錄者。”她的作品自成風格,生活氣息濃厚,感情真摯。有人評論她的作品風格是“樸實、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灣極為暢銷,一度出現過“三毛熱”。有人説,三毛在台灣文壇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風暴,讓喜愛她的讀者噙着淚水,帶着微笑,注視着她的足跡,從沙漠到海島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絃。1986年她還被評為“台灣最暢銷書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灣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筆清新通俗,具有強烈的個性,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別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一位台灣心理學教授分析説,三毛將南美洲描寫得那麼好,事實上那兒卻是戰火連天,充滿人間的苦悶。現實生活既然有這麼多的苦悶、束縛,尤其年輕人,面對着現有制度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家多麼希望在精神上暫時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恨,到處充滿愛的世界。這也許是三毛文章受歡迎的原因。

為夢想而奮鬥的名人事例篇6:李彥宏

生於山西陽泉的李彥宏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宏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宏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温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

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裏的那張牀。他常常把牀單圍在腰裏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李彥宏的大姐在剛剛恢復大學聯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豔羨。相比於學戲,上學因為正統而更具有吸引力。對於李彥宏學戲曲,還可以做一種解讀,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感染更多的人。這與現在百度堅持的“用技術改變生活”的理念一脈相承。

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大學聯考狀元。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讀北大,學會獨立思考。面臨畢業,正是沉悶的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宏如期接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留學讀研期間。偶然間,導師一句話,“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這時候,1992年,互聯網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但李彥宏已經開始行動——從專攻計算機轉回來,開始鑽研信息檢索技術。並從此,認準了搜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