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的小故事

來源:文書谷 4.97K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經常找一些名人勵志的小故事來看,那麼名人勵志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的小故事

名人勵志的小故事:堅持一句話

在美國頗負盛名、人稱傳奇教練的伍登,在20xx年的全美籃球年賽當中,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贏得10次全國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使伍登成為有史以來公認最稱職的籃球教練之一。

曾經有記者問他:“伍登教練,請問你是如何保持這種積極心態的?”

伍登愉快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覺以前,都會提起精神告訴自己,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

“就只有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堅定地回答:“簡短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可是堅持了20xx年!重要的是這一點和簡短與否沒關係,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堅持去做,如果無法持之以恆就算是長篇大論也沒有幫助。”

伍登的積極心態超乎常人,不單是對籃球的執著,其他的生活細節也不例外。例如,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到市中心,面對擁擠的車流,朋友感到不滿,繼而頻頻抱怨。伍登卻欣喜地説:“這真是個熱鬧的城市。”

擁有積極的心態,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因為,積極的心態,能夠使人上進,能夠激發人潛在的力量

名人勵志的小故事:只賺兩美分

19世紀末期,有一位美國鄉村小夥子不想老待在農村,就懷揣夢想來到了紐約。由於沒有工作經驗,他應聘了許多地方但都沒人願意僱他。終於,有一家百貨店老闆答應留下他,但前提是隻提供食宿不付薪水。

儘管如此,小夥子還是答應了,因為他身上帶的錢快用光了。那家百貨店的商品種類繁多,生意非常好。有一次,他看到顧客在買好鈕釦之後又想買一盒曲別針,可這裏沒有,老闆告訴他要到文化用品商店去買。

在之後的日子裏,小夥子發現經常有顧客在這裏買不到自己想要的一些小商品,於是就向老闆提議:“我們為何不增加一些小商品呢?那樣我們的生意將會更好!”

“沒必要在那種小生意上花精力,我們要賺的是大錢,那些小東西最多隻賺兩美分,簡直是在浪費時間!”老闆回答説。

真是這樣嗎?於是,在平時的工作中,小夥子多了幾分留意,通過觀察他發現,只賺兩美分的小生意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利潤小——第一,大商品或高價商品可能一天只能賣掉一件,而許多小商品因為需求量大,一天能賣100件;如果把所有隻賺兩美分的小商品都集中在一起銷售的話,一定非常有前景!

既然老闆不接受這個建議,那就自己開一家店。但開店需要成本,自己現在連薪水都沒有,拿什麼來開店呢?於是小夥子在平時的工作中表現得更加積極,一段時間後,他終於用行動打動了老闆,得到了一份不錯的薪水。一年後,小夥子已經存了70美元。他拿出以前在農場裏積攢下來的80美元,又借了300美元,按照心中的設想開了一家品種齊全的小商品店。他把所有單件商品的利潤都定為兩美分。開張後,他的商店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人們再也不必為買兩件不同的小商品而往返於不同的商店了。在這裏,能夠買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種小商品!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他的商店名氣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不少顧客還專程從遠處趕來,他們説雖然路遠了點,但省心省力!

這個現象又為小夥子提供了一個想法:去別的街道多開幾家模式相同的商店!就這樣,在之後兩年的時間裏,小夥子在整個紐約開了20多家“只賺兩美分”的商店。所有的這些店都為小夥子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在以後的10多年裏,他在美國開了900多家“只賺兩美分”連鎖店。到了1996年,他創立的連鎖店在全球已經超過了8000家,成為世界之最!

這位小夥子,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明碼標價、薄利銷售、連鎖經營”理念的開啟者——弗蘭克·伍爾沃斯!

名人勵志的小故事:吃魚的畢加索

剛參加工作的記者摩根,很想採訪到著名畫家畢加索,可是畢加索一直沒有時間。這天,摩根又一次不約而至,來到畢加索家門前,想找個機會採訪他。正值午飯時間,摩根從客廳窗外經過,看到畢加索正伏在餐桌前吃飯。

畢加索的午餐很簡單,兩個碟子裏的東西已吃得乾乾淨淨。讓摩根驚訝的是,畢加索還在認真地吃一條魚骨架。只見他一隻手捏着魚頭,一隻手捏着魚尾,低着頭,仔細地用嘴清理着魚刺。

這條完整的魚骨架上面已經一點魚肉也沒有了,可是畢加索吃得那麼香甜、那麼津津有味。拿在手裏的魚骨架閃爍着銀白色的光芒,彷彿有了靈性,要遊動起來。

摩根還從來沒有見人能將魚吃得這麼幹淨。這條被吃的魚,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每根魚刺都完好無損地排列着。摩根靈光一閃,迅速地拿起相機,調整好鏡頭,準備拍攝照片。

摩根準備拍照的聲響,驚動了正低頭津津有味吃魚的畢加索,畢加索抬起頭向窗外看去。轉瞬間,摩根迅速按下了相機的快門,接着,他在窗外對畢加索説道:“尊敬的畢加索先生,我本想來採訪您,現在就不打擾了,您繼續用餐吧,其實,剛才我已經採訪過您了。”

畢加索聽了他的話,不由得微微一愣。

第二天,摩根供職的報紙刊登了他拍攝到的照片。照片下方只有這樣一行字:吃魚的畢加索。這張照片刊登後,立刻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畢加索登峯造極的藝術魅力,一直像謎一樣,縈繞在廣大讀者的心中。人們看到這張照片後,彷彿找到了一種答案:能將一條魚吃得像一件藝術品,這就是畢加索成功的祕訣。

後來,報紙還專門為此發表評論,評論的題目是:一次最成功的採訪。評論最後寫道:人生的成功很複雜,複雜得山重水複;人生的成功其實也很簡單,簡單得只需輕輕地按下相機快門。摩根採訪的成功,就在於抓住了新聞的“活魚”。雖然畢加索吃的是一條魚骨架,但在新聞裏,他正在吃的其實是一條“活魚”。

名人勵志的小故事:一場車禍成就的影帝

1991年,電影《周恩來》上映後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區區2元一張的票價,卻取得了兩億七千萬的票房。飾演周恩來的王鐵成憑藉在這部電影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奪得了1992年金雞、百花兩項影帝桂冠。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後,很少有人知道,王鐵成能走上成功之路,最感謝的竟是一次車禍。

原來,在1990年時,著名導演丁蔭楠特邀王鐵成出演《周恩來》,這對一生只演周恩來這一個角色的王鐵成來説,無異於一次圓夢之旅。懷着對周恩來無比的崇敬和熱愛,王鐵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攝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形為先,神韻超乎其表”。

從外形上看,王鐵成的身高體重都與周相仿,基本上符合標準,導演沒有讓他減肥。可是為了接近逝世前的體型,已經55歲的王鐵成主動要求減肥,而且是在拍攝過程中進行的。由於他是主角,拍攝任務相當重,每天都要連續拍攝20個小時,這麼超常的工作量,加強營養還不夠呢,他卻一點主食也不吃,每頓飯都是以黃瓜、西紅柿或柿子椒充飢,常常餓得胃痙攣,整整8個月,他瘦得都快脱相了。妻子心疼地勸他:“別再減了,你也得為這個家着想呀!”化粧師王希鍾看他那餓得抓狂的樣子,也勸他:“從化粧的角度來説沒必要,我給你弄點顏色,找一找就行了。”可王鐵成説不行,因為他總覺得還缺少點什麼。

缺什麼呢?王鐵成也説不清。就在電影拍攝到周恩來晚年的當口,一場車禍從天而降,王鐵成右側肋骨被撞斷6根,整天捆着塑料繃帶,一動也不敢動,穿不了襯衫,起不了牀,有一段時間連話都不能説,一説就疼。這下可成全了王鐵成減肥的願望,幾天下來,他的體重從136斤驟減到了115斤。作為核心演員,王鐵成的狀況牽動着攝製組每一個人的心,他們紛紛為“人有旦夕禍福”而慨歎。而王鐵成呢,雖然肉體上備受煎熬,心裏卻喜出望外,他覺得缺少的東西找到了。

王鐵成傷成這個樣子,沒有人相信電影還能繼續拍攝下去,包括導演丁蔭楠在內。那天,丁導去看望王鐵成,叮囑他好好養傷,順便告知拍攝暫停。看着導演滿臉的心疼和無奈,王鐵成卻笑眯眯地對他説:“這是好事兒,快回北京拍最後主持國慶招待會的戲。”

拍攝現場,時光倒流20xx年,定格在1974年的25週年國慶招待會上。在歡快的迎賓曲中,王鐵成用數米長的繃帶固定好肋骨,穿着中山裝,步入宴會廳。已是癌症晚期的周,每一次舉步,每一次拍手,每講一句話都伴隨着刻骨的疼痛,而此時的王鐵成不用表演就把重病纏身、極度虛弱憔悴的神態再現出來了,渾然天成。用導演的話説,“那個疼痛勁,是化粧都化不出來的,他那感覺都是因為真疼,上台講話什麼的,都是處於病的那種狀態下”。一樣的消瘦、一樣的病容、一樣的堅定……劇組的所有在場人員已經忘記了這是在拍戲,他們起立歡呼,眼含熱淚,彷彿周又回來了。

電影拍攝完畢,在中南海的首映式上,滿場哭聲不斷,一直到影片結束。細心的組織者特地在劇場門口準備了救護車,因為觀看的有很多都是中央委員、老同志,怕他們因情緒激動而出現意外。鄧穎超看過王鐵成的表演,給他打了90分。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江平後來撰文説:“在我看來,他原本並不像‘周恩來’,只是外形有六七分的相似……拍《周恩來》時,他已經把神似琢磨到了超常的境界,可用‘出神入化’、‘恩來轉世’來形容。”

因一次車禍而使表演達到完美,從而走上藝術的巔峯,王鐵成可謂因禍得福。其實,厄運當頭,它既可以是就此放棄的理由,也可以是不屈奮鬥的動力,一個人的平凡與偉大,常常就在那樣的時刻決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