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物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2.05W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功道路上,總有困難與曲折,包括我們熟悉的成功人物。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成功人物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功人物的故事

成功人物的故事篇1:愛迪生

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麼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説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於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裏。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幹嘛呀?”媽媽説:“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裏人急得四處尋找,終於在雞窩裏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裏,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後,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呢?於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夥伴吃,為了讓小夥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夥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國小讀書,以為從此以後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麼等於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彆扭,於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後,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照着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説,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工作。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後,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鑽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

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製成功了。愛迪生望着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

應該説,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後,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裏的膜板能夠隨着説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並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説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並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成功人物的故事篇2:焦耳求知——好學

英國着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着,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划着船來到羣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着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成功人物的故事篇3:巴金

汽車庫、儲藏室、閣樓上、樓道口、陽台前、廁所間、客廳裏、卧房內……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內,曾經到處是書。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他的藏書之多,在當代文人中,恐怕無人可比。

藏書多,自然在於書買得多。

巴金胞弟李濟生曾談起四哥愛書、買書的情況:“説到他最喜愛的東西,還是書。這一興趣從小到老沒有變。在法國過着窮學生的清苦生活時,省吃儉用餘下來的錢,就是買自己喜愛的書。有了稿費收入,個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買書。‘1·28’日本侵略軍的炮火毀去了他的住處,收藏的書也隨之毀了。習慣已成,興趣所在,書慢慢地又積累起來。去日本小住1年,就買了許多英日文版書帶回來。有的名家作品他會不遺餘力地蒐集各種文字的譯本。住屋幾乎全放滿了書。解放後搬了家,房子寬敞了,書架、書櫥也隨之增多增大。書房內四壁皆書,客廳內也順牆壁一溜立上4只大書櫥,連走廊上、過道上也放有書櫥。一句話,無處不是書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銀元。蕭珊從菜場買來價廉的小黃魚和青菜,用鹽醃起來,晾乾。每天取出一點,就算全家有了葷腥蔬菜吃了。這兩隻菜,竟然支撐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一天傍晚,樓梯傳來巴金沉重的腳步。蕭珊和養子紹彌迎了上去,只見他提着兩大包剛買的書,氣喘喘的。蕭珊問道:“又買書了?”“嗯,當然要買書了。”巴金回答道。從來就十分尊重,也什麼都依着巴金的蕭珊,這時説了一句:“家裏已經沒有什麼錢了。”巴金問也不問家裏到底還有多少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就説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

第2天,他又帶着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買書真的沒商量。

在現存的300多封巴金與蕭珊的通信中,有不少內容是關於寄錢買書的。1949年9月20日巴金書信蕭珊:“昨天剛寄出一信,今早又收到你的信了。我還沒有到開明去拿錢,過兩天我會去拿的。其實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錢,不過來北平一趟總得買點東西帶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買幾本書。”從中可以看出,巴金這時在北京,準備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巴金已寄信囑蕭珊匯錢來,等不及又發信回去。

這是一封巴金寫於1956年6月23日的信,其中有這樣一段:“這次買書較少,已寄了幾包回去,大概還有幾包。”已寄了幾包回去,還有幾包,這還是買得少的,那麼多的呢?可以想像,巴金買書有多“狠”。這次寄信的地點也是在北京。據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金去北京,沒有一次不買書回來的。琉璃廠、王府井,都是巴金必去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