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書籍讀後感2000字

來源:文書谷 2.85K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勵志書籍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書籍讀後感2000字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讓我知道了只要我們像魯濱遜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

這部小説講述了魯濱遜出生在約克郡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小就渴望冒險,所以他拋棄了家裏的地位、錢財,不顧親人的極力反對,在18歲時離家航海。不料,一次航海中,海嘯把他的船打翻,讓他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險惡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遜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儘量大些,裏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牀。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遜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遜無意中掉在牆角的穀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幹,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鬥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穫兩次。永不放棄,魯濱遜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於現狀,勇於行動,勇於追求,不畏艱險,按照現代文明的模式,開闢新天地的創造者。

讀完小説,我心緒萬千。最為我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智慧、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個孤零零的大活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於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説會兒話都不可能。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可以在這環境中久久地掙扎。可是他承受了這個打擊,發揮出超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於消極還是積極,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學會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解脱了出來;學會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去面對現實,去改善現狀。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遜這樣,要敢勇於向世界挑戰,不被打垮,壓力越大則能夠越堅強,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要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這樣才能創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

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説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小事也會輕易把我們打倒。報紙電視也常報道,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殘生命,其中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兩句、考試沒取到理想的成績,或者是老師批評嚴厲了些……有的人甚至還抱着“視死如歸”的態度,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這是多麼的可笑、可悲呀!就拿我來説,國小時,我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而被老師批評。由於我想到自己出發的意願是好的,心中有着説不出的委屈。那幾天上學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

“有時我會發生疑問,為什麼蒼天要這樣作踐他所造出的生靈,害得他這樣不幸,這樣孤立無援,這樣沮喪無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對這種生活產生感謝的心情?”從這句描寫中,不難看出魯賓遜初登孤島時的絕望心情。他需要面對的不是兇猛野獸,而是人類最大的弱點—孤獨。他,在這種環境與可怕情緒的摧殘下,依然活了下來,是什麼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沒錯,是求生的意志,是生命的本能,是生的動力呀!“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東西。”魯賓遜擁有把逆境轉變為對自己有利環境的能力,他懂得如何總結好與壞、利與弊,並善於利用目前的利扭轉逆境,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了強烈的求生意志,還有魯賓遜自己的冒險精神、毅力與冷靜的頭腦在起作用。他與我一樣,與父母有隔閡,有遠大的志向與抱負,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可是,換作是我能否有他那樣的毅力與勇氣呢?他用雙手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堡壘似的安全的家,儲備充足的食物和彈藥,勇敢地抵抗入侵者。真讓我汗顏,若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許會嚇得手足無措,更別提防禦工事和建造一個家了。我還在父母的庇護下,家庭的温牀裏,做自己的春秋大夢。雖然我與魯賓孫的年齡無法相比,可單單在精神上,我卻是遜於他許多的。幾乎沒有挫折,我的道路是平坦的,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一直抱怨這抱怨那,懶惰地生活在吃飽穿暖無風無浪的生活中。

魯賓遜會成為青年們崇拜的人物,是因為他是有活力、有創造意識、不怕艱苦、善於團結人的一個發展、進步人物。不得不承認,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是我的也是大多數青少年的缺點。是的,要培養扭轉逆境和在艱苦環境中生存的能力,我得從現在開始,反思自己,鍛鍊自己了。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俄)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本書很有名,那段名言我就不在此重複了,我想要説的是,這本書寫得真的很好,情節非常好看,即便是作為消遣也不差啊。

主人公叫保爾(大家應該都知道),出身貧寒,故事從保爾的少年時代開始……

因為出身貧寒,保爾不得不很小的時候就到某餐館去打工。其間他看見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的種種無奈,甚至女工弗羅霞甚至不能夠拿到自己賣身的錢。年少的保爾都這一切感到憤憤不平,但又無能為力,他渴望有一種力量,能夠改變這一切,但又不知道這種力量到底是什麼。

其間保爾結識了某長官的女兒冬妮婭,就算是初戀吧。當然,種種的限制,他們不可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只能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

保爾對政治一無所知。在士兵朱赫來的啟蒙下,他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

革命的生活既熱烈又殘酷。其間,保爾很多的戰友離開了他,在緬懷一位被叛軍殘酷折磨致死的戰友時,保爾對人生有了一番思索,就是“人的一生……”。

書中最精彩的一段應該是搶修鐵路一段,冬天到了,為了將木材運往後方,紅軍開始了搶修鐵路,其中種種艱辛,種種震撼人心的場面我不能一一描述,正像書中長官所説的那樣,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有一次在車站,保爾與冬妮婭重逢了。冬妮婭已然結婚,她看到保爾變成了一位無產階級戰士之後驚訝不已,冬妮婭依然過着富家小姐的生活,保爾也覺得她庸俗了。曾經青梅竹馬的戀人,從此形同陌路。

在參加了一次激烈的戰鬥之後,保爾負傷住院,一隻眼睛瞎了。不過他從此變得更堅強了。他曾經喜歡過一位女戰友,但因為種種內心的顧慮,還是選擇了離開。幾年之後才向她表白,她説“晚了一點兒,牛虻同志(牛虻是《牛虻》中的主人公,一位堅強的革命戰士,不在此贅述)”,她已經結婚了,一家三口過得很幸福。保爾雖然失望,但那只是一瞬間的事,他已不是那個會為失戀一蹶不振的毛頭小夥兒了。

不過,保爾也有過政治動搖的時候,黨內曾經出現了託派,保爾受其影響,懷疑過黨的正確性,當然最終還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保爾明白了自己永遠不可能離開黨,永遠不能離開黨的正確領導。

曾經和保爾一起搶修鐵路,立下功勞的米佳伊,最後卻墮落成了一位吃喝嫖賭的人。看來革命的道路艱辛而漫長,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到最後的。

保爾有一次和同事安娜·伯哈特同路,卻撞上了兩位歹徒,最終結果有驚無險。然而保爾還是要反思,當面對歹徒那黑洞洞的槍口的時候,自己還是感到了懦弱,需要再提高境界(保爾並不是聖人,不過能做到時常反省自己,也就是朝聖人的方向努力了)。

在一次維修鐵路電燈的時候,保爾還遇見了以前一位總欺負他的富家少爺的妹妹涅莉。涅莉是一位波蘭貴族,相當傲慢無禮,涅莉挑釁地問保爾,如果你們佔領了波蘭,會不會我們抓去當情婦?保爾説“你們這種人,白給我們,我們也不會要的,什麼貨色!(好!這種人就應該如此蔑視,不然還以為自己是什麼了不起的人了)”涅莉也不敢再對他説什麼。

突然間,一封噩耗震驚了全國。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去世了。保爾堅信,革命的事業不會因領袖的去世而終結,相反,列寧的逝世使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到了共產黨中。

後來保爾到一位木匠家裏借宿,認識了木匠的女兒塔尼亞。公證一些説,保爾是把塔尼亞“拐”跑的。因為有一天晚上,塔尼亞悄悄地對保爾説,等晚上大家都睡熟了,你就到我房裏來吧。然後……

保爾和塔尼亞結婚了以後,保爾的身體每況愈下。動了幾次手術之後,保爾説“我的一部分鮮血已經獻給了科學,剩下的,讓我做點兒別的事吧”。最終不得不無奈地接受了自己癱瘓的現實。塔尼亞加入了共產黨,每天生活地充實而幸福。

最讓保爾痛苦的並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自己後半輩子要像一個廢人一樣,躺在牀上,什麼也不能做!那些曾經的崢嶸歲月,只能成為打發時光的回憶!生命應該用來戰鬥,幸好,保爾還有一顆健全的頭腦,他決定用筆代替槍,用文學來宣傳革命。

當然,成為一名作家談何容易(事實上,這也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説)。腦海中的畫面如此鮮活,付諸筆上卻如此地平淡乏力。不過經過了不懈的努力,《暴風雨所誕生的》受到了熱烈的反響,保爾感到很欣慰,他又重新回到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中去了。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主人公並不是一個高大全的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是通過戰火的洗禮、革命的鬥爭、生活的歷練才讓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的戰士的,而且讓人感覺很真實,所以也更能讓人為之動容,感受到那種如火一般的熱情。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三:《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一直喜歡看成功人士的傳記或者是勵志的書籍,因為在字裏行間,我不僅可以放鬆因緊張和壓力而緊繃的心情,而且可以學習到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更加熱愛生命和生活。同時,幫助自己找尋生活的目標,並且為之付出努力,努力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的獲得成功。

李開復博士20xx年12月出生於台灣,他所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20xx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而他開發的“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於20xx年擊敗了曾獲世界冠軍的國際象棋大師。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李開復博士先後在蘋果公司、SGI公司擔任要職。20xx年,他加盟微軟公司,親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20xx年,升任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隨後成為比爾·蓋茨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20xx年7月19日,李開復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在事業上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同時,他的人生相當精彩,他為人處世的信念,值得我們年輕人好好的學習。《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為幫助中國的青少年選擇未來的道路所寫的。

李博士在書中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的理論,它以價值觀為核心,引出六個方面的態度,再相應外擴為六個行為,而這六個行為可謂是影響我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做最好的自己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做為引導,那麼就會陷入誤區,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相反正確的思想指引正確的行動,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使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少犯錯誤,一個明禮,誠信的人,不論是在什麼地方,都能贏得他人的信賴。

做最好的自己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態度是行動的先導,從一定程度上説,態度決定了成功與否。擁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不焦躁,不氣餒,在失敗的情況下保有樂觀向上的態度,並且能夠為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付之努力,那麼成功觸手可及。

做最好的自己必須不斷的樹立目標,為之努力。人是社會的人,只有融入到這個社會之中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沒有目標的人生是空虛寂寞的人生,要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的總結,做一個“有心人”,善於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夢想。每個人的成功都不能以同一條標尺為標準來衡量,或許有的人只是想做一位好母親,有的人只是想掙更多的錢,也有的人只是想幫助別人,只要他們的這些目標實現了,並且他們能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樂趣,體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那麼,我們能説他們不是成功人士嗎?

李開復博士希望中國青年讀了此書,能夠成為:一個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均衡自己的價值觀、態度、行為的人;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遜,既聰慧又善於表達的人;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開採、從交友中品位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

做為一名大學生,我應該將開復博士的“成功同心圓”理論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之中。抱着謙虛謹慎的態度多向周圍的同事請教,同時認真的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努力的改進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和方法;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目標,並且為之不懈的努力。成功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我們沒有看到,沒有好好的把握轉瞬即逝的機遇。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踏踏實實的做人,不斷地實現自己的短期目標,從而實現長遠的目標。“積跬步而致千里”,相信成功就在眼前

這本再平常不過的自傳帶給我許多思念。是它陪伴了我九年級一年。每天在完成複習功課後,在睡覺之前,總會偷偷打開台燈,翻上幾頁。在寂靜的夜晚,看這本書,感覺很好,我受益匪淺。

李開復,我敬佩的一個人。他先後在蘋果公司,SGI公司擔任要職。20xx年,加盟了Microsoft,並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20xx年,升任Microsoft全球副總裁,併成為蓋茨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20xx年,李開復加盟Google,被任命為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我敬佩的不僅僅是他出色的工作,更是他做人的理念,處事態度以及成功之道。

這本書主要圍繞着“成功”二字。從成功的真正意義——成功的源頭——成功的選擇——成功的必要因素——成功的“羅盤”——成功的階梯——成功之道,最後到用智慧選擇成功。這本書把這一過程分析得很透徹。點明每一步驟的關鍵。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總結得相當精闢,每一點都十分重要。

在談到成功的必要因素,他給了以下幾個詞語: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追求理想。並把每一個單獨作為一個章節進行闡述。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現在人們所缺少的總結每一個詞語。每每讀到事例的時候,我總會有同感,總會聯想自我,回想我在遇到相同事情時的處理方法,而每到這時,心裏總有一份內疚。我想,我讀這本書不是為了欣賞優美的語句,而是學習成功人士的方法,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為人處事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