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10大勵志書籍之一

來源:文書谷 1.2W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收錄於小説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肖申克的救贖》勵志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10大勵志書籍之一

《肖申克的救贖》簡介

這是一部迥異於作者其它作品風格和主題的“另類”之作。説它另類,是因為它不再靠驚悚征服讀者,而是通過對人性的深情解讀和嚴肅思考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

監獄作為故事背景帶有寓意性,以安迪、典獄長、獄警和囚犯們所構成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錯謬、混亂的。安迪是一個無罪的好人,卻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肖申克的幾任典獄長沒有一個是清白的,但他們卻在那裏頤指氣使,教化訓導着無罪的安迪。在這樣一個錯謬、黑白顛倒的世界,現代派作家筆下的人物通常會自甘墮落或精神崩潰,而斯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卻像一隻浴火後重生的火鳳凰,健康自信地飛出了煉獄的火坑。這樣的結果同樣寄託着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們堅守善良人性並“振奮”起來的創作主旨。

【閲讀推薦】  推薦指數:★★★★★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説。

——英國作家 克萊夫·巴克

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我保證你會一頭栽進去而無法自拔……他創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得讓你幾乎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明尼阿波利斯星壇報》

【內容簡介】  勵志指數:★★★★★

一部不容錯過、讓人手不釋卷的勵志傑作,帶你體驗如同四季變化般的人性絕望與希望之旅。本書是斯蒂芬·金最為人精精樂道的傑出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經推出,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當年在美國狂銷二十八萬冊。全球已翻譯31種語言,《肖申克的救贖》等電影原著小説。

目前,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同時創下了收錄的四篇小説中有三篇被改編成轟動一時的電影的記錄。其中最為人精精樂道的便是曾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贖》(又譯《刺激一九》)。這部小説展現了斯蒂芬·金於擅長的驚悚題材之外的過人功力。書中的另兩篇小説《納粹高徒》與《屍體》拍成電影后也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其中《屍體》還被視為斯蒂芬·金最具自傳色彩的作品。

《肖申克的救贖》作品主題

長久以來,關於人性善與惡的假設一直是文學作品探討的話題,進人20世紀後,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毀滅性災難,生存環境的人為破壞和疾病的肆虐,使得幾千年人們精心構建的理性、信仰、道德等觀念煙消雲散,人們開始對人的本性產生懷疑,對未來的命運和前途感到焦慮不安和悲觀失望。在這樣的背景下,紛紛轉向表現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現代主義作家們,大部分都陷人虛無和悲觀的泥潭不能自拔,文學作品中“人性惡”形象層出不窮,讓人們感到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面臨着嚴重挑戰。

安迪的救贖之旅是充滿絕望和無比沉重的,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是什麼使他面對冤枉時沒有感到委屈,面對壓制時沒有變得狂暴,面對困境時沒有感到絕望,而始終保持一種冷靜的心態,頑強的鬥志?答案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安迪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異於常人的理性,理性使他能夠自如地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使他從自己身上剝離了仇恨,超越了自我,並最終到達自由的彼岸。作品幾乎沒有着墨於安迪如何艱難地、頑強地、智慧地掘洞,而是表現了作為—個大寫的人的代表,安迪在那個殘酷吞噬肉體和靈魂的魔城裏自始至終沒有喪失善良的人性,頑強地完成了對人性的堅守,即對作為一個人的情感、權利、價值的頑強的自我意識和肯定。理性使他永不認命,使他深信人性不合混滅,使他對自由始終懷着希望和想象,使他為自我救贖和實現人身的真正自由而不懈努力。

斯蒂芬·金筆下的肖申克就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裏暗無天日的長期精神摧殘把每一個犯人都制度化了。瑞德的一番話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鴿子和囚犯布魯克的故事聽後叫人毛骨悚然。一個囚犯入獄時養了一隻鴿子,放風時老愛帶着鴿子在運動場的一個角落晃來晃去,8年後,他刑滿釋放,出獄的前一天他放飛了養了8年的鴿子,鴿子立刻姿態漂亮地飛走了,可是,一個星期後,安迪在運動場的那個角落又看到了那隻鴿子,鴿子像糞土一樣躺在那裏,鴿子已經被監獄的生活制度化了,運動場的角落成了它全部的生存空間,放飛後它又回到那裏,沒有無人餵養的鴿子活活餓死在那個地方。還有囚犯布魯克,他在肖申克監獄呆了幾十年,肖申克已經變成了他的整個世界,在布魯克眼中,牆外的世界實在太可怕了,他不知道出去以後怎樣生活,當他獲得假釋時,他一手拿着假釋文件,一手拿着汽車車票,邊走邊哭,不到一年就死於貧苦老人之家。肖申克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行屍走肉,更別奢談什麼保持人性了。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作品的名稱也具有象徵意義。肖申克象徵着黑暗與惡,而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則象徵着基督思想的實踐。值得思考的是,小説中的人物並沒有像早期美國移民那樣把“宗教作為社會生活的根本”,當然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宗教實踐。主人公安迪沒有等待上帝對他的救贖,而是憑着自己對善良人性的堅守,自救救人,贏得了自由,實現了重生。其實,隨着20世紀西方社會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早已不那麼流行了。美國許多作家早已注意到,“物質金錢為腐蝕劑,工業科技為剝奪人性之源”。斯蒂芬·金筆下的“另類”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幾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詣、慘淡經營所實現的救贖決不是一般基督教教義上的救贖,這裏的救贖似乎加上引號才更為妥帖,才能表達更多的藴涵,才能看出作者對當下社會和現代人性諸多問題的深層關注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詮釋了希望與自由的真諦,可以説如果故事中的安迪放棄了希望,他就不會獲得自由,通過小説情節不難看出,希望引導了行動,不僅僅主角安迪如此,就連故事中的瑞德也是通過安迪的禮物尋找到了光明和希望,最終通過希望獲得了自由。

雖然希望與自由是兩個不同的意義的詞彙,但是在小説中他們有着因果關係。希望”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因為安迪有希望,他才能做出一系列的救贖進行自我拯救。故事中自由就是希望的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