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食與愛

來源:文書谷 8.11K

都應該在炊煙和炒鍋前熨過,知道生活是一件嚴肅且慵懶的事情,你的食物,養育着你的心肝脾肺,它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下面是有散文美食與愛,歡迎參閲。

散文美食與愛

散文美食與愛:愛上美食

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吃,但吃是為了生活。

從20xx年元旦開始,我發現了一樣世界上頂好的東西,它曾讓我激動萬分,怦然心動了好久,也讓我快樂無比,那就是美食!

週末只要不偷懶,一般會給自己弄點小吃的。在做美食(知道自己做的不叫美食,但原諒我吧,新手上路嘛。)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踏實,很安穩,就算沒有把握做得好吃,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它還是一樣的在那裏,安靜的等着我。我彷彿聽見它説:“嗨!夥計,你可以通過我來了解生活,我不會為你帶來名利的東西,但我是實在的,且保證原汁原味!”

突然想起Y女對我説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真正對你好的東西,其實都是從地下長出來的。當時她幽幽的眼神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現在才發現是醒世箴言啊!是的,美食不會像愛情那樣海枯石爛,不會甜言蜜語,但至少不會騙你。好的一頓食物,我可以花一到兩個小時來慢慢品嚐,為什麼以前不多做這樣的事情呢,而是把時間都花在愛情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上,且過程痛苦無比,結果也痛苦無比。

沒有經歷名利的追逐,當愛恨讓我懂得,能夠一直在家裏等着我的是一顆熱乎乎的饅頭。

這個發現真的,真的讓我歡喜。也許只有經歷過失戀,才懂得那麼一點人生的道理。就像美食一樣,只有靜下心來,慢慢享受它,你才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的,但各有特味。

散文美食與愛:美食

食物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大多數而言,怕僅僅只是入口之食,飽腹之物罷了!從快餐店點個餐,匆匆數口下腹,便忙其餘之事去了。而食物中的美,卻是越少有人體會得到了。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這是國小課文描寫北大荒的一句話。我總記得,扒開草叢後的水泡子,波光粼粼的竟是擠挨着的魚。這時候僅僅用手,便能拾滿一籃子的魚。魚、袍子、野雞,這都是食物,而僅僅是棒打,瓢舀這些獲取食物的過程,便能給予我們十足的美感。當然上述的魚、袍子是自然直接給予我們的恩賜,真正食物的獲取還是得依靠我們辛勤的勞動。在都勻工作的日子裏,常遠遠看見帶着斗笠的農人,在百米餘高的半山腰耕種勞作。山是種滿着李子樹,桃樹的。那時真是花開時節,白的李紅的桃,把整個山粉成一片桃李滿天下。想象一下身在其中的味道吧。清晨時分,在微涼清新的空氣中,從家中荷鋤走來,沿途滿是青山綠水,桃紅李白。於桃花樹下,在黑色的泥土中揮動鋤頭,翻開的泥土裏泛着特有的清香,與花香混合在一起,雖累,卻人心曠神怡。當汗水已滴落在泥土中足夠,背靠着桃花樹坐下,看着遠方玉帶蜿蜒、青山巍峨,聽着風聲鳥鳴,聞着泥土與花香。這難道不是一種絕佳的美的享受嗎?且在不久之後金燦的八月,當稻穀滿了倉,果實盈了筐。收穫的喜悦與滿足,這又是一層美的享受。當然真正的耕種勞作是沒有文字這般的詩情畫意的。但與我們的單調乏味工作相比,在土地裏耕種勞作,怕是要美了十二分罷!

當獲得了食材,雖然食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生吃,但絕大多數,還得經過廚師的一雙妙手來蒸煮炸炒之。美食的品嚐固然是一種美,但從食材到美食的過程,也是有着另一種美的。中國地大物博,中國菜也相應的品種繁多。假若你精力無限,簡直可以每天做菜不重樣,每天的廚房生活都是新奇而快樂的。中國菜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廚藝的多樣。單從小麥這一主食,細磨成粉,加水揉和成麪糰。揉和好的麪糰已極富勁道而延展性。拉,可以把小團面拉成細而長的麪條,技藝高超的拉麪大師甚至能拉出數百萬條。包,掐一小段麪糰壓扁,把肉菜包裹其中,便成了一個個包子餃子。壓圓便是餅,砌方就是饅頭。然後用水煮、蒸汽,有油炸,用火烤。一樣樣美食便新鮮出爐了。武藝有十八種,而廚藝怕是一百零八中也遠遠不止。無論是身處其中製作美食,或是置身事外觀賞過程,都是美的。現在很多人把廚師看出一份三流的職業,連聖人孔子都有過君子遠庖廚的警語。但學過生物學的都知道,人之所以能成猿人進化成人,吃熟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而第一個用火烤熟食物的,不就是廚師嗎!而作為一個依賴食物存活的人,當真應該掌握幾門廚藝!當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當中的成就感實在無與倫比。

當美食製作完成,剩下的任務便是吃了。美食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怎樣才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了?用昂貴稀有的食材,通過大師精湛的廚藝精心製作,由這所成就的食物當然色香味俱全。但美味便只能這般定義?我覺不然。當我們獲取了食材,在這食材中,實則已包含了陽光、泥土、綠水,甚至鳥鳴花香等一切有關於自然的因素,以及農人辛勤的勞動成分。每一種食材都是不同的,每一種都有其獨到的自然風味。我們的廚師,只要把食材本身的美體現了出來,這便是美味的。在味道中,還有一種尤為特別的存在,那是有關記憶的。那是有關於家鄉,有關於母親的,有關於一切美好的東西。當遊子的味蕾一旦接觸到這種味道,所得的感動將勝過人間一切山珍海味。

美食有着這般的美,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我們對食物的美越見漠視了。其中的緣由,分工是根本。當分工出現在人類社會,雖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但從此讓絕大多數人與自然隔絕開來。我們離開了土地,陽光,清風,綠水,花鳥樹木,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個狹小的車間或辦公室,每天進行單一重複的勞作,獲取生活的資本。因分工,我們脱離了自然,再無法感受到土地陽光花鳥樹木的自然之美,而對食物藴含的自然之美無視。因分工,我們脱離了土地,從此失去了與食物獲取之間的直接聯繫,不再珍惜每一顆蔬菜糧食。因分工,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廚房,無法在體會到美食製作中的期待,完成後的成就。因分工,我們每日行色匆匆,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食物,也吝嗇十分鐘去細細品嚐。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美食是與生活是等同的。我們對與美食的漠視,恰如我們對生活美的淡忘。社會已至此,要求其再返回過去,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之事。從現在起,親近自然,熱愛每一刻糧食與蔬菜。熱愛美食,熱愛生活吧!

美食與愛散文欣賞

散文美食與愛:唯有愛與美食不可分割

外公食道腫瘤,食物被堵住下不去,胃很餓,卻沒法吃飯。現在每天都只能吃一點點芝麻糊,有時候連芝麻糊吃了也吐。餓得頭腦不清楚了,每天張口閉口的每一個字都是關於吃。“沒吃飯唉,好餓。”“肚子餓死了,混得不好哎來你家都沒有米給我吃。”“找你哥哥借半斤米,我帶回家自己煮着吃。”“我要吃米,豆腐和青菜。”“中午早點做飯啊。”電話這頭聽着他的這些話,又好笑又心酸。所以啊,現在覺得能吃到好吃的東西,真的是一件特別特別幸福的事情。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分割,這世上還有比想吃一樣好吃的東西立刻就能吃到的感覺更幸福的事嗎?

能每天吃到好吃的,好幸福。

這周心情平復了一些。昨晚云云説我,是隱藏了很多事,情感不説出來的人。我説,好奇怪,過去我並不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我是軟弱的從未堅強過,怎麼如今我竟會是給人這樣的印象了。或許真的是成熟了許多。

這兩天又在思考人生追問理想。為什麼要考那些亂七八糟的證書?即使是法語研究生畢業又能有多大發展空間?

迷茫的時候,好希望能有高人指點。好希望未來那個更加成熟有經驗的我能夠過來教教我,告訴我該如何決定如何選擇。

聽她們説覺得大學過得很空虛,雖然很辛苦,但不過只是考試考證泡圖書館,除了這些一無所有。不知為什麼,這樣的話卻沒有引起我的共鳴。因為大學裏讀了一百本書,我覺得過得還是挺充實的。

那日形象設計課的老師拿我做示範,她説我,嘴脣很薄一定是能説會道的,雖然現在還缺少自信,給人的感覺是羞澀,但是以後經過歷練會是很強悍能幹的職業型的人。真的嗎?好好奇,這是否會成為真的。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分割,會,不迷茫,不慌張。

散文美食與愛:美食是一種生活態度

西方人説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我覺得三代未必培養一個美食家。現在在很多報刊上形形色色的美食家,其實合格的不多。有的人連什麼是美食的意義都弄歪了,比如很多所謂的“美食家”,開口就是吃過什麼名貴的東西,吃過多少珍貴的國家保護動物,這樣的“美食家”不僅誤導公眾,而且造孽過多,連食客的基本底線都不夠格。所以我喜歡王敦煌的叫法:吃主兒。當然夠“吃主兒”資格的也很少,我不夠格。我只是喜歡尋找美味的人而已。

首先我認為:美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美食是一種生活態度,富人有富人的美食,窮人也可以有窮人的美食。就算一年365天天天都吃青菜豆腐,只要吃的人心滿意足,那就是美食。

美食愛好者也有兩種:一種是隻喜歡吃而不動手去做,另一種是從買原料到做到吃整個過程他都會全身心投入的去享受。平民百姓要享受美食,估計走第二條路比較合適。

我自己喜歡美食一半可能是遺傳,一半是後天的培養。我爸爸是個吃飯比較挑剔的人,可是他從來不做飯,有時候媽媽忙,我從7歲就學着做飯了,做的不好還會捱罵,因此就想辦法學着做得好吃一點。

我小的時候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東西,那時候叫“趕社會主義大集”,每隔5天才有個集市。有一次,爸爸帶我去趕集,中午就到鎮上的一個餐廳吃飯,記得當時吃了一種白麪包、一個醬汁牛肉。那牛肉叫一個香啊,30多年了我再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牛肉了。在工作以後我一直在研究那種牛肉的做法,後來明白了,那時候幾個月才吃一回肉,能不覺得香嗎?

參加工作後收入還不錯,我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20多歲的時候,我每年都會一個人背上行囊在全國各地晃悠。記得有一次到杭州,當時杭州最有名的餐廳是天香樓和樓外樓,我第一天在樓外樓點了龍井蝦仁,第二天到天香樓點了西湖醋魚,結果魚端上來,發現足夠五個人吃。那頓飯吃了40多塊錢,相當於半個月的工資,而且餐廳服務員看我一個人吃飯居然點西湖醋魚,都在後面指指點點,可能認為碰到了暴發户吧。

改變我的是在新疆認識的一個老人。老人年輕的時候也是個人物,據説當年是少共國際師的戰士,還在蘇聯結過婚,回國後單身一人,就喜歡買菜做飯請客,尤其是喜歡請年輕人。有段時間我跟着老人去買菜,才發現這買菜做飯樂趣真的很多,尤其是市場上五顏六色的蔬菜,真是賞心悦目。喜歡做飯的人吃東西自然也就留心了,就開始研究菜譜,研究做飯的學問,甚至跑到一些餐廳向廚師請教一些訣竅。直到現在我有時間都會自己做菜,雖然我做菜不講究,也不懂得如何去講究,但是我很用心。我的心得就是隻要用心,就會好吃。就像煲一鍋湯,你一大早就要到市場去選擇原料,用心考慮放什麼作料,耐心地掌握火候,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一定錯不了。

我以為喜歡美食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而喜歡做飯的人一般也都是有愛心有情趣的人。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是很得做飯的真諦的,你想到吃飯人臉上滿足的表情,才能做出真正的美味來。

美食是不分階級的,不過美食卻有很多境界。那種一進飯店就點鮑魚魚翅的人,要麼吃的是公款,要麼就是擺闊的財主,跟美食基本上不沾邊。大吃大喝是最低級的美食做法,也是最低級的擺闊手段。清朝中國最有錢最會擺闊的大概要數蘇州揚州的鹽商,但是因為大家都很有錢,所以比着比着就比出了一點境界,以手工菜著稱的淮揚菜,這些人有一定的貢獻。我估計隨着中國人有錢的越來越多,在吃喝方面也會出一些境界,今後海里的鯊魚不再會為自己有翅而後悔不已了。

現在讓我説吃過的美味,首先能想出來的是江南的春筍和西南的豌豆尖,這兩樣東西我在廈門經常想念可是吃不着。廈門菜市場買的筍和豌豆尖,怎麼做都不是味,因為我曾經吃過的美味,春筍是山上寺廟的僧人自己現從山後的竹林中採的,豌豆尖是雲南的老鄉現從自家的地裏摘的,都是當季的時令菜蔬,再加上那種情境:看着滿上的翠竹,看着滿眼的油菜花,你在城裏哪裏找去呢?

在廈門也吃過特別難忘的菜蔬,那是在海滄一個農家,主人從門前的菜地現拔了一把油菜,清洗後直接炒的。我的一個上海同學跟這叫“活殺青菜”,這樣的菜餚要配着鄉村的清風吃,現在鄉村風味進了城,到處都是農家菜,形還在,可是神沒了。

所以真正的美味往往可遇不可求,你要想遇到,就要大膽嘗試。我到任何一個地方,最喜歡蒐羅的都是那些街頭的小吃,這裏面往往有獨特的美味。比如新疆的烤羊肉串,西安的葫蘆頭,四川的豆花,無錫的小籠包,只要在大酒店吃基本上一個味,你必須要自己到街頭去碰,才能碰到正宗的。

都應該在炊煙和炒鍋前熨過,知道生活是一件嚴肅且慵懶的事情,你的食物,養育着你的心肝脾肺,它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下面是有散文美食與愛,歡迎參閲。

散文美食與愛:愛上美食

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吃,但吃是為了生活。

從20xx年元旦開始,我發現了一樣世界上頂好的東西,它曾讓我激動萬分,怦然心動了好久,也讓我快樂無比,那就是美食!

週末只要不偷懶,一般會給自己弄點小吃的。在做美食(知道自己做的不叫美食,但原諒我吧,新手上路嘛。)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踏實,很安穩,就算沒有把握做得好吃,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它還是一樣的在那裏,安靜的等着我。我彷彿聽見它説:“嗨!夥計,你可以通過我來了解生活,我不會為你帶來名利的東西,但我是實在的,且保證原汁原味!”

突然想起Y女對我説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真正對你好的東西,其實都是從地下長出來的。當時她幽幽的眼神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現在才發現是醒世箴言啊!是的,美食不會像愛情那樣海枯石爛,不會甜言蜜語,但至少不會騙你。好的一頓食物,我可以花一到兩個小時來慢慢品嚐,為什麼以前不多做這樣的事情呢,而是把時間都花在愛情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上,且過程痛苦無比,結果也痛苦無比。

沒有經歷名利的追逐,當愛恨讓我懂得,能夠一直在家裏等着我的是一顆熱乎乎的饅頭。

這個發現真的,真的讓我歡喜。也許只有經歷過失戀,才懂得那麼一點人生的道理。就像美食一樣,只有靜下心來,慢慢享受它,你才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的,但各有特味。

散文美食與愛:美食

食物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大多數而言,怕僅僅只是入口之食,飽腹之物罷了!從快餐店點個餐,匆匆數口下腹,便忙其餘之事去了。而食物中的美,卻是越少有人體會得到了。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這是國小課文描寫北大荒的一句話。我總記得,扒開草叢後的水泡子,波光粼粼的竟是擠挨着的魚。這時候僅僅用手,便能拾滿一籃子的魚。魚、袍子、野雞,這都是食物,而僅僅是棒打,瓢舀這些獲取食物的過程,便能給予我們十足的美感。當然上述的魚、袍子是自然直接給予我們的恩賜,真正食物的獲取還是得依靠我們辛勤的勞動。在都勻工作的日子裏,常遠遠看見帶着斗笠的農人,在百米餘高的半山腰耕種勞作。山是種滿着李子樹,桃樹的。那時真是花開時節,白的李紅的桃,把整個山粉成一片桃李滿天下。想象一下身在其中的味道吧。清晨時分,在微涼清新的空氣中,從家中荷鋤走來,沿途滿是青山綠水,桃紅李白。於桃花樹下,在黑色的泥土中揮動鋤頭,翻開的泥土裏泛着特有的清香,與花香混合在一起,雖累,卻人心曠神怡。當汗水已滴落在泥土中足夠,背靠着桃花樹坐下,看着遠方玉帶蜿蜒、青山巍峨,聽着風聲鳥鳴,聞着泥土與花香。這難道不是一種絕佳的美的享受嗎?且在不久之後金燦的八月,當稻穀滿了倉,果實盈了筐。收穫的喜悦與滿足,這又是一層美的享受。當然真正的耕種勞作是沒有文字這般的詩情畫意的。但與我們的單調乏味工作相比,在土地裏耕種勞作,怕是要美了十二分罷!

當獲得了食材,雖然食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生吃,但絕大多數,還得經過廚師的一雙妙手來蒸煮炸炒之。美食的品嚐固然是一種美,但從食材到美食的過程,也是有着另一種美的。中國地大物博,中國菜也相應的品種繁多。假若你精力無限,簡直可以每天做菜不重樣,每天的廚房生活都是新奇而快樂的。中國菜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廚藝的多樣。單從小麥這一主食,細磨成粉,加水揉和成麪糰。揉和好的麪糰已極富勁道而延展性。拉,可以把小團面拉成細而長的麪條,技藝高超的拉麪大師甚至能拉出數百萬條。包,掐一小段麪糰壓扁,把肉菜包裹其中,便成了一個個包子餃子。壓圓便是餅,砌方就是饅頭。然後用水煮、蒸汽,有油炸,用火烤。一樣樣美食便新鮮出爐了。武藝有十八種,而廚藝怕是一百零八中也遠遠不止。無論是身處其中製作美食,或是置身事外觀賞過程,都是美的。現在很多人把廚師看出一份三流的職業,連聖人孔子都有過君子遠庖廚的警語。但學過生物學的都知道,人之所以能成猿人進化成人,吃熟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而第一個用火烤熟食物的,不就是廚師嗎!而作為一個依賴食物存活的人,當真應該掌握幾門廚藝!當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當中的成就感實在無與倫比。

當美食製作完成,剩下的任務便是吃了。美食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怎樣才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了?用昂貴稀有的食材,通過大師精湛的廚藝精心製作,由這所成就的食物當然色香味俱全。但美味便只能這般定義?我覺不然。當我們獲取了食材,在這食材中,實則已包含了陽光、泥土、綠水,甚至鳥鳴花香等一切有關於自然的因素,以及農人辛勤的勞動成分。每一種食材都是不同的,每一種都有其獨到的自然風味。我們的廚師,只要把食材本身的美體現了出來,這便是美味的。在味道中,還有一種尤為特別的存在,那是有關記憶的。那是有關於家鄉,有關於母親的,有關於一切美好的東西。當遊子的味蕾一旦接觸到這種味道,所得的感動將勝過人間一切山珍海味。

美食有着這般的美,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我們對食物的美越見漠視了。其中的緣由,分工是根本。當分工出現在人類社會,雖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但從此讓絕大多數人與自然隔絕開來。我們離開了土地,陽光,清風,綠水,花鳥樹木,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個狹小的車間或辦公室,每天進行單一重複的勞作,獲取生活的資本。因分工,我們脱離了自然,再無法感受到土地陽光花鳥樹木的自然之美,而對食物藴含的自然之美無視。因分工,我們脱離了土地,從此失去了與食物獲取之間的直接聯繫,不再珍惜每一顆蔬菜糧食。因分工,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廚房,無法在體會到美食製作中的期待,完成後的成就。因分工,我們每日行色匆匆,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食物,也吝嗇十分鐘去細細品嚐。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美食是與生活是等同的。我們對與美食的漠視,恰如我們對生活美的淡忘。社會已至此,要求其再返回過去,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之事。從現在起,親近自然,熱愛每一刻糧食與蔬菜。熱愛美食,熱愛生活吧!

美食與愛散文欣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