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歌曲的散文隨筆:情歌不老

來源:文書谷 1.87W

本站:《情歌不老》是一篇寫歌曲的散文隨筆,作者一一列舉了自己身處於每個不同人生階段所流行的歌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閲讀這篇文章吧!

有關歌曲的散文隨筆:情歌不老

“我只想唱這一首老情歌,讓回憶再湧滿心頭。當時光飛逝,已不知秋冬,這是我唯一的線索”。

我三十二歲那年,還在濟南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結識了林哥。林哥説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品茗讀書,二是唱歌散步。在年底單位組織的文藝聯歡晚會上,演唱這首《老情歌》,是他的拿手好戲。後來因工作變動,我回到了東營,儘管之後二人再也沒有見過面,偶爾也會電話聯繫,交流一下人生感悟和學習的心得。

腦海中一邊縈繞着《老情歌》的旋律,一邊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林哥講的那個故事。林哥家住在解放閣黑虎泉附近,平時經常在晚飯後外出散步,順便去泉眼旁打水,然後回家用泉水煮茶讀書。散步途中,都要經過一個醫院。這家醫院和其他醫院的不同之處,裏面住的多是些奇怪的病人。有時他會看見一個小孩,獨自一個人在院子裏玩,一邊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腦瓜殼,一邊説道“又唱歌了,又唱歌了”。

之所以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因為曾經有段時間,自己特迷唱歌,腦海中會經常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旋律,像極了林哥説的那個小孩。

讀國小的時候,正流行搖滾樂、信天游。廣播裏、喇叭中經常聽到“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失的歲月”。有一回父親帶我去鄉衞生院打針,打老遠就聽到北邊王莊中學操場的大喇叭在高分貝地播放《一無所有》和《信天游》。耳邊也不時聽到路上有村民在抱怨,“有毛病蠻,天天放這破歌,真是煩煞人了”。

在當時,這些歌就像年輕人燙的頭髮和穿的喇叭褲,倍受上了年紀的村民吐槽,無不認為“唱得難聽”。很久以來在人們心裏,好聽的歌曲一定是旋律優美、輕鬆舒緩或者是積極向上、給人力量的,比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知音》《高天上流雲》《敖包相會》《在那遙遠的地方》等等。而不是這種低沉沙啞,像是揹着一袋子面走路,又或被繩子捆着往前爬的感覺。

然而,不管大人如何認為,對於正在讀中學的學生而言,卻説這些歌寫得極好,聽後讓人產生強烈共鳴,一時引來瘋狂傳唱。當時自己年少不懂事,好歌孬歌也分不出高下,反正見別人唱,自己也跟着哼哼,直到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其中端倪。這些歌曲大多反映了那個年代的青年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覺醒和生活困境的抗掙,也有對自由的追求嚮往以及對愛情的渴望執著。當自感無力改變現實時,通過一番大吼大叫,情感得到了宣泄表達,心靈也得到了歸屬。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慢慢領悟到,正如有人喜歡吃辣炒大腸,也有人受不了重口味一樣,歌曲只要大聲唱出來,便會有人喜歡和受益。當然,那些低俗下流的淫曲濫調不在其列。

然而,隨着年齡慢慢漸長和時代變遷,那些曾廣被年輕人傳唱的情歌也慢慢有所起伏。高中時,黃土高坡式的曲風漸漸被港台式的曲風所代替,“昨日象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把你的心我的心穿一穿”以及那土氣十足的“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又開始在大街上、人羣中播放傳唱,不管歌詞立意高低、內涵咋樣,都是起初火得一塌糊塗,後來又銷聲匿跡了。

上了大學,情歌又有了新的發展。《冰糖葫蘆》《千紙鶴》《999朵玫瑰》《我不想説》,一看曲目,就知道歌曲滿含深情、愛意濃濃,表達直白。還記得當年一位任系學生會長的學長,攜女友在校園文藝聯歡會上,傾情演繹了一首《心雨》,被學弟學妹奉為經典、廣為傳唱,繼而在全系範圍內掀起了一陣學唱情歌的熱潮。回想當時比較流行的歌曲有,《霧裏看花》《站台》《笑臉》等等。當然,熱衷於此的總是那些喜歡唱歌的人,對於不愛唱歌的人來説,不管旋律如何變化,他們都會作冷眼旁觀。

參加工作以後,隨着人生閲歷增加,對何謂好歌的體會也越來越深。好歌之所以成為好歌,就象是老朋友,多是那些歷久彌新,百聽不厭,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歌曲。就像《在那遙遠的地方》《敖包相會》《草原夜色美》等等,往往什麼時候聽,總令人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似乎這些歌曲已經超越了個體的情感,昇華為羣體的憂傷和優美,演唱過程中,不論是歌者還是聽眾,總會令人充滿嚮往和想象。這些歌曲往往寓深情厚誼於平實無華的訴説以及沁人心脾的旋律當中。那些優美的旋律,也多數和土地、故鄉、個人命運以及生活氣息融為一體。細細品味,讓人覺得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唱歌,而是在欣賞生命,與靈魂交流。與之相比,那些如“我的愛,赤祼祼”,“哼哼哈嘿,我只用雙截棍”,“我的滑板鞋,時尚時尚夠時尚”儘管話語表達熾熱濃烈,卻總覺情感難抵人心深處,呻吟過後,往往再難燃起激情。

歌曲總會打上時代的印記,往往是什麼年代的人唱什麼年代的歌,但也有些經典的歌曲超越了時代,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歷經多年仍被廣為傳唱。比方説上世紀80年代的那些經典影視劇的歌曲,無論詞曲均意藴雋永,聽後令人回味無窮。如《渴望》《好人一生平安》等等,當年電視連續劇播出時引得萬人空巷,也讓主題曲火得刻骨銘心。再比如《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電視連續劇的歌曲,劇中詞曲皆是上品,且又相輔相承,與劇情配合得天衣無縫,非常感人。後來隨着港台影視劇的進入,對情歌又有了新的變化和補充,《上海灘》《鐵血丹心》《一簾幽夢》《星星知我心》等等,詞曲旋律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如今閒來無事,閉門聽上幾曲,在感懷往事、尋找初心的同時,總有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味道。通過聽歌唱歌,也懂得了應該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與80年代的歌曲相比較,00後的歌曲則多情感濃烈,風格多變,不一而足。如重金屬、草原風等一系列歌曲,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令人耳目一新,有的還被編成了廣場舞音樂。也有的歌曲比較前衞,歌詞稍顯晦澀,旋律不夠清新流暢,卻不影響萬千粉絲為之傾倒痴迷,年輕人傳唱得很火,上了歲數的卻聽不明白,極像了當年的《一無所有》。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歌曲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於生在70年代的人來説,可謂既吃過窩窩頭,也嘗過海蔘粥,聽過的歌曲兼具多種風格,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解讀也更加多元。有時自己也倍感慶幸,從小到大聽到了那麼多的好歌,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聽歌唱歌的同時,自己也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情歌總是和青春密不可分。什麼樣的青春就會唱什麼樣的情歌,有什麼樣的年華就會喜歡什麼樣的旋律,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衷情什麼的曲子。正如一位作家説的那樣,看《梁祝》、品《化蝶》時哭的一塌糊塗的人,現實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難和痛苦,也輕易不會出現自尋短見的極端行為,因為自身的悲情得到了宣泄,對人生的領悟也會更加透徹。相反,那些平時看起來比較堅強、有淚不輕彈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傷和想不開。由此看來,聆聽好的歌曲和音樂,對人性還有救贖功能。

清明前後的一段時間裏,自己忽然感覺身體出現了些異樣。起初右胳膊痛、麻,且不聽使喚,端碗盛飯、拿筷子也哆哆嗦嗦。後來,便是脖子咯吱咯吱作響,像是軸承裏摻了二兩沙子。正在感歎上有老下有小、老婆正在懷二寶,重任在肩、壓力山大之際,卻已是人到中年,未老先衰,思後不禁滿腹悲情。此時,腦海中忽然響起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旋律,於是盤腿靜坐,任由旋律迴盪。待一曲結束,眼角微微有些濕潤,卻覺苦澀之情頓減,抑鬱之心釋然,心靈又復歸寧靜。

進入穀雨之後,氣温回升,滿眼皆綠,心情也大放異彩,就連電線杆子也看着高挑帥氣。此時,腦海中又湧現出“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心裏頭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臉”等旋律,感覺生活真的很有奔頭。人們常説,“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多讀可以療俗。”細一琢磨,音樂和歌曲也有類似功能。多聽一些好歌、老歌,真可謂有益身心,其樂無窮,因為音樂能夠讓人變得真誠。當然凡事要有度。喜歡唱歌聽歌的好處固然很多,如若痴迷過頭,那苦惱也無法避免。其中之一,就是不管時機場合,腦海中經常會出現旋律,有時縈繞良久也散不了。比如,緊張着急的時候會產生旋律,興高采烈的時候也會產生旋律;幹活的時候會產生旋律,晚上睡不着的時候也會產生旋律,旋律一多,人就容易分心,幹啥也不專注,工作沒效率。這也是長期以來,我對林哥講的故事記憶猶新的緣故。

因為一個故事,記住了一個人,因為一些歌曲,感恩了一個時代。曾經擁有對美好事物的切身感悟,哪怕只有短暫一瞬,也堪稱永恆,或許這就是青春不老的祕訣。如此想來,自己真夠幸運。

扈丙森

公眾號:紅羅山書院

※本文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