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西山

來源:文書谷 1.99W
蘇軾·赤壁·西山

長江北岸的古城黃州有一處綠樹紅牆、重樓疊閣分佈在赤色的赤鼻山上的建築羣,這便是著名的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它南緩北陡,靠江邊的巖石突出下垂,西端斷沒於一汪碧水之中,顏色赭赤,屹立如壁而得名赤壁。又因文學巨匠蘇東坡而聞名於世,成為有名的遊覽勝地。
赤壁背山面江,風景優美,在蘇軾被貶謫黃州期間,雖處逆境,卻志存高遠;雖遭挫折,卻依然大度豁達。常與友人泛舟壁下,借明月、清風、激流、碧波,以抒懷壯志。一次他和幾個友人駕着小船,遊覽赤壁歸來之後,便寫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賦》。過了三個月,他和兩個友人再遊赤壁,有了《後赤壁賦》。這兩篇賦文非常優美,有“兩賦蹁躚,宏文偉麗古今傳”、“賦到此翁無古人”的讚譽。
走進赤壁公園大門,遠遠便可以看見屹立江畔的蘇軾全身立像雕朔,只見他頭戴東坡巾,腳登人頭靴,背手執卷,衣衫飄拂,雙目注視着遠方,生動地再現了詩人當年面對大江吟詩作賦的神態。再往上走,就是二賦堂、坡仙亭、留仙閣、碑閣等。存放着蘇軾前後《赤壁賦》的木刻和石刻,坡仙亭內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草書手跡石刻。遙想當年,斷崖千尺,水光接天,赤壁之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秋夜,“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冬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鳴谷應,風起雲湧”,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讀《黃州快哉亭記》,想起《超然台記》,蘇軾、蘇轍的分工合作天衣無縫,不得不驚歎《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的黃州城赤鼻磯頭。在其上游有“赤壁磯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斷崖壁立,江水深碧”的一派浩瀚,呈現出深、靜、緩、寬的特徵,蘇東坡就是在這裏“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上”,心潮澎湃,文思如湧,寫出傳誦千古的前、後《赤壁賦》的;在赤壁磯頭下游,衝出磯頭的江水,尤如突破狹窄瓶頸,奔騰而下,咆哮湍急,且江岸由西北向東南急轉,豁然開闊,更利於江水渲瀉,蘇轍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合,晝則舟楫出沒於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的描繪,在“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氣勢中蘇軾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
除此之外,蘇軾還為黃州人留下了“東坡肉”,午餐的時候,我們品嚐了正宗的黃州赤壁味極鮮美的“東坡肉”,由於它的燒法獨特,有“慢著火,少著水”的烹飪要領,故而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味美異常,因其味美香醇,膾灸人口,自古倍受人們喜愛,自然成為鄂東地區筵席飲宴中的一道名菜。
今天的黃州,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大黃州的宣傳力度,集各媒體、攝影藝術家、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在蘇東坡誕辰九百七十週年前夕的11月19日這天,舉辦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走近東坡赤壁”攝影藝術及文學創作研討會》活動,百餘景仰者相約而來,聆聽王先生抑揚頓挫、激情澎湃的講座,共同紀念這位超凡脱俗的曠世才子,領略一代文豪的獨特魅力,傳承黃州千百年來的人文精神。活動是成功的,黃岡市友元沖印有限公司、黃岡文聯、黃岡市人民廣播電台、黃岡日報、鄂東晚報、黃岡市旅遊局等積極組織與參與,各種媒體對活動的宣傳也熱火朝天,形成了一種走進黃州的熱潮,為黃州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一江之隔的鄂州西山呢?
與黃州赤壁隔江相望的西山,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以吳王故都為特色歷史文化景觀,以孫權、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古靈泉寺為標誌的佛教文化景觀和以西山園林為主體的自然景觀在這裏巧妙融和,交相輝映,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遊覽並留下了不少詩賦名篇。在西山,隨處都可以尋到他們以及蘇軾的遺蹟,西山南麓的九曲嶺上有“九曲亭”,取“羊腸九曲”之義,亦即“懷坡亭”。而這半山腰的孤亭,也曾有過多少寂寞與憂傷。“西山一上十五里,風架兩腋飛催嵬。同遊困卧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台。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可見蘇東坡當時也是寂寞憂傷的,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情與境遇,才讓蘇軾在謫居黃州時,時常過江興攀西山,覓得故址,擴地重修被荒廢的九曲亭,如今亭內黃屏紅柱,屏壁正反兩面,分別書有蘇軾的《西山詩》詩和蘇轍的《九曲亭記》。
這西山,一邊是詩人的失意惆悵,一邊是一代國君的滿懷豪情;一邊在不斷宣泄着懷才不遇的落寞,一邊在抒寫着逐鹿中原的雄壯篇章。
不僅如此,西山的菩薩泉和東坡餅與蘇東坡也不無關聯,菩薩泉水清冽甘醇,澄澈見底,據説蘇東坡謫居黃州時,一朋友汲此泉水與其共飲,高興地稱此泉可比惠山泉,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使被貶的蘇東坡成了菩薩泉的常客了,終日寄情于山水之間,盡情揮灑筆墨,以至有了《菩薩泉銘並序》,並留下了“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何入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的詩句,聊補自己的貧窮之狀。
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美食家,如今還有不少以“東坡”命名的名饌,黃州有“東坡肉”,西山就有“東坡餅”,有鬆酥爽脆,常啖不厭的特點,據説西山靈泉寺長老敬慕蘇東坡人品學識,以齋食素點千層餅相待,東坡食之後,稱頌備至:“爾後東坡再來,能以此餅相待,足矣”,東坡餅也由此得名。
雖説蘇軾在鄂州西山也留下了不少詩詞,也留下了不少讚美西山的遺蹟,可是我總覺得鄂州並沒有高度重視人文西山的開發和推廣,更沒有像黃州那樣,利用蘇東坡的優勢加以宣傳,傳承人文精神。今天的鄂州只有一日報的主要紙媒,文聯期刊《江南風》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不及黃州的《江山文藝》,作為西山腳下的我們又該作如何感慨呢?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2006。11。23

長江北岸的古城黃州有一處綠樹紅牆、重樓疊閣分佈在赤色的赤鼻山上的建築羣,這便是著名的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它南緩北陡,靠江邊的巖石突出下垂,西端斷沒於一汪碧水之中,顏色赭赤,屹立如壁而得名赤壁。又因文學巨匠蘇東坡而聞名於世,成為有名的遊覽勝地。
赤壁背山面江,風景優美,在蘇軾被貶謫黃州期間,雖處逆境,卻志存高遠;雖遭挫折,卻依然大度豁達。常與友人泛舟壁下,借明月、清風、激流、碧波,以抒懷壯志。一次他和幾個友人駕着小船,遊覽赤壁歸來之後,便寫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賦》。過了三個月,他和兩個友人再遊赤壁,有了《後赤壁賦》。這兩篇賦文非常優美,有“兩賦蹁躚,宏文偉麗古今傳”、“賦到此翁無古人”的讚譽。
走進赤壁公園大門,遠遠便可以看見屹立江畔的蘇軾全身立像雕朔,只見他頭戴東坡巾,腳登人頭靴,背手執卷,衣衫飄拂,雙目注視着遠方,生動地再現了詩人當年面對大江吟詩作賦的神態。再往上走,就是二賦堂、坡仙亭、留仙閣、碑閣等。存放着蘇軾前後《赤壁賦》的木刻和石刻,坡仙亭內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草書手跡石刻。遙想當年,斷崖千尺,水光接天,赤壁之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秋夜,“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冬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鳴谷應,風起雲湧”,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讀《黃州快哉亭記》,想起《超然台記》,蘇軾、蘇轍的分工合作天衣無縫,不得不驚歎《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的黃州城赤鼻磯頭。在其上游有“赤壁磯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斷崖壁立,江水深碧”的一派浩瀚,呈現出深、靜、緩、寬的特徵,蘇東坡就是在這裏“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上”,心潮澎湃,文思如湧,寫出傳誦千古的前、後《赤壁賦》的;在赤壁磯頭下游,衝出磯頭的江水,尤如突破狹窄瓶頸,奔騰而下,咆哮湍急,且江岸由西北向東南急轉,豁然開闊,更利於江水渲瀉,蘇轍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合,晝則舟楫出沒於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的描繪,在“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氣勢中蘇軾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
除此之外,蘇軾還為黃州人留下了“東坡肉”,午餐的時候,我們品嚐了正宗的黃州赤壁味極鮮美的“東坡肉”,由於它的燒法獨特,有“慢著火,少著水”的烹飪要領,故而酥而不爛,油而不膩,味美異常,因其味美香醇,膾灸人口,自古倍受人們喜愛,自然成為鄂東地區筵席飲宴中的一道名菜。
今天的黃州,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大黃州的宣傳力度,集各媒體、攝影藝術家、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在蘇東坡誕辰九百七十週年前夕的11月19日這天,舉辦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走近東坡赤壁”攝影藝術及文學創作研討會》活動,百餘景仰者相約而來,聆聽王先生抑揚頓挫、激情澎湃的講座,共同紀念這位超凡脱俗的曠世才子,領略一代文豪的獨特魅力,傳承黃州千百年來的人文精神。活動是成功的,黃岡市友元沖印有限公司、黃岡文聯、黃岡市人民廣播電台、黃岡日報、鄂東晚報、黃岡市旅遊局等積極組織與參與,各種媒體對活動的宣傳也熱火朝天,形成了一種走進黃州的熱潮,為黃州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一江之隔的鄂州西山呢?
與黃州赤壁隔江相望的西山,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以吳王故都為特色歷史文化景觀,以孫權、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古靈泉寺為標誌的佛教文化景觀和以西山園林為主體的自然景觀在這裏巧妙融和,交相輝映,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遊覽並留下了不少詩賦名篇。在西山,隨處都可以尋到他們以及蘇軾的遺蹟,西山南麓的九曲嶺上有“九曲亭”,取“羊腸九曲”之義,亦即“懷坡亭”。而這半山腰的孤亭,也曾有過多少寂寞與憂傷。“西山一上十五里,風架兩腋飛催嵬。同遊困卧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台。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可見蘇東坡當時也是寂寞憂傷的,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情與境遇,才讓蘇軾在謫居黃州時,時常過江興攀西山,覓得故址,擴地重修被荒廢的九曲亭,如今亭內黃屏紅柱,屏壁正反兩面,分別書有蘇軾的《西山詩》詩和蘇轍的《九曲亭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