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竹子的散文_描寫竹子的散文

來源:文書谷 8.69K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説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下面是有歌頌竹子的散文,歡迎參閲。

歌頌竹子的散文_描寫竹子的散文

歌頌竹子的散文:竹子的品格

夏日的城市遊園,茂盛的竹子隨風搖曳着,吶吸着陽光散發的熱能,給人以清涼。我漫步在遊園中,聞着竹子散出的清香,心中的涼意頓起。在我的印象中,能在北方的城市遊園中見到竹子,還是近幾年的事。而我最初知道竹子,還是上國小時,讀到的那篇課文《井岡翠竹》,那篇課文描寫了竹子的堅韌與百折不撓,讓我記憶猶新。

而我眼前的竹子,細細的;被人工有意識的密密種植着,看上去是温順的,從遠處看去似一簇綠箭直插雲天,從近處看又如一團綠綿起伏在人造草球上,盡情向人們展示着茂林修竹般的美,雖然,我不知這些竹子的品種,也許它們永遠就長不高,更不會像《井岡翠竹》那篇課文中所描寫的竹子那樣挺拔,但它們卻實實在在把美送進了人們的心坎兒裏。

我讚美竹子,是因為竹子有着高風亮節的風範,我曾從一些影像中,看到過生長在南方山地間那一片又一片竹節欣長的竹林,挺拔的身軀傲然天虹,似乎給人一種偉岸無比的感覺,難怪鄭板橋在他的詩作《竹石》中對竹子充滿了敬意:“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來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是江蘇人,他的一生畫竹、品竹、讀竹,竹的風節也由此影響了他的一生,其兩袖清風和一生清白,是鄭板橋留給後人的最深印象。他的另一首詩《竹》,則從竹子的另一面,給人們亮明瞭竹子的操守:“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竹子以它自己特有的本性為人所仰視,古往今來,竹子總能讓文人墨客們所傾倒。

空竹無心,能納百川。這應該就是我所理解的竹子所具有之精神,竹子可以讓人做成樂器;又可以讓人做成家居用品,當我們在自己的温馨港灣裏,盡情享受生活所帶來的樂趣,傾聽着曼妙竹音,任憑吹竹彈絲的音韻調節心境,讓心境由激越變為平緩時,又有誰不能為竹子的品格稱好呢?

歌頌竹子的散文:竹

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在公園裏,在小院中,在山坡上常常都會看見竹子的身影。

我愛竹子,愛它的樣子。春雨剛過,鮮嫩的竹筍就破土而出。它們從土地冒出來,從石縫中鑽出來,從沙礫中擠出來……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比鋼釺還堅硬,比風鑽更鋭利,任何阻礙也壓制不住它們向上的生機。竹筍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乳汁,幾個月工夫,就長成了一片竹林。竹子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涼舒適。它的整個身體油亮亮的,綠得像一塊翡翠。一陣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像少女輕撫琴絃,像春蠶吞食桑葉,聽上去十分愜意。

我愛竹子,愛它的頑強。每當狂風暴雨來臨,它們個個精神抖擻,毫不畏懼。即使狂風吹落它們的枝葉,暴雨折斷了它們的“脊樑”,它們仍然不肯向暴風雨低頭,高高地挺立着,將根深深地紮在泥土裏。它們像一排排堅強不屈的士兵一樣,不肯向敵人投降屈服。

我愛竹子,愛它的無私奉獻。竹子全身都是寶,它的主幹可以做房樑,枝幹可以用來加工成筆桿或扇子,既精緻又美觀。竹片還能做成許多生活用品:如扁擔、涼蓆、竹椅等,竹葉可入藥或泡茶,竹根可以做根雕等工藝品……可以説竹子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綠色寶藏。竹子任由人們從它身上索取,卻從不抱怨。

我愛竹子,愛它的品質,愛它的堅強不屈,愛它的默默無聞,愛它的無私奉獻。在生活中就有着這樣的人。5.12汶川大地震中,有數以萬計的羣眾受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武警官兵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着,每天都在廢墟中挖掘着,搜尋着倖存者,他們用無私的愛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受難羣眾。這種精神不正是竹子的精神嗎?在去年湖南發生的冰凍雪災面前,電力工人們衝鋒在前,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有三名烈士因工殉職,他們的獻身精神不也具備竹子的高貴品格嗎?

這些英勇的戰士,為了人民的利益,他們光榮地獻身祖國,他們值得我們歌頌,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要像竹子一樣,做一個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人。

歌頌竹子的散文:竹

我喜歡竹,小時侯在崇明島“插隊落户”,曾迷戀村前宅後的竹園。幹活勞累時,躺在竹蔭裏休息,聽風吹竹葉幽響不絕,看眼前天光綠影班駁,記憶中和竹子有關的古詩紛紛湧上心頭。

最熟悉的是王維的《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從小就會背,在鄉村竹園裏獨自吟誦時,卻難以體會它的妙處。那時,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飢餓,疲憊,沒有明月相照,更沒有古琴可彈,哪裏來那一份閒適和風雅?

倒是想起李商隱的《湘竹詞》,有些共鳴:“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寫詩需要靈感和情緒,讀詩其實也一樣,不同的心情和處境,讀相同的詩,也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在城市裏生活,和竹子相處的機會不多,讀古人的詠竹詩篇,似有清風撲面。

南朝劉孝先的《詠竹》,是最早以竹為題的詩:“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人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那也許是詩人以竹自比,感歎懷才不遇,最後那兩句很有想象力。

唐詩宋詞中,寫到竹子的詩不計其數。李賀寫過一組詠竹詩,流傳雖不廣,其中有佳句:“風吹千畝迎風嘯,烏重一枝入酒樽。”

蘇東坡的愛竹,也許前無古人,竹子和他終身相伴,不管到哪裏,他的眼簾裏不能沒有竹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他的名言。年輕是,東坡詠竹有豪邁之風:“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中年看竹心情平淡:“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淨無塵,幾硯寒生霧”;到老年:“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由豪邁到平靜恬淡。這是他人生的軌跡,而詩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心態寫照。

唐詩詠竹詩句中,讀來最親切者莫如劉長卿《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中的那兩句:“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蔭待我歸。”這句詩句中,竹子是忠誠親切的朋友,永遠默默地站立在那裏,以清涼的綠蔭迎候詩人的歸來。

歌頌竹子的散文:石縫間的竹

石縫間倔強的生命——竹,你的性格使我感動得悄然淚下……

在寒風刺骨的嚴冬,見一株竹子傲然挺立着,它長得那麼青翠,長得那麼堅決,那麼痛快!它的根,牢牢抓住巖石間的縫頑強生長,它的幹,總是那麼挺直,力求上進,它的枝,直挺挺的向外伸展,對抗着西北風,它的葉,青翠欲滴,樸素、不修飾、不渲染。它是傲視一切困難、對着嚴寒宣戰的勇士!你的每一寸生長都是多麼艱苦的拼搏。向上、向上、再向上,是你的性格。

竹雖然沒有茉莉的清香恬雅;也不及牡丹的華麗富貴;也不如秋菊的那麼嬌挺;雖然沒有楊柳那婆娑的姿態,也沒有那屈曲盤旋的虯枝;但它卻有松柏的顏色,菊花的性格,臘梅的風姿;雖沒有玉蘭的清麗淡雅,去洋溢着濃郁的戰鬥氣氛。風霜雨雪的磨難,改變不了它對綠色的執着,一陣西北風吹過,樹枯了的枯了,大多數花也都謝了,樹枯樹萎,花落花飛,要想再見他們的新面貌,只等來年。但在這寒冬,竹卻更加堅韌,力求上進顯挺拔身姿,不論環境的惡劣,你依然堅定,執着,你不正如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你不擇取生長地,只想在嚴冬還留有一抹綠色,只有鬆、梅才配合你媲美。

竹子雖紮根在破巖中,但它咬定青山,基礎牢固;它不選擇生長地,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不論各方來風如何猛刮,它依然堅定強勁,你就只想到它是竹?你就沒有想到我國英勇的哨兵?難道他們不正體現了竹的精神,竹的意志的堅定頑強和傲視一切困難的無畏品格嗎?我讚美竹,因為他不但象徵了英勇善戰人民,而且也象徵了我們民族那種奮發圖強,不怕困難,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意志!同時,希望一切生命都敢於去在困境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錘鍊自己,成長自己,直到使生命昇華,這不也是竹的精神麼?

竹是不平凡的,我要高聲讚美竹!這個石縫間的生命。

※本文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