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叉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2.03W
豆子叉的故事

每當蠶豆上市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沈九和他的豆子叉的故事,豆子叉是用毛竹削成,類似洋人吃西餐用的那種小叉。我和我的童年夥伴都有,而且都是自己做的,一是用他叉豆確實比筷子一棵一棵夾方便,另外也覺得好玩,是一個不錯的玩具。可沈九的豆子叉不是毛竹削的,而是鋥光瓦亮的不鏽鋼製品,據説還是當年陳毅送給他的呢,我每次見了都覺得眼饞。沈九看出我的心思,對我説:我們村打凌博先生以後就沒有出過象樣的讀書人,根發不是讀書的料,將來我準備讓他參軍。村裏要是再能夠出個秀才也只能指望你了,好好唸書,將來要是考上高中,我這把叉就送給你,真正的德國貨呢,不信你看上面刻有洋文。我當時還在讀國小,也不清楚讀高中是個什麼概念,但是他的承諾顯然是對我的最高獎賞。
沈九是我們村第一任村支書,他兒子根發是我童年夥伴。沈九早年參加過新四軍,在村裏也算是老革命了,他見過陳毅、粟裕,每當提起這些,他都是眉飛色舞,津津樂道,聽的人也格外的聚精會神。可在文革那擋子他卻因此捱了批,也遊了街,罪名是自首變節,出賣陳毅。這罪名可真夠大的,判幾年刑恐怕已是輕的了。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新四軍北撤那年,正趕上沈九患傷寒,沒能跟上部隊,就留在了家。後來國民黨政府對參加過新四軍的人進行登記,沈九在被登記之列,登記表上有一攔:領導姓名,他原想填同村李二毛的,因為當時二毛是沈九的班長。但二毛太沒名氣,沈九想,我的領導不能是無名小卒。靈機一動,他就填上了司令員陳毅的名字。他覺得這很露臉,本來麼,我的領導就是陳毅,沒錯。當時他確是這麼想的,沒想到這卻成了他出賣陳毅的罪證。後來有人開玩笑説:要是當年他把他的領導填上了毛澤東,出賣毛澤東的罪名恐怕夠他槍斃幾回了。
自從出賣陳毅的事傳開後,沈九的名氣着實火了一把,你想能出賣陳毅的人是何許人?那必定是對陳毅非常瞭解又很親近的人,於是好事的人都來打聽,甚至一些小報記者也來採訪。據沈九説,他當年是陳毅的警衞員,陳老總親切的稱他為九娃,師首長們都叫他小沈,團長、營長更不用説,都是哥們。後勤處給司令部發放戰利品,陳毅總是讓他先挑,他拿出那柄豆子叉,説這就是當年陳毅送給他的。這故事雖然打小時候起,我就聽過不知多少遍,但每次聽都有新鮮感。而村裏老一輩的人卻説,這是他瞎吹,他根本就沒當過陳毅的警衞員。可惜的是和他一道參軍的同村李二毛已經在漣水戰役中犧牲,他是否當過陳毅警衞員的這段公案就只能是個迷了,但我卻相信他説的都是真的。戰爭在他身上留下的那麼多傷疤是絕對假不了的,何況他每當講這些故事時,都是那麼專注,那麼認真,既不像炫耀,也不像撒謊,不是親身經歷是編造不出來的。
童年的記憶隨着年歲的增大逐漸淡化,記得讀高中那年的春天,我在沈九家又見到了那柄豆子叉,也許見的次數多了,已不再有童年時的那種新奇感,但我還是特別留意了那一行洋文:madeinchina。原來並不是德國貨,我心裏想。但我並沒有説穿它,我想:希望成為陳毅的警衞員恐怕是當年新四軍每個小戰士的共同願望,沈九當然也不例外。對他來説,這把豆子叉就是陳毅送的,而且是真正的德國貨,看他在敍述這段故事時的神情時,就可知道,這個願望在他內心深處已經成為事實,我能讓他這個雖説是虛擬但且誠摯的美好願望破滅嗎?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我的母校,我國中就讀過的凌博中學舉辦七十週年校慶,作為早年校友,我在被邀請之列。這座學校的創辦人是我的同村前輩,清末秀才沈凌博先生,抗戰時期民生凋敝,許多飽學之士都流落鄉間,沈老就聘請他們來校任教,當時前來應聘的就有復旦、交大的教授,這使凌博中學聲名鵲起,臨縣的許多學生也慕名前來。當時的校舍大都是平房,但有一座二層小樓,是地方上最漂亮的建築,沈先生為了紀念其父親,取樓名椿庭樓。七十年滄海桑田,當年的校舍已不復存在,代之以一排排嶄新敞亮的新樓。但椿庭樓依然矗立,只有它見證着這所學校的風雨歷程,它也是我們這些遠方遊子這次回校唯一能夠追憶往事的地方。現在的椿庭樓已被用作校史陳列館,在館內一塊展板前,學校董事會的名單中我赫然見到了沈根發的名字。詢問之後,得知沈九已經過世,他的兒子根發如今是一所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老總,新校舍就是他捐資興建的。在校友接待室我見到了這位兒時的夥伴,他堅邀我晚上去他家作客,説是有一件禮物要送給我,還説這是他爸爸的遺囑。他是這次校慶籌備委員會委員,挺忙的,臨走時他再一次叮囑,晚上一定得去,他用車來接我。
從他家到鎮上有八華里,這條路我兒時讀書時每天要走兩個來回,路上有一處叫桃樹彎的荒冢,暴雨過後,被雨沖刷過的墳塋就會裸露出腐朽的棺木和森森白骨。特別是陰天經過那裏,心裏總有點發毛,所以我總是和根發相約同行。這條路雖然我已經有近四十年沒走了,但在我的記憶裏且依然是那麼清晰。
傍晚根發的車來了,是一輛黑色奧迪,開車的是他的兒子。車平穩的行駛在寬闊的水泥馬路上,車窗外搖曳多姿的行道樹在路燈映照下,閃射出斑駁陸離的光點。透過夜色,遠處村落星星點點的燈火組成一個光圈,我們的車就是這個光圈的圓心。難道這就是我久違的故鄉?我的故鄉有這麼美嗎,我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
車緩慢的拐上了一條小路,“進村了,”根發説,我從回憶中被驚醒,過去要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只幾分鐘就到了。車停在一座三面環水綠樹掩隱的二層小樓前,我們進了屋,屋裏陳設很簡單,典型的上世紀末蘇南農家小院的佈置。牆上掛的是用十塊錢就能在新華書店買到的兩邊配有對聯的中堂畫,畫下是一張天然幾和配有四張琴凳的八仙桌。有人來訪,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沏上一壺茶,就能聊上幾個小時,既是會議桌又是餐桌,確是一大特色。但我總覺得這種簡陋和他的奧迪不很相配,他應該有能力興建更豪華的住宅。隨後根發領我進了他二摟的書房,靠壁是一張雙人沙發,對面是兩架書櫥,依然顯得簡陋,只有窗下的電腦桌還算有點現代氣息。令人注目的倒是牆上用紅木鑲嵌的條幅,上書:“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這語句似乎出於論語,但我想只有國小文化的根發掛這個條幅是否是為了顯示自己有錢之後的儒雅,有點作秀的意思。根發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説:上世紀末鎮政府組織部分企業領導進修,我在華東師大培訓了半年,一次課上老師講:“賺錢不應是企業家的唯一目的,企業家應將社會責任當作第一要務。孔子説:‘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你們的道就是社會責任。你們謀求的應當是社會給於你們的責任,而不是自己的衣食;你們要擔心的是有沒有擔起社會的責任,而不是擔心你們是否會貧困。”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就請人把它寫了下來,裝裱後一直掛在這裏。其實我父親在世時也是這樣叮囑我的。他説我們村很窮,沒有多少人受過正規教育,但我村的沈老先生卻用蓋祠堂的錢在鎮上辦起了地方上第一所洋學堂,那是我們村的榮耀。現在的校舍年久失修,已經很破舊了,我們有責任修復它,這也是在繼承我村的傳統。於是我為鎮上中學的重建捐資三百萬,算是盡了一點社會責任,圓了老父的遺願吧。椿庭樓是凌博中學的根,我保留了它,也是給你們這些老博中的遊子留了一點念想。

晚飯後我要回鎮上,因為明天我和幾個老同學相約,要去看望已年屆九十的老師。臨別時根發拿出了一個錦盒,説是去年他隨省外貿團去德國考察時特地帶回來要送給我的。我已經猜出裏面的東西了,打開一看,是一套精美的餐具,他拿出其中的叉,指着上面的銘文:madeingerman,我們相視而笑。他説這是父親的遺願,父親説他那把叉不是德國貨,也不是陳毅送的,他不好意思送給你,但他答應過,要送你一把德國造的叉,要我幫他了了這個心願。這使我想起季扎掛劍的故事:季扎出使徐國,徐君心慕其劍,不好意思明説,但季扎已經明白,心想我還要出使別的國家,待回來時再送給他吧。等到季扎出使回程再經過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扎要把劍留下,他的隨從説,徐君已死,你的劍留給誰呢,況且你也沒有親口答應他呀。季扎説,但我在心裏已經答應他了,我豈能因為他的死而違背自己心中的承諾呢,於是把劍掛在了徐君的墳上。季扎是我們常州的開埠祖師,史稱延陵季子,他的這個故事,一直被譽為承諾守信的典範。它説明了一個活着的人仍然守着對已死的人的承諾。而沈九則體現了一個死去的人用遺囑來守着對活着的人的承諾。沈九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他不可能象延陵季子那樣流芳千古,但這不正好説明承諾守信這一良好的道德品質已經成植入人心了嗎?但願它能夠發揚廣大,成為人人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


故事很簡單,一個善意的謊言,但卻體現了一個死去的人用遺囑來守着對活着的人的承諾。承諾守信這一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今天也一樣的讓人敬佩!

每當蠶豆上市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沈九和他的豆子叉的故事,豆子叉是用毛竹削成,類似洋人吃西餐用的那種小叉。我和我的童年夥伴都有,而且都是自己做的,一是用他叉豆確實比筷子一棵一棵夾方便,另外也覺得好玩,是一個不錯的玩具。可沈九的豆子叉不是毛竹削的,而是鋥光瓦亮的不鏽鋼製品,據説還是當年陳毅送給他的呢,我每次見了都覺得眼饞。沈九看出我的心思,對我説:我們村打凌博先生以後就沒有出過象樣的讀書人,根發不是讀書的料,將來我準備讓他參軍。村裏要是再能夠出個秀才也只能指望你了,好好唸書,將來要是考上高中,我這把叉就送給你,真正的德國貨呢,不信你看上面刻有洋文。我當時還在讀國小,也不清楚讀高中是個什麼概念,但是他的承諾顯然是對我的最高獎賞。
沈九是我們村第一任村支書,他兒子根發是我童年夥伴。沈九早年參加過新四軍,在村裏也算是老革命了,他見過陳毅、粟裕,每當提起這些,他都是眉飛色舞,津津樂道,聽的人也格外的聚精會神。可在文革那擋子他卻因此捱了批,也遊了街,罪名是自首變節,出賣陳毅。這罪名可真夠大的,判幾年刑恐怕已是輕的了。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新四軍北撤那年,正趕上沈九患傷寒,沒能跟上部隊,就留在了家。後來國民黨政府對參加過新四軍的人進行登記,沈九在被登記之列,登記表上有一攔:領導姓名,他原想填同村李二毛的,因為當時二毛是沈九的班長。但二毛太沒名氣,沈九想,我的領導不能是無名小卒。靈機一動,他就填上了司令員陳毅的名字。他覺得這很露臉,本來麼,我的領導就是陳毅,沒錯。當時他確是這麼想的,沒想到這卻成了他出賣陳毅的罪證。後來有人開玩笑説:要是當年他把他的領導填上了毛澤東,出賣毛澤東的罪名恐怕夠他槍斃幾回了。
自從出賣陳毅的事傳開後,沈九的名氣着實火了一把,你想能出賣陳毅的人是何許人?那必定是對陳毅非常瞭解又很親近的人,於是好事的人都來打聽,甚至一些小報記者也來採訪。據沈九説,他當年是陳毅的警衞員,陳老總親切的稱他為九娃,師首長們都叫他小沈,團長、營長更不用説,都是哥們。後勤處給司令部發放戰利品,陳毅總是讓他先挑,他拿出那柄豆子叉,説這就是當年陳毅送給他的。這故事雖然打小時候起,我就聽過不知多少遍,但每次聽都有新鮮感。而村裏老一輩的人卻説,這是他瞎吹,他根本就沒當過陳毅的警衞員。可惜的是和他一道參軍的同村李二毛已經在漣水戰役中犧牲,他是否當過陳毅警衞員的這段公案就只能是個迷了,但我卻相信他説的都是真的。戰爭在他身上留下的那麼多傷疤是絕對假不了的,何況他每當講這些故事時,都是那麼專注,那麼認真,既不像炫耀,也不像撒謊,不是親身經歷是編造不出來的。
童年的記憶隨着年歲的增大逐漸淡化,記得讀高中那年的春天,我在沈九家又見到了那柄豆子叉,也許見的次數多了,已不再有童年時的那種新奇感,但我還是特別留意了那一行洋文:madeinchina。原來並不是德國貨,我心裏想。但我並沒有説穿它,我想:希望成為陳毅的警衞員恐怕是當年新四軍每個小戰士的共同願望,沈九當然也不例外。對他來説,這把豆子叉就是陳毅送的,而且是真正的德國貨,看他在敍述這段故事時的神情時,就可知道,這個願望在他內心深處已經成為事實,我能讓他這個雖説是虛擬但且誠摯的美好願望破滅嗎?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我的母校,我國中就讀過的凌博中學舉辦七十週年校慶,作為早年校友,我在被邀請之列。這座學校的創辦人是我的同村前輩,清末秀才沈凌博先生,抗戰時期民生凋敝,許多飽學之士都流落鄉間,沈老就聘請他們來校任教,當時前來應聘的就有復旦、交大的教授,這使凌博中學聲名鵲起,臨縣的許多學生也慕名前來。當時的校舍大都是平房,但有一座二層小樓,是地方上最漂亮的建築,沈先生為了紀念其父親,取樓名椿庭樓。七十年滄海桑田,當年的校舍已不復存在,代之以一排排嶄新敞亮的新樓。但椿庭樓依然矗立,只有它見證着這所學校的風雨歷程,它也是我們這些遠方遊子這次回校唯一能夠追憶往事的地方。現在的椿庭樓已被用作校史陳列館,在館內一塊展板前,學校董事會的名單中我赫然見到了沈根發的名字。詢問之後,得知沈九已經過世,他的兒子根發如今是一所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老總,新校舍就是他捐資興建的。在校友接待室我見到了這位兒時的夥伴,他堅邀我晚上去他家作客,説是有一件禮物要送給我,還説這是他爸爸的遺囑。他是這次校慶籌備委員會委員,挺忙的,臨走時他再一次叮囑,晚上一定得去,他用車來接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