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詩意的鄉間

來源:文書谷 7.49K
行走在詩意的鄉間

對於威海本土網絡愛好者來説,一提起不或之年,許多人都熟稔他的形象,削瘦的身姿,長髮飄逸,荷鋤赤腳行走于田間,當然除了這些我們更熟悉的還是他的網絡詩歌。不或之年在詩歌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歲入伍,同年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在《人民海軍》報、《水兵文藝》、《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詩刊》等數十家軍內外刊物發表過作品,二十五歲加入山東省作家協會。2005年接觸網絡並發表大量網絡詩歌,擔任過《威海博客論壇》,《威海信息港社區》,《威海熱線論壇》等多家詩歌版版主。大多數作品被威海本地門户網站以及《新浪》,《搜弧》《騰訊》,《網易》,《紅袖》等著名文學論壇加為精華,其中,《我是農民的兒子》等數十篇力作被上述網站分別置頂,反響強烈。現為新浪網文化論壇(新千家詩版)特邀駐壇詩人。他是鄉土詩人又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吃着新鮮的小麥,寫着飄着麥香的詩歌。想要更深層地瞭解不或之年,必須從解讀他的鄉土詩歌入手。
不或之年的詩歌是一種認真對待人生的態度。詩人是站在一個自己設置的高度寫詩,素材是真實的生活,詩意是對生活的感念。他用近乎聖潔的感情和詞語經營着屬於他自己的鄉村詩歌,他的詩歌和時下千姿百態的網絡詩歌相比,沒有作秀的成分更沒有譁眾取寵的成分,讀起來若空谷幽蘭一般透着一股帶有泥土味的清新,他認真對待自己摯愛着的詩歌,沒有半點遊戲的心態。他的詩歌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他説“匱乏生活的詩歌是文字泡沫,雖然斑斕,卻不波瀾”,他低調做人低姿態寫詩,寫出一個農民的質樸和感恩,呈現給讀者一幅活生生的農家生活畫卷,一份清貧生活,一份童年追憶,一份親情感動,一份繾綣愛戀,一份成長曆程,一份單純本真,一份人生責任。
那首《我是農民的兒子》裏寫到,……/有個春天,母親到山裏幹活去了/我坐在小院裏,眼前守着一筐雛雞/母親的黃昏也是柳筐/我的童心也和雛雞一起長出好看的翅膀/母親扛着钁頭,拐着簍子回家/先數一數雛雞再讓我摸她的乳房……為了爭一條褲子/我和兩個哥哥的三條腿同時伸進一條褲腿裏……當我能啃餅子嚼醬菜的時候/父母的糧囤裏就多了一隻小老鼠/父親一生都在嘴咬麻繩扎口袋,緊了再緊/父親紮緊了口袋/就紮緊了一個清貧家庭要過的日子/母親彎着腰在野地裏揀麥穗/習慣了彎腰的母親有用不盡的力氣……我奶了母親八年奶/我吃了父親八年糧/十六歲那年我開始下地勞動了/學着父親的樣子在禾場上蹲着扎口袋/學着母親的樣子在野地裏彎下腰……兩年過後,習慣了上繳公糧的父母/象上繳公糧一樣把我當公糧上繳給了國家……我只渴望以後的日子裏/每一天黃昏裏都有娘叫/也能聽到父親在清晨裏咳嗽。
《我是農民》——爹手把手教我農耕授時/娘手把手教給我勤儉持家/在農時裏,我學會了彎腰,播種和收穫/在孃的學校裏學會清貧,學會把劃過的火柴/也扔進灶膛裏當柴燒……我的土壤裏不長蒿草/我用鋤頭鋤心/我的犁走直線,雖然有過曲折/犁尖卻始終對準向前……我滿足生活,不需要討要柴米/更不乞求憐憫施捨/我的腿/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夫妻/我低頭走路/這是我唯一向牲口學到的知識……我是農民軒轅氏的嫡親/我的祖先,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我不是江山社稷的圖騰,我是一支血脈……抬起我/就是抬起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家庭的/一段命運。在他詩意的眼睛裏,小家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讀不或之年的詩,除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閒適之外,同時還滲透着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歌頌鄉土鄉情的同時鞭撻鄉土的痼疾。詩中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歷史的緬懷發人深思,我們在今昔對比中加深了對歷史的瞭解,更加珍惜今天富足的物質生活,更加珍視埋藏在人性深處的真情。和作者一起隨時間長廊走回童年的生活,那時候物質是匱乏的,以至於糧食都打上了神聖的烙印,深深的嵌進祖輩父輩姊妹兄弟的名字裏,甚至生命裏。《莊稼舊歌》裏的《麥子》、《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就真真切切地表達了這一情感:高粱是我的名字/大哥玉米/妹妹麥子/大豆弟弟……我是五千年/淚的種子/每一滴/都是紅色……麥子不是姐姐/麥子是姐姐的名字/姐姐在麥子熟了的時候/低着頭嫁人/嫁給一棵玉米……穀子是母親的名字/穀子也是母親的月子/熱騰騰的黃土炕/一勺熱騰騰的黃小米粥/餵養黃口小兒/穀子也是姥姥/和婆婆的名字/在我的童年裏/石錘搗響石臼。
他的詩歌是以詩歌的境界寫就的史詩、小説和童話,行走在他經營的字裏行間,我們像在捧讀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顆童心。從這類詩歌裏,我們能從《遐想屈原》裏看回遠古,從《光輝歷程》、《寫給父親的負傷日》、《八月河》、《毛澤東組詩》等解讀出中國解放戰爭史,從《三棵麥子》裏看到三年自然災害,從《爹蹲着》洞察到農民命運的變遷,從《我的家在膠東以東》品讀出膠東的歷史,從《陶罐》縱觀其村史家史……同時還有許多小説一樣的詩歌,要麼典型要麼深刻,用平凡人的故事作砧木嫁接一段新奇,諸如《麥客》、《瓦匠》、《四川人》、《王二嫂的兒子王貴》、《春望》等。不或之年後來的一些被他自己稱為練習的詩歌,是在鄉土詩的基礎上加了童話等其他元素,呈現出一種蠻荒原始的美感,是童話詩也是詩童話,像《麥子的花冠》、《冬天》、《會勸戒的牛》、《土地》等。
不或之年心裏裝滿對生活對詩歌的熱愛,勞作行走於熱戀的土地,在他眼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總關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動容。平實的語言,樸實的動作,熟悉的人物經詩人點撥變得鮮活靈動,我們在獲得閲讀快感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激動和心酸膠合的複雜心情,像在聽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如泣如訴,心靈恆久麻木的神經會在他詩歌的感召下驚醒。詩人徘徊在陪伴養育他的父母、親人、鄉土的温暖裏久久不能自拔,沉浸於一種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不厭其煩地寫生養他的爹孃,不捨得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爹孃》那首詩裏,娘割把韭菜熬湯/娘輕輕在鍋沿兒上/磕着雞蛋/孃的筷子/輕輕攪着碗/爹蹲着給娘燒火/爹用一根草/點燃嘴裏的旱煙。這份摯愛已化作血脈在詩人的身體裏流淌。我捧起的一捧土裏/有爹孃脱落的牙齒/有爹孃撒下的血汗/我捧的不是爹孃的土/我捧起爹孃的/骨灰/我是碑/鏨爹刻娘!同一首詩裏傷心的石碑鐫刻着對土地的深情。愛之外,盪漾着對世俗對鄉病的痛,愛之深切,怒其不爭。這樣的情感在《得病的村子》、《一把鎖》、《離婚》、《恐怖的村子》等都有所表現。這一切無不説明農民詩人依戀土地,摯愛生活,善待生活。他沒有被生活中的不順意所困惑,從生活磨礪中提煉詩歌元素,反映農民生存現狀。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詩人是富有的,是豁達的精神濟世者。

一首詩歌必須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正如一首曲子,只有撥動琴絃別人才能識其悠揚。能達到這種境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通過鮮活的生活尋找切入點。我們的詩人做到了,從他的詩裏我們很輕易就能把握一種生活一種感覺一種意境,詩人被自己的生活感動了,我們被詩人的文字感動了。在他的詩歌裏我們捕捉到獨特的磁場效應,順應他的意識流向不由自主地進入他的詩歌、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欲罷不能。在《我的詩來自哪裏》[組章],詩人被《父親》、《母親》、《哥哥姐姐》、《故鄉》、《鄉音》、《鄉俗》、《麥子》感動着:母親的手勢搭在春天的額頭/六月的麥浪高過河水……我在蕎麥地裏奔跑/熟睡的哥哥姐姐躺在蕎麥葉上……誰家的孩子沒有了母親/大媽和嬸子比繼母還親……油鹽醬醋的過日子/一把泥土也是一把面/鄉俗是些樸素的道理/給俺的感覺句句是詩/原來母親就是一所學校/只是她沒有端起書本。這種震撼從有些詩歌的題目也能窺見一斑,像《捧讀鄉土》,好一個沉甸甸的“捧”字,對鄉土的虔誠與感動躍然紙上。詩人自己最喜歡的那首《麥嬰》,是寫詩人自己的:田野裏的拾穗者/揀我零亂的秸杆回家/用編織稻草人的手指/為我的骷髏還原/她的乳汁如膠似漆/我的美麗白骨血肉豐滿/我是她小木牀上的麥嬰/那個躺在門板上午睡的莊稼人/我認作了父親/他用一杆老秤/秤我四月四日四斤四兩的魂魄……他把自己比作了一個“麥嬰”,被父母被土地感動得涕淚交流。一首好詩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結合,讀不或之年的詩,我們不難發現感性之上升華的理性光芒,主題鮮明的詩歌,是被意境感染出來對文字真實的駕御,從生活裏挖掘詩意,用對生活的熱愛加以潤澤。
解讀不或之年的詩歌不得不談他獨具特色的詩歌語言。他詩歌語言追求口語化,沒有華麗文字的牽強堆砌,他追求語言的“出彩、形象、濃縮”,喜歡輕描淡寫,力求四兩撥千斤。他以説話的方式寫詩,給人以流暢的閲讀感和舒服的視覺接觸。他詩歌裏的口語不等同於簡單意義上的通俗語言和口頭語言,它是詩人用心打磨提煉的“核”。用口語表達出的意境結合出新的意象,從而實現對語言的駕御,娩出一種詩人獨有的個性語言。例如《西安的西》裏的“河水的羊,燈火的嘴”就是很好的明證。詩人語言出彩,不是靠語法修辭得到的,而是詩人被生活感染出來的。詩歌是感悟的過程,不或之年從耳熟能詳的事物中看到了人性,挖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點,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深刻的主體思想和獨特的語言魅力讓他的詩歌有了質的飛躍。
在詩歌形式上,不或之年在創作中採用白描手法的同時充分留白,給讀者提供了空間氛圍的意境和潛在深入的意象。採取虛實結合的寫法,在寫真“實”可信生活的同時凝練出詩歌特有的“虛”無縹緲。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描述中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雖然沒有填鴨式地將詩人的感受硬塞給讀者,但是讀者仍能從詩歌裏看到潛在的生動的詩歌表現力。這時候,潛心閲讀讓人體驗到一種飛躍的快感,從此岸輕鬆到達彼岸。像《一把鎖》裏寫的“一把鎖/鎖着一棟沒人住/門口長草的房子……村子是一把鏽蝕的鎖/村子的鑰匙/在城市裏/開啟一道道門”,實寫村子的空寂寥落,虛表村子裏的人離開家鄉投奔到城市。詩人意在寫人卻並沒有半句對人的贅述,潛藏的意象,讓詩歌更具張力,足見詩人構思的睿智和深厚的詩歌功底。
藝術來源於生活。不或之年的鄉土詩歌有着深厚的生活積澱,厚積薄發的鄉土詩和他豐富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他當過兵,退伍後曾幹過教師、記者、黨委祕書、總經理助理等令人羨慕的職業。出於對故土的熱戀,對爹孃的依戀,對田園生活的懷戀,對淳樸民風的眷戀,對鄉土詩歌的愛戀,在他二十九歲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選擇回到生養他的農村務農並進行詩歌創作。這些年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他的鄉土詩歌創作。他從沒為自己選擇的生活後悔過,他認為沒有生活的磨礪是寫不出好詩的,自己的詩歌和真實的鄉土生活休慼相關。
接觸網絡,擴大了詩人的視野。三年前,不或之年開始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全國各大網站較量,他的鄉土詩歌反響強烈,通過網上學習和交流,他的詩歌寫作技巧得到了提高,詩歌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了龐大穩固的閲讀羣體。近期,威海博客系列叢書將推出不或之年的鄉土詩集《我是農民的兒子》,作品集結了詩人近年來在網絡上發表的鄉土詩歌精粹,是詩人詩歌的一次全面展示,為廣大的詩歌愛好者提供了一份詩歌盛宴。不或之年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讓他視為手足的農民兄弟看到他的鄉土詩歌,看到他們詩意的生活,更加珍愛和理解自己擁有的鄉村生活。我們拭目以待,期望《我是農民的兒子》早日面世。

對於威海本土網絡愛好者來説,一提起不或之年,許多人都熟稔他的形象,削瘦的身姿,長髮飄逸,荷鋤赤腳行走于田間,當然除了這些我們更熟悉的還是他的網絡詩歌。不或之年在詩歌方面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歲入伍,同年開始詩歌創作,先後在《人民海軍》報、《水兵文藝》、《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詩刊》等數十家軍內外刊物發表過作品,二十五歲加入山東省作家協會。2005年接觸網絡並發表大量網絡詩歌,擔任過《威海博客論壇》,《威海信息港社區》,《威海熱線論壇》等多家詩歌版版主。大多數作品被威海本地門户網站以及《新浪》,《搜弧》《騰訊》,《網易》,《紅袖》等著名文學論壇加為精華,其中,《我是農民的兒子》等數十篇力作被上述網站分別置頂,反響強烈。現為新浪網文化論壇(新千家詩版)特邀駐壇詩人。他是鄉土詩人又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吃着新鮮的小麥,寫着飄着麥香的詩歌。想要更深層地瞭解不或之年,必須從解讀他的鄉土詩歌入手。
不或之年的詩歌是一種認真對待人生的態度。詩人是站在一個自己設置的高度寫詩,素材是真實的生活,詩意是對生活的感念。他用近乎聖潔的感情和詞語經營着屬於他自己的鄉村詩歌,他的詩歌和時下千姿百態的網絡詩歌相比,沒有作秀的成分更沒有譁眾取寵的成分,讀起來若空谷幽蘭一般透着一股帶有泥土味的清新,他認真對待自己摯愛着的詩歌,沒有半點遊戲的心態。他的詩歌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他説“匱乏生活的詩歌是文字泡沫,雖然斑斕,卻不波瀾”,他低調做人低姿態寫詩,寫出一個農民的質樸和感恩,呈現給讀者一幅活生生的農家生活畫卷,一份清貧生活,一份童年追憶,一份親情感動,一份繾綣愛戀,一份成長曆程,一份單純本真,一份人生責任。
那首《我是農民的兒子》裏寫到,……/有個春天,母親到山裏幹活去了/我坐在小院裏,眼前守着一筐雛雞/母親的黃昏也是柳筐/我的童心也和雛雞一起長出好看的翅膀/母親扛着钁頭,拐着簍子回家/先數一數雛雞再讓我摸她的乳房……為了爭一條褲子/我和兩個哥哥的三條腿同時伸進一條褲腿裏……當我能啃餅子嚼醬菜的時候/父母的糧囤裏就多了一隻小老鼠/父親一生都在嘴咬麻繩扎口袋,緊了再緊/父親紮緊了口袋/就紮緊了一個清貧家庭要過的日子/母親彎着腰在野地裏揀麥穗/習慣了彎腰的母親有用不盡的力氣……我奶了母親八年奶/我吃了父親八年糧/十六歲那年我開始下地勞動了/學着父親的樣子在禾場上蹲着扎口袋/學着母親的樣子在野地裏彎下腰……兩年過後,習慣了上繳公糧的父母/象上繳公糧一樣把我當公糧上繳給了國家……我只渴望以後的日子裏/每一天黃昏裏都有娘叫/也能聽到父親在清晨裏咳嗽。
《我是農民》——爹手把手教我農耕授時/娘手把手教給我勤儉持家/在農時裏,我學會了彎腰,播種和收穫/在孃的學校裏學會清貧,學會把劃過的火柴/也扔進灶膛裏當柴燒……我的土壤裏不長蒿草/我用鋤頭鋤心/我的犁走直線,雖然有過曲折/犁尖卻始終對準向前……我滿足生活,不需要討要柴米/更不乞求憐憫施捨/我的腿/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夫妻/我低頭走路/這是我唯一向牲口學到的知識……我是農民軒轅氏的嫡親/我的祖先,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我不是江山社稷的圖騰,我是一支血脈……抬起我/就是抬起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家庭的/一段命運。在他詩意的眼睛裏,小家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讀不或之年的詩,除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閒適之外,同時還滲透着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歌頌鄉土鄉情的同時鞭撻鄉土的痼疾。詩中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歷史的緬懷發人深思,我們在今昔對比中加深了對歷史的瞭解,更加珍惜今天富足的物質生活,更加珍視埋藏在人性深處的真情。和作者一起隨時間長廊走回童年的生活,那時候物質是匱乏的,以至於糧食都打上了神聖的烙印,深深的嵌進祖輩父輩姊妹兄弟的名字裏,甚至生命裏。《莊稼舊歌》裏的《麥子》、《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就真真切切地表達了這一情感:高粱是我的名字/大哥玉米/妹妹麥子/大豆弟弟……我是五千年/淚的種子/每一滴/都是紅色……麥子不是姐姐/麥子是姐姐的名字/姐姐在麥子熟了的時候/低着頭嫁人/嫁給一棵玉米……穀子是母親的名字/穀子也是母親的月子/熱騰騰的黃土炕/一勺熱騰騰的黃小米粥/餵養黃口小兒/穀子也是姥姥/和婆婆的名字/在我的童年裏/石錘搗響石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