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念的小院美文

來源:文書谷 1.12W

説起小院,不是兒時在城郊長大的院子,它是小城深處的一座老宅,那是很多年以前居住的故居,在這座小城的北部城中心,近鄰着北部的客運站,穿過熙熙攘攘的鬧市街頭,路過大街兩旁店肆林立的商鋪,拐進那條長長的衚衕,就是我的故居小院了,至今也是這個城市唯一沒有動遷的舊衚衕之一。

我懷念的小院美文

那青色的舊磚舊瓦築起的高高圍牆,標示着是上個世紀的古建築,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當薄暮的夕陽餘暉淡淡的灑在青磚紅瓦的 圍牆和長草的房廊上,給這條衚衕,這間小院格外的平添了幾分古老和朦朧。

隔着這條小院的圍牆之外,就是這個小城最繁華的鬧市,映襯着夜晚霓虹閃爍的店鋪,這座院落格外的清幽和寂靜,真有那一城繁華,半縷古韻煙火的風情。

如今雖然有了鋼筋水泥,亭台樓閣築起的新家,但是我依然深深的懷念那個院子,那個温暖的,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小院,小院的格局就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住着四五户人家,聽婆婆時常和我講,這個院子是土改時地主的廂房,因為家裏的本家大爺是念過書的工程師,所以就分到了這座宅子,後來在院子的四周又建起了房子,就成了四合院。

小院雖小,卻被喜歡花花草草的婆婆種滿了花,有喜歡潮濕的大茶花,有碧綠的竹子,有一米多高的梔子花........各種各樣的花玲琅滿目,6月裏,正是梔子花盛開的時節,微風拂過,滿院子都是梔子花開的香氣,還有一些綠色的藤類植物被婆婆打起了花架,吊了起來,那盈盈的綠色就爬滿了牆角和房檐,如果是夏天的雨後,小院裏的空氣就更清新了,花瓣上帶着雨珠的梔子花格外的清爽,像一位清秀的少女一樣惹人憐愛,招惹的愛養花的鄰居大娘們經常帶着孫子來院子裏和婆婆切磋養花的技術,院子裏就時常有鄰家孩子圍着追着跑的嬉笑聲,還有婆婆和鄰里熱鬧聊天的笑聲,雖然過去快二十年了,但是一切就好像發生在昨天。

許多年以後,我偶然的翻看關於梔子花的花語才知道:梔子花,代表了堅強,永恆的愛,一生的守候,擁有一顆感恩圖報和真誠待人,寬恕他人的喜悦之心,我就會想婆婆其實就是一顆梔子花。她早年寡居,用半生去守護家人,用善良和熱情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剛到這個小院時,院子裏只住着婆婆和本家大爺兩户人家,建的房子還沒有那麼多,所以小院能稍微的大一些, 因為是老宅子,沒有下水道,在小巷的盡頭原本是一口井,由於年代久遠了,衚衕裏的幾户人家就把那當成了髒水井,各家的洗衣服水和洗菜水都倒在了那,記得我剛進小院的第二天,穿着紅紅的衣服出去倒水的時候,裏面的衚衕裏躥出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拍着手,跳着喊:‘’快看,快看,新娘子,新娘子, 紅色的新娘子!‘不一會,衚衕裏串出來好幾個孩子,大家跟着一起喊,’因為年輕,羞得的我丟下桶子,跑回了小院, 躲進了屋子裏,他們就趴着窗户喊,鄰居的李大爺出來了,吆喝着:去,去,看什麼呢!都給我回家回家!

聽婆婆説,李大爺是衚衕裏的老鄰居,很小時,父母就去世了,是嫂子養大了他,幫他成家娶了媳婦,他家和小院只一牆之隔,因為也喜歡養花,院子的小牆上就擺滿了 花盆, 飄滿了花香,婆婆沒事的時候就隔着牆和李大娘聊天,所以鄰里之間,誰家沒這,誰家用什麼,大家就互相的借,串着用,如果,我下班回家,看見家裏鎖着門,我就知道,婆婆不是去了他們家,就是去了上屋的常大娘家,或者去了前院的於姨家,門上開鎖的鑰匙 我知道一定是在李大爺家了 ,小院的鄰里之間誰家做點好吃的,就會互相送點,婆婆是個熱心腸的人,如果家裏做什麼好吃的,門前路過的孩子她都會給上人家一個,所以,小院,常年是熱熱鬧鬧的,歡聲笑語的,讓我這樣一個在孤獨里長大,不喜歡熱鬧的人,也增添了對小院濃濃的人情味的感染,也喜歡這個温暖的院子。

冬天來臨的時候,開始下雪了,小院裏積滿了厚厚的雪,鄰居們就起大早開始掃雪了,一把三輪車這家用完,那家開始用,大家用半晌午的時間就把自家院子的雪都運了出去,我也學着人們用三輪車運雪,不幾個小時院子裏就乾淨了,樂的婆婆和大爺直誇我,我累的呼呼直喘,但是覺得特別有成就,那時候的生活單調而清貧,日子就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樣晶瑩剔透,無憂無慾,幾百元的工資可以用來一家人的生活。

冬日裏,坐在暖暖的熱炕頭,圍着小棉被,可以和家人侃着大山,看着流行的電視劇, 那時候,盼新年,也如同小時候一樣,因為,巧手會做吃的婆婆會做各種各樣的麪食,蒸,炸,烙.......然後,善良好客的婆婆還會把這些好吃的分給來串門的孩子們,過新年了,剛吃完年夜飯,婆婆就催着我們去給小院的鄰居們拜年了,東家大娘好,西家大爺好,北家二嫂好,互相的串門問好,小院別家的孩子也來給婆婆拜年問好,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着!婆婆告訴我這是鄰里間的規矩,也是小院流傳百年的規矩!

我幼年就失去母愛,跟着婆婆在這個小院裏,我學會了如何去和別人相處,學會了怎樣把日子過的純樸,簡單,不奢華,學會了怎樣善良的去關心別人,尊敬別人,學會了怎樣孝順老人,小院的春秋秋冬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也留給了我青葱歲月裏許多的温馨和美好。

後來,小院因為本家大爺買新居上樓,房子就租了出去兩户人家,婆婆也把自家的廂房租給了打工的外鄉人,小院裏就真正的變成了四合院,最多時住着五户人家,有做小生意的,有老師,有白領,有新結婚的小兩口,有動遷的..........,熱心腸的婆婆就成了小院的居委主任,誰家冬天爐子生火,誰家夏天屋子潮濕,誰家孩子沒吃飯,誰家衣服雨天衣服沒收拾回來.....這些都成了婆婆操心和關心的事情,大家把婆婆當成了媽媽,誰家做點好吃的都給婆婆送來,小院裏歡聲笑語更多了。

到了夏季的夜晚,大家都在婆婆養的花架下,拿出自家的小桌子,端出飯菜,各家老少,圍着桌子邊吃邊聊,婆婆鐵鍋燉的豆角土豆,大家搶着吃,小小的院子裏全是孩子和大人的笑聲,惹得隔壁的李大娘總是羨慕的在門口探頭張望,無事時也加入小院的隊伍,和婆婆侃大山。小院的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歲月中滑過。

十幾年來,小院迎來了一批住户,也送走了一批住户,小院裏曾經的孩子們也漸漸地長大了,婆婆也老了,後來,我做了生意,也離開了小院,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讓年邁的婆婆住上漂亮的大房子,不需要每天去衚衕裏倒水,每天去很遠的公廁排隊,可是,就像婆婆説過的,她老死也會在 這個小院中,小院是她的根,是她的家,雖然簡樸,卻孕育着四季裏的快樂和舒適,她常説再高的樓房,再漂亮的房子也沒有小院温馨,温暖。

2011年,婆婆病了,得了嚴重的風濕病,一個從四十歲就守寡帶大兒女的老人,辛苦和勞累了一輩子,也給許多人帶去歡樂和幫助的老人,小院裏搬走的舊人知道消息後,都回來看望婆婆,因為婆婆病了,四合院裏的歡聲笑語沒有了,小院也被四周圍林立的高樓遮擋着光線,一抹斜陽照射着小院的廊檐,落霞的餘暉映襯着青色的舊瓦牆,讓人倍感蕭條和落寞。

2013年的冬天,婆婆去世了,我傷心的兩天兩夜沒吃沒睡好,婆婆帶我如同己出,記得早晨心疼我,把做好的麪條雞蛋端到我面前,記得冬天裏下夜班,因為怕衚衕的小巷長長又黑暗,她凍得瑟縮的守在衚衕口,等着我回家,記得她把一個個親手砸好的榛子瓤裝成一個包裹送給我,幫我帶大可愛的孩子,一切一切的愛源於濃濃的親情和善良。

小院於我就如同有婆婆愛的温暖記憶,有着故居濃濃的深情,也有着我深深的無以未報的恩情,每次我路過那條街,每次我路過那條舊衚衕,我都會進小院裏看一看,婆婆養的那些枝繁葉茂的花也早以不在了,那扇院子的鐵柵門前,花架下,彷彿還有婆婆的身影和大家的笑聲!

小院,是一個記憶深處永遠不可磨滅的一方淨土,有着濃濃的親情,有着鄰里之間的温馨,有着年少奮鬥的憧憬和夢想,有着十幾年春秋風雨的成熟和成長,我愛你,小院,你永遠是我記憶深處温暖的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