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風,吹來外婆的氣息

來源:文書谷 2.19W

感覺今年的夏天有些特別,氣温雖然持續高,但每天都有風輕輕吹拂,並不覺得憋悶。

盛夏的風,吹來外婆的氣息

7月初,在濟州島遇到颱風。在獨立巖,聽見風在海松樹梢上呼號,海水被海風掀起層層巨浪,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站在海岸,海風挾裹着海水,撲灑在身,潮濕温潤。時有被風帶來的雨水,沒方向地下着,掀起雨衣、雨傘,把人打個精濕。但是七月的風註定是受歡迎的,不管濟州島的颱風,還是咸陽盛夏裏的微風,都是這個夏天動人的部分。

走在風中,衣衫飄飄,髮絲靈動,心中便有歡喜,那酷熱就沒有那麼難以忍受了。

當然,這夏風帶來的不止這些,心中還有一份情思被牽動了。

在上班的路上,或者閒逛的時候,看着這城市上空少有的藍天,路邊高大的樹木婆娑的樹影,聽耳邊嘩啦啦樹葉唱歌的聲音,感受夏風在臉上輕柔的撫摸,恍惚間就想起兒時生活過的賈村塬,想起離去多年的外婆,那些久遠的記憶就在心中不斷的湧動,一種酸酸澀澀的感覺在心中、在鼻翼眼角一點點漫延開來。

外婆的家在西部城市寶雞的一個鎮上,叫賈村塬。那裏地勢高,水源深,是個旱塬,但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坦。夏天,天藍雲白,那夏風,在塬上受不到任何阻擋地肆意吹拂,那裏的夏天便很少有酷熱難耐的時候。

由於家裏的變故,我就像小小的黛玉,在十歲的時候被送到外婆家寄養,同去的還有兩個妹妹。那時候外婆家有七口人,外婆、外爺、三個舅舅,還有大舅媽及她們不到兩歲的女兒。增加了我們姊妹三個,外婆家的人口一下子劇增。在這樣的大家裏,我度過了兩年失去母親、遠離父親的生活。

在這之前,或者是十歲以前懵懂的片段記憶裏,外婆的家是一個美妙的地方。那裏有總是灑掃得乾淨整潔的大大的院落,院門正對着的是一長排廈房,兩邊開門,一邊的廂房裏住着外婆和未成家的舅舅,一邊住着大舅一家。另外兩個廂房平常是閒着的。院子右手有一排樓板平房,是灶房和一個臨時居室。在院子正當中有一棵很大的木槿樹,夏天的時候滿樹掛滿大朵大朵的紫紅色的木槿花,蜂飛蝶舞,很是招搖。院子裏還有其他的樹,比如兩棵蘋果樹,一高一低兩棵核桃樹,一棵柿子樹。院子前後各有一片小樹林,大多都是洋槐樹、桑樹、柿子樹,這些都記得不是很清了。只有那棵開花的木槿樹,連舅舅都記得不是很清楚,卻一直開在我的記憶力,它明媚了我對外婆家的回憶。我總覺得那棵樹就是我不曾看到過的年輕時的外婆,能幹、靚麗、心靈手巧、勤勞質樸。

可惜在我住進外婆家並有確切記憶的時候,外婆就似乎已經老了。她夏天永遠都穿着白色的斜襟大褂,黑褲子,三寸金蓮上四季都是白襪子、黑鞋子、黑裹腿,其他三季不同的是連大褂都是黑的。外婆的頭髮很長,但常年都是綰起來在腦後梳一個髮髻,用黑色的紗網兜住,再用黑色的塑料髮髻卡住。這讓她在我的眼裏看起來似乎從來都沒有年輕過,我現在都推算不出來我有記憶的時候外婆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喜歡看她洗頭、梳頭髮,那時候滿頭的長髮披下來,她看起來年輕而生動。

我和妹妹未去之前,大概家裏事情少,外婆常做女紅,她做女紅本領那是村上數一數二的。她用彩色紙或者煤油燈煙燻的黑色紙剪的紙花,貼在窗上都栩栩如生,開嘴的石榴,昂首打鳴的公雞,遊戲荷塘的魚,快樂頑皮的孩童,荷鋤種地的大人,各種美豔的花朵等等,我都不知道外婆怎麼剪出來的,似乎也不見她有現成的紙樣。還有外婆繡的枕頭、肚兜、門簾,納的鞋墊,顏色鮮豔,造型生動。外婆織的牀單也是花色素雅大方,記得好多人來向她請教,她織布的速度也快。那時候,她給三個舅舅、我們姊妹仨都織了一條牀單壓在箱底,説是等我們結婚時候用,其實那時候我們才十來歲,外婆就替我們想那麼遠,大概是操心我們,也是對自己織布手藝的自信。外婆的家很整潔,自織的牀單鋪在炕上,四角都縫上銅錢,然後銅錢插進席縫裏,那牀單就平平展展,再怎麼蹭也不會打皺。

外婆的飯做的也很好吃。臊子面、蒸涼皮、打攪團、漏魚魚、烙油餅、炸麻花,都是我現在想起來尚還垂涎的美食。那時候的賈村塬,很窮,麥子少,玉米多,蔬菜更是少的可憐——能有紅蘿蔔、白蘿蔔、大葱吃就不錯了,偶然有走街串巷買豆腐的用糧食或雞蛋換些就算打牙祭。時令的綠菜就是韭菜、蘿蔔纓子、苜蓿、蕎麥葉子這些了。醋是自家做的,辣子也是自己種的,麪粉要經過淘洗、晾曬、再自己磨成面,黑白粗細程度也自己掌控,通常都很粗。味精、醬油是絕對沒有的,連菜油也少得可憐,可就是這些食材,外婆就能把她做得香噴噴的,讓人想了又想、念念不忘。

在外婆家生活時候,我不知道有着三寸金蓮走路都不穩的外婆是怎樣操持那麼大的家的。做飯、洗衣、紡線、織布、做鞋、做衣裳,大舅媽年輕不是太會又加上帶孩子,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都得外婆管,特別是我們幾個姊妹來後,年齡小,還要照顧,外婆的負擔又加重很多,她怎樣備受煎熬,那時候我小小的心不懂。只知道外婆和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外婆不一樣了,有時候脾氣很急很燥,她會在叫舅舅或者我們姊妹的時候把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連呼一串子,讓我們有一種急迫和緊張感,覺得時刻會受責備。忙碌焦慮的外婆漸失安詳和温柔,讓我很少感覺到小時候記憶中她慈祥的樣子。

我只記得有兩個時段的外婆是安靜的。一個是夏天的午後。在大熱的夏天裏,她每天一大早要和一大盆的面,然後在很大的案板上一案一案的擀好,那是一大家人的午飯和晚飯(午飯熱面、晚飯涼拌麪),這要耗掉她大半天時間。等到做好招呼大家吃完午飯,又熱又累的她才可以鬆一口氣歇歇。這時候,她一手提一個小蒲團,一手端着一碗涼麪,去距離家門不遠的池塘邊,盤腿坐在蒲團上,邊歇息邊慢慢吃她的午飯。

那時候,村子裏很安靜,幾乎所有人都在飯後酷熱的時間裏安靜下來,躲在家裏休息。只有風在林梢吹拂,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池塘邊的涼風吹幹了外婆的汗滴,撫慰着她的疲憊,陪着她一點點的吃完碗裏面條。有時候我們也跟過去乘涼,看見外婆一個人坐在那裏,吃吃停停,有時候她的目光望向遠方的路,那是我們家——外婆唯一的寶貝女兒的家的方向,我不知道外婆以前是不是在這裏等過媽媽回來看她,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很想她英年早逝的女兒,是不是很難過很寂寞,我只是覺得很害怕,我憑我的小

小的敏感的心,感覺外婆的心中有個世界,那裏藏着的不是快樂。

還有一種時候,安靜的外婆讓我迷惑和不安。那時候塬上是睡大炕的,冬天很多時候一家人擠在一起。冬天夜長,有時候半夜醒來,看見外婆一個人坐在我們這些熟睡的人中間,安安靜靜的不説一句話,一坐就是好長時間。有時候一睜眼碰到她的眼光,我心中就有點害怕。半夜裏獨坐的外婆眼睛如琥珀,沉靜、深邃、寂寞,感覺不到温度,有很多東西我讀不懂。過後好多年,我都能想起她的眼光,而且每每想起,就會想起夜間貓的眼光,像一個深潭,有許多我讀不懂的類似於寂寞和苦難的東西。

關於外婆,十歲以前媽媽還在時候的記憶是温馨而明亮的,而後來在這裏生活兩年的記憶夾雜着許多綜合的感覺。媽媽這個獨生女兒的離世,擊碎了外婆的心,我們姊妹幾個的到來帶給外婆超負荷的重擔,還有舅舅們相繼長大家裏事體的增多,都直接間接的改變了外婆的心性。後來的外婆是急躁、易怒的。孩子不懂世道的艱難,她的眼裏是看色辨人的,那時候,我不能不説外婆在我的眼裏少了過去的慈詳和疼愛。

在賈村塬上呆了兩年,一年還是住校的,後來就離開了。長大後經常回去看外婆,有時候也會給外婆錢。但是對外婆的感覺不是純粹感情上的牽掛和依戀,夾雜着一種特別的説不出的感覺,或許與道義、感恩有關?已經脱離純粹意義上的親情。這種感覺讓我有時候很自責,很不安,但卻實實在在地無法抹掉。

外婆在83歲高齡離世。在外婆的葬禮上看着她的遺像,那種我看不懂的眼光已經很暗淡,但還是讓我想起很多前塵往事,一下子哭得昏天暗地,釋放了很多東西,但心中的塊壘依舊隱隱的在。倒是父親在外婆過世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還説:你外婆身體很好,沒有大病,如果放在城裏能得到及時救治,也許還能多活幾年。我當時覺得父親想多了,83歲的外婆比多少人都要高壽呢?應該算很圓滿吧。

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厚,體味人情世故,感受世間暖涼,才慢慢體會到父親的心思。外婆,是父親和我們姊妹的恩人呢!雖然巨大的打擊和負擔,改變了外婆的心性,讓她不再像別人的外婆那樣和藹慈祥,但是我的外婆,她對我們的付出更有厚度、深度,她承擔了別人無法承擔也超出她自己能力的重負,媽媽的不幸和我們姊妹的命運改變了外婆本來幸福的生活,幾乎改寫了外婆的心性和命運,但她從來沒有推讓過、抱怨過,堅強地擔起養護我們的責任,我們卻還在不自覺中拿她和曾經的外婆、別人的外婆比較,為其間的差別失落,實在是我們的心欠失理解和公允。

寫到這裏,扭頭看窗外天色湛藍純淨,微風輕拂,樹影婆娑,心中頓覺豁亮清涼。感謝這盛夏的風,吹走心中久積的模糊的霾,還我心空一片潔淨。感謝這麼美好的清晨,讓我對生命有了更好的體會和了悟,心懷感恩,用純粹的心熱愛那些走過我生命、給我巨大幫助的親人。

感覺今年的夏天有些特別,氣温雖然持續高,但每天都有風輕輕吹拂,並不覺得憋悶。

7月初,在濟州島遇到颱風。在獨立巖,聽見風在海松樹梢上呼號,海水被海風掀起層層巨浪,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站在海岸,海風挾裹着海水,撲灑在身,潮濕温潤。時有被風帶來的雨水,沒方向地下着,掀起雨衣、雨傘,把人打個精濕。但是七月的風註定是受歡迎的,不管濟州島的颱風,還是咸陽盛夏裏的微風,都是這個夏天動人的部分。

走在風中,衣衫飄飄,髮絲靈動,心中便有歡喜,那酷熱就沒有那麼難以忍受了。

當然,這夏風帶來的不止這些,心中還有一份情思被牽動了。

在上班的路上,或者閒逛的時候,看着這城市上空少有的藍天,路邊高大的樹木婆娑的樹影,聽耳邊嘩啦啦樹葉唱歌的聲音,感受夏風在臉上輕柔的撫摸,恍惚間就想起兒時生活過的賈村塬,想起離去多年的外婆,那些久遠的記憶就在心中不斷的湧動,一種酸酸澀澀的感覺在心中、在鼻翼眼角一點點漫延開來。

外婆的家在西部城市寶雞的一個鎮上,叫賈村塬。那裏地勢高,水源深,是個旱塬,但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坦。夏天,天藍雲白,那夏風,在塬上受不到任何阻擋地肆意吹拂,那裏的夏天便很少有酷熱難耐的時候。

由於家裏的變故,我就像小小的黛玉,在十歲的時候被送到外婆家寄養,同去的還有兩個妹妹。那時候外婆家有七口人,外婆、外爺、三個舅舅,還有大舅媽及她們不到兩歲的女兒。增加了我們姊妹三個,外婆家的人口一下子劇增。在這樣的大家裏,我度過了兩年失去母親、遠離父親的生活。

在這之前,或者是十歲以前懵懂的片段記憶裏,外婆的家是一個美妙的地方。那裏有總是灑掃得乾淨整潔的大大的院落,院門正對着的是一長排廈房,兩邊開門,一邊的廂房裏住着外婆和未成家的舅舅,一邊住着大舅一家。另外兩個廂房平常是閒着的。院子右手有一排樓板平房,是灶房和一個臨時居室。在院子正當中有一棵很大的木槿樹,夏天的時候滿樹掛滿大朵大朵的紫紅色的木槿花,蜂飛蝶舞,很是招搖。院子裏還有其他的樹,比如兩棵蘋果樹,一高一低兩棵核桃樹,一棵柿子樹。院子前後各有一片小樹林,大多都是洋槐樹、桑樹、柿子樹,這些都記得不是很清了。只有那棵開花的木槿樹,連舅舅都記得不是很清楚,卻一直開在我的記憶力,它明媚了我對外婆家的回憶。我總覺得那棵樹就是我不曾看到過的年輕時的外婆,能幹、靚麗、心靈手巧、勤勞質樸。

可惜在我住進外婆家並有確切記憶的時候,外婆就似乎已經老了。她夏天永遠都穿着白色的斜襟大褂,黑褲子,三寸金蓮上四季都是白襪子、黑鞋子、黑裹腿,其他三季不同的是連大褂都是黑的。外婆的頭髮很長,但常年都是綰起來在腦後梳一個髮髻,用黑色的紗網兜住,再用黑色的塑料髮髻卡住。這讓她在我的眼裏看起來似乎從來都沒有年輕過,我現在都推算不出來我有記憶的時候外婆到底有多大。但是我喜歡看她洗頭、梳頭髮,那時候滿頭的長髮披下來,她看起來年輕而生動。

我和妹妹未去之前,大概家裏事情少,外婆常做女紅,她做女紅本領那是村上數一數二的。她用彩色紙或者煤油燈煙燻的黑色紙剪的紙花,貼在窗上都栩栩如生,開嘴的石榴,昂首打鳴的公雞,遊戲荷塘的魚,快樂頑皮的孩童,荷鋤種地的大人,各種美豔的花朵等等,我都不知道外婆怎麼剪出來的,似乎也不見她有現成的紙樣。還有外婆繡的枕頭、肚兜、門簾,納的鞋墊,顏色鮮豔,造型生動。外婆織的牀單也是花色素雅大方,記得好多人來向她請教,她織布的速度也快。那時候,她給三個舅舅、我們姊妹仨都織了一條牀單壓在箱底,説是等我們結婚時候用,其實那時候我們才十來歲,外婆就替我們想那麼遠,大概是操心我們,也是對自己織布手藝的自信。外婆的家很整潔,自織的牀單鋪在炕上,四角都縫上銅錢,然後銅錢插進席縫裏,那牀單就平平展展,再怎麼蹭也不會打皺。

外婆的飯做的也很好吃。臊子面、蒸涼皮、打攪團、漏魚魚、烙油餅、炸麻花,都是我現在想起來尚還垂涎的美食。那時候的賈村塬,很窮,麥子少,玉米多,蔬菜更是少的可憐——能有紅蘿蔔、白蘿蔔、大葱吃就不錯了,偶然有走街串巷買豆腐的用糧食或雞蛋換些就算打牙祭。時令的綠菜就是韭菜、蘿蔔纓子、苜蓿、蕎麥葉子這些了。醋是自家做的,辣子也是自己種的,麪粉要經過淘洗、晾曬、再自己磨成面,黑白粗細程度也自己掌控,通常都很粗。味精、醬油是絕對沒有的,連菜油也少得可憐,可就是這些食材,外婆就能把她做得香噴噴的,讓人想了又想、念念不忘。

在外婆家生活時候,我不知道有着三寸金蓮走路都不穩的外婆是怎樣操持那麼大的家的。做飯、洗衣、紡線、織布、做鞋、做衣裳,大舅媽年輕不是太會又加上帶孩子,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都得外婆管,特別是我們幾個姊妹來後,年齡小,還要照顧,外婆的負擔又加重很多,她怎樣備受煎熬,那時候我小小的心不懂。只知道外婆和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外婆不一樣了,有時候脾氣很急很燥,她會在叫舅舅或者我們姊妹的時候把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連呼一串子,讓我們有一種急迫和緊張感,覺得時刻會受責備。忙碌焦慮的外婆漸失安詳和温柔,讓我很少感覺到小時候記憶中她慈祥的樣子。

我只記得有兩個時段的外婆是安靜的。一個是夏天的午後。在大熱的夏天裏,她每天一大早要和一大盆的面,然後在很大的案板上一案一案的擀好,那是一大家人的午飯和晚飯(午飯熱面、晚飯涼拌麪),這要耗掉她大半天時間。等到做好招呼大家吃完午飯,又熱又累的她才可以鬆一口氣歇歇。這時候,她一手提一個小蒲團,一手端着一碗涼麪,去距離家門不遠的池塘邊,盤腿坐在蒲團上,邊歇息邊慢慢吃她的午飯。

那時候,村子裏很安靜,幾乎所有人都在飯後酷熱的時間裏安靜下來,躲在家裏休息。只有風在林梢吹拂,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池塘邊的涼風吹乾了外婆的汗滴,撫慰着她的疲憊,陪着她一點點的吃完碗裏面條。有時候我們也跟過去乘涼,看見外婆一個人坐在那裏,吃吃停停,有時候她的目光望向遠方的路,那是我們家——外婆唯一的寶貝女兒的家的方向,我不知道外婆以前是不是在這裏等過媽媽回來看她,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很想她英年早逝的女兒,是不是很難過很寂寞,我只是覺得很害怕,我憑我的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