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後感精選9篇

來源:文書谷 4.12K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史記讀後感精選9篇

史記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史記故事》的書,其中最好看的是《堯謹慎取材》陶地的首領堯年老的時候想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繼承帝位,他問大臣們誰可以繼承他的'帝位,大臣們説:“您的兒子丹朱可以。”堯説:“像丹朱這樣的人愚頑、兇惡,不能用。”另一位大臣説共工可以,但堯説共工喜歡説漂亮話,心術不正,也不能用。最後大臣對堯説民間有個年輕人,名叫虞舜,聽説不錯。

堯立刻説,這個人他聽説過。一位大臣説:“全家人都看不起虞舜,虞舜不僅不記仇,反而孝敬老人,友愛兄弟,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堯聽了,暗暗決定由虞舜來繼承帝位,為了慎重起見,他決定先考察虞舜的品行。堯讓虞舜做了一件事。

堯認為他做的很對,賜給他倉庫和一張琴。誰知,虞舜的父親和弟弟眼紅了,就想要害死虞舜。他的父親藉口説倉房屋頂壞了,讓他去修補,等他上去以後,他的父親卻把梯子搬走了,在下面點起一堆大火,虞舜用一些東西做了一把傘,從屋頂飄落下來。這樣觀察了多年,堯認為虞舜很有道德,將他定位帝位繼承人。20年後,他將帝位正式傳給虞舜。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別人害了他,他不記仇,而是孝敬別人,這個人一定會有巨大的成就。

史記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史記》的書。這本書筆觸細膩,能引人入勝,是一本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極高的鴻篇鉅製。 《史記》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上至皇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這本書依照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體例想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觸的是《高祖本紀》。高漢祖劉邦為人仁厚愛人,喜歡施與,意志豁達,胸襟開闊,常表現得大度,他幾次看相,人家都説他有貴人之相。

後來稱帝后,善用良臣,巧用計謀,打敗項羽,終於建立了漢王朝。這件歷史事件讓我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多聽別人的意見,才會成功,俗話説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管鮑之交》的'故事令我大有感悟。主要講了管仲年輕時與鮑叔牙有交往,兩人曾一起做生意。後來鮑叔牙跟隨公子小白,管仲跟隨公子糾,小白繼位後,鮑叔牙推薦管仲來代替自己,管仲當了相國,鮑叔牙的職位一直在管仲之下。我覺得鮑叔牙是一個真正愛國的人,他本為相國,權利至高無上,可他不貪圖名利,覺得管仲有能力便推薦。 《史記》這本書人物立體,情節生動,便於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使我們逐步增強愛國意識。

史記讀後感3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記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是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寫成的。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完《史記》,回味其中的.人物,我覺得炎帝最值得我敬佩。在以前,人們都是靠打獵或採食植物的果實·塊莖生活,不懂得耕耘,靠大自然的恩賜生活。大自然不總是那麼大方,遇上災年,常有人餓死,身為部落首領的炎帝時常冥思苦想,想找到解決的辦法。一天,他發出了粟子,便告訴人們種植粟子的方法;又發明出許多農具。人們為了感謝他對農業的貢獻,都稱他神農氏。神農氏為了幫助人們得到更多的食物,開始跋山涉水,嚐遍各種植物,這就是有名的“神農氏嘗百草”。他在嚐遍百草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可食用植物,但是也有好幾次因為吃了有毒的植物差點喪命,幸虧他找到了草藥,掙脱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訴人們不要重蹈覆轍,而他自己卻不顧危險,仍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無可救藥的植物,不幸去世了。

《史記》,給後世的影響深遠,是我們的必讀之書。

史記讀後感4

通過閲讀《史記故事》這本書我還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除了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還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

在這些故事裏,我最喜愛的《卧薪嚐膽》這個故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展開大戰,不料越王的軍隊大敗,勾踐成為了夫差的階下囚,後來吳王把勾踐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沒有絲毫的大難之後的喜悦,他睡卧薪柴,舔食苦膽,與百姓一起勞作,積蓄國力多年,靜靜等待着爆發的日子。終於他的機會來了,吳王夫差被他打敗。卧薪嚐膽的二十年造就了勾踐,他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最終一雪前恥。

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學習上也是如此。《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的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歷史旅行,讀了《史記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史記讀後感5

《史記》是我國西漢聞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聞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在我沒望《高祖本紀》之前,我只知道劉邦就是漢高祖。但是在望完《高祖本紀》之後,我對劉邦這位漢代開國天子有了更深的瞭解。

劉邦性格油滑,很丟臉出有什麼雄才大略,可他卻做了天子,這使我很不理解,但我把《高祖本紀》望完後發現劉邦固然性格油滑,但他有識人的能力,知道誰有才華,也可以説劉邦是個伯樂,他找到了張良、韓信、彭越、蕭何、曹參、陳同等這些千里馬,匡助他打天下,終於建立了漢朝。

項羽沒有同一天下是由於他驕傲自大,常常不聽取范蠡的建議,不知道忠言逆耳利於病的道理,更不知道將有才華的人為己所用,終極導致了他的失敗。

劉邦也有不少缺點,好比説他假仁假義,由於他建立了漢朝之後就把韓信、彭越等開國功勛全部殺死了。説明他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

史記讀後感6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我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著。

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如:炎帝、黃帝、大禹、齊桓公、晏子……,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更是令我感慨萬千。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楚靈王本想羞辱晏子,結果卻被晏子識破把戲;神醫扁鵲醫術高超,接二連三為齊桓侯治病,可是被齊桓侯拒絕了,結果齊桓侯病死了……

在這些故事裏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漢九年級傑“。在劉邦打天下時,張良和韓信、蕭何三人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為”漢九年級傑“。張良屈尊為老人撿鞋子,穿鞋子並不生氣,最終得到了老人給他的《太公兵法》,後來,他日夜研究這本書,終於成為謀略出眾之人。韓信足智多謀,在軍事上為劉邦出謀劃策;蕭何為了得到劉邦的信任,把家裏的全部家產捐了出來,用於征戰的軍餉。這個故事裏的'張良,他讓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史記故事》是一本生動、有趣,值得一看的好書,相信有很多同學都還沒有看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一讀,讀完後,説不定你比我的收穫還要多。

史記讀後感7

今天下午,當明媚的陽光照射進我們的卧室,我捧着一本《史記故事》在牀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媽媽走進我的我的卧室,對我説:“別趴在牀上看書,那樣對眼睛不好。”可我根本沒聽到,還是老樣子繼續趴在牀上看書。

當我看到《趙氏孤兒》這篇文章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因為我被這篇文章中的公孫杵臼和程嬰所感動,文章中的公孫杵臼為了保護自己主公的後代—趙武不被屠岸賈殘忍的殺害而制定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公孫杵臼抱着一個假趙氏嬰兒躲到深山裏,然後讓程嬰去屠岸賈那兒告密,領着屠岸賈去搜捕他們。趙武保住了,可公孫杵臼和嬰兒卻遭到了毒手。

十五年後,趙武長大了成為了一個生氣勃勃的'少年將軍,他們又聯合別人一起斬殺了奸臣屠岸賈,替他的父親和公孫杵臼報仇雪恨。皇上又下旨恢復了趙家原先的封地,並且讓他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和封號。趙武決定讓程嬰留下來幫助他,但程嬰説:“現在你已長大成人,報了滅門之仇,繼承了趙世家業,恢復了爵位,我也該到地下去稟報你的父親和公孫杵臼了。”説完便自殺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世界上有為了自己的主人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人。

史記讀後感8

書是人們擴大知識面的一種東西。在我的一生中,我最愛讀的一本書是《史記》。《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本紀專體通史。全書共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五個部分,一共52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年間長達3000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歷史,全面而深刻地反應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20歲時出外遠遊,遊遍名山大川,考察古蹟,採集傳説,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並終於徵和二年(前91年)完成了全書的編寫工作。

在《史記》的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歡讀《高祖本紀》。下面是《高祖本紀》的一個故事:

高祖到東恆去,途中路過柏人縣,趙相貫高等人暗設埋伏,想要殺害高祖,高祖本來也想在柏人留宿,可是轉念一想,“柏人”字音與“迫人”相同,就沒有住在那裏。代王劉仲棄國逃亡,到洛陽投案自首,高祖廢掉他的王位,改封為合陽侯。

《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完成的,值得我們讀一讀。

史記讀後感9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本書共有五十二萬多字,是以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寫的,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每個情節都寫得非常生動,就像那些人物在給我們講着他們發生的故事,增長了我們的知識。

張儀,是一名與蘇秦差不多的人物,張儀當初受過楚相説他偷玉的'事,後來他想靠着蘇秦出人頭地,蘇秦説他是最有才能的人。蘇秦想利用張儀幫他扼制秦國,於是他讓張儀發奮圖強,讓他去秦國。但張儀並沒有為秦王付出真心,在張儀和司馬錯爭論先伐蜀還是先伐韓能看出來,要麼是張儀有私心,要麼就是他能力有限。後來,蘇秦越來越風光了,他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當張儀知道蘇秦死後,他不顧一切地為秦國付出。不過多久,他也死了。我覺得張儀和蘇秦,雖然憑藉一身力量,雄辯天下,縱橫全國,但同時卻得罪了不少人。

每一個人活着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反而只顧着本國眼前的利益,是不好的。

你能理解張儀的做法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