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史記》有感

來源:文書谷 2.8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史記》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讀《史記》有感

讀《史記》有感1

星期三下午,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一人獨自在家,坐在沙發上,看完了一整本《史記》。

《史記》這一本書記載了72個歷史故事,有什麼:大禹治水、五張羊皮的故事、楚莊王一鳴驚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周亞夫駐軍細柳營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吳起愛兵”了!

“吳起愛兵”這一章主要講述了:吳起是衞國人,家中富有,後來輾轉到了魏國,當了大將軍,統帥兵馬。吳起帶兵打仗,很得士兵擁護,吳起平易近人,愛護士兵,士兵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吳起發現一個士兵身上長了一個膿瘡,吳起毫不在乎地用嘴吸他身上的瘡,想把裏面的膿吸出來。這位受傷士兵的母親反而哭了起來,害怕自己的兒子因這件事情而太效忠於吳起將軍,擔心連兒子死在那裏都不知道了!

“吳起愛兵”中的'吳起平易近人,使得士兵們十分尊敬並效忠於自己 。我們也要像吳起一樣,熱心幫助他人,最終,一定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俗話説得好:“好心有好報”。

這本《史記》讓我懂得了不少的歷史故事,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知識,《史記》真是一本好書啊!

讀《史記》有感2

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司馬遷最得意的作品便《史記》了。這本書記載了從“上古五帝”到張騫出使西域的中國歷史。史中華文學的瑰寶,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象徵。近日,媽媽便推薦我讀了這本書。

能不能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使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趙氏孤兒》的故事。

屠岸賈與趙盾同朝為官,可屠岸賈是個十足的大奸臣,經常詆譭趙盾。如今趙盾的兒子朔娶了晉王的姐姐為妻,屠岸賈見趙家又與王世成了親家,更是爐火燃胸。晉景公執政期,屠岸賈擅自帶領一些士兵襲擊了趙家,滅了趙氏全族。不久,趙朔的遺腹子——趙武出生了。當屠岸賈得到消息,帶人來宮裏搜查時,被藏起來的嬰兒一聲也沒出,才逃過了這一劫。後來,趙朔的好友公孫杵臼和程嬰設計將趙武救出,公孫杵臼找來一個小嬰兒冒充趙武,演戲迷惑屠岸賈,甘願被殺害;另一邊的程嬰則帶着真正的趙武隱居深山,受盡千辛萬苦將趙武撫養成人。後來,韓闕把此事告訴了晉王,晉王極受感動,便滅了屠岸賈全族,把把原本屬於趙家的土地賜給了趙武。

這個故事使我極受感動。公孫杵臼為了趙武自甘死去;程嬰既要頂着“不仁不義”的罵名,還要帶着趙武,遠離家鄉,隱居深山,時刻提防着屠岸賈,辛辛苦苦把一個小嬰兒撫養成人。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為趙盾、趙朔報仇雪恨,使趙氏子孫繁榮昌盛,更重要的是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一個有困難的人。

《趙氏孤兒》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善心,積極熱心地去幫助有需要、有困難的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問心無愧。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公孫杵臼和程嬰這樣甘願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善良人,少一些像屠岸賈這樣懷有嫉妒心、險惡、奸詐、殺人不眨眼的小人,該有多好!

讀《史記》有感3

《史記》一個記載了上至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部包含在內。內容使人一讀就愛不釋手。

《史記》是由著名作家司馬遷編寫而成的。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通史。中華民族,一個有着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空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在品讀《史記》時,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記》中最令我難忘的要數“背水一戰”。這個故事講述了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在我的印象裏,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也很深刻。

這兩個故事,一個講述了在敵人趕盡殺絕時,絕不屈服,英勇抗戰;另一個講述了對於吳王的壓迫越王要儘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在求以反彈的機會。總之,無論在什麼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一定要適當的選擇方法。讀《史記》,我還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靈。

如果説,中國歷史是一個大星系,那麼《史記》就是一顆永垂不朽的明星!真的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有感4

此情此景,山河在嗚咽、松濤在哀泣。我知道爸爸在外面很辛苦,他們每蓋一座大樓或廠房要負出很多很多。三年二班葉凌雨!靜謐的黑夜裏,孤燈伴你批改作業而你去覺得眼前閃耀着有幾十雙天真的眼睛。他是遙控的,雖然你在地球上,也可以控制飛到宇宙盡頭的他。

司馬遷評屈原之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特別是在統治者以過分的“孝悌忠信”來鉗制人的思想,以達到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這種“忠誠”無疑是極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在現今社會中還是否適合呢?還是否有其現實之價值呢?在我看來,值得商榷。

首先,雖説“哀莫大於心死”。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滿腔悲憤成了他自尋短見的動力,但他死了,楚國能免亡國之禍嗎?顯然不能。但我覺得,屈原既然有尋死的勇氣,為何沒有化悲憤為力量,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呢?其實,只要屈原能開闊一點,大可放開懷抱,別投他國,覓得賢君,以展抱負。即使此生長留楚地,亦大可隱逸山林著書立説。一來不用“愛物之汶汶”,二來使自己的.才華得以保存。何樂而不為?須知道,即使當世沒有明君,難道以後就沒有明君嗎?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興楚國,但只要他的精神與才華能流傳後世,那麼楚國還有一絲中興之望。可見,投江自盡實屬不智之舉!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話説:“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這樣的道理。我覺得“愚忠”二字不但害已,還會誤人。正如當年忠孝兩全的岳飛,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牌調回京師定是凶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國鐵蹄勢必重踏中原,蹂躪蒼生。若他不是執着於“忠”之一字,我想歷史也會改寫,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樂了。

雖然説忠於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但忠於的是國,而不是那施政不善、導致人民生活不穩定的當權者。所以我們可説,屈原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但他並不算是忠於國家而是忠於那個易受小人之間的昏君楚懷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當今社會就更不合時宜。理智的忠誠是“愚忠”的蜕變與昇華,這才是人們值得仿效與推崇的美德,這才是為國家民族謀福祉的剛貞品格!

讀《史記》有感5

在浩瀚的歷史文化中,打開一幅幅古色古香的畫卷,硝煙瀰漫的戰場,形形色色的人物:春申君黃歇、楚霸王項羽、負荊請罪的廉頗、完壁歸趙的藺相如??魯訊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敬佩項羽,崇拜這位英雄豪傑。他緊握寶劍,屹立在烏江岸邊,當他消失在滾滾東去的浪花中,鮮血染紅了半邊的雲霞,曾經拔劍舉鼎的豪邁瞬化為無奈。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殺劉邦,不是彵膽小、優柔寡斷,而是他答應過項伯要好好對待劉邦。他有情有義,心直口快。做人應當“言必信,行必果”,以誠信為先。如果項羽沒有誠信,他的愛妃、坐騎會一直追隨他嗎?李清照曾留下千古名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也欣賞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吳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踐回到越國,苦身焦思,將一個動物的膽囊掛在座位旁。卧着、吃飯時也要嘗一下膽的苦味,告誡自己:“你忘了會稽所受的恥辱嗎?”他親自耕種勞作,他的`夫人也親自織布,不穿鮮豔的衣服,屈尊降貴,禮賢下士。

通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成就一番霸業。我們要學習他堅持不懈、忍辱負重的精神。失敗不可怕,要敢於面對,大不了重新開始。遇到困難不退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永遠達不到夢想。“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多少英雄血灑戰場,多少豪傑命喪君王。歷史的畫卷,民族的興衰,讓我們明白“成由節儉敗由奢”,也讓我們體會到“守業更比業難”。《史記》讓我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讀《史記》有感6

夜晚,我從書架上取出一本精裝的書――《史記故事》。這本書其實早就買了,只是我看着太厚就懶得翻閲,自從學習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之後,這本書就經常出現在我的書桌上,讀着讀着,我漸漸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翻開書籍,如同乘上了一列時空快車,穿越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各個朝代,目睹了各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在這列時空快車上,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漢朝這一站,最敬佩的人仍然是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

在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中,經受了風霜艱辛。有一次,由於司馬遷替李陵辯護,説了一些對漢武帝不利的真實言論,竟然被關入監獄。後來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於寫成了這部歷史名著。

司馬遷為了他所追求的事業,他無私地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合上書,我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打退堂鼓,比起司馬遷來真是相差太遠了。就拿上週做奧數題來説吧,老師放學前佈置了幾道稍有難度的數學題,説是讓我們回去挑戰挑戰,我一到家就拿筆做了起來,可是有一道題我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於是我便放棄了。誰知第二天,其他很多同學都做出來了,其實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做出來。我想,司馬遷在那樣的環境中仍然能堅持寫書,我的學習條件這麼好,還有什麼條件不認真學習呢?

感謝司馬遷給我們人類留下了這部史學鉅著!感謝司馬遷堅持不懈的執着精神!

讀《史記》有感7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很多名著和好書,其中最令我過目不忘的是這一本名著幫故事,這本400多頁的書,雖然那麼厚,但是我只用幾天時間就把它記在了心裏,它就是—《史記故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謹承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記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這本書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得到了廣大青少年朋友的喜愛。

這本書很好看,很有意義,我很喜歡。

讀《史記》有感8

今天讀了史記中的一個故事,內容如:姜子牙家住南陽,從小家境敗落,可他人窮志不短,從小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希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姜子牙經過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歲時才出山,但是因為年紀大,一直是懷才不遇,因此,經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與冷嘲熱諷。

於是八十歲的他平日裏除了熟讀兵書外,還經常到河邊釣魚,但是他釣魚卻很特別,他用的魚鈎是直的,所以三年下來沒有釣到一條魚,鄉親們看到都很奇怪,都感到姜子牙不是一般人,便到處傳揚他的故事,久而久之,姜子牙的.大名便傳到了西伯侯的耳朵裏,求賢若渴的西伯侯便把姜子牙請進了宮中,並拜他為國師,協助他治理國家。於是姜子牙也就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後來,西伯侯逝世後,他的兒子周武王繼位,武王繼承父親的遺志,拜姜子牙為國師,並稱他為“尚父”。姜子牙也不該初衷,繼續全力輔佐周武王。有一天,武王請教姜子牙,想要輕罰,而又想樹立權威,想少施行一些賞賜,而又能使人們從善,想少頒佈一些政令法規,又都能規範行事。怎樣做才能實現呢?姜子牙就説:“能做到殺一個人而能懲戒上千人,賞賜一個人而能激勵上萬人,這樣做才是個有道明君。”周武王聽後茅塞頓開,照着姜子牙的話去做,賞罰嚴明,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周軍大敗商軍,取得了勝利。由於姜子牙在周商對戰中功勞最大,武王就把姜子牙封到了齊地,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齊國後來也就成了春秋戰國時的“五霸七雄”之一的強國。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史記》。《史記》記述了上至傳説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前122年,共約三千年底歷史,《史記》分為十二世紀(記歷代皇帝的政績)、三十世紀(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的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十表(大事年表)史書(記各種典章制度)。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佩服的是扁鵲。

扁鵲這天來到虢國正好趕上太子“去世”了。他去看了看發現太子只是得了“屍厥”,這種病呼吸微弱,讓人誤以為人死了。於是他用針刺中太子的百會穴,又做了燙藥。不一會太子便活了過來。扁鵲的醫術太高了,可想他在成為名醫之前下過多少功夫啊!

令我佩服的還有荊軻。因為秦軍馬上殺入燕國,所以太子丹讓荊軻區刺殺秦王荊軻毫不猶豫立即趕往秦國。佯作獻地圖給秦王。地圖展開後,荊軻準備行刺,可秦王身藏寶刀,一下殺了荊軻。我要學習荊軻的勇敢

我在這本書中最討厭一個人。

一天周幽王在後宮發現了一個豔茹桃李的女孩。便與她日夜廝守。然而這個女孩進宮後就沒笑過,於是他點燃烽火,各諸侯以為京城又亂賊,於是領兵馬火速救駕。

褒女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禁不住嫣然一笑。他為了讓褒女一笑,竟戲弄諸侯,可恥,三千年的歷史浩如煙海,值得我們銘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

有寧死也不肯過江東的楚霸王;有孤高傲視滿懷楚地蒼生,寧可葬生魚腹也不願追誰流俗的屈原……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歷史,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做對人們有用的人。

讀《史記》有感9

暑假期間讀了歷史書中所提到過的《史記》,這是中國第一步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這部著作的作者就是司馬遷。

在文學方面,它對古代的小説、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後代的'小説、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至於直接取材於《史記》的歷史小説,那就更不用説了。在戲劇方面,由於《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衝突尖鋭,因而自然而然成為後代戲劇取材的寶庫。據統計,僅現存的元雜劇中,就有十六種是取材於《史記》的,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後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於《史記》的,如眾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而在歷史人物方面,《史記》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史事,從這方面來説也是一部具有價值的著作,雖然讀歷史書會有些煩悶、難懂,但我是結合歷史書上學過的知識來讀的,自然樂在其中。這部書實在讓我受益匪淺,對了解歷史知識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讀《史記》有感10

在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一個人,在遭受了巨大的羞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在我國文學和我國曆史的長河之中,後人難以企及更無法超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不小心得罪了漢武帝,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後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發憤着書,全力寫作《史記》。

《史記》雖然沒讀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麼意思,可總是讀過一遍了。本紀,世家,記住了一個個個性鮮活人物,可是要表達什麼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讓我記憶在心。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讓人對生活比較畏懼。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為生活付出努力。我長這麼大,沒吃過什麼苦,太懶,相信如果讓我放棄現在父母給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會成莫大的問題。

司馬遷為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至此,我不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要有回報。認定的目標一定要努力實現,因為沒有人會幫我,有些人不願意幫,有些人是想幫幫不了。司馬遷就是個例子,靠的就是自己,就是曾經的努力,現在的堅持,未來的信心。

他最終成功了!

司馬遷為寫史記付出了多少努力,向司馬遷學習,不求名垂千古,只求無愧於心。

讀《史記》有感11

夜讀“呂太后本紀”和“孝文本紀”,有感,記之。

有感之一,文人雖成事不足,卻可憑一支筆桿、一己之好惡,改寫歷史,影響後人。

有感之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開國大臣,非君子也。

有感之三,文帝是高手。

小的時候看史記覺得陳平周勃真是了不起,力挽狂瀾。而今再看感覺大不同。

簡單説原因:

其一,兩文中多次出現“諸呂欲亂”,“諸呂欲亂關中”之詞。可是你看了通篇也沒見到呂氏有何禍國殃民之事。除了呂太后在後宮做了一些殘忍之事之外,司馬遷也承認在呂氏當政期間國家得到了發展。至於呂氏封王,雖有違先帝之約定,實際也是為了局面的'穩定力量的平衡。且到了孝文帝的時期,也封了異姓王,而司馬遷對在此卻不加評論。至於説呂祿呂產,他們做了什麼壞事嗎?你拿着放大鏡也找不到有何壞事,作者卻多次説他們意欲為亂。再有太尉周勃北軍奪權一事,倒可以看出呂祿思想簡單,並無做亂心思。相國呂產更是無緣的被殺,並沒做任何惡事。可是,作者卻把諸呂立為反面,把陳平周勃立為英雄。唉,歷史啊!掌握話語權太重要了。

二,呂太后當權之時,陳平,周勃,當面不提反對意見,順其意而説取悦呂太后。被正直的王陵責備:為什麼瞪着眼睛説瞎話?以後有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

陳平、周勃大言不慚的説:“當面抗爭我們不如你,可是我們是為了保全國家,你不如我們”。在太后當權期間,沒見過他們做了什麼保全江山的事,只是太后一過世馬上奪軍權。

三,文帝本紀,細品每一個環節,文帝都是深思熟慮,高瞻遠矚,手段老辣。

歷史真的不堪。

讀《史記》有感12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 )。

史記讓我瞭解到了許多故事,如:為人們嘗百草的神農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亂的軒轅氏(黃帝);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射傷齊桓公,但還被齊桓公重用,完成了齊桓公當時的春秋霸業,這體現出了齊桓公的大度,才讓諸侯臣服他;廉頗與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故事,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上維護了趙惠文王的尊嚴,趙王讓他當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頗嫉妒,但為了國家利益忍氣吞聲,最後竟讓廉頗主動負荊請罪。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軍韓信在少年時因別人威脅,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過一位漂母的恩惠,當上大將軍後不忘報恩,送了那位漂母許多酒菜,還賞給她一千兩黃金。讀《史記》有感

看完《史記》就彷彿看了一步宏偉的歷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不愧是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有感13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司馬遷傳寫的《史記》,翻開《史記》我就感受到歷史的凝重。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出色的完成了作為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傑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着,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讀《史記》有感14

今天,我終於把《史記故事》這本書給看完了。

《史記故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千年前,一個一個的人物在當時被司馬遷記錄下的所發生的各種事情。如:在周本紀,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在齊太公世家,齊桓公稱霸;在鄭氏家,鄭莊公掘地見母;在……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呂后擅權》。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把呂后怎樣擅自用權的一件事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我面前。

我覺得書中的呂后先前做的事情只不過是為了報仇,以解心頭之恨。因為戚姬要不是當年日夜向劉邦哭訴,讓劉邦廢掉呂后的兒子太子劉盈,想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成為以後的皇上,呂后也不會這麼恨她,也不會等劉邦過世之後這樣折磨她。不過我感覺呂后用這種方式折磨人,實在太可怕,太殘忍了,報仇報過頭了。我認為劉邦很偏心,很貪圖美色,而且是一個昏君,竟然被戚姬的花言巧語騙得團團轉,為了她好幾次要廢了劉盈,他還認為劉盈太仁慈,太軟弱,不像自己,劉如意才像,所以他偏向劉如意,真是太傻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算搶來了,擁有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讀《史記》有感15

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為友,讀中華經典,做龍的傳人。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讀歷史故事,讀各地風情。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友。我天天讀經典,天天背經典,它不斷撫育我的心靈。

人們常説:“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一本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自小就執著與愛書,看書的我,讀到現在,讓我感受到經典是讓人受益匪淺的`東西,如果説哪本經典讓我受益最大,應該説是《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三世家,七十列傳5個部分,共130篇,52萬餘字。本紀是記載了各代帝王的;表是按世代年月次序排列歷史大事的;書是分門別類地記述和記載社會經濟、文物質的、天文曆法、山川水利等情況的;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王的;列傳是為各類人物寫的傳記。《史記》開創的這種體列對後世影響很大,自班固以來,各朝的斷代史基本上都沿襲了《史記》的體列。

《史記》中最讓我感受最大的故事是《因小失大》。陶朱公范蠡住在陶時,家財萬貫,這時,小兒子出生了。等小兒子長大成人之後,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囚禁起來。後來,朱子愛子心切,於是備足千金,準備讓小兒子去楚國走一趟。可是,此時他的大兒子爭着要去救小弟,並説就要自殺。眾人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朱公只好讓老大去,還寫了一封信,讓他到楚國之後交給自己過去的好朋友莊生,並再三叮囑大兒子:“你到了楚國之後,把這千金送到莊生家,一切聽他的,不要與他爭辯。”

大兒子到楚之後按其父親囑託去拜訪莊生,並送上千金送禮。莊生説:“你趕快回去,不要留在這兒,即使你弟弟放了出去,也不要問什麼。”朱公大兒子假意離去,暗地裏卻在聽消息。由於莊生努力,楚王決來,定大赦犯人。大兒子合計了下:“如果楚王大赦,弟弟也不是會回何必把千金送給莊生,豈不白白丟掉。”於是又去見莊生,莊生知道他此來之意,讓他自己去取錢。這一來,莊生大怒,後又去見楚王。結果楚王把陶朱公二子殺掉,第二天才大赦。大兒子就帶着千金和弟弟死的消息回了家。回家後。陶朱公大笑,説:“他本知二子保不住,因為他知道大兒子的性格,看中財富,不肯輕易放棄。”

古語説得好:“吃虧就是贏得,贏得就是吃虧。”人有的時候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否則後果慘重。人一定不能貪小便宜,比如説我的哥哥,他為了趕公交車去補習,就貪近路走,最後兩隻腳都燙傷了。人一定要有好的品德和心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