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三字經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5.94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後感2

剛進朝陽外國語學校老師就佈置作業,讓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閲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大致可分為五部分:一、勸教;二、必備知識;三、讀書;四、習史;五、勸學。其中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我清楚的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我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與經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來北京讀書,調換工作並不辭辛苦尋找好的學校,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三字經讀後感3

我上二年級的時候接觸到了《三字經》,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在生活中我用過的《三字經》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在學校裏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愛護小同學,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東西,我總是先給父親、母親嘗後我再吃。 我知道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長、友愛弟妹,因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學習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學習數學語文等各種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學的基礎。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呢?告訴我們在小的時候,不肯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做什麼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就要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能成大器。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讀後感4

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 讓我在課外的時候看,背。書中每三個字都會講一個道理或是一個歷史、寓言故事。我讀了之後,裏面的許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動着我,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不過一千多個字,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一句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這麼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謙讓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應該向他學習。這個故事使得我逐漸養成了互相謙讓、禮貌待人的好習慣。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説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國小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當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打好基礎,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有一個哥哥,上國小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麼説他也不聽。現在,他非常後悔上國小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現在後悔已經晚了,又有什麼用呢?

《三字經》中還有許多像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師,能伴我成長,促我進步;它也可以不斷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三字經讀後感5

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上國小以後,學校有了國學啟蒙課當我站在講台上帶領小夥伴們一起高聲朗讀《三字經》時

心中格外的自豪。《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的經典作品,現在的我已經從中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識。

走進《三字經》就像聽一位知識廣博的老者在講歷史故事;走進《三字經》就像看一部講述中華千年歷史的變遷;《三字經》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繁多;像沙灘上的貝殼一樣五彩斑斕,耐人尋味;熟讀背誦《三字經》既可以知曉天下故事。還可以博古通今,見多識廣,《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自然流暢,樸實無華,雖讓每句簡短但卻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告訴我們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的。父母養育我們,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辛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我懂得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説明要想事業有成就要經過不斷的磨練和提高,從失敗和挫折中吸取教訓,從而獲得成功,而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一有失敗就哭就找別人,這樣是成不了大氣的,因為哭永遠是失敗的表現,只有擦掉眼淚,記住教訓,不斷進取成功才會屬於你。

《三字經》是中國古老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每翻開一次《三字經》都會有新的收穫和體會,會受到傳統美德的薰陶。啊,我愛這歷史悠久的中國,更愛那經典鉅著——《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6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來,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全書三字一句,有兩句一韻,共有一千多字。所以,它也是部兒童識字課本,包括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含有豐富的典故,知識性強,全書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國學精粹中難得的啟蒙讀本。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近,習相遠。大意是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間沒有多大差別。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不同,習性便有了千差萬別。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這樣的,有些人長大後還象小孩子一樣善良了,有些人卻不是,這跟生活環境很重要,要是愛學習的同學交往,從小培養優秀的品質,改掉不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還有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它的意思是剛採出來的玉石,如果不經過打磨,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務,就不能明白事理。不經歷風雨,是見不到彩虹的,玉在沒有打磨之前,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人也一樣,只有經過磨鍊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還有一句是這樣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五條準則,也是中國古人對人格的要求。這五常,不僅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現代人所要具備的素質。

《三字經》裏每一句話的含義都非常深刻,是短短六個字的句話,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大道理。我們要從此書裏,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字經讀後感7

“頭懸樑,錐刺股”“蘇老泉,二十七”樑灝、祖塋、李泌……這些人都是一些努力學習的人,他們面臨着種種困難,但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挺了過去而名揚千古。裏面的每一個典故都讓我感觸很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我從七歲開始學古琴,到現在已經學了三年了。在周圍熟知的同齡兒童內老師認為我的琴藝水平還算不錯,但是我自己知道現在的琴藝卻遲遲不能更上一層樓。學古琴是很辛苦的,那是因為古琴不僅僅是要靠音樂天賦,還要有較強的意境理解能力,和比較深厚的中國文學功底,再加上勤學苦練才能夠學好的。可是我因為年齡畢竟比較小,理解能力相應也差,文學功底也很薄弱,再加上現在我也沒有好好達到勤學苦練的地步,每天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練琴任務,以致於我現在古琴琴藝處於瓶頸狀態,琴藝水平停滯不前。為此我也深深苦惱不已。

自從媽媽要求我讀了以後,尤其是“蔡文姬,能辨琴”的故事給了我深深的啟發,讓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我決定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後就開始認真並且保質保量的完成每天一個小時的練琴任務,還請求媽媽讓我參加加強樂理知識的培訓課程,並且一有空就會去看那些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加強我的文學功底和理解能力,提升我的文學修養。

只要我下定決心,克服困難,付諸行動,相信過不了多久,我的琴藝水平就能突破瓶頸,更上一層樓了。

向我的目標發起挑戰!

三字經讀後感8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後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 《三字經》(節選)。當我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的時候,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還沒有開始上學,媽媽買回來一個大西瓜。切開它時,裏面紅壤黑籽,水靈靈的,顏色鮮豔,看着就食慾大增。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沒等爸爸媽媽,也沒給他們留,就直接的拿起勺子挖着吃。當我吃得所剩無幾時,有人從背後輕輕拍了我一下,嚇了我一跳,我一轉頭,原來是爸爸下班回來了。爸爸指着西瓜對我説:“兒子,你就這樣一個人吃了?怎麼不想想媽媽和我呢?媽媽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還在為咱們做飯,你不心疼嗎?你這樣做對嗎?” 我聽了之後,面紅耳赤,愧疚得一句話都説不出來。

後來,爸爸又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從小特別懂事,尊老愛幼,利益面前先人後己,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自己吃小的梨。也是從那時起,爸爸決定讓我背《三字經》,而且給我講述其中的很多典故。今天回憶起來,9歲的我竟然還沒有四歲的孔融懂事呢,真是不應該啊!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永遠記住這些名言佳句,讓它們隨時隨地鞭策我,讓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不再發生。

三字經讀後感10

人們常説:“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典往往能改變人得一生,而執着於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典已經不計其數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裏,微風輕輕地吹着,朦朧的月色,手中捧着《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小時候我懷着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着一份不捨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帶着對李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嚮往……去更深的瞭解經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 。我深深的沉入了經典裏,暢遊在這知識裏,其樂無窮。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典作伴,與聖賢為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典與我有約。經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着我的心靈。

三字經讀後感11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開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經》,老闆着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不知不覺《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三字經讀後感12

暑假裏,我饒有興趣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顧名思義,就是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不,我搖頭晃腦地讀着、讀着,居然會背了。

一天,我學着老夫子的樣子,揹着手,又津津有味地背起《三字經》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背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9歲的小黃香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勁地給他爸爸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回來睡得涼快點;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小黃香沒有了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温暖被窩,讓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12歲了,我孝敬過父母嗎?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那次為媽媽剪指甲,勉強算得上“孝於親”。倒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忙個不停,碰到天氣變化,不是為我送傘就是為我送衣服。一到暑假,為了我這個寶貝女兒,中午她還得冒着酷暑回家為我做飯。我真慚愧呀,我比黃香大3歲,居然沒好好盡過一次孝,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表現表現!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口中唸唸有詞,“該準備個什麼節目呢?”眼看快中午了,“對了,媽媽每天中午回家為我做飯,多累呀!我就學做家務!”説幹就幹,我立刻忙開了。

媽媽準時回來了,見我臉上都是汗,心疼地説:“敏敏,天太熱,還是讓媽媽來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不,媽媽,我要給你放假!”“放假?”“對!給我一次機會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嗎!”説服媽媽後,我在廚房裏又忙活起來,一會兒,幾個簡單的菜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平時的樣子叫道:“肚子餓了吧,快吃飯!”“遵命!”媽媽笑呵呵地答道。

吃過飯,媽媽剛站起來要收拾飯桌,我又趕緊把媽媽按住:“媽媽,我鄭重宣佈,從現在起,我給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崗幹活了!”説完,我就哼着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三字經讀後感13

剛進朝陽外國語學校老師就佈置作業,讓我們背誦《三字經》這本作品。通過閲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裏面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大致可分為五部分:

一、勸教;

二、必備知識;

三、讀書;

四、習史;

五、勸學。

裏面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民間的一些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我才清楚地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我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這本書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與經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三字經》裏面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來北京讀書,調換工作並不辭辛苦尋找好的學校,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琅琅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三字經讀後感14

我國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我最喜歡三字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意思是指後天環境對學習、成長很重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而是早就遠走高飛了,我用手支着頭,望着窗外發呆了20多分鐘才開始寫字,還沒寫到一半,我又開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幾分鍾,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作業我竟用了兩個小時,不但字沒寫好,而且錯了好幾道,還受到了媽媽一頓批評。

還有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在認真給我們講課,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課怎麼和小朋友玩,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説:王子晗,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才回過神來,支支吾吾半天説不上來,自然我這一堂課的知識也沒學會。

所以,在今後,我會牢記這段話,專心學習,把這國學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學習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15

在這個暑假期間,爸爸幫我買了本《三字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很無趣,可讀着讀着,讓我越來越感興趣。因為我經過一次次的閲讀,感觸也越來越深。

在《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母親早故,從小跟着父親相依為命,家裏很窮,而黃香對父親非常孝順。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枕頭扇涼,伺候父親安寢。寒冬臘月,黃香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體温去温暖席子和枕頭,等把席子和枕頭弄暖和了,再讓父親安寢。

黃香年紀雖小,做事卻不顧勞苦,對父親極為孝順。而作為當代國小生的我,年齡和他差不多,行為卻與他恰恰相反。我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為了讓我多吃長個子,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讓我不用步行回家,爸爸媽媽總是無論多熱還是多大雨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輔導我學習,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寫作業,為我檢查作業……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不喜歡吃的還嫌七嫌八,卻不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不樂意爸爸媽媽關心我的學習,喜歡衝他們發脾氣;爸爸媽媽總是半夜起來看看我有沒有踢被子,我卻從沒想過關心下他們有沒有休息好……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像黃香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都來繼承這些美德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