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説愛情故事

來源:文書谷 1.72W

現代的愛情那麼轟轟烈烈,可是古代的愛情也是情意綿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傳説愛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傳説愛情故事

傳説愛情故事一: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一日,會稽郡上樑村的樑光漢,中年喜得貴子,格外器重,請來識字先生給兒子取名。先生對樑光漢説:“為人處事要重仁義道德,孩子就取字‘處仁’,你身居山村,難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樑光漢夫婦對此十分滿意。

山伯自小聰明超人。到四五歲時,聽大人講故事,非但一遍能記住,而且還能原原本本傳給鄰里小孩聽。數數、算帳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餵雞,勤快能幹。長到12歲時,一天,他看到幾個富家子弟提着書箱去念書,小山伯很羨慕,他好奇地跟到讀書處,在窗台上張望。只見一位老先生搖頭晃腦在教書,他覺得很新鮮,不知不覺地竟把先生唸的和解釋的東西一一記住了。當先生抽查學生背誦時,有一位學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聽外面有人接背課文,感到驚奇,出來一看,原來是位機靈秀氣的孩子,十分討人歡喜。先生問:“孩子,你為什麼不上學?”山伯有禮貌地回答:“家裏沒有錢供我上學。”先生有心栽培這個聰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對樑光漢説:“我看這孩子聰明過人,將來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讀書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書本文具由我資助。”樑光漢一聽,很是高興,心裏想,我家世代不識字,能在兒子一代讀書識字,再好不過了,於是就答應了先生。小山伯對先生感激不盡,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學堂唸書,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吟詩作文,出口成章。入學三年,才華出眾,年年第一,先生心裏自然十分高興,但是轉念一想,這孩子在我地方已無書可讀了,應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學館名師處去深造。出於愛才,先生説服山伯父母,傾囊相助一百二十兩銀子,作學費盤纏,並向名師修書一封,引薦梁山伯入學。

春上,梁山伯告別父母,辭謝恩師,肩挑竹書箱,隨帶乾糧,朝東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 城趕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腳。一日來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 城。上船時,碰到一位書生模樣男子,旁邊還有一位挑書箱的書童。同行三分親,梁山伯上前詢問:“請問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裏,此行何處?”只見對方彬彬有禮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齋,祝家莊人。此去四明鄮城從師求學。”山伯一聽,志同道合,十分高興。連忙通報自己姓名和住址。並説:“你我兩家只數山相隔,同屬會稽郡,也算同鄉,本人才疏學淺,請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説:“不必客氣,不必客氣。”兩人在船上滔滔不絕,敍談得很投機。又互通年齡,山伯16歲,長英台2歲,於是雙方稱兄道弟,好不親熱。英台的書童銀心為英台巧遇這樣和氣有禮的兄長感到十分高興。

來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見名師,安頓住宿。被分到同桌學習,同室同牀住宿。話説那祝英台,原是祝家莊員外祝公遠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個兒子,最小的是女兒,在家被視作掌上明珠。自小聰慧過人,知書識禮。但嬌生慣養,也很任性。到14歲時,竟纏住父母要上學。祝員外經不住英台撒嬌,便答應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貴,而女孩出門讀書,有失禮儀,讓人笑話。便對英台説:“自古女子不上學,你還是在家習字讀詩吧。”英台靈機一動説:“父親,女兒早有妙計,我女扮男裝遠離家鄉求學,這不會有損父親名聲,女兒主意早定,不可改變。”父勸女頂,一來一去,最終還是祝員外讓步。

現在梁祝來到鄮城上學,同桌同牀,由於梁山伯忠厚老實,行動拘謹,又因為祝英台防範嚴密,晚上睡覺杯水相隔,雖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蓋,終究沒有讓梁山伯察覺英台女兒身。倒是同班馬文才常常疑心。

三載同窗,彈指一揮間。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書信也到了,就辭師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時祝英台愛慕之心越發強烈。一路上,清水井邊作暗喻,獨木橋上比鵲橋,碰到鴛鴦打比方,最後道出月下老人來牽線結姻緣,一直到長亭話別,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沒有領悟。這時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後一着棋子了,對梁山伯説:“樑兄,你我三載同窗,情深義重,英台我無以報答,想給樑兄提親。”山伯一聽,非常害羞,臉也紅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氣,絲毫不放棄最後機會,頓了頓嗓子説:“我家有個小九妹,才貌雙全,知書達禮,同樑兄十分相配,樑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説:“多謝賢弟。我家無萬貫錢財,又無高貴門第,怕不配賢妹吧。”英台緊追不放:“只要樑兄願意,單憑你才華人品,我小妹哪論門第家產,望勿推辭。”山伯聽英台説的蠻有道理,仗英台信義,就把終身大事託付英台。英台臨別回頭再三叮囑:樑兄及早遣媒來提親,千萬勿誤。山伯連連應諾。

長亭一別,又過一載。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臨別重囑,便去祝家莊拜訪英台。山伯在村頭逢人便問:“我鄮城讀書同學英台家在何處?”莊裏的人都説沒有這樣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樹下,遇見一童顏鶴髮老者,山伯就上前詢問,老者神祕地一笑説:“本莊祝員外千金祝九娘,寫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聽,出於害羞的本能,連忙擺擺手説:“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學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轉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説:“請問老伯,她家怎麼走?”老者順手一指説:“莊東朱門粉牆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謝過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門求見,祝員外曾幾次去鄮城看望過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讓山伯進深閨樓台相見,以敍同窗之情。山伯一見英台,方知是女兒身。此時回想三載同牀,羞愧難言,連連搖頭。還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釋:“我身為女子,如不女扮男裝,怎能同男子一樣去上學呢,實在是不得已啊,請樑兄見諒。”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説:“小九妹就是英台,樑兄你為何不早託媒來提親?現我們同窗馬文才的父親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説親,送來聘禮,因我父親來四明學館看望我時,順便拜訪了家住鄮西的會稽府馬太守,認為馬家有權有勢,門當户對,就應允了馬家,願結秦晉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為時已晚。”山伯聽後十分後悔,當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卻一點不領情。 只好痛苦地告辭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歡,但見山伯整日悶悶不樂,唉聲歎氣,反覆詢問,仍閉口不語,身體日見消瘦。

這年秋,朝廷簡文帝舉賢良,四明學館把品行端正、學業卓著、獨佔頭名的梁山伯推舉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馬前來報喜:奉詔,梁山伯出任鄞縣令。梁山伯有志為民造福,顧不得私情折磨,帶病上任,當年20歲。到任後,治理三江,使農田旱澇保豐收;幫助農民治滅蟲害;整頓鄞城秩序,懲處一批橫行不法“地頭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梁山伯因病痛和勞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視姚江大潮水位時,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龍墟,臨終囑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時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馬家,這裏也是航船必經之處,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靈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蹟,在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名揚京城。於是晉安帝諡封梁山伯為“義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馬家催着成親,祝英台難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轎,在渡口換乘大船,朝姚江撐來。船到九龍墟,突然風浪大起,船無法行駛。英台侍女銀心眼尖,發現岸旁有座新墳,覺得事出有因,借問船老大:“請問,這是誰家墓冢?”船老大熟門熟路,並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蹟,就回答説:“樑縣令山伯英靈在上。”銀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聽,不管一身紅裝,就對媒人説:“我要上岸祭樑兄。”媒人不敢作主,轉告新郎馬文才。馬文才感到十分惱火,但又不便發作,就哄着祝英台説:“娘子,今天是咱們大喜日子,祭墳會紅白相沖,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無法控制,對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圖報答,打定主意,生不成雙,死也要同墳。於是厲聲對馬文才説:“如不答應,我即投江自盡。”馬文才一時被嚇慌了,再加風浪越來越大,也想避避風,就連忙答應,命船老大將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裝,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銀心攙扶,直奔梁山伯墳前。突然,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一道閃電劈頭而來,轟隆一聲震天響,梁山伯墓頂裂成兩半,英台縱身一跳,躍進墳內。銀心連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墳墓又合攏如初,只是墓碑中間留下一道裂縫。銀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為兩隻大蝴蝶,迎風飛上天去。

馬文才見狀,立即從船上跳下來,帶着家丁轎伕趕來,見英台入墓無影,急得滿臉通紅,命家丁動手掘墓。不料,墓旁竄出兩條大蛇,碧眼白頸,張開大口吐着毒舌,“絲絲”作響。馬文才和家丁大驚失色,掉頭就逃,爭先恐後跳進船艙,叫船老大快快搖回鄮西廊頭馬家。

即刻,雲開日出,一道彩虹飛架在九龍墟上空,一對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頂自由自在地飛舞,當地人們傳説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靈化身。

事情傳到朝廷,晉朝宰相謝安有感於祝英台忠貞不渝的情義,向朝廷奏本,賜碑文“義婦冢”。千百年來鄞縣高橋的梁祝墓受到無數恩愛夫妻的虔誠祭拜。

從此,寧波一帶世世代代傳頌着這一奇妙動人的故事。

傳説愛情故事二: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着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打開一看,裏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方圓十里、八里的老鄉親,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老倆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這時候,秦始皇開始到處抓伕修長城。有一個叫範喜良的公子,是個書生,嚇得從家裏跑了出來。他跑得口乾舌燥,剛想歇腳,找點水喝,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原來這裏也正在抓人哩!他來不及跑了,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原來這垣牆裏是孟家的後花園。這功夫,恰巧趕上孟姜女跟着丫環出來逛花園。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着一個人,她和丫環剛喊,範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説:“小姐,小姐,別喊,別喊,我是逃難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範喜良是個白面書生模樣,長得挺俊秀,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範喜良的家鄉住處,姓甚名誰,何以跳牆入院。範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員外見他挺老實,知書達禮、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 範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倆口見他一表人材,舉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為婿。跟女兒一商量,女兒也同意。給範喜良一提,範公子也樂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那年月,兵慌馬亂,三天兩頭抓民要夫,定了的親事,誰家也不總撂着。老倆口一商量,擇了個吉日良辰,請來了親戚朋友。擺了兩桌酒席,歡歡喜喜地鬧了一天,倆人就拜堂成親了。常言説:“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突然闖來了一夥衙役,沒容分説,就生拉硬扯地把範公子給抓走了!

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沒有盼到,信兒也沒有盼來。盂姜女實實地放心不下,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攔也攔不住,就答應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過一道道的山、越過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尋失的行程。餓了,啃口涼餑餑;渴了,喝口涼水;累了,坐在路邊歇歇腳兒。有一天,她問一位打柴的白髮老伯伯:“這兒離長城還有多遠?”老伯伯説:“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長城遠在天邊,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颳着鳳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廟去了。破廟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找了個旮旯就睡了。夜裏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學書,忽聽一陣砸門聲,闖進來一幫抓人的衙役。她一下驚醒了,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她歎了口氣,看看天色將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盡,又覺得渾身發冷。她剛想歇歇腳兒,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甦醒過來,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麪,沏紅糖姜水,她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她出了點汗,覺得身子輕了一點,就掙扎着起來繼續趕路。房東大娘含着淚花拉着她説:“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我能忍心讓您走嗎!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裏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裏嗎?打問一個,人家説不知道。再打問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着她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

孟姜女問:“各位大哥,你們是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嗎?”

大夥説:“是!”

“範喜良呢”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淚花誰也不吭聲。盂姜女一見這情景,嗡的一聲,頭髮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問:“俺丈夫範喜良呢?”大夥見瞞不過,吞吞吐吐地説:“範喜良上個月就——就——累累-累餓而死了!”

“屍首呢?”

“大夥説:“死的人太多,埋不過來,監工的都叫填到長城裏頭了!”

大夥話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長城,就失聲痛哭起來。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萬的民工,個個低頭掉淚,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揚波。正哭,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長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頭。那麼多的自骨,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記起了小時聽母親講過的故事:親人的骨頭能滲進親人的鮮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認屍。她又仔細辨認破爛的衣釦,認出了丈夫的屍骨。盂姜女守着丈關的屍骨,哭得死去活。

正哭着,秦始皇帶着大隊人馬,巡察邊牆,從這裏路過。

秦始皇聽説孟姜女哭倒了城牆,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領三軍來到角山之下,要親自處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見孟姜女年輕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佔孟姜女。孟姜女哪裏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幾個老婆婆去勸説,又派中書令趙高帶着鳳冠霞帔去勸説,蓋姜女死也不從。最後,秦始皇親自出面。孟姜女一見秦始皇,恨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個無道的暴君面。但她轉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報,黎民的怨仇沒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強忍着憤怒聽秦始皇胡言亂語。秦始皇見她不吭聲,以為她是願意了,就更加眉飛色舞地説上勁了:“你開口吧!只要依從了我,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金山銀山都行!”

孟姜女説:“金山銀山我不要,要我依從,只要你答應三件事!”

秦始皇説:“慢説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説,這頭一件!”

孟姜女説:“頭一件,得給我丈夫立碑、修墳,用檀木棺槨裝。”

秦始皇一聽説:“好説,好説,應你這一件。快説第二件!”

“這第二件,要你給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靈車後面,率領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

秦始皇一聽,這怎麼能行!我堂堂一個皇帝,豈能給一個小民送葬呀!“這件不行,你説第三件吧!”

盂姜女説:“第二件不行,就沒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這架式,不答應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應吧,豈不讓天下的人恥笑。又一想:管它恥笑不恥笑,再説誰敢恥笑我,就宰了他。想到這兒他説:“好!我答應你第二件。快説第三件吧!”

孟姜女説:“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説:“這個容易!好,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給範喜良立碑、修墳,採購棺槨,準備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殯那天,範喜良的靈車在前,秦始皇緊跟在後,披着麻,戴着孝,真當了孝子了。趕到發喪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説:“咱們遊海去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樂壞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聽“撲通”一聲,孟姜女縱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見急了:“決,快,趕快給我下海打撈。”

打撈的人剛一下海,大海就譁——譁——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撈的人見勢不妙,急忙上船。這大浪怎麼來得這麼巧呢?,原來,龍王爺和龍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見她跳海 就趕緊把她接到龍宮。隨後,命令蝦兵蟹將,掀起了狂風巨浪。秦始皇幸虧逃得快,要不就被捲到大海里去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