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心腹之患成語故事

來源:文書谷 2.1W

心腹之患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那麼這個成語出自什麼故事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心腹之患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四字成語故事-心腹之患成語故事

心腹之患成語故事

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越王勾踐率領部屬去朝見吳王,並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他想:“這是越王勾踐在收買吳國,讓吳國安逸鬆懈,失去警戒心,將來好滅吳國!”於是便向吳王進諫説:“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從吳國,但實際上卻圖謀吞併吳國,您不及早滅了越國,以除後患,大王去攻齊實在一點意義也沒有,齊國只不過是一塊沒有用處的‘石田’,真是不智!”吳王夫差不聽勸告,還命伍子胥自殺。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句踐所滅。

後來“心腹之患”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隱藏在內部的禍害,如不妥善處理,將足以致命,危害生存。

文質彬彬成語故事

一個人如果內在樸實的本性勝過了外在的華麗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如果文采勝過樸實的本性,就會因為文辭太繁雜而顯得虛華。只有外表文采和內在樸質均備,配合協調,才能達到表裏一致,成為一個真正才德出眾的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啟平民教育之先驅,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論語》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文質彬彬”後來被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有禮,或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

不恥下問成語故事

春秋時,衞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衞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謙虛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衞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生前的為人配得上那樣的諡號。有一次,他問孔子説:“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説:“孔圉非常勤奮好學,非常聰明,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而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明白了。

後來“不恥下問”就用來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也可形容人謙虛好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