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

來源:文書谷 1.85W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詼諧性和倫理性,藴藏豐富的知識和道理。關於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的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

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篇一: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

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

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篇二:紙上談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繫,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着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説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説:“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説:“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説:“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説:“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説:“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説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裏。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説:“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説:“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説:“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説,‘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裏。’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説:“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着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説:“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祕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佈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衝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衝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裏全部覆沒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

幼兒園中班成語故事篇三:毛遂自薦

秦國大軍攻打趙都邯鄲,趙國雖然竭力抵抗,但因為在長平遭到慘敗後,力量不足。趙孝成王要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國,又是趙王的叔叔。他決心親自上楚國去跟楚王談判聯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國。他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是真要找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不容易。挑來挑去,只挑中十九個人,其餘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説:“我能不能來湊個數呢?”

平原君有點驚異,説:“您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少日子了?”

那個門客説:“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搖搖頭,説:“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裏,它的尖兒很快就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這兒三年,我沒有聽説您有什麼才能啊。”

毛遂説:“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早點把它放在袋裏,它早就戳出來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算了嗎?”

旁邊十九個門客認為毛遂在説大話,都帶着輕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賞識毛遂的膽量和口才,就決定讓毛遂湊上二十人的數,當天辭別趙王,上楚國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台階下等着。從早晨談起,一直談到中午,平原君為了説服楚王,把嘴脣皮都説幹了,可是楚王説什麼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階下的門客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説的一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説:“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寶劍,上了台階,高聲嚷着説:“合縱不合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了。怎麼從早晨説到現在,太陽都直了,還沒説停當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

平原君説:“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説:“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到你來多嘴?還不趕快下去!”

毛遂按着寶劍跨前一步,説:“你用不到仗勢欺人。我主人在這裏,你破口罵人算什麼?”

楚王看他身邊帶着劍,又聽他説話那股狠勁兒,有點害怕起來,就換了和氣的臉色對他説:“那您有什麼高見,請説吧。”

毛遂説:“楚國有五千多裏土地,一百萬兵士,原來是個稱霸的大國。沒有想到秦國一興起,楚國連連打敗仗,甚至堂堂的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最大的恥辱。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小子,帶了幾萬人,一戰就把楚國的國都——郢都奪了去,逼得大王只好遷都。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恥呢。老實説,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主要是為了楚國,也不是單為我們趙國啊。”

毛遂這一番話,真像一把錐子一樣,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臉紅了,接連説:“説的是,説的是。”

毛遂緊緊釘了一句:“那麼合縱的事就定了嗎?”

楚王説:“決定了。”

毛遂回過頭,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他捧着銅盤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説:“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塗在嘴上,表示誠意,是古代訂立盟約的時候的一種儀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後,平原君和毛遂也當場歃了血。楚、趙結盟以後,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黃歇為大將,率領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