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成語典故

來源:文書谷 1.68W

成語是我們民族語言中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煉、形象、富於表現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語言材料,它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借用成語故事講清哲學道理,可收到較好的教學。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歷史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歷史成語典故

中國歷史成語典故篇一:捕風捉影

谷永,字子云,長安(在今陝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於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並沒有什麼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説:“我聽説對於明瞭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矇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説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藥,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説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絕對不説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説: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採藥,結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後,他又説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着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説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中國歷史成語典故篇二:拔山扛鼎

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名將項燕。

項羽年少時曾讀過書,但沒什麼進展,後又去學劍,仍然不行。叔父項梁生氣了,問他到底要學什麼。項羽説:“讀書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學劍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能對付萬人的本領。”

項梁只好教他兵法。項羽這才高興起來。

後來項梁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報復,他帶着項羽到吳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巡遊,很多百姓在路邊觀看,項梁帶着項羽也在人羣中。項羽指着秦始皇説:“這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説:“不要胡説,要誅滅九族的。”但心中暗暗稱奇,覺得項羽不平常。

這時項羽已長得很高大,大約有八尺多點,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當地的年輕人已沒人是他的對手,對他非常敬畏。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隨後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隨着叔父項梁率軍起義。他憑着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併成為重要的義軍首領。

他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強大的義軍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後又同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項羽在戰爭中失利,被劉邦包圍在垓下。由於項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國人,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家已被劉邦佔領,心中驚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了一首《垓[gāi]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了。駿馬不走我還有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麼辦呢?”

不久之後,戰敗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後來,“拔山扛鼎”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力大無窮;或用來借稱項羽。

中國歷史成語典故篇三:一身是膽

劉備和諸葛亮便商議退敵之計,諸葛亮説:“現在曹操由於糧草沒有準備好,所以還不敢輕易進兵。此時如果派一支部隊去攻打曹營,把曹軍的糧草燒掉,便能大大挫傷曹軍鋭氣。”老將黃忠再三請求出戰,諸葛亮便派他和趙雲(字子龍)一同領兵前往。 黃忠爭打頭陣,但曹軍早有準備,與黃忠廝殺起來。黃忠前後受敵,被圍困未能取勝脱身。趙雲便帶領幾十名輕騎兵殺人重圍救出他們。

曹操親自帶兵追趕趙雲。趙雲寡不敵眾,退回漢中營地。部將們勸趙雲閉門防守拒敵:不料趙雲反而下令打開營門,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來,然後放倒軍旗,停止擊鼓,自己單槍匹馬挺立在營寨門外,準備迎敵。 天快黑的時候,曹軍趕到。曹操見蜀軍營中毫無動靜,又見趙雲單槍匹馬挺立營寨門外,威風凜凜、毫無懼色,懷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趙雲的計謀,不敢冒然進攻,便收兵回營。趙雲領兵緊緊追擊,殺聲震天,金鼓齊鳴。曹軍因昏暗難辨,摸不清趙雲到底有多少兵馬,嚇得丟盔棄甲,爭相逃命,死傷無數;潰不成軍,趙雲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戰後劉備親臨軍營慰勞將士,封趙雲為虎威將軍,讚譽他“一身是膽”。

中國歷史成語典故篇四:優孟衣冠

春秋時代,楚莊王宮廷有位藝人優孟,《史記·滑稽列傳》形容他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優孟滑稽多智,常以調笑戲謔諷諫,他曾經勸諫楚莊王以大夫的禮儀厚葬愛馬的不當之行。優孟還有一件為人稱道的事蹟。楚國宰相孫叔敖深知優孟是位賢人,十分禮遇他。孫叔敖一生清廉,沒有儲蓄多少家產,因而在臨終前囑咐兒子: 我死後,你必定貧困。到時你可以拜見優孟,就説你是孫叔敖的兒子。 果然,不到幾年的光景,家境日漸蕭條,生活貧困。

一日,孫叔敖的兒子在路上遇到優孟,想起父親的遺言,便對優孟説道: 我是孫叔敖的兒子,先父臨終前曾囑咐我,家貧時可去拜見您。 優孟交待: 你不要到遠處去,耐心等候我的消息。 優孟感慨孫叔敖一生奉獻國家,死後家中卻一貧如洗,於是花了一年的時間,模仿孫叔敖的動作、神韻,學習他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惟妙惟肖到旁人都無法分辨的境界。在一次楚莊王的酒宴上,優孟穿戴上孫叔敖的衣冠,上前為楚莊王敬酒。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了,想要再請他為相,優孟表示必須先回家與妻子商量,希望楚莊王給自己三天的時間。

三日後,優孟回覆楚莊王: 我妻子認為楚國的宰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一生盡忠清廉治理楚國,使楚王得以稱霸諸侯。如今死了,他的兒子卻無立錐之地,貧困潦倒。 優孟隨後又高歌一曲: 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財,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念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楚莊王聽了很受感動,覺得自己對故臣照顧不周,於是召見孫叔敖的兒子,賜以土地與奴僕,使孫家生活得以改善,一生保有富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