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焚書坑儒

來源:文書谷 2.88W

成語,是漢語表達形式的閃光點之一,其言簡意賅,體現了中華民族智慧的一面,大量的漢語學習者對成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焚書坑儒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焚書坑儒

成語故事焚書坑儒的主人公簡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20xx年9月10日),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成語故事焚書坑儒的典故

公元前220xx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陽宮置酒宴請羣臣。當時的學官叫做博士的,有70個人參加了宴會。僕射(博士的長官)周青臣上前説了一番歌功頌德的話,大意是:過去的秦國,方圓不過千里,靠陛下您的神靈明聖,平定了海內,放逐了蠻彝之族,凡日月所照的地方,沒有不臣服的。把諸侯分為三十六個郡縣,人人都很安樂,沒有戰爭的禍害,可以萬世流傳。從古到今,也比不上陛下您的威德。

博士齊人淳于越對這番話很是反感,立刻上前反駁説我聽説殷周之王長達千年,分封子弟功臣,作為自己的輔佐。現在陛下您據有四海,而子弟卻為普通人,突然有什麼變故的話,沒有左右手,您靠什麼相救?做事不學古人而能夠長久的,我還沒聽説過。現在青臣又當面阿諛,加重您的過錯,他不是忠臣。”

在這段話中,淳于越雖然指責了周青臣,但重點並不在此。他實際所提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原則性的,即要向古人學習;另一個是具體的,即要分封子弟功臣。對此,秦始皇並沒有立刻發表意見,而是“下其議”,也就是把淳于越的意見交給大家去討論。

丞相李斯便在此時提出了他著名的口號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李斯認為,歷代統治者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治國,並不是有意要標新立異,而是因為時代在變,治國方法當然也要變。他對秦始皇説:陛下您開創的大業,建立的萬世功勞,本來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

再説,淳于越講的三代的事情,哪裏值得效法!當時諸侯並爭,所以用優厚的待遇招募遊學之人,如今天下已經安定,頒佈了統一的法令,當百姓的就應該努力務工務農,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律條文。現在那些讀書人不好好學現在的東西,卻拿古的東西來抨擊現在,惑亂百姓。過去天下大亂,沒有人能夠把它統一,所以諸侯並起,説起話來都是以古非今,用些裝飾虛妄的話來攪亂事實,人人都把自己的一家之學看作是好的,來批評皇帝所建立的東西。

現在您統一了天下,辨清了黑白是非,他們卻還要尊私學,相互用一些不法的東西教給別人。聽到上面下了命令,就各自用自己的學説來議論它,進了朝廷在心裏嘀咕,出了宮門又街談巷議的,誇耀皇上聽他的話來博取名聲,把奇談怪論看作是高明,率領大家説誹謗的話,像這樣下去,那麼,皇上您的威信會下降,而下面就會結黨,必須要禁止它。

李斯就是在講完這些話後正式提出了焚書的主張。他説:“凡是不以秦為正宗的歷史書,全燒了。不是擔任博士官的,敢有藏詩書百家著作的,也都讓官員給燒了。有敢於在一起談論詩書的,殺了以後拋屍街頭。用過去否定現在的人,官吏知道而不舉報,與他同罪。所以有專家認為焚書坑儒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彌天大謊,他的主人公不應該是嬴政而是李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

命令下達三十天後,還不把詩書燒掉的,臉上刺字,去修築長城。醫藥、卜筮、種樹的書不燒,如果想要學法令,以官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焚書就這樣開始了。《資治通鑑》中也有內容基本相同的記載:焚書方案是李斯策劃的,方案擬成後正式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准後,正式頒發焚書令,天下遂大張旗鼓燒書。由秦始皇一個人來承擔責任,恐怕不太公平。而且秦始皇認為,他燒的書都是“不中用者”,他已經“悉招文學方術之士甚眾,欲以興太平”。

成語故事焚書坑儒的延伸

“焚書坑儒”的原因,簡略的講有兩個方面。

其一想要政治上的統一,就必須達成文化上的統一。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方面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局面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革命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自秦朝統一以來,就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而要想是統治與思想相適應,就必須做出思想上的統一。可是那時的思想以及文化上的繁雜已經成為實現統一的障礙。所以在那時也只有結束百家爭鳴的文化現象才能使思想文化適應政體上的統一。

其二以儒家思想和一些法令、策略跟秦朝實行的政體統治是不融洽的。自戰國以來,士人們就養成了“注重道德修養,輕視為官斂財”的人格理念,他們追求的是人格修養上的提高,蔑視王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思想順從秦朝的統治,開始出現議論秦朝政治的聲音,認為秦朝的大官陽奉陰違,表面上像是按照一些大聖人做官,其事實上卻做一些貪污腐敗的勾當。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以來就對一些奉行法術,以儒治國的思想理念有所不容。

從現在的角度上看,“焚書坑儒”統一了思想,造就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在那時的情況下,為了鞏固統一,禁止“以古反今”的活動行為,從而採取思想統一的措施是必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