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

來源:文書谷 3.02W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將寓言故事引入到數學問題中,既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機結合,又增加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娛樂性,這正體現了新課改的全新理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

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篇一:杯弓蛇影

有個叫樂廣的人請朋友來家裏喝酒。朋友舉起酒杯,卻看到杯子裏有條蛇在晃動。

朋友心裏覺得很不舒服,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回到家後,朋友越想越後怕,生病了。樂廣聽説後,馬上去探望朋友。

朋友説:“那天在你家喝酒時,杯子裏有條蛇!”樂廣一聽,怎麼會有這種事呢?於是馬上回家查看。

原來,在大廳牆上掛着一把像蛇一樣的弓。

而弓的影子,恰巧落在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朋友的病馬上就好了。

杯弓蛇影被暗指疑神疑鬼,有時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像廣樂的朋友看見蛇,其實沒有蛇,那只是一個蛇的影子就嚇得生病了。我們小朋友們在看待一件事時不要被你眼前的現象所迷惑,有些事情一定是有某個原因的,不要疑神疑鬼,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

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篇二: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國很重視讀書,於是就有了孫敬的頭懸樑、蘇秦的錐刺骨。

三年級成語寓言故事篇三:韋編三絕

孔子名叫孔丘,是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父親是個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母只好帶着他搬到曲阜住下來,把他撫養成人。據説他從小很愛學禮節,沒有事兒,就擺上小盆小盤什麼的,去學大人祭天祭祖的樣子。孔子年輕時候,讀書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禮作樂的周公,對古禮特別熟悉。

當時讀書人應當學的“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他辦事認真。開頭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後來又當管理牧業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三十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公元前520xx年,齊國的齊景公想拉攏鄰國魯國和中原諸侯,把齊桓公當年的事業重新干一下,就寫信給魯定公,約他在齊魯交界的夾谷地方開個會。那時候,諸侯開會,都得有個大臣當助手,稱作“相禮”。

魯定公決定讓魯國的司寇孔子擔任這件事。孔子到齊國後,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想把孔子留下來。但是相國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結果齊景公沒用他。但是齊國的大夫黎鉏認為孔子留在魯國做官對齊國不利,勸齊景公給魯定公送一班女樂去。齊景公挑選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魯國去。魯定公接受了這班女樂,天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政事。

孔子對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學生説:“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後,孔子離開魯國,帶着一批學生周遊列國,他先後到過衞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恢復周朝初年禮樂制度的政治主張。可是,那個時候,大國都忙於爭霸的戰爭,小國都面臨着被併吞的危險,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變革。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採納了孔子宣傳的政治主張。

最後,孔子回到魯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還整理了幾種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詩經》、《尚書》、等,並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改,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在認識論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張。他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門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漢代以後孔子的學説成為了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的學習精神非常好。相傳,在他晚年攻讀《周易》的時候,曾翻來覆去地讀,竟使編聯《周易》的繩子斷了好幾次。根據孔子苦讀《周易》的故事,後人引申出“韋編三絕”這句成語。形容勤奮讀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