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抗日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3.58K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50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求恩的故事吧!

50歲的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抗日的故事

50歲的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抗日的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1920xx年9月至1920xx年,白求恩曾參加加拿大遠征軍赴歐洲戰場,在衞生營當戰士,1936年10月又到西班牙支援那裏的反法西斯鬥爭。1938年1月,白求恩受美國和加拿大共產黨派遣,擔任加美醫療隊隊長啟程來中國,支援中國的抗日事業。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説:“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天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不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50歲的白求恩,從加拿大的温哥華率領醫療隊於1938年1月初啟程,經過22天的奔波,首先來到了武漢。

在漢口八路軍辦事處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裏,白求恩見到了周恩來。白求恩從報紙上早就知道周恩來這位傳奇式的人物,他激動地握着周恩來的手,急切地説道:“我能不能直接到山西去呢?”

周恩來微笑着説:“你為什麼要到山西去呢?”

白求恩認真地説:“我來之前就知道那裏打了勝仗,是抗日的前線。我是個軍醫,應該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去!”

周恩來非常讚賞白求恩的想法,但他稍微思考了一下,還是建議白求恩先到延安去,然後從那裏再去前線。

白求恩在漢口等了將近1個月才出發去西安,從西安再到延安。

從漢口乘火車到山西臨汾,在那裏,白求恩遇到了日軍飛機的轟炸。他眼看着許多老百姓四散逃跑,被炸死炸傷,他不顧安危,冒着炮火去救治傷員。

白求恩奔跑了一天尋找接應他的八路軍,可是,八路軍總部和衞生隊已經撤走了。正在白求恩急得嘴上起泡的時候,特意留下接他的臨汾站的民運科長認出了白求恩。很快,那位民運科長就集合了20輛大車,都裝上了藥品和醫療器械,護送着白求恩出發了。白求恩十分驚奇,怎麼一夜之間就找來了那麼多馬車。民運科長笑着説:“同志,這裏是八路軍經過的地方,聽説要送國際同志和藥品器械去延安,都自動跑來了。” 白求恩感動、驚訝不已。

在去西安的路上,白求恩非常興奮。他不在車上坐着,一會兒和車把式聊天,開玩笑,一會兒,跑前跑後照相。忽然,敵機飛過來,一顆顆炸彈飛過來,他的八路軍軍帽被氣浪掀飛了,剛要去抓,他被氣浪打翻在地。他親眼看到,一位八路軍戰士為保護醫療器械而壯烈犧牲。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跋涉,白求恩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來到了西安,在八路軍辦事處,他見到了總司令朱德。朱總司令緊握白求恩的手,表示熱烈歡迎。不久,白求恩到了延安,會見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

一天傍晚,白求恩急急忙忙換上一身八路軍的灰布軍裝,又從箱子裏拿出一個皮夾,興沖沖地來到延安的鳳凰山下一座窯洞跟前——毛主席要接見他。毛主席身穿黑布棉衣,袖口和膝蓋都打着補丁,神采奕奕的已經站在窯洞門口迎接白求恩了。

白求恩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快步走上前,向毛澤東行了一個西班牙的敬禮,毛主席緊緊握住白求恩的雙手,微笑着連聲説道:“歡迎你!歡迎你!”

白求恩走進簡陋而整潔的窯洞,首先掏出那個皮夾,從中拿出一個小本本鄭重地遞給了毛澤東:“這是我的黨證,一個加拿大共產黨員向黨組織報到!”

毛澤東莊重地接過黨證,拉着白求恩的手高興地説:“白求恩同志呀!你不遠萬里從加拿大大來到我們中國,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這是一種可貴的國際主義精神啊!”

白求恩坐在毛澤東身邊,在一盞油燈橘黃色的微光映照下,親切而熱烈地交談了起來,直到深夜。白求恩一再向毛澤東要求讓他儘快到前線去。他説:“前線的八路軍將士在流血犧牲,那裏最需要我。” 白求恩還向毛澤東提出組織一個手術隊的建議。他説:“這支手術隊要在戰地附近對傷員進行初步治療,這樣可以減少75%的傷員死亡。”

八路軍衞生部本來打算讓白求恩留在延安到衞生學校工作,毛澤東覺得白求恩的意見有道理。

白求恩又追着問:“毛澤東先生,你打算批准我到哪兒的前線呢!”

毛主席微笑着説:“你知道中國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説《水滸傳》嗎?那裏邊有一個花和尚魯智深非常厲害,曾大鬧五台山。”

白求恩想了想,説:“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五台山在山西。我早就知道,山西是抗日前線。”

毛澤東説:“對!我們在那裏建立了一個晉察冀軍區,這是八路軍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

白求恩又説:“在武漢我就聽周恩來説,晉察冀軍區的司令員叫聶榮臻。”

毛澤東吸了一口煙,笑着説:“你知道的還真不少啊!這個聶榮臻可不得了,五台山,前有魯智深,後有聶榮臻,聶榮臻是新的魯智深啊!”

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白求恩怕打攪毛澤東,他知道,毛澤東有夜間工作的習慣,就起身告辭了。

夜,靜靜的,月光照得大地一片白。白求恩回到自己住的窯洞,久久不能入睡,心潮澎湃。他在那天的日記中寫下了一句話:“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白求恩的故事:三次報到,兩次被白求恩趕走

1938年5月的一天,當姚喜魁在八路軍115師留守五台縣鬆巖口村的一個剛剛建起的醫院,帶着幾個民工日夜不停地照料一些重傷員時,又接受了一個新任務。那天,按領導的要求,他手端洗臉盆,肩上搭條幹淨的白毛巾,和其他戰友一起迎接從延安趕來的外國客人。其中一位客人頭髮花白,謝頂,大約四五十歲的樣子,一米八幾的個頭,消瘦但很有精神。這個外國人看見姚喜魁端來臉盆,就把手洗淨,用毛巾擦乾,不管別人怎麼招呼和安排他休息,堅持讓人帶着到醫院裏去,查看傷病員病情。他表情嚴肅,邊看病號嘴裏邊嗚哩哇啦説着什麼。看到不順眼的地方,更是一臉不滿,指手劃腳,聲音很大……。大家就對這個瘦高個的外國人有點怕。當時才十六歲的姚喜魁也有點怕,但是,領導又偏偏安排他跟着這個脾氣有點大的外國老頭工作。

姚喜魁奉命到白求恩那裏報到。當時白求恩正在給傷員療傷,屋裏沒有別人,白求恩看到一個滿臉孩子氣的小兵竟然跑進了病房,當下就趕他走。小姚想解釋但由於沒有翻譯,只好回去。

第二天,姚喜魁又來找白求恩。白求恩認出他就是昨天來“閒逛”的小兵,還是揮着手,嗚哩哇拉地趕他走。姚喜魁心想:是領導派我來的,你為什麼趕我?我不走。

姚老説到這裏,雙手比劃着:“白求恩的個頭高大,手上也有力氣。他見我不走,就一把將我拽起,從屋裏提到外面,像扔東西一樣丟了出來,很生氣。我那時小,也不懂事,覺得這個外國人真怪。事後才明白:白求恩對傷員很關心,就怕外人來造成污染,害怕影響傷病員休息。”

姚喜魁第三次又來到醫院。這次白求恩身邊多了個翻譯,將原委説了,白求恩恍然大悟,歉意地看着姚喜魁,又是握手,又是拍肩膀,表示誤會。

白求恩的故事:一個幽默的老頭,一些愉悦的笑話

白求恩不會説漢語,和周圍的人交流就靠眼神、手勢。平時記人名只記姓,他稱姚喜魁“藥”,翻譯姓董,他常常念成“桶”……鬧出過不少笑話。

白求恩和翻譯分住兩間房,白求恩常常自己出去到村裏各處查房看望傷病員。一次,他在巡查中可能發現了問題,就有點發火,翻譯不在身邊,姚喜魁和醫護不知道他對什麼不滿意,愣在那裏看着他。白求恩一邊揮着胳膊一邊連聲喊“桶”,姚喜魁趕緊拿來一隻木桶。白求恩見狀,一腳把木桶踢到了一邊,嘴裏仍然喊着“桶、桶”,姚喜魁一看不對,馬上又拿來一隻鐵桶,又被白求恩踢到了一邊。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時,董翻譯來了,這才弄明白白大夫為什麼發火、踢桶。董翻譯説,他説“桶”,就是找我,你們以後記住就行了。

一次,白求恩到一分區巡查傷病員,臨走時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為他開歡送會。講話的台子是用門板和凳子臨時拼起來的,一次只能上去一個人。白求恩和戰士們坐在台下聽楊司令員致詞,由翻譯翻給白求恩聽。輪到白求恩致答謝詞時,他忽然好像站不起來了,接着招手讓翻譯和旁邊的指導員架着他的胳膊,將他攙上台。上台後,他弓着腰,啞着嗓子斷斷續續地説話,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大家看着都有點吃驚。忽然,他猛地一下直起腰,用洪亮的聲音對大家説:“我雖然快50歲了,但身體很健康,我是來抗戰的,不是來享福的!謝謝楊司令的關心,但是不要照顧!”大家明白過來,立時掌聲一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