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500字

來源:文書谷 1.24W

歷史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徵,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課堂,不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500字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一:乾隆皇帝買“四時”私訪賢才

乾隆微服私訪,來到京東永平府轄的灤陽城,灤陽城雖不大,城內的店鋪卻鱗次櫛比,欣欣向榮。

乾隆正漫步街頭,突然眼前一亮,一家商鋪廊檐下的牌匾深深吸引住了他。牌匾上書寫着“天盛商行”幾個大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頗見書寫者的功夫。

乾隆皇帝酷愛書法,看到這樣好的字,喜不自勝,連聲誇讚。再看“天盛商行”兩旁門柱上貼的一副楹聯:

綾羅綢緞醬醋茶糖四時應有皆有

士農工商東西南北八方客來盡來

詩詞對聯本是乾隆的拿手好戲,他見這副楹聯不僅字寫得好,而且文意貼切,對仗工整,便立刻興致大發,闊步邁進店鋪。

站櫃枱的是一位年輕小夥計,一見來了顧客,趕緊招呼道: “感謝老先生光臨!您老要買什麼貨物?”

乾隆道: “我要買幾樣東西,不知櫃上有沒有現貨?”

小夥計忙答: “老先生,您沒看見門口那副對聯嗎?各種貨物本店應有盡有,您老想買什麼只管講。”

乾隆微微一笑,説: “好,貴店門口的對聯上説‘四時皆有’,我就想買這‘四時’。”

小夥計一聽,心裏咯噔一下,難不成這位老先生是來難為人的?商號賣的都是吃、喝、穿、用的東西,哪有什麼“四時”?可是,任憑他怎麼解釋,乾隆卻一口咬定就買“四時”!

小夥計沒轍了,只好去稟報掌櫃。掌櫃姓吳名夭盛,40歲剛出頭,秀才出身,因屢試不第,心灰意冷,才棄文經商。店門口懸掛的牌匾和門柱上的楹聯都是他親筆所書。

吳掌櫃正在屋裏盤點賬目,聽了小夥計的稟報,不免有些吃驚。

吳掌櫃趕緊放下賬目來到櫃枱前,對乾隆抱拳一揖道:“老先生,晚生這廂有禮了。”

乾隆道: “想來你一定是大掌櫃了?”

吳掌櫃恭敬地答道: “不敢,在下吳天盛,學步經商,少見寡識,感謝老先生光臨,還望老人家多多指教。”

乾隆道: “豈敢豈敢!小老兒見貴店‘四時’皆有,今天正好遇上了,就想買下‘四時’。”

吳掌櫃道:“‘四時’者,春、夏、秋、冬也,老先生要買哪一時?”

乾隆有意為難他道: “你説的‘四時’我全都不買,我想買的是‘時運四時’,一買‘早得時’,二買‘晚得時’,三買‘正得時’,四買‘不得時’!”

吳掌櫃一聽,心中暗想,這位老者出語不俗,來歷不凡,但分明是刁難自己來了!若是應對不上來可要出醜了,日後還會在灤陽城留下笑柄,個人聲譽和商鋪經營都要受損……

吳掌櫃略作沉思後,面帶歉意的微笑説: “老先生,對不起了,您老晚來了一步,這第一個‘早得時’已被幹羅買走,故幹羅12歲便被秦王拜為上卿。”

“那我就買‘晚得時’吧。”

吳掌櫃又拱手道: “‘晚得時’被樑灝買走了,故樑灝82歲才中了狀元。”

“那麼,就買‘正得時’吧。”乾隆皺皺眉頭説道。

吳掌櫃笑着説: “老人家,我看您老相貌不凡,氣宇軒昂,福氣正旺, ‘正得時’早巳被您老佔有了。”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 “説得好!説得好!可是,我還要買那個‘不得時’!”

吳掌櫃歎口氣道: “老人家,您老一個‘正得時’就夠了,那倒黴的‘不得時’就留給我吧——我吳天盛苦讀詩書十數年,幾度進京科考,卻終是榜上無名,真正是‘不得時’呀,萬不得已才開了這個商號做生意……”

乾隆把吳掌櫃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後説: “吳掌櫃,不要灰心。我看你面相上帶着福氣,又聽你應對自如,可見才學不淺,説不定有一天就會時來運轉。小老兒今日能與大掌櫃結識也是緣分,我想幫幫你的忙。實不相瞞,永平府知府李大人是小老兒的至親。5天后,你到永平府衙去一趟,我在那裏等你,當面向李大人薦舉。”

吳掌櫃躬身施禮道: “老人家與天盛無親無故,如此厚愛,天盛沒齒難忘,敢問老先生貴姓高名、府居何處,日後天盛也好上門叩謝。”

乾隆擺擺手道: “相逢何必曾相識,緣分乃是天定,吳掌櫃不必過謙,等到李知府那裏再談吧。”説罷便轉身離去。

5日後,吳掌櫃來到永平府衙才知道,當日“詰難”他的老者竟是當今皇上!

乾隆皇帝訪得賢才心裏十分高興,欽點吳天盛為陝西某縣知縣。吳天盛感激皇恩浩蕩,一生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乾隆皇帝買“四時”私訪賢才的故事,也成了當地人傳誦的佳話。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二:女皇武則下禁屠令的趣聞

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頗有佛緣,女皇武則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則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當做自己登上權力頂峯的思想武器。

她一當上皇帝,便宣佈“釋教開革命之階,升於道教之上”。除劃撥專款大修寺廟,大造佛像,大量翻譯佛經外,還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熱潮。在強制性的全民崇佛運動中,有一道禁殺牲畜、禁捕魚蝦的命令,曾鬧出了不少趣聞。

不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門弟子基本的行為準則。但不準普通老百姓吃肉,實施起來無疑有很大難度。為了查驗禁屠令的執行效果,武則天特命宰相婁師德下基層巡視。

宰相視察工作,基層官吏自然要設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來的是一盆羊肉。

基層官吏解釋説:這羊不是我們殺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當然不算犯禁。

接着送上來的是一盤魚。基層官吏又聲明:這魚也是狼咬死的。婁師德一聽噴飯大笑:你咋這麼笨呢,應該説這魚是水獺咬死的才對。歡笑聲中,美味佳餚很快成了腹中之物。

由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武則天的禁屠令在基層的執行狀況不會太理想。事實上,古往今來的任何一項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終結局必定是草草收場。

後來,武則天大約也覺得這個禁令有點過分,因而在處理違禁案例時,對當事人十分寬容。

左拾遺張德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便偷偷地殺了一頭羊宴請賓客。其中有個叫杜肅的人,飽吃一頓羊肉之後,居然寫了一紙狀文向皇帝告發張德。

第二天上朝時,武則天對張德説:“你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可喜可賀啊!”張德向武則天拜謝。

武則天又道:“可是羊肉從哪裏弄到的呢?”張德趕緊叩頭連稱死罪。

武則天道:“我禁止宰殺牲畜,是吉是兇難以預測。可是你邀請客人,也該有選擇地交往。無賴之人,不能一起聚會。”然後拿出杜肅的狀文給他看。

杜肅賣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嚇得直冒冷汗。

武則天顯然認為杜肅出賣朋友事大,而張德違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見,連武則天自己後來都不把禁屠令當回事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三: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霸主

秦國打敗晉國以後,一連十幾年兩國沒有發生戰事。可是南方的楚國卻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奪地位。

公元前620xx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了過去,訂立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

無奈楚莊王不聽那一套,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什麼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窩窩囊囊地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還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裏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問:“你來幹什麼?”

伍舉説:“有人讓我猜個謎兒,我猜不着。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

楚莊王聽説要他猜謎兒,覺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説:“你説出來聽聽。”

伍舉説:“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心裏明白伍舉説的是誰。他説:“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説楚莊王。

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

蘇從説:“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

楚莊王高興地説:“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打這以後,楚莊王決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了職,把敢於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起來,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一面製造武器,操練兵馬。當年,就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打敗了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一次大檢閲。

這一來,可把那個掛名的周天子嚇壞了。他派一個大臣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和王孫滿交談的時候,楚莊王問起周王宮裏藏着的九鼎大小輕重怎麼樣。九鼎是象徵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王孫滿是個善於應付的人。他勸説楚莊王:國家的強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楚莊王自己知道當時還沒有滅掉周朝的條件,也就帶兵回國了。

以後,楚莊王又請了一位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令尹(楚國的國相)。孫叔敖當了令尹以後,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開闢河道,能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沒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強大起來,先後平定了鄭國和陳國的兩次內亂,終於和中原霸主晉國衝突起來。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晉國從來沒有打過這麼慘的敗仗,人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黃河邊。船少人多,兵士爭着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裏去了。掉到水裏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頭都砍了下來。

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説:“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這麼大的勝仗,總算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

説着,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成了霸主。

從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莊王,前前後後總共五個霸主。歷史上通常稱他們是“春秋五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