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偉人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1.51W

故事可以用來普及歷史知識,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歷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抗日偉人的故事。

抗日偉人的故事

抗日偉人的故事1:抗日女英雄關玉梅

她是全國惟一一名錫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聯女團政委,她的抗日壯舉雖然在歷史檔案中塵封了88年,可時至今日,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黨史部門的歷史文獻中,仍能看到有關她的抗日英雄事蹟。她就是瀋陽市沈北新區興隆台鎮盤古台錫伯族村女青年——關玉梅。

“在日偽時期,關玉梅祕密地來到了中共滿洲省委。從此改名為李芳,在陳為人、劉少奇等人領導下,與日偽當局和日寇進行殊死鬥爭。”《錫伯族民間故事書》的編寫者王興華向記者介紹他在錫伯族村採訪挖掘民間故事時的意外收穫——“李芳”的抗日傳奇故事。

1920xx年8月1日上午,一對衣着整潔的年輕夫婦,乘坐列車來到了當時被日本殖民者控制的瀋陽南站。男的是中共滿洲團省委書記饒漱石,女的就是李芳。

饒漱石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李芳懷抱着孩子緊跟在後面。兩個人假扮夫妻,像是去外地旅行。不一會兒,一列客車進站了。饒漱石和李芳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檢票口,直奔瀋陽南站廣場前一家最大的旅館“悦來客棧”。進了客棧,二人包租了一個臨街的房間住了下來。

傍晚,中共滿洲省委地下黨員孟堅和於培珍也假扮夫妻拎着兩個禮品盒,以探望親屬的名義來到“悦來客棧”與饒漱石和李芳接頭。四人見面後,孟堅迅速打開禮品盒,從裏面拿出幾摞傳單交給了李芳。為防止外人懷疑,四人故意在房間多聊了一會兒,然後孟堅和饒漱石離開了旅館。

晚上8點多鐘,天已大黑,又一列客車駛進了瀋陽南站。下車的旅客蜂擁走出檢票口,“悦來客棧”是他們進入市中心的必經之路。李芳和於培珍看準時機,趁着過往行人擁擠混亂之時,迅速推開旅館的臨街窗户,把幾摞傳單撒了下去。一張張傳單在空中漫天飛舞,很快就飄落在大街上過往的人羣中。人們撿起傳單,邊走邊看。此時,日本憲兵突然發現了傳單,十分惱火,立即把旅館包圍起來,然後對每個房間進行搜查。李芳見敵人監視嚴密,一時無法脱身,機警地對於培珍説:“一會兒敵人來搜查時,你就管我叫嫂子,就説俺倆來奉天串門。”説完,和於培珍又説又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待在屋裏逗孩子玩。

日本憲兵和警察推開房門,一看屋裏只有兩個女人帶着一個小孩,大聲問道:“剛才你們往樓下扔東西沒有?”李芳鎮定自若地説:“我們是來住店的,啥也沒扔。”所有的房間都搜查過了,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和疑點。日本憲兵和警察還是不死心,他們又把各房間的旅客全部趕到了一起,開始用手去摸每個人的心窩。敵人幼稚地認為,如果誰害怕,心跳得厲害,傳單就是誰撒的。

男旅客一個個都被摸過了,只剩下李芳和於培珍兩個女旅客沒摸了。就在日本憲兵要去摸李芳和於培珍的心窩時,有個警察漫不經心地説:“女的就算了,別摸啦,你們一摸,她們就更害怕了,哪有不心跳的?”日本憲兵一聽,猶豫了一下,還要去摸。正在敵人遲疑不決時,李芳故意擰了一把孩子的屁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起來。引路的客棧茶房見此情景,連忙對日本憲兵説:“這兩個女人帶着孩子,不會幹這種事兒吧。”日本憲兵一聽,仔細地打量了李芳和於培珍兩眼,操着生硬的中國話説:“是的!女人的不敢。”説完,轉身走開了。李芳和於培珍一看當時的情況,如果立即走開,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於是在旅館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大早,李芳洗完臉後,故意把洗過的手絹晾在了窗户上。地下交通員蘇炳皎來到“悦來客棧”樓下,看到李芳和於培珍發出了“平安無事”的暗號,迅速把他們接回了團省委機關。

1936年,李芳來到抗日名將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聯二軍二師四團擔任團政委。為補充部隊彈藥,她和團長侯國忠帶領部隊成功地偷襲了日軍的軍火庫。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國忠帶領四團指戰員,來到了敵人的彈藥庫鐵絲網外面。趁着敵人沒有防備,兩名抗聯戰士乾淨利落地幹掉了敵人的哨兵,然後剪斷了鐵絲網。就在兩名抗聯戰士剛剛鑽過鐵絲網時,崗樓上的探照燈射了過來。敵人發現抗聯戰士後,立刻開槍射擊,雙方隨即交火。此時,李芳和侯國忠一看,偷襲被敵人發現了,兩個人一商量,只好果斷決定:對敵人進行強攻,一場惡戰馬上展開。駐紮在彈藥庫的日軍發現有人偷襲後,拼命死守,負隅頑抗,戰鬥異常激烈,久攻不下。侯國忠當機立斷,組織了一支敢死隊,親自帶領敢死隊再次進攻,李芳組織火力在後面掩護。

誰知敢死隊剛剛進入鐵絲網,衝在前面的侯國忠和兩名夾着炸藥包的戰士就中彈倒地,身負重傷。見此情景,李芳果斷命令敢死隊馬上撤回。此時,四團已犧牲了20多名戰士。侯國忠負傷後,李芳開始組織新一輪進攻。

為了炸掉敵人的彈藥庫,在進攻之前,李芳大聲鼓舞抗聯戰士:“同志們!今天不炸掉敵人的彈藥庫決不罷休。否則,我們對不起死去的戰友。”説完,重新組織好火力,命令馮連長帶領七連戰士從左側進攻,自己帶領六連從右側猛攻。只見李芳端起一挺輕機槍,一邊跑一邊高喊:“同志們!衝啊!給我狠狠地打!”在抗聯四團指戰員左右兩股強大的火力壓制下,敵人的第三次防守終於被打退了。

李芳帶領戰士們衝進彈藥庫,一人扛起一箱彈藥,飛快地撤離了彈藥庫。見李芳等人扛着彈藥箱已經安全撤離,在後面負責斷後的幾名抗聯戰士,點燃炸藥包,迅速撤了出來。

“轟轟”“轟轟”……連續的爆炸聲響徹山林,敵人的彈藥庫轉眼之間變成一片火海。炸完彈藥庫,看着逃跑的一部分殘餘敵人,李芳立即組織部隊乘勝追擊。就在這時,師部向四團發來電報,明確指示:“敵人正在增派援兵,不許戀戰,立即轉移。”李芳看完電報,立即命令部隊停止追擊。然後,帶領戰士抬起傷員,扛起武器彈藥迅速向山裏撤離。

抗日偉人的故事2:王二小的抗日故事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聽着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裏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他原來與我是同鄉。

王二小原名閻福華,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裏人都叫他閻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餘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着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着。

他牽着牛機智地領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於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後刺穿了胸膛。

這時埋伏在轎頂山的報社武裝梯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住在兩界蜂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採訪,並結合他平時採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後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國小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抗日偉人的故事3:台兒莊戰役

汽車沿着陝西省銅川市一片繁華的商業街慢慢行駛,街道並不寬闊,樹木倒很茂盛,道路兩邊密密麻麻排列着商場、餐廳,突然轉進臨河的一個普通小區,獲得了片刻的寧靜。

抵達93歲老兵鮑鴻海的家時已是中午時分。他靜靜坐在沙發上等候,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個小鐵盒,裏面裝有他此生最珍貴的東西——幾張泛黃的證書和一枚閃閃發光的勛章。

“這枚勛章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時國家給頒發的,我爸爸可寶貝它了。”鮑鴻海的小女兒鮑易君説。

打開盒子的瞬間,老兵也打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

鮑鴻海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二十七師的一名文書,參加過着名的台兒莊戰役等。戰爭使他的耳朵受到損傷,聽力一直不好。80歲的老伴兒李偉珍坐在丈夫身邊,時不時伏到他耳邊説話,充當“翻譯”。兩個人攜手走過了六十多個年頭,甘苦與共。

鮑鴻海還能清楚地回憶起台兒莊戰役的一些情景。“白天陣地丟了,晚上我們就再去奪回來。夜裏敵人的大炮、飛機使不上,我們肉搏,連長死了排長補上,排長死了班長補上。送飯的、炊事班的、通訊班的都用上了。”

老兵每説一段都會停下來沉默好久,雙目下垂,陷入深深的思考。象徵榮譽的勛章靜靜地躺在茶几上,歷史的時鐘滴答滴答迴響,彷彿濃縮進了數十年時光。

“500個敢死隊隊員揹着大刀,每人配備了兩個手榴彈,連槍都沒帶就衝進敵營,最終奪回了東門。我聽説最後只剩幾十人。”鮑鴻海説,他的聲音有些顫抖。

客廳裏掛着的“抗日英雄,民族脊樑”幾個字是老兵一生最好的寫照。鮑鴻海的大兒子鮑玉龍説,父親的三個哥哥都參加過抗戰,全部犧牲在戰場上,除了自己,他沒有對任何人説起過。

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寶劍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小院裏,掛滿了耙子、鐵鍬等各種農具。一位鬍子花白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眼睛卻很有神。

90歲的抗戰老兵文生明還能記起許多戰友的名字。他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三十八軍獨立46旅的一名戰士,參加過中條山的望原會戰等。

“當時不知道害怕,人一害怕就不行了,”文生明説,眼眶裏閃着淚花,“一起抗戰的,有回來的人,有沒回來的,孫塬鎮就活着我一個。”

文生明也有一枚勛章,上面寫着“敬獻給為我中華獨立自由抵禦外敵的民族英雄”。這是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頒發給他的。因為經常拿出來看,每次拍照都會戴上,勛章的漆已掉了大半,別針也壞了,只能用一根鐵絲別在衣服上。對老兵來説,現在已是風燭殘年,別無他求,清貧一生過得並沒有怨言。

今年7月,民政部重申有關政策,並表示將不斷提升包括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在內的困難羣體、特殊羣體、優撫羣體的保障水平。參與“尋找老兵”的志願者説,在大陸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有2萬餘人,目前尋找到的不到1/10,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大多數生活在偏遠農村。

志願者劉寬利20xx年開始自發組織找尋抗日老兵線下活動系列報道。他説:“抗戰老兵成仁取義的民族精神足以震撼我們。在他們面前,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勛章代表的不僅僅是榮譽,而是他們希望被時代記住的心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