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故事內容

來源:文書谷 2.78K

歷史是故事的集合,這些故事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體現。,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史記中的故事內容。

史記中的故事內容

史記中的故事內容1:趙襄子的幽默

春秋晚期,晉國政事為智、趙、韓、魏等六家大臣把持,此即“六卿專晉政”。趙襄子出身於其中的趙氏家族,其曾祖父乃是聲名顯赫的趙氏孤兒。然而,趙襄子的生母地位卻異常卑賤,是一個來自少數民族的婢女。因此,即使在被父親趙簡子確立為“太子”之後,趙襄子依然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

在伐鄭途中,趙襄子就領教了有生以來最大的蔑視:貴為趙氏家族的太子,卻有人強迫他喝酒,他稍有不從,就被那個人狠狠地打了一頓。真是見過欺負人的,沒見過這樣欺負人的,無論對誰,這都算是奇恥大辱。

這侮辱來自智伯,智伯當時為晉國政壇六卿中實力最強者,亦是此次伐鄭的統帥。在突如其來的侮辱面前,趙襄子表現出了大將風度,他面無愠色,以自己的低調,將可能的兩敗俱傷瞬間化解。

趙襄子的退讓卻使他成了智伯的心腹大患,歸國之後的智伯成了名副其實的“倒襄”派,他不厭其煩地動員趙簡子廢除趙襄子的名分,以消除自己家族的隱患。這個智伯是不是做得有些過分?好在趙簡子耳根並不太軟,任憑智伯説得天花亂墜,他依然打定主意,要讓趙襄子接班。

趙襄子的英雄氣概在若干年之後才得以大露崢嶸—一家獨大的智伯後來終於糾集韓魏兩家向趙家發起進攻,襄子退守晉陽。智氏引汾水灌晉陽,一時間城內“懸釜而炊,易子而食”。趙襄子一邊嬰城自守,一邊大施反間計,有效地瓦解了“倒趙聯盟”,並且成功説服韓魏兩家陣前倒戈。智伯由“倒趙聯盟”的總盟主瞬間成了過街老鼠,智氏在晉國的勢力很快灰飛煙滅。趙襄子以其大智大勇,滅智氏,報大仇。

滅了智伯之後,趙襄子作出了最有創意的舉動:智伯的頭顱被他改造成了夜壺。他將這隻人頭夜壺置於自己卧室一隅,先在昔日仇人頭顱骨前表演春宮,完事後再在它上面澆上一泡熱尿。趙襄子對仇敵的報復行為如此另類,如此個性,他的冷幽默在他的名士風度中表露無疑。

然而,趙襄子的冷幽默卻徹底激怒了豫讓,此人是智伯的門人。

豫讓是個偏執狂,他每天嘟囔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如痴如醉,若癲若狂,拙劣的劍術也阻擋不了他刺殺趙襄子的步伐。然而,作為一個刺客,豫讓卻是不成功的,無數次機會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他曾有獨自一人面對趙襄子白花花的屁股卻行刺不成的臉紅紀錄。千載難逢的機會都會這樣與豫讓失之交臂,成功的大門似乎已對豫讓關閉。

但是,豫讓依然賊心不死,並和下鄉視察的趙襄子在一座石橋上狹路相逢。二度相見,彼此之間已沒有了拘謹。應豫讓的請求,趙襄子慷慨脱下自己的名牌外套,順手拋去,他看見自己的衣服如同一片樹葉靜靜地躺在地上。他同時也看到,消去了緊張感的豫讓是如此瀟灑—他拔劍四顧,神情肅穆,然後高高躍起,輕輕落下。他動作飄逸,劍法嫻熟,招招皆中要害,只用了一會工夫,就將外套刺成蜂窩。豫讓以自己臻於完美的舉動彰顯了一個事實:自己的幽默指數並不遜於對方。最後,他在清淺的微笑中飲劍自刎,一個刺客的生命在模糊的血色中定格。

史記中的故事內容2:由余歸降

穆公曾經私下裏詢問內史廖説:“我聽説鄰國有聖人,這是其對立國家的憂患。如今,戎王的由余是一位賢才,是我國的禍害。我該怎麼辦呢?”內史廖説:“戎王居住在偏僻、閉塞的地方,還不曾享受過中原國家的優美聲樂。

您應該送給他美女、聲樂,以此來改變他的心志,讓他沉迷於酒色;同時您替由余向戎王請求延期返回,來疏遠他們之間的關係,之後,您扣留由余而不讓他回國,以此耽誤他的歸期。這樣,戎王就會對由余產生懷疑。他們君臣之間出現了裂痕,您就可以將由余俘獲,讓他歸順我們秦國。而戎王沉溺於聲色,必然會懈怠國政。”穆公聽後非常贊同內史廖的計策,便照此行事。

後來,穆公與由余接席而坐,互相敬酒,一同吃飯,向由余詢問戎國的地形與兵力態勢,瞭解了戎國的全部情況。隨即穆公命令內史廖把由十六名美女組成的樂隊贈送給戎王。戎王很高興地接受了秦國的饋贈,從此以後,他便真的沉浸在聲色靡亂之中。一年以後,秦國將由余遣送回國。由余見到國君疏於政事,貪戀聲色,便屢次進諫,卻受到了戎王的冷落。同時秦穆公多次派人暗中約降由余。由余權衡得失,終於離開戎國而歸降了秦國。穆公用隆重的禮節接待他,並詢問他攻伐戎國的最佳方式。

不久,秦國採納了由余的計謀而出兵攻伐戎國,取得了重大勝利。秦人拓疆千里,在新的佔領地增設了十二個屬國,並且最終在西戎地區稱霸,甚至連周天子都專門派遣大臣前往秦國向穆公祝賀。

報仇雪恥崤山之敗以後,秦國上下一心想報仇雪恨。第二年,穆公派孟明視等人率軍攻打晉國,在彭衙地區與晉軍交戰。但是由於準備尚未充分,秦軍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不得已而退兵。

此後,秦人繼續養精蓄鋭,穆公更加厚待孟明視等將領。經過了兩年的精心準備,秦軍再次出擊晉國。渡過黃河以後,秦軍燒掉了所有船隻,來表明全軍將士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

結果晉軍被打得大敗,秦軍攻取了王官城和鎬地,晉軍只能困守城中而不敢出戰。秦穆公從茅津渡過黃河,又來到崤山戰場的遺址上,收斂戰死的秦軍將士的屍骨,為他們修築了墳墓,舉行了隆重的喪禮並且致哀三日。

在喪禮上,穆公對隨行將士發表戒誓説:古時候,人們遇事總是要向白髮老人請教商討,這樣他們在應對事件時就不會有什麼過失。現在,為了追思當初不聽從蹇叔、百里奚的勸告而導致的嚴重後果,我在這裏作出誓言,督促自己今後要善於納諫,並讓後人記住我所犯的過錯。”天下的君子們聽説了這件事,無不為之流淚,他們都説:“秦穆公在為人、治國方面確實十分周全,所以才能得到孟明視等賢人的擁護,並最終得到了好的結局。”

秦孝公求賢秦孝公即位時,關東(函谷關以東)地區已經形成了齊、楚、韓、趙、魏、燕等六個強國並立的局勢,其餘一些小國則在它們的夾縫中生存。當時,周王室早已衰微。諸侯們依靠各自的實力互相征伐、兼併。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指關中西部),無法參與中原各國的會盟,被中原各國當做夷狄國家來看待。

面對這種形勢,孝公為了振興國勢,在國內廣泛施行恩惠,救助孤寡,招撫戰士,明定軍功賞罰。他對國中下令説:“從前先君穆公廣行德政、動用武力,向東平定了晉國內亂,拓土開疆,以黃河為界;在西方稱霸於戎狄地區,僻地千里,周天子贈封號為伯,諸侯們也都來祝賀。

他為後世開創的基業,是多麼無比榮耀。後來,國家遇到了厲公、躁公、簡公、出子時期的動亂不寧,再加上內憂外患,使得三晉又攻奪了我先君開拓的河西地區。

諸侯們也開始鄙視我們秦國,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獻公即位以後,鎮撫了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準備東征以恢復穆公時期秦國的疆域,同時重整了穆公時期的政治法令。寡人緬懷先君的遺志,內心裏常常感到悲痛。賓客羣臣中如果有誰能夠出奇計使秦國強盛,我一定會尊崇他並且授予他高官,與他一起做秦國君主。”

史記中的故事內容3:千里奔襲

穆公三十年,秦國協助晉國圍困鄭國。鄭國派使者向穆公闡明瞭秦晉兩國滅亡鄭國的利害關係,語重心長地説:“滅亡鄭國只會使晉國的實力增強,這對秦國不但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晉國的強大會使秦國產生更大的憂患。”秦穆公聽了之後感到很有道理,於是罷兵回國了,晉國也隨即撤兵。

後來,鄭國的內奸向秦國獻計説:“我把守着鄭國城門,秦國可以派兵來襲擊鄭國。到時候,我們雙方里應外合,此事必成。”對於此事,穆公詢問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見。

而他們卻都回答説:“我軍途徑好幾個國家、行程千里去襲擊他國,很難取得成功。既然有人出賣鄭國,誰又能知道我國會不會也有內奸將軍隊動向告訴給鄭國呢?所以,此次奔襲不能進行。這一次,一向英明、仁義的穆公卻沒有聽從賢臣的建議。他任命白乙丙、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和蹇叔之子西乞術為將軍,率軍襲擊鄭國。

軍隊出征那天,蹇叔和百里奚前來送行,卻痛哭不止。穆公聽説此事,不高興地問他們説:“軍隊出發作戰,你們卻在此痛哭,這是什麼意思啊?”二位老人回答説:“臣下不敢打擊軍隊的士氣,只是我們的兒子從軍出征,而臣下已經年老,恐怕他們回來晚了就無法相見了,因此在這裏哭泣啊。”二位老人退下後,私下裏對他們的兒子説:“秦軍如果失敗,一定是在崤山這個險要之地。”

秦軍一路東行,先是越過晉國領土,接着經過周王室都城洛邑的北門。王室成員王孫滿見狀,感慨地説:“秦軍行動不合禮法,肯定會失敗的!”當秦軍行進到滑這個地方時,正巧碰見了鄭國商人弦高。

弦高當時驅趕着一羣牛,準備到周地去做買賣。他遇見了秦軍,看出他們要去攻打自己的國家,擔心自己被捉去殺掉,便隨機應變,把自己的牛獻給了秦軍,並且對他們説:“聽説貴國打算征伐我國,因此我國國君正在認真謹慎地準備抵抗貴軍,並且派在下用這些牛來犒勞各位。”聽了弦高這番話,秦國的三位將軍互相合計道:“我軍準備奇襲鄭國,不料鄭國已經知曉我軍動向,等到我軍趕到鄭國,最佳的進攻時機早已經錯過了。”於是,秦軍滅掉了晉國的邊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市東南),就班師回國了。

崤山之敗當秦軍攻滅滑城而班師回國時,晉文公已經死了而且還在進行葬禮。太子襄公得知滑城被攻陷的消息後,非常憤怒地説:“秦國這是欺辱我喪父,竟然趁着我國國喪之時攻取了滑城!”於是他孝服加身,組織軍隊在崤山伏擊秦軍。結果秦軍中了埋伏,被打得大敗,全軍覆沒。晉軍俘虜了秦軍的三位將軍,得勝回師了。

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她為了解救三位秦國將軍而對太子襄公説:“秦穆公對這三個敗軍之將肯定是恨之入骨了,所以我希望您不如把這三個人放回去,讓秦穆公親自懲辦他們,以解他的心頭之很。”襄公答應了她的請求,放回了秦國的三位將軍。三位將軍還未到秦都城,秦穆公早已身着素服在郊外迎接他們。

他對着三位將軍哭泣説:“我因為沒有聽從百里奚、蹇叔的建議而使我軍遭受傾沒,也令三位將軍飽受屈辱。此次失利,你們三位有什麼罪呢?希望三位從今以後用心整訓軍隊,準備一雪前恥,不要懈怠。”穆公恢復了三人以前的官職、俸祿,對他們更加地厚待。

由余訪秦由余的祖先是晉國人,後來逃亡到了西部的戎地,他能夠説一口流利的晉國方言。由余才智過人,被戎王任用。戎王聽説秦穆公有賢德之名,便讓由余出使秦國去觀察情況。

秦穆公很殷勤地接待了由余,向他展示了秦國華麗的宮殿和豐富的積聚。由余看後,對穆公説:“這些事物如果讓鬼神去做,則過於勞神;如果用人力來達到,未免也太勞民傷財了。”

穆公對他的見解感到十分奇怪,便問道:“中原各國用詩書、禮樂、法度作為治國的原則,即使這樣,有時還會出現變亂。如今你們這些蠻夷之國沒有中原國家的這些治國之術,那用什麼來治理國家呢?其難度不是更大嗎?”由余笑着回答説:“您所説的這些治國之術正是使中原國家發生變亂的原因。

這些禮法制度始於上古的聖人黃帝,他以身作則,率先奉行,但是國家也僅僅能夠達到小治。而後世君王日甚一日地驕淫,他們依靠着嚴刑酷法來監督、責求臣民。

臣民貧苦達到極點之後就會怨恨君王的仁義不行,因此臣民和君王肯定會上下相爭,這又必然會使積怨加深,最終導致上下相殘、互相屠殺這樣的悲慘結局。夷狄則不會這樣。君王對其臣民心懷恩德,臣民對統治者忠心不二。上下齊心治國就如同養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他們不知道治理國家還有什麼其他方法。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治國之術。”穆公聽後,十分驚訝,對這位來自夷狄國家的使臣十分佩服和欣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