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

來源:文書谷 3W

很多歷史事件實際上就可以被定位為故事,而這些 故事 在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興趣,並由此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的發展順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一:馬邑誘敵戰

漢文帝、漢景帝兩代都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內,除了短時期的七國叛亂,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因此,社會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據説,到了景帝的後期,國家倉庫裏的錢不知道積了多少萬,串錢的繩子都爛斷了;糧倉裏的糧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積上去,都滿到露天的地上來了,有的甚至黴腐了。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但是,強盛的漢朝卻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脅。從漢高祖在白登受包圍以後,漢朝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政策。這種“和親”,實際上是一種妥協,不但要把漢朝皇室的女兒嫁給匈奴單于,每年還得送給匈奴許多財物。即使這樣做,匈奴貴族還是經常侵犯中原,殺害百姓,掠奪糧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區不得安寧。

漢景帝死後,即位的漢武帝劉徹是個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變這種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軍臣單于又派使者來要求和親,漢武帝要大臣們議論一下。有個將軍王恢説:“過去朝廷同匈奴和親,匈奴老是不守盟約,侵犯邊界,我們應該發兵打擊他們一下才好。”

許多大臣都反對王恢的建議,漢武帝自己覺得沒有把握,只好暫時答應匈奴和親。

過了兩年,馬邑地方有個大商人聶壹(聶音niè)來找王恢,説:“匈奴在邊界經常侵犯,總是一個禍根。現在趁剛跟他們和親的機會,把匈奴引進來,我們來一個伏擊,準能打個大勝仗。”

王恢問他:“你有什麼辦法能把匈奴引進來?”

聶壹説:“我經常在邊界上做買賣,匈奴人都認識我。我可以借做買賣的因頭,假裝把馬邑獻給單于。單于貪圖馬邑的貨物,一定會來。我們把大軍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單于一到馬邑,將軍就可以截斷他們的後路,活捉單于。”

王恢把聶壹的主意告訴漢武帝。漢武帝決心採用聶壹的計策,派王恢、韓安國、公孫賀、李廣等將軍帶領三十萬人馬埋伏在馬邑旁邊的山谷裏。

聶壹故意逃到匈奴,跟軍臣單于説:“我有辦法混進馬邑,殺死那裏的官吏,這樣可以穩穩當當拿下馬邑。”

軍臣單于聽了很高興,但是到底有點懷疑,先派幾個心腹跟聶壹一起到馬邑去,只等聶壹真的把官吏殺了,再發兵進去。

聶壹回到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辦法,殺了幾個已經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們的頭掛在城頭上,騙匈奴使者去看,説這就是馬邑縣官的腦袋。

匈奴使者見了人頭,信以為真,立刻回去報告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親自帶領十萬騎兵去接管馬邑,到了離馬邑大約一百多裏地的武州地方(今山西左雲縣),只見草原上放着許多牲口,卻沒放牲口的人。軍臣單于一邊走,一邊犯了疑。這時候,他見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9332望敵人,傳遞消息用的),就決心打下這座亭堡,問個明白。

他們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裏的亭尉。軍臣單于威脅他説:“你把情況老實告訴我!要是説半句謊話,我馬上把你的頭砍了。”

那亭尉嚇得要命,就把漢兵佈置的埋伏全都告訴了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一聽,大吃一驚,趕快命令全軍撤退。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氣説:“幸虧我抓到亭尉。真是好險哪。”

埋伏在馬邑的漢軍,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趕快帶大軍追上去,可哪兒再追得上?只好空手回來。

漢武帝的誘擊戰沒有成功。但是,打那以後,漢朝和匈奴的和親關係破裂,接連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

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二:神箭手后羿

夏啟當上國王以後,有一個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啟和有扈氏的部落發生了一場戰爭,最後啟把有扈氏滅了,把俘虜來的人罰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樣子,沒有人再反抗了。

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有一次,太康帶着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去了一百天還沒有回家。

那時候,黃河下游的夷族,有個部落首領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奪取夏王的權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是個機會,就親自帶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着一大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回來的時候,走到洛水邊,對岸全是后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太康沒法,只好在洛水南面過着流亡生活。后羿還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裏。

后羿是一個着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發百中的。有一個神話,説古時候天空裏本來有十個太陽,地面上熱得像烤焦似的,給莊稼帶來嚴重的災害。大家請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幾下,把天空裏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這樣,地面上氣候適宜,不再鬧乾旱了。又説,古時候大河裏有許多怪獸,經常興風作浪,造成水災,把禾苗淹沒,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這些怪獸都射死了,人們的生活才恢復了正常。這些神話説明後羿的箭術很高明,是大家公認的。

后羿開始還只是做個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乾脆把仲康的兒子相攆(音niǎn)走,奪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領,也作威作福起來。他和太康一樣,四出打獵,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瞞着后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

寒浞殺了后羿,奪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爭奪,一定要殺死被后羿攆走的相。

相逃到哪兒,寒浞就追到哪兒。後來,相終於被寒浞殺了。那時候,相的妻子正懷着孕,被寒浞逼得沒法,從牆洞裏爬了出去,逃到孃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叫少康。

少康長大後,給姥姥家看牲口;後來聽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後代有虞氏那兒。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他在有虞氏那裏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後來,又得到忠於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於把王位奪了回來。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過大約一百年的混戰,才恢復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少康滅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間的鬥爭還沒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們的弓箭很厲害。後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發明了一種可以避箭的護身衣,叫做“甲”,戰勝了夷族,夏的勢力又向東發展了。

中國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三:堯舜讓位

傳説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説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説:“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説:“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説:“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説:“共工能説會道,表面恭謹,心裏另是一套。

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説:“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説説?”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説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説,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着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着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裏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跟瞽叟説:“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説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牀邊彈琴呢。象心裏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説:“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説:“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蹟,又經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禪音shàn)。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舜接位後,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