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神話故事

來源:文書谷 1.84W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是我國文學的源頭,它對後世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本文就神話故事對詩歌、散文、小説三個方面創作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神話是遠古人類的發展史,也是文學的起源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少兒神話故事_中華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少兒神話故事

中華神話故事篇一:知母的傳説

説不清是哪個朝代了,北燕山中有一個小村莊,村裏有户窮苦的人家,男人叫杜山,夫妻倆帶着兩個孩子,家裏窮得叮噹響,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十分艱難。杜山便託人讓十歲的兒子小良給一户財主人家放牛,雖然不給工錢,但畢竟能吃飽肚子。

小良每天趕着牛羣上山,早起晚歸,還要幹些打掃院子、餵雞餵豬的零活,幹不好就會遭老財主的打罵。十歲的小良沒離開過父母,天天想家想爹孃,但老財主卻不准他回家,小良只好揹着人偷偷地哭。

有一天,杜山來到財主家,説小良娘病了,到處求醫,吃了不少藥,終不見效。小良娘擔心自己活不了多久,非常想念兒子,打發小良爹來求老財主讓小良回去一趟,母子倆見上一面……可是,狠心的老財主説:“不行,你兒子回家了,我的牛誰來放?”任憑杜山怎麼哀求,老財主説什麼也不答應,杜山只好含着眼淚回去了。小良不能回家看娘,只好趕着牛羣進山放牧。這座山裏有一面陡峭的石壁,石壁下有一個平整的小土台,乾乾淨淨的什麼草也不長。小良把牛羣散開後就坐在土台上,正好看着山坡上吃草的牛羣。小良心裏惦記着娘,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平台上傷心地哭起來。小良正哭着,突然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嬸來到他跟前,伸出手一邊給他擦眼淚一邊安慰他説:“孩子,有什麼傷心的事對嬸子説,嬸子幫你想辦法……”小良見這位慈祥的大嬸對他很關心,就把母親病重,老財主不讓他回家看望的事對大嬸講了。大嬸説:“孩子,別難過,嬸子有辦法,我能治你孃的病。”大嬸説着用手指着小良身邊的一片綠草説:“這種草的根是一種藥,能治你孃的病,你挖幾棵拿回家去給你娘熬水喝,你孃的病就會好的……”小良聽大嬸這麼一説,就用石片挖了幾棵草根。可是,他兩眼望着手指粗的草根又犯愁了,便流着眼淚對嬸子説:“大嬸,我不能走啊,我走了牛羣沒人看管,要是跑丟了一頭牛,老東家能饒我嗎?再説,這裏離我家最少也有十多裏遠,來回要走很長時間。”“孩子,別發愁,其實這兒離你們家並不遠,有抄近的路。”大嬸説着往北面山崖旁的山口一指,“至於牛,大嬸先替你看着,你快去快回吧。”

小良給嬸子磕了個頭,高高興興地走到狹窄的山口。説也奇怪,剛走過那個山口,就看到了他家的那個小村莊,沒用上半個時辰就到家了!小良很驚訝,過去咋沒發現這兒有條近路呢?

小良回到家裏,娘緊緊抱住兒子哽咽道:“是老東家讓你回來的嗎?”小良搖搖頭説:“我是偷偷跑回來的……”娘驚得身子一抖,顫聲説:“那怎麼行?要是丟了牛老東家還不把你打個半死?咱家也賠不起呀……”小良就把在山上遇上一位好心大嬸的前後經過對娘講了,説大嬸在山裏替他看牛羣,還讓他帶來給娘治病的草藥。杜山聽兒子説帶來了藥,馬上就把那草藥根塊熬了一碗湯,讓小良娘喝了。小良娘喝下藥湯後出了一身熱汗,病果然好了一大半,她對小良説:“這藥真是神藥!你回去吧,別讓那位大嬸等得着急。”小良見娘喝了藥有了精神,高興得一下子跳了起來!只聽噹啷一聲腳下踢了什麼東西,小良忽悠一下醒了——原來剛才是在做夢,一塊拳頭大的石頭塊被他踢下了山坡……

小良揉揉惺忪的眼睛,發現坐着的小土台上長出了一片綠油油像蒜苗兒一樣的青草!小良很納悶,這土台本來是光禿禿的,睡了一覺怎麼就長出一片不知名的青草呢?小良兩眼岀神地望着這一片青草,心裏猛然一亮——這不就是那位大嬸特意給娘送來的“神藥”嗎?想到這兒,小良立刻來了精神,便用石頭片挖了些草根,準備捎回家給娘治病。

第二天,杜山又匆匆地來到財主家,小良一見爹又來了立刻驚得哇哇地哭起來,不用説準是娘死了。杜山拍着兒子的肩頭説:“孩子,別哭,你娘吃了你拿回來的藥,病好多了,這回你也不用惦記了……”小良一愣:“我?我什麼時候回家給娘送藥了?”杜山説:“不就是昨天嗎?爹這次來就是要你再給你娘採些藥……”小良驚得兩眼怔怔地望着爹,好久沒説出話來,莫非那位大嬸是神仙?

小良便把他挖來那種草根讓爹帶回了家,沒過三天小良孃的病就徹底好了!事情很快在附近傳開了,人們都説小良夢中遇上的那位大嬸是觀音菩薩,因為菩薩知道小良母親的病情,才把這種草藥贈送給小良。於是,人們便把這種草藥稱為“知母”。由於“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等功能,後來便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中醫處方最常用的草藥之一。

中華神話故事篇二:“遊百病”的來歷

在貴州花溪一帶,端午節時,大家不是忙着在家包粽子,而是把從山上採來的艾草、菖蒲、車錢花、牛耳朵香等草藥放在洗澡盆裏洗上一個澡。他們把這個習俗稱作“遊百病”,又叫“洗百病”。

據説這個習俗是從東漢開始的,是為了紀念神醫華佗。

有一年,花溪一帶發生了大地震,地震過後流行一種怪病,不少人無緣無故發起燒來,有的鼻子出血,有的身上生斑,有的瀉肚。病重的或昏迷不醒,或胡言亂語。鄉民們都説那是地震中的冤魂找替身來了。

花溪村的村長到外地請來了一個巫師,讓他施法術,求神靈免去鄉親們的疾病。可巫師使盡了渾身解數,村民們的病不但不見好轉,還有不少人命歸黃泉。

適逢華佗到此地遊歷,他一看就知道鄉親們得了可怕的瘟疫,他勸大家不要迷信,趕快去求醫問藥。村民哪肯聽他這個外鄉人的話,把他趕出了村子。面對鄉民們磕頭求神,華佗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想了個計策,決定用高超的醫術鬥敗巫師,用藥幫鄉民們把病治好。

當天晚上,華佗悄悄來到廟院內,隔門縫看見神殿前點着兩支蠟燭,那個巫師在睡覺。華佗把一塊白布往身上一裹,再把畫了鬼臉的破瓢往頭上一扣,用紅紙糊成長舌往嘴裏一咬,輕輕地進了廟門。巫師被嚇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睜眼一看,見燭光下有一個白鬼,血紅的舌頭伸得長長的。説時遲那時快,沒等巫師清醒過來,白鬼就伸着長舌向他撲了過去,巫師驚恐地大叫一聲,忙跪在地上磕頭:“上仙饒命,上仙饒命!”華佗用手捏着鼻子甕聲甕氣地説:“此地只准信奉一種法術,到底你的法術高還是華佗的醫術高,明天你倆要比試一番,輸的要立刻滾出花溪。”那巫師早就嚇傻了,連忙説:“好,好,我一定聽上仙的。”

第二天,巫師找來村長,説要與華佗比試法術,要是華佗輸了,就讓他滾出村去。巫師讓村長去找兩個重患者,看誰先把他們的病治好。説完,他又和村長咬起了耳朵。

村長立即讓人找來兩個重症患者。按照巫師的吩咐,他給華佗找來一個喝多了酒的“病人”,華佗伸出食指和中指往病人的手腕上一摸,頓時雙眉緊鎖:“此人毒氣攻心,已無藥可救,必死無疑。”

村長一聽,哈哈大笑着説:“華佗啊華佗,就你這點道行,還敢獻醜,這人只不過是喝醉了酒罷了,一會兒就能醒來,到時候,看你的臉面往哪兒擱。”説完,讓人弄了一碗醒酒湯,給那人灌了下去,只見醉漢猛地抽搐了一陣,竟然一命歸陰了。

鄉親們催促巫師,快給另一個昏迷的人施法,讓他早點醒來。

巫師圍着那個重患者跳起了大神,一邊跳,一邊用清水往患者的臉上潑,跳了兩個時辰,直累得兩腿抽筋,氣喘吁吁。巫師搖着頭,喘着粗氣説:“此人中邪已深,神仙也難救了,還是趕快給他準備後事吧。”

華佗站起身説:“且慢,待我仔細看過再説。”只見他伸出手指給那個患者把了把脈,然後開了一個處方,讓人抓藥熬湯給患者喝,當天夜裏,患者的病情就有了好轉,三天後,患者就能下地行走了。

鄉親們都説華佗是神醫,專門下凡救百姓於水火的。那個巫師是個大騙子,大家就用亂棍把那個巫師趕了出去。

此時已到了五月初五,華佗見村裏的瘟疫有惡化的趨勢,就勸告眾人暫時上山躲一躲。眾鄉親就拖家帶口地跟着華佗上了山,在一個大山洞裏暫時住下了。華佗讓人找來了生地、黃連、梔子、桔梗、玄蔘等中藥材,支起一口大鍋,熬了一大鍋藥汁,讓每人都喝上一碗。晚上又讓村民們用泡了花草的水洗澡,説可以洗去百病。山上蛇蟲多,為了驅蚊防蛇,華佗又讓人取來艾草、菖蒲等藥草懸掛在山洞口上。

不久,瘟疫過去了,華佗就辭別眾鄉親,又到別處遊歷去了。為了感謝華佗的救命之恩,每年到了五月端午這天,鄉親們都自發地到山洞前來拜,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

中華神話故事篇三:蜜蜂和胡蜂

中國南方有個瑤族村莊,叫獅子寨。寨裏有户人家姓宓,老爹叫宓大,兒子叫宓峯。老爹中年喪偶,為兒子討了房後孃,後孃名叫胡封。

胡封過門後生了個兒子,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獨佔家產,便想害死宓峯。她偷偷地在宓峯打柴的山路上挖了一個坑,然後用一塊石板虛掩着,想讓宓峯扛柴下山時踩塌石板跌到山腳摔死。

這天,宓峯打了一捆百多斤重的山柴,扛在肩上往山下走,走到坑邊,一腳踏在石板上,連人帶柴向山腳滾下去。

山上到山腳,起碼有兩丈高,宓峯心想,這回是死定了,誰知跌到山腳,卻安然無恙。

宓峯帶着滿腹疑團呆呆地站在那裏,突然見一個白鬍子老爹笑呵呵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問:“老爹,我為什麼沒有跌死?”

老爹説:“你看你的腳底下。”宓峯低頭一看,原來自己站在一塊四方的白布上。老爹告訴他説:“這塊布叫飛雲帕,你從山上落下來時,是它一直託着你。現在我把它送給你,你要收好,千萬別讓人偷去。”老爹説罷,化陣清風走了。

宓峯把飛雲帕放進懷裏,扛起柴火回家了。

後孃見宓峯安全回來,大吃一驚,“石板塌了,他怎麼沒跌死呢?”她滿腹疑團,怎麼也解不開,便不敢再沒計害宓峯。

這一年,獅子寨遭了水災,到秋天時顆粒無收,土司官照樣派人來徵糧。

寨民找到宓峯説:“現在連吃的糧食都沒有了,哪裏還有糧來給土司官呢?不給就要抓人,怎麼辦?”宓峯説:“給糧不給糧反正都是一個死,索性造反,還有一條生路。”

寨民便組織起來,在宓峯的帶領下,把土司的徵糧官員和帶來的練勇趕跑了。

土司官派人明察暗訪,得知帶頭抗糧的是宓峯,便派練勇來抓宓峯。這天,宓峯在山上砍柴,練勇把山團團圍住,看着宓峯無路可逃,正準備上前抓他,忽見宓峯駕着一朵白雲飛走了。練勇把宓峯駕雲逃走的經過告訴了土司官,土司官犯愁地説:“他會騰雲駕霧,怎麼才能拿住他呢?”

有個壞師爺皮笑肉不笑地説:“要拿他也不難。”土司官忙問:“師爺有何妙計?”師爺説:“我聽説宓峯會騰雲駕霧,是因為他有一方飛雲帕,如果找人把他的飛雲帕偷走,他就飛不起來了。聽説他後孃想除掉他,如果派人拿錢去買通他後孃,一定可以把他的飛雲帕偷來,到那時拿他就易如反掌了。”

轉眼到了八月十五,後孃找到宓峯説:“今天是中秋節,我弄了幾個菜,打了酒,你回家去吃個團圓飯。”宓峯迴到家後,後孃又是倒酒,又是搛菜。宓峯以為後孃回心轉意了,便放鬆了警惕,一杯杯酒下肚,一會兒便喝得酩酊大醉。

後孃扶着宓峯到了房中的牀上,從他腰中搜出了飛雲帕。宓峯因為丟了飛雲帕,不久便被練勇捉去。土司把宓峯的頭砍下來,掛在土司衙門外示眾。

當天晚上,獅子寨的青年把宓峯的頭偷回來,裝在一個金壇裏,打算天亮後去埋葬。第二天,當他們把金壇蓋揭開時,只見從金壇裏飛出一羣昆蟲,罈子底下有一層黃色的液汁,用手蘸了點嚐了嚐,咦,比糖還甜!於是他們把液汁弄出來,拿到市上去賣,從此獅子寨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認為這是宓峯所賜,便把這種昆蟲叫蜜蜂,把那液汁叫蜂糖。

這事傳到土司的耳裏,土司便找師爺來商量,也想弄些蜜蜂來養。師爺説:“把宓峯的後孃抓來,砍下她的頭讓其也變蜜蜂。現在全獅子寨的人都恨她,把她殺了還可以籠絡民心。”土司官聽了,馬上派人把胡封抓來,把她的頭砍下來裝在金壇裏。第二天,打開金壇一看,果然從中飛出好多昆蟲來,這些昆蟲的個頭比蜜蜂大兩三倍。它們飛到獅子寨周圍的大樹上築巢,巢像一個個大燈籠掛在樹上。

土司官見蜂羣不在衙門裏築巢,就想把蜂巢弄回來。他帶着師爺來到樹下,剛觸動蜂巢,一下飛出很多胡蜂,土司官和師爺被螫得狼狽不堪,不久便毒發死了。從此再也沒人敢侵犯獅子寨。因為這種蜂是胡封變的,獅子寨村民就管它叫胡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