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來源:文書谷 2.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讓學生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的英語課堂,是我最大的願望,讓學生在我的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夢寐以求的。今天,藉此平臺,願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PEP國小國小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供三年級起使用的第二冊Unit3 《How many?》第一課時。全課緊緊圍繞"詢問物體多少"這一日常用語展開。學生通過本課學習,應會用"How many?"來詢問物體的多少和用英語表達數字來回答物體多少這個問題。可見本課是功能型的交際型的交際訓練課。而且所學這些知識點都是學生非常熟悉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師教起來會比較順手,學生也會樂於學習,並易於在生活中進行運用。因此,我以"任務型"教學為綱領,通過聽,說,讀,寫,演,畫,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同學們大膽運用英語參與實踐並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根據教材及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特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How many句型的含義和使用;

2、能用英語表達1——15的數字。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課的重、難點為:句型How many ?及11-----15數字的認讀。

二、說教法:

本課我藉助"任務型"教學方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溶於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為此,本課我採用如下教學法:

1、全部動作反應法(TPR),讓學生在有節奏說唱中體驗語言,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為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順利的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遊戲法:通過多種遊戲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

3、情景教學:利用電腦課件、圖片、實物,使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領悟到該課的重點。

三、說學法

1、"遷移方法"的指導:由於學生學習之前對1——10為幾個數字的讀法已經認識,因此在本課教學時,把舊知遷移過來,啟發學生思維。

2、會話技巧的指導:在會話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聲說,說清楚,並配以表情、手勢,有感情、有條理的說,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設計:依照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頭飾、錄音、電腦課件、圖片等媒體設計教學。

整個教學程式採用聽、說、玩、演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熱身——新知——趣味操練——拓展——課後活動。)

(一)熱身英語較好的帶領:

1、齊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老師與學生熱情問好。

3、 en and do.(做第一冊Unit 6 A 部分Let’s do)Show me 1 and 2.

Show me 3 and 4.

Show me 5 and 6.

Show me 7 and 8.

Show me 9 and 10.

(通過唱唱、問答的形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而且營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為本課的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構建了知識表象。)(二)新知T:今天,老師要跟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大家看好了!

1、老師出示空盒子,然後逐一變出八張蘋果卡片。

2、老師將所有的蘋果卡片拿起來,向學生提問:How many ? 請理解問題的學生猜測(可以使用中文)。當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這個句型的意思後,老師把所有蘋果圖(可用作獎品)貼在黑板上,對學生說:"How many ? Let’s count!"帶領學生一起數數。在數數的過程中,老師將各個數字貼在黑板上。(數字與英文單詞對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國小生愛看魔術這一年齡特徵,創設了變魔術的情景,引入新句型、新單詞的學習。)(2)、課文學習

1、老師帶領學生操練。(由會的學生摘下蘋果,顯示卡片後面的數字,然後教讀)

2、用拍手的方式練習。如:你拍一,我拍一,英語ONE,就是一,ONE,ONE,ONE

3、遊戲:Listen and show老師隨意說出數字,請全班學生伸出相應數目的手指。學生在伸出手指的同時,要重複老師所說的數字。

學生小組練習。

4、遊戲:Look and say

老師伸出手指,請學生迅速說出數字,比一比誰說得最快。

同桌練習。

(用TPR、遊戲、競賽這些教學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英語王國,又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為下面教學作好鋪墊。)

5、T:Panpan今天也為我們準備了魔術表演。我們來看一看,今天他為我們表演什麼。

學生聽錄音,指課本,學生說。

6、再放錄音,請學生跟讀。

7、請學生表演課文內容。一人當Panpan,八人當兔子。

8、同桌練習句型"How many ?"

(在聽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演演的形式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達到掌握的目的。)

9、趣味練習:

貼圖練習:課件放錄音,由學生將手中相應的圖片貼上黑板。

電話號碼練習:學生說出自己的號碼,其它學生說出中文。

(三)拓展學習:(機動)

1、看VCD的學數字部分。

2、拓展學習9和10的讀法。

3、報數練習。

4、課件演示火箭發射,學生倒唸十個數字。

(四)課後活動:

1、用英語數出教室窗戶的塊數。

2、準備一些卡片,在上面畫出不同數目的各種物品或動物,與好友進行遊戲:猜猜看。

(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五、小結:

本課教學我首先給學生交流的空間。根據《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而,我在設計這堂課時,一直注意儘可能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多進行語言的交流。

其次,我採用遊戲,提高學生興趣。國小生學英語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這種語言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熱情,那麼這樣的知識就是學生善於接受,記憶深刻的。因此,我在這堂課上安排了幾個比較簡短的遊戲,比如猜數字,變魔術等遊戲。

再次,我聯絡實際,貼近生活。"How many ?"本身就是一個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絡的話題。我從這一點出發,緊緊圍繞生活來開展教學。如數手指、記電話號碼等。

總而言之,我在設計這堂課時,儘可能地採用聽、說、遊戲的方式,通過各個有趣、實用、輕鬆、活潑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由於自己水平有限,各個環節之間還不夠連貫,還存在著很多很多的缺點和不足,願各位評委、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們,讓他們知道"English, I can".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今天我說教材的內容是龍教版資訊科技第四冊即四年級下學期教材,這本教材依據《中國小資訊科技指導綱要》編寫,《中國小資訊科技指導綱要》中規定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遞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並規定了國小資訊科技的六大模組,本冊教學內容就是《綱要》中指出的國小資訊科技第五模組網路的簡單應用,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瀏覽器收集材料及學會使用電子郵件。本冊教材包括四個單元,共16課,主要內容是網上衝浪、網上交流知識,系統地介紹了使用IE瀏覽器上網、收發電子郵件、網上論壇及用FrontPage製作網頁的知識。教材中四個單元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第一單元快樂網上行,介紹IE瀏覽器的使用方法;第二單元真情傳遞介紹電子郵件的相關知識;第三單元朋友面對面介紹網上論壇以及QQ軟體的使用方法;第四單元我愛我“家”,學習用FrontPage製作並美化網頁。第二單元是本冊的重點內容,下面我就談談對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的理解。

單元目標

《課程標準》規定國小階段的學段目標是: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據此,我確定本單元培養的核心能力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電子郵件相關基礎知識並能獨立申請免費郵箱;掌握髮送、接收和閱讀電子郵件的方法,學會整理郵箱;學會發送和接收帶附件的電子郵件。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互發電子郵件,讓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電子郵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感受到來自同學和朋友的一種特別的溫馨與祝福,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逐漸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教育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網路首先情操,教育學生不要過分的沉溺於網路,要主動維護網路安全,不發、不看消極、不健康的電子郵件。

教材編寫意圖及體例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網路已經在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電子郵件與他人交流,傳遞資訊是學生的必備知識,因此教材中設立了《真情傳遞》這一單元。用本單元的知識來培養學生進行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感受這門學科的奧祕和樂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對於學生來說,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本單元的內容,對他今後的學習、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材內容緊扣《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以例題的形式,系統地講授電子郵箱基本知識和技能,採用小課題、小步子、任務驅動的編寫方法,力求實現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每節課中結合課程內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等方式來啟發學生思考,適時地練習,用“小知識”、“小竅門”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教材編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Email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知識結構和邏輯關係

《真情傳遞》這一單元共3課,每課2課時,系統地介紹了電子郵件相關知識及操作方法。每一課均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地設定內容。(詳見“知識樹”)

第五課我有“伊妹兒”了,本課的知識點是:什麼是“伊妹兒”,如何申請“伊妹兒”以及具體的操作過程。第六課祝福你,朋友,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在成功申請電子郵箱後,進一步認識電子郵箱的操作介面,學會發送、接收電子郵件和對郵件進行簡單管理,並能瞭解“抄送” “回覆”“轉發”“通訊簿”等的操作技能。第七課一起看風景,本課主要介紹的是在郵箱中如何傳送和接收帶圖片、聲音、文字等附件的郵件,以及這些附件在傳送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體事項,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電子郵箱的強大功能,能夠正確使用郵箱。這是學生學習電子郵箱的註冊及簡單使用郵箱傳送、接收電子郵件的最後一節課,是本單元知識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本單元中起著鞏固、強化、提高的作用。

《綱要》中要求“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知識訓練與能力培養的有效結合。第五課通過申請電子郵箱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第六課通過收發電子郵件的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第七課,學生學習了收髮帶附件的郵件,處理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單元為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它既是學生學習第一單元的拓展與提升,又為下一單元《朋友面對面》中學習的另一種網上交流方式,即網上論壇、網上聊天的學習形成有效鋪墊,並有效融合於各單元之中。同時,電子郵件又是貫穿於整個國小及國中的教學,學生製作的WORD文件、幻燈片、網頁、FLASH動畫都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傳遞,即使在語文、數學、美術、英語等其它學科中,電子郵件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交流的工具,如果把國小各部分知識比作一張網,那麼本單元的內容就是網中的絲絲細線,不論在橫向還是縱向的整合中,它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及策略

依據課標要求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我確立了教學重點是:1、申請免費電子郵箱;2能傳送、接受電子郵件;3使用電子郵件的附件功能,掌握儲存附件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電子郵箱的申請及傳送接收帶附件的電子郵件。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學習資料,通過自主探究和藉助他人的幫助,通過自我建構的方式獲得新知識。為此我認為本單元的教學形式可以採取: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小組協作、評價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設計一些小問題,讓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五課“伊妹兒”(電子郵箱),對四年級學生來說不會陌生,甚至有的學生已經擁有電子郵箱,並收發過電子郵件了,這樣教學不會太困難,但學生差異也會很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E-MAIL瞭解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還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當老師,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電子郵箱地址的知識,教師要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分別正確的郵箱地址。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如下問題:申請的使用者名稱不正確、密碼忘記、無法申請等,以及郵箱的組成等知識,教師要適當予以指導和解答。

第六課祝福你朋友,學生在收發電子郵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理解郵件伺服器的概念,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資訊是怎樣在因特網上傳輸的,學生之間互相傳送電子郵件,提高學生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郵件中的“抄送、回覆、轉發”等概念。

第七課一起看風景,由於前兩節課已經學習了電子郵箱的註冊與傳送、接收郵件的方法,因此在第三課中主要是向同學介紹電子郵箱的另一強大功能,即接收和傳送帶有圖片、聲音、文字等附件的方法,這一內容會引起學生學習電子郵箱的極大興趣。收發帶附件的電子郵件是本單元的難點,教師要把握關鍵,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拓展知識面,為下單元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評價應該貫穿整個課堂,《綱要》指出: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所以評價儘量做到:1、激勵評價要及時。2、評價的語言要有針對性。3、評價形式要多元化。資訊科技教學比較注重任務,以任務驅動為教學原則,所以每節課的教學評價要立足於過程性評價,用“小組活動情況記錄表”記錄學習過程與感受,另外,還要注重每節課學生作品的評價,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最後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作品評價要有評價依據,採用“作品評價表”與“學生自我評價表”的方式進行,提醒學生把評價內容儲存在“成長基石”資料夾中,注意向學生滲透利用好本學科技術手段,只要對成長有利,就想方設法積累的理念。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彩蝶飛飛》,它是美術國小二年級下冊第三課。我將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融繪畫和製作為一體,先在紙上設計並剪出蝴蝶的外形,再進行紋樣和色彩繪製,並將繪製好的蝴蝶貼上在細繩上,抖動細繩,帶動紙蝴蝶飛動起來。

 二、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繪畫,剪貼和製作方法,他們思維活躍,不受約束,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它的繪畫和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瞭解蝴蝶的基本特徵,感受和表現蝴蝶的對稱美和色彩美。

操作領域:製作一隻能飛動的紙蝴蝶,提高學生對手工製作的興趣。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實物欣賞中感受自然之美,在動手製作中激發創造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繪畫和剪貼,設計出新穎的蝴蝶外形。

教學難點:對稱是蝴蝶的特徵之一,運用對摺的方法可以剪出左右對稱的蝴蝶,折 —剪—畫—粘是紙蝴蝶製作的步驟和方法,製作的方法難度不大,只是貼上的環節會讓學生措手不及,不知怎樣貼上才能保持蝴蝶的重心,因此,我把這一環節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通過美妙的旋律、具有衝擊力的圖片,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現欲。因此,本課教學的設計主要採用了以情境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

而在學生學習上,主要運用欣賞、觀察、實踐等方法,讓學生折、剪、畫、貼上等,直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去感受蝴蝶的特點,體驗蝴蝶的美,去想象、去創造。

六、課前準備

因為這堂課是融繪畫和製作為一體,所以課前老師和學生需要做一些課前準備。

(學生)32開大小的白卡紙、色卡紙、彩色水筆、剪刀、細繩

(教師)各種式樣的紙蝴蝶若干只、各種蝴蝶圖片、課件

七、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流暢,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感受蝴蝶之美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蝴蝶的美,我這樣匯入新課:“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很特殊的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當聽到音樂響起後才可以睜開喔!”當優美的樂曲伴隨著具有衝擊力的圖片出現在學生面前時,立刻就吸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情緒高漲,讚歎聲此起彼落,達到了教學所預期的效果。

(二)進入新課,引導尋找蝴蝶之美。

1、語言激發,進入新課

於是我問學生:“蝴蝶美嗎?美在哪?”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到了蝴蝶的美,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繼續誘導學生:“這些蝴蝶那麼漂亮,我們把它抓回家養著,天天欣賞,好嗎?”小孩子天真爛漫,相信有些會覺得老師的主意不錯,但有些見識面較廣的孩子會覺得這樣不妥。對此,我馬上給予表揚,並告訴學生有些蝴蝶能幫花兒傳粉,是益蟲,是不能隨便捕捉的。這樣,在無形中樹立學生正確的生態保護意識。接著,我繼續引導:那麼怎樣才能讓這些美麗的蝴蝶永遠留在我們身邊呢?在爭論聲中,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揭開本課主題——《彩蝶飛飛》。

2、觀察發現,感知蝴蝶外形特徵:

趁著學生情緒高漲,我引導他們帶著問題再次認真觀察蝴蝶。比如,你覺得哪隻最美?這些蝴蝶都有哪些特徵?蝴蝶都由哪幾部分組成?

外形特點:對稱特徵

花紋、色彩特徵: 小圓點、瓜子形、曲線、短線等圖形 ;

色彩豔麗、明亮、對比強烈

(三)動手實踐,表現蝴蝶之美

1、教具觀摩,掌握創作方法: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部結構,發展過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時看不見的現象或事實出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在一環節中,我準備了幾隻能舞動的紙蝴蝶,鼓勵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或拆一拆,並在小組內共同探討這些蝴蝶是怎麼做出來的.。最後,我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制作方法:折——剪——畫——粘

即先運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左右對稱的蝴蝶,再運用線條和色塊,大膽添畫花紋,最後在蝴蝶的中心部位粘上各種能讓蝴蝶飛動的材料。在製作步驟中,因為設計新穎的蝴蝶外形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著重用課件演示,使學生從感性材料上認識蝴蝶外形的要領,開啟學生的想象思維,為下一步驟奠定基礎。接著我還在黑板上畫好幾個對摺的圖,讓學生上臺在圖中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半個蝴蝶的外形,這樣,師生在合作中,掌握了蝴蝶的製作方法,這節課的難點也自然而然完成了。

2、動手實踐,展開創作過程:

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並通過共同享部分學生的創意,擴充套件其他學生的思路。同時,為了突破難點,我還特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貼上方法。我主要抓住蝴蝶對稱特徵,提醒學生貼上的時候先找到對稱點,然後粘上少許膠水保持蝴蝶的重心。

(四)作品評析

學生動手製作完成後,我先引導學生互評,如:你覺得哪位同學的蝴蝶最美麗、最特別,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麼?也可請被表揚到的學生站起來說說自己是怎麼想到、怎樣製作的等;然後師生互評,教師先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要加以鼓勵,並提出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學生不斷改進、完善自己作品。

(五)玩蝴蝶

學生帶著親手製作的蝴蝶到室外,自行設計遊戲,展開遊戲。在操場上,孩子們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只看見飛舞的蝴蝶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的教學效果。

(六)做一做

我們能利用今天的方法制作其他的動物嗎?比如:小鳥、蜻蜓……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魯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四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第四課《我們的驕傲:先人.國寶.國粹》最後一課時:《吹向世界的中國風》。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分別是“吃穿住話古今”“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銅”“漢字和書的故事”和“我們的驕傲:先人國寶國粹”,這四部分是從不同的側面展現我們祖先創造出的燦爛文化,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創造力。四部分內容緊密相連、一脈相承、主旨一致。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感受中國文化的美和魅力,認識到只有中國民族強大繁榮的時候,中國文化才會走向世界。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表達的內涵,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弘揚和傳承。

一、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感受了什麼”,在感受過程中把握教學目標,提高課堂實效。為此,本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且在教學中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放性特徵,突出拓展整合的教學策略,重視溝通課堂內外的聯絡,注重設計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賞,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來呈現,營造寬鬆、平等、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同時獲得體驗,認識到中國只有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對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進而啟示學生珍視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

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從古至今中國文化的傳播歷程,以及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

2、通過課上學習,課下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和課上欣賞、小組討論、交流展示等活動,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意識,及形成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這樣的目標設定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從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為依據來設定本節課教學目標。不僅要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依據教材特點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中國文化收到了世界人民的青睞,讓學生對中國的文化傳播歷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清楚中國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代表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明白傳播中國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職責,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準備:

在本節課教學前我佈置學生課前蒐集和整理古代中國文化傳播的相關資料。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經典的古今中國文化傳播的相關視訊片段和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展示。

五、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作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應該靈活多樣的的選用教學組織形式,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激趣、感受、體驗、昇華的方法,課堂上以學生的自我展示為主體,再用大量的圖片、視訊片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傳播的有關知識。

六、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感受體驗中學、學後相互交流}等方法。

七、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把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1、梳理單元內容,感知中國文化。

2、瞭解中國文化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3、回顧文化的傳播歷程,感受中國文化受歡迎的原因。

4、活動總結,昇華主題

(一)梳理單元內容,感知中國文化。

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進入課堂,我通過創設輕鬆的談話氛圍,在師生談話交流過程中,回顧、整理了第四單元學習過的中國文化,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中“中國風”這一概念。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對“中國風”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又使學生回顧了本單元瞭解的中國文化,為後面教學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瞭解中國文化早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這一環節,首先欣賞了《漢語橋》美國賽區的'新聞視訊,再播放多媒體圖片,瞭解中國文化傳播機構孔子學院分佈之廣,然後播放孔子學院中世界各國的人們感受中國文化的鏡頭,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之風已經吹到了世界人民心中,提出問題:中國文化以什麼魅力征服了世界人民?

(三)回顧文化的傳播歷程,感受中國文化受歡迎的原因。

這一環節的教學,結合對中國文化的“魅力”的體驗進行——中國文化在不同時期分別代表著先進的技術、和平、和交流,因此被世界人民所喜愛。通過資料收集、交流,觀看圖片視訊等,將更多地知識量融入到這個環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中國文化傳播的有關知識。

(四) 活動總結,昇華主題

這一環節,設計了“我是中國文化傳播使者”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本單元的學習形成聯絡,通過向外國朋友推薦、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讓學生明白中國文化其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中國人所特有的。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中華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最後總結,希望我們每個小使者都能夠傳承中國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把中國風,吹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中國文化”這顆神奇的種子在學生們心裡已經生根發芽,為整節課劃上了一個開放式的省略號,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喚醒”、“解放”和“引領”的功能,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發展。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體育教程一、二年級的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基本佇列隊形,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是一項深受低年級國小生喜愛的基本活動教材,國小低年級的佇列隊形教材,選擇了一些簡單的、實用性較強的變換方式,通過這些教材練習,促進學生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及內臟器官和上下肢力量、靈敏與協調素質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立正稍息動作要領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示範讓學生懂得如何做到動作準確、整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a.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開發想象力,激發表現慾望。

b.培養克服困難,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質。

四、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國小生們大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經驗,使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認識世界,我嘗試採用如下教學法。

(1)表現法:通過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表現對事物的瞭解。

(2)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悟去親身實踐。

(3)探究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去體驗。

五、教學過程:

1。立正

動作要領:使身體保持正直的狀態站立與地面,兩腳跟靠攏,腳尖略成外八字狀態,兩條腿緊緊靠攏,膝關節繃直,兩手掌五指併攏緊扣在兩腿外側,尤其是大拇指不能與其他的四個分家了,此時讓中指與褲線重合,挺胸收腹,兩眼平視前方,整個身體稍微向前傾斜,這種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覺身體的重心在前腳掌上,千萬不可以向後仰,然後保持住這個姿勢,聚精會神的等帶命令即可。

2。稍息

動作要領:在立正的基礎上,將右腳向右前方稍邁出一小步,而整個身體仍然是立正時候的狀態,即挺胸收腹,兩腿伸直,膝關節繃直,只有右腳動一下,其他各個部位不允許活動,稍息的目的是讓你在心理上稍微放鬆一下(不像立正那樣整個神經都繃的很緊),而不是讓你整個身體變的鬆懈,那就沒有隊伍的樣子了。

說課稿 篇6

《色彩的冷與暖》是六年制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本課的教學目的是:瞭解色彩冷暖的含義及冷暖對比是一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培養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重點、難點是:瞭解色彩冷暖含義及冷暖對比、補色對比。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破重點、難點,採用了幻燈片、CAI課件及實物投影儀等多種電教手段輔助教學。因此,我是這樣設計課堂的。

一、匯入新課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製作了CAI課件,進行導課,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色彩的冷暖:播放配音動畫:首先出現灰色暗花背景,接著出現美麗鮮豔的彩虹課題。其中,“冷”字用藍色,“暖”字用紅色,隨著音樂的節奏字型開始發光,背景與字型;字型與字型都形成了強烈又和諧的冷暖對比。這時,同學們顯得非常興奮。享受了色彩給他們帶來的喜悅和美感後,我問:“同學們,看這個配音動畫,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學生情緒激昂,紛紛舉手有的說,灰色背景與鮮豔的課題形成高純度與底純度對比;有的說“冷”字的藍色與“暖”字的紅色形成強烈的冷暖對比。在討論中,學生複習了上節內容並主動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教學思路及教程設計

1. 對色彩色性的感知。

為了讓學生感知色彩的色性,首先播放了幻燈片: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展示給同學們。這時給這些豐盛的飯菜打上紅光。同學們看後,驚奇地說,“大肉變的鮮紅而菠菜卻變成了黑色;”這時,又換成黃光,葡萄酒變成蓖麻油,菠菜象是發黴的樣子,最後又藍光,同學們紛紛的說:“大肉已經腐爛了,菠菜真新鮮。”學生一下進入了情節。這時我停止播放說:“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同學們想象的翅膀展開了。

2. 基本概念的講述:

由於色彩基本概念較為枯燥並難以理解,我採用了實物投影儀及

CAI課件等電教手段。以最直觀、最形象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理解色彩冷暖的含義。

用CAI課件展示色相環,同學們看到螢幕上各種不同色彩的小圓點圍成一個圓環,興趣很高,這時提問,“請說出各種小圓點的色彩名稱。”“大紅”、“檸檬黃”、“草綠”等。當同學們回答正確時,畫面中出現卡通小人笑著說:“你真聰明”、或“你真了不起”;同學們答錯時,小人又說,“再仔細想想,動腦筋喲”之類的話。極大地增強了同學們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積極性。學生輕鬆自如地理解色相環及在色相環中冷色系列及暖色系列的知識。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色彩冷暖的含義和補色、補色對比。我採取了列舉例項、CAI課件、實物投影儀等多種電教手段。在講述色彩冷暖的含義時,舉出了賽馬間的例子:將賽馬間一半刷成桔紅色,一半刷成藍色,在藍色部分休息的賽馬很快就平靜下來了,在桔紅色部分的賽馬在很長時間仍是焦躁不安。聽完後,同學們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展示《晚間的咖啡館》這幅作品,螢幕上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學生。期待著我講述這幅作品。我抓住時機講述本幅作品的藝術特色及冷暖色在本幅作品中的應用。激發了同學們想利用色彩冷暖作畫的情趣。我又舉出了畫家凡高的《向日葵》這幅作品,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並教導學生學習凡高勤奮作畫、奮鬥不息的精神,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突破補色和補色對比這一難點時,我首先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上做了視覺殘像實驗,實驗中,同學們親身體會到了什麼是補色,學生感到非常新奇和興奮,抓住這一時機又利用CAI課件做了一組補色對比練習,同學們便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本課的這一難點。通過以上的學習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色彩理論知識理解的難度,減少了技法訓練中的週期反覆,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老師變枯燥的講解為形象的演示,既領略了畫面的美,又掌握了色彩的知識與技能。

3、技法示範

為了讓學生對本課作畫材料,用具及基本技法有初步的瞭解,我在實物搞影儀的平臺上做畫,播放到螢幕上,在老師的示範中使學生體會基本技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

三、結束本課

利用CAI課件展示本課板書內容,並佈置了色彩的冷暖推移作業,講述作業要求,強調重點、難點,結束全課。

四、板書

根據本課的重、難點,採用圖文並茂的結構式板書,利用紅和綠兩種冷暖對比色,提現本課的訓練重點。

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長春版教材八年級(上)第20課《傳序書箴四篇》中的一篇,

《春夜宴桃花園序》說課稿

本序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地點在今陸兆山桃花巖。從弟即堂弟,。文章記述了李白與他的堂弟們相聚在桃花園中,飲酒賦詩,暢敘天倫的情景,雖有“浮生若夢”等頹廢之語,但主要是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

2、教學目標

(1) 掌握“逆旅,陽春,煙景,大塊”等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瞭解有關“序”這種文體的基本常識。

(2)培養學生結合作者的經歷與性格特點來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誦課文,培養語感。

(4)體會李白對人生的感悟,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積極進取的'熱情。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作者感情變化的把握,以及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誦全文,是本文教學重點

課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到痛到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於經歷淺,多數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採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選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本註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於記憶,又便於運用。

4、背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通”“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李白的名詩名句。

五、說教學程式

(一) 作者簡介及其“序”

(二)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三)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四)結合文意探究主旨

(五)背誦默寫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四年級上冊第18—19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好角的度量,從學生在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想好的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從各種學習方向進行,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他們學習空間的觀念。這樣可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三) 教學目標定以下三點:

1、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學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絡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和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係。

3、要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髮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四)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精彩的內容編排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運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是:在應用量角器進行度量角的大小情況下,怎樣確定量角器對準角的頂點,邊上是怎樣放置的。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過角的認識,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創新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學角的度量這課內容是: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二是突出重點,三是突破難點,我放手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學生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同時完成。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有角?讓大家說說?這樣可以讓同學對生活中的數學感興趣,學生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關係,有什麼不同,引出深思,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再結合例題中的主題圖,形象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學習的興趣活動,學生就能很快的進入積極思維狀態,為學習新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動角,感受角的形狀,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這個活動角,動手把這個角度大一些,可以怎樣做?變小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叉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這樣把學習的動權真正地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是什麼?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接著讓學生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在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到量角時要分幾步進行,並說出量出各個角的度數,以小組裡交流所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過程。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以下結構。

1、完成“做一做”第一題,第二題,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完成“做一做”第三題,從圖上看估計這三個角的度數,然後用量角器量一量後,提問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3、小組活動,動手,動腦,製作各種各樣的角,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的小結後,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說課稿 篇9

說課內容:星球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三節“氣溫和降水”,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各節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特徵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徵首先應瞭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佈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理解各區域地理環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佈圖,瞭解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及降水分佈特點,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瞭解我國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劃分地區;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性;

過程與方法:

精心創設情境,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探索性,著力體現課改綱要中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2、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地區。

3、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教學難點:

有關氣溫分佈圖的分析判讀。

等值線圖在七年級上學期初步學習,但由於時間久遠,平時學習中少有接觸,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節課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主要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通過設定問題、啟發誘導、讀圖分析、觀察對比、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用圖: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影象中獲取地理資訊、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學會探究:在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3、學會合作: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欣賞南北方氣溫差異視訊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提煉地理有關的知識,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初步感知我國氣溫差異,進而匯入新課。

(二)學習新知

1、反應氣候特徵的兩個基本要素。

2、影響氣候的因素有那些(補充人類活動同樣影響氣候)

3、等溫線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4、閱讀等溫線氣候圖。

(以我國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為例,課件展示)

(1)讀出各等溫線名稱;

(2)根據等溫線形狀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1、這部分內容是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等值線圖又是本節課難點。有必要拿出時間進行知識的重組和再現。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是為了省時高效。為新知識學習打基礎。2、動態再現等溫線氣候圖,重在強調重點,並在地圖的運用中化解難點。

(三)情境設計,問題探究,認識我國氣溫分佈特點

(參考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探究問題:

1、我國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分析成因。

2、計算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值。

3、0°C等溫線經過的地方。(參考圖:我國七月份平均氣溫圖)探究問題:

1、我國夏季氣溫分佈特點。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區氣溫較低的原因。

設計意圖:1、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地理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了對地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2、在探究問題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養識圖、用圖的地理技能。

學生容易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國冬季氣溫南北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四)圖解圖練,記憶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1、出示活動積溫的概念,學生理解認識

2、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地圖的功能,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達到更高的記憶效果。

(五)知識技能運用,小組探究我國降水的分佈及乾溼地區的劃分

小組探究問題:

1.沿途你們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線,總結我國降水分佈總趨勢,

2.觀察等降水量線走向,分析我國降水分佈成因。

3.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線了嗎?它與我國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

4.我國有哪些乾溼地區,你們記下了嗎?德州屬於哪個乾溼地區?

5、東北地區東部降水量並不豐富,為什麼為溼潤地區呢?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設計意圖:1、在“氣溫差異”的學習之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等值線地圖及分析氣候成因的能力。2、通過小組探究、小組彙報,利於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度,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六)歸納小結:

你有收穫嗎?那麼請你談談。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瞭解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究教學對策。

(七)回顧反饋:

回顧舊知識,強化記憶。

(八)課外探究:調查家鄉的民居特色、飲食習慣、文化習俗、農業生產等及它們與氣候的關係。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網路化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完整。

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智子疑鄰》講述了一個富人因故丟東西后,預見相同的兩個人卻遭到不同的對待。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預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以此說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塞翁失馬》文章寫塞翁先是失馬,後反而得馬,兒子騎馬折髀,後反而在戰爭中得以父子相保,環環相扣,一波三折。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要辯證地看待事物。

二、教學目標

1.根據教材內容,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 應確定為:

『知識目標』

掌握一些關鍵文言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辯證思維的能力。

2、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品質培養目標』

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寓意,辯證的看待事物。

[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

1、對內容的理解,先疏通文意再演故事的'方式。

2、對寓意的理解、認識,可用課本劇的形式展示

3.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在文學寶庫裡,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根據你的知識儲備,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學生自由發言),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兩篇

(教師板書:《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劉安(前170—前122)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之長子,襲封懷難忘。好讀書、鼓瑟,善文辭。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淮南鴻烈》。該書雖雜有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但以道家思想為主,主張清靜無為。書中儲存了不少古代神話傳說

2、字音詞意。此何遽不為福乎 墮而折其髀 此獨以跛之故

三、指導學習《智子疑鄰》

(一)整體感知

1、教師讀,學生讀,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2、複述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

(二)問題探究(師生互動,討論課文內容)

1、鄰人之父勸告富人築牆出於一種什麼心態?

2、對正確的意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

3、宋國富人一家為什麼會“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4、聯絡生活體驗,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

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同學們可以邊看書邊找出答案)

四、指導學習《塞翁失馬》

(一)整體感知

1、教師讀,學生讀,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2、複述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

(二)問題探究(師生互動,討論課文內容)

1、好事壞事能互相轉化嗎?舉例說說好事、壞事在什麼條件下轉化?

2、聯絡生活體驗,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

(同學們可以邊看書邊找出答案)

人們不要孤立、靜止地看待得失,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辯證地看待得失禍福,要發展的看待事物,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不要過分為一時一事之得失而計較。

五、拓展訓練:(同學們互相交流,自由發言)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問題:

1、疏通文意

2、這則寓言故事流傳甚廣,後來成為了常見的成語,該成語是-------------。

2、解釋句中紅色的詞。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

(2)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3、翻譯句子。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蛇本來沒有足,你怎麼能為它畫腳呢?

4、寫出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

諷刺了那些不顧客觀實際,自我賣弄,弄巧成拙的人。

六、推薦作業:

續寫《智子疑鄰》,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物件,有怎樣的反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