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百九十的文章

《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九
卷199_1【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岑參黎陽城南雪正飛,黎陽渡頭人未歸。河邊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縫衣。故人高臥黎陽縣,一別三年不相見。邑中雨雪偏著時,隔河東郡人遙羨。鄴都唯見古時丘,漳水還如舊日流。城上望...
《明史》卷三百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
◎列女二○歐陽氏(徐氏馮氏)方氏(葉氏)潘氏楊氏張烈婦(蔡氏鄭氏)王烈婦(許烈婦)吳氏沈氏六節婦黃氏(張氏)張氏(葉氏範氏)劉氏二女孫烈女(蔡烈女)陳諫妻李氏胡氏戴氏(胡氏)許元忱妻胡氏郃陽李氏吳節婦(楊氏)徐亞長蔣烈...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器甲之制器甲之制其工署則有南北作坊,有弓弩院,諸州皆有作院,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課。南北作院歲造塗金脊鐵甲等凡三萬二千,弓弩院歲造角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餘萬,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又南北作...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東夷○高麗百濟新羅倭國日本高麗者,出自扶余之別種也。其國都於平壤城,即漢樂浪郡之故地,在京師東五千一百里。東渡海至於新羅,西北渡遼水至於營州,南渡海至於百濟,北至靺鞨。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號大對盧...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表略...
《通典》卷一百九十九 邊防十五
北狄六○突厥下西突厥大邏便。(木杆可汗之子。)初,木杆與沙缽略可汗有隙,因分為二。(大邏便即阿波可汗。)其國居烏孫之故地,東至突厥國,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海,在京師西北七千裡。自焉耆國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自南庭又...
《通典》卷一百九十四 邊防十
北狄一○序略北狄,(白虎通雲:"狄者,易也,言辟易無別。"說文雲:"狄本犬種,故從犬。")以畜牧為業,隨逐水草,無文書,俗簡易,以言語為約束,然各有分地。射獵禽獸,食肉衣皮,習於攻戰,此天性也。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駝、驢...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隱逸○王績田遊巖史德義王友貞盧鴻一王希夷衛大經李元愷王守慎徐仁紀孫處玄白履忠王遠知潘師正劉道合司馬承禎吳筠孔述睿(子敏行)陽城崔覲前代賁丘園,招隱逸,所以重貞退之節,息貪競之風。故蒙叟矯《讓王》之篇,玄晏立高...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表略...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七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總督河督漕督附一國治亂,君相屍之。一方治亂,嶽伯屍之。清制:疆帥之重,幾埒宰輔。選材特慎,部院莫儗,蓋以此也。開國而後,戡藩拓邊,率資其用。同治中興,光緒還都,皆非疆帥無與成功。宣統改元,始削其權,則不國矣。...
《宋史》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鄉兵三)○保甲建炎後鄉兵建炎後砦兵保甲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帝從其議。三年,始聯比其民以相保任。及詔畿內之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幹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為眾...
《宋史》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胡旦賈同劉顏高弁孫復石介胡瑗劉羲叟林概李覯何涉王回(弟向)周堯卿王當陳暘胡旦字周父,濱州渤海人。少有雋才,博學能文辭。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升州。時江南初平,汰李氏時所度僧,十減六七。旦曰:"彼無田廬...
《明史》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楊廷和樑儲蔣冕毛紀石珤(兄玠)楊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廣提學僉事。廷和年十二舉於鄉。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進士。改庶吉士,告歸娶,還朝授檢討。廷和為人美風姿,性沉靜詳審,為文簡暢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邊事...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治者,君也;求所以治者,民也;推君之治而濟之民,吏也。故吏良則法平政成,不良則王道馳而敗矣。在堯、舜時,曰"九德鹹事"也,"百工惟時"也;在周文、武時,曰"《棫樸》,能官人也","《南山有臺》,樂得賢也";是循吏之效也。堯...
《清史稿》卷四百八 列傳一百九十五
李續賓丁銳義曾國華李續宜王珍弟開化劉騰鴻弟騰鶴蔣益澧李續賓,字迪庵,湖南湘鄉人。諸生,膂力過人,善騎射。羅澤南講學裡中,折節受書。咸豐初,澤南募鄉勇殺賊,續賓奉父命往佐之,從平桂東土匪。三年,援江西,令將右營。澤南每戰,續...
《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八十七
趙孟頫(趙與薰趙大訥)葉李趙孟頫,字子昂,湖州歸安人。宋太祖裔孫秀王子稱五世孫也。幼聰敏,讀書目成誦。宋亡,益自力於學。吏部尚書夾谷之奇薦為翰林編修,不就。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江南遺逸,又薦之。入見。孟頫神采秀異,民祖稱...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南蠻西南蠻○林邑婆利盤盤真臘陀洹訶陵墮和羅墮婆登東謝蠻西趙蠻牂牁蠻南平獠東女國南詔蠻驃國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餘里。其國延袤數千裡,北與皛州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其王所居城,立木為柵。王...
《元史》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八
◎良吏一自古國家上有寬厚之君,然後為政者得以盡其愛民之術,而良吏興焉。班固有曰:“漢興,與民休息,凡事簡易,禁罔疏闊,以寬厚清靜為天下先,故文、景以後,循吏輩出。”其言蓋識當時之治體矣。元初風氣質實,與漢初相似。世祖始立...
《明史》卷三百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明太祖既定江左,鑑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迨末年頒《祖訓》,乃定為十有二監及各司局,稍稱備員矣。然定製,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御外臣冠服,官無過四品,月米一石,衣食於內庭。嘗鐫鐵牌置宮門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
◎文苑上○孔紹安(子禎孫若思)袁朗(弟承序利貞孫誼)賀德仁庾抱蔡允恭鄭世翼謝偃崔信明張蘊古劉胤之(弟子延祐兄子藏器)張昌齡崔行功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徐齊聃杜易簡(從祖弟審言)盧照鄰楊炯王勃(兄勮勔)駱賓王鄧玄挺臣...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顏杲卿春卿賈循隱林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姚誾顏杲卿字昕,與真卿同五世祖,以文儒世家。父元孫,有名垂拱間,為濠州刺史。杲卿以蔭調遂州司法參軍。性剛正,蒞事明濟。嘗為刺史詰讓,正色別白,不為屈。開元中,與兄春卿、弟...
《明史》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毛澄汪俊(弟偉)吳一鵬朱希周何孟春豐熙(子坊)徐文華薛蕙(胡侍王祿侯廷訓)毛澄,字憲清,崑山人。舉弘治六年進士第一。授修撰。預修《會典》成,進右諭德,直講東宮。武宗為太子,以澄進講明晰稱之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即徹以...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楊慎(王元正)王思(王相)張翀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毛玉(裴紹宗)王時柯(餘翱)鄭本公張曰韜(胡瓊)楊淮(申良)張澯(仵瑜臧應奎胡璉餘禎李可登安璽殷承敘)郭楠(俞敬李繼王懋)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
《通典》卷一百九十二 邊防八
西戎四○焉耆焉耆,漢時通焉。王理員渠城,(員,於君反。)在白山之南七十里,去長安七千三百里。戶四千。西南至都護理所四百里,南去尉犁百里,北與烏孫接,東去交河城(今郡)九百里,西去龜茲九百里,皆沙磧。其國近海水,多魚鹽蒲葦之利...
《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九十一
陸耉李拱辰潘澤李廷王道郭鬱任仁發苗好謙韓衝中陸耉,字仁仲,江陰人。父渙,宋江陰軍安撫副使。大安南下,耉從父降,授江陰軍判官。至元十六年,入覲,除朝列大夫、同知徵州路總管府事。耉儒家子,又年少,民易之。及泣事,發摘姦伏,明斷...
 1 2 3 下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