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3篇

來源:文書谷 2.04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着》讀後感3篇

《活着》讀後感1

匹夫不可奪生之意志也

我沉浸於一個奇妙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我緊緊的跟着一名男子,看着他放縱無賴,敗光家產;看着他遭受苦難,浪子回頭;看着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最後又看着他與一頭老牛一起在生命暮年中相伴而活……

這個男子,名為福貴。

從書本世界中醒來,才發現自己的眼淚早已落至頁面,浸濕了紙張。我的心軟的一塌糊塗,可背後卻又不經發冷。坐着的平等描寫實在太過真實,而我也經不住內心的蠢動,在恐懼和好奇中,探尋着書中故事。

我認為富貴生活的很累,他輸光家產後父死,妻離。終是開始下田去幹農活——不然他活不下去了。一人種五畝田,想想都辛苦,何況這人先前還是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我本以為他是堅持不了的,可他的心卻又踏實了下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正如他娘説的,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人就是這種情緒化的動物,活得高興了,再累又有什麼?

福貴的`人生是苦是慘,可裏面也有着無數細小的温情存在,正是因為這些温暖,才讓他眷戀這個世界,不想放棄活着的希望。他之前活着,是為了養家餬口,他之後活着,是因為只有活着才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回憶往事,那些辛苦的和快樂的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活着呢?為了學習,為了陪伴對自己重要的人,為了享受這世間的美好,還是為了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為了報效給我們提供保護的祖國?我心中的答案還有些模糊。但未來的路還很長,我相信,我總有一天會明白自己活着的意義。

福貴活了很久了,他醒悟後一直掙扎着活着。戰爭,改革,饑荒他都經歷過了,他把他的親人,所有的親人都親手埋在了地下,可是他還是沒有死。其實人一死很容易,可不死也是容易的。福貴説過,一個人命在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我認為,這句話反過來説也是可以的。一個人要是真正的不想死,那就怎麼也死不了。

人求生的意志是強大的,有人説,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這看似平常的東西,卻少有人真正擁有。

舉個例子吧。身患絕症的病人有兩種,一種是積極向上,配合治療的。這種人對人世還有眷戀和希望,往往會得到好的治療結果。另一種人怨天憂人,自怨自哀,最後竟鬱鬱而終,而並非因病死亡。難道説這種人就沒有求生的意志嗎?難道他就不想活嗎?不!不是這樣的。我覺得想活並不等於擁有求生的意志,擁有求生的意志,你就可以抵制身心上的痛苦折磨,而如果只是想活着卻不能忍受苦難,也終將死去。書中的春生就是這樣,他答應了福貴要活着,可卻忍受不了嚴刑吊打之苦,最終上吊而死。

縱然人生不可避免苦難,但生命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我們不應該被挫折戰勝,所該做的,應是好好呵護生命中的美好,活在當下,努力去活。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吾曰:“匹夫不可奪生之意志也。”

《活着》讀後感2

《活着》整本書裏,通篇充斥着我習以為常的味道,從一開始老百姓田裏的風光,到最後老人與牛暮歸時的畫面,我都覺得特別真實,也特別普通。故事的情節也都完全不出乎我的意料,福貴沉迷賭博,家道中落,父親死去,一貧如洗時,自己被抓去當運炮兵,歷經生死波折,遇見解放軍被放回老家,發現女兒因為發燒成為了聾啞人,母親病故。

後來,在動盪的時局中艱難維生,兒子因為給別人輸血死掉了,女兒嫁給了憨厚老實的女婿,生兒子的時候難產大出血死掉了,妻子因為過度勞累和悲傷也死掉了,女婿在出工時遇見意外,死掉了,留下一個外孫,營養不良,犯低血糖,一個人在家吃豆子噎死了。

最後老人養了一頭牛,就指望着這頭牛耕田種地,還給牛取上了自己的名字,時常對着它叫喚自己親人的名字,彷彿它不孤單,自己就不孤單,彷彿它以為身邊那些人都在,他的親人們就還都在。

我這個人算是敏感到一定程度的,很多時候會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心疼,就比如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見到一個面容姣好的女生,一直站在我旁邊抿着嘴脣不説話,別人路過也很有禮貌的避讓,後來她到站下車,我從車窗上看她走路,有點跛,我就很難過。有時候看一部電影,看到別人有釋懷不了的過去,看到別人的人生中揮之不去的絕望,看到那些明明很善良,很美好的人們一個個結局慘淡,也會難受很久。

看《活着》的時候吧,可能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吧,很多情節其實都特別真實,那些波折和坎坷,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很多小片段就感覺和夏天時,我和奶奶對坐着在村裏的大廳裏摘花生時她講的以前的老故事一樣。

看到結尾時,一起來韶關參加培訓的同事都基本回去了,晚上就我一個,夜一深,就感覺自己特別脆弱。看到家珍臨死前對福貴説:“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麼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

我在牀上抱着被子嘩嘩哭了十幾分鍾。

很多時候,我經常和舍友説:“我覺得我啊,以後可能就是孤獨終老了。”現在我想,人生始終逃不過一個結局的,我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去愛了。如果真要把人生當成一個故事來看,任誰都有數不清的遺憾和後悔,甚至苦難和絕望。但這一切,都是我們生命張力之下要用勇氣和韌性去克服的。

《活着》對我來説,絕不僅僅是一部通過訴説苦難和心酸來使讀者感恩人生的作品。我也不必從任何一部文學作品中明白人生的艱難,恰恰相反,正因為《活着》,我看到了更多原本沉澱在周身的.美好和難得。

何為活着?那些瑣碎的,浩蕩的,沉重的,柔軟的,匆忙的,懶散的,絕望的和欣喜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在你用力去生長時,連同着血肉根鬚一同傾注下去的,一旦開始,就註定了要結束但還沒結束,要用我們一輩子去用力奔赴這結束的,就是活着。

《活着》讀後感3

《活着》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兩遍了,這一次是看的第3遍,但不論是看了多少遍,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到目前為止其他的書所不能夠比擬的。

文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曾經作為地主家的兒子,他又嫖又賭,終是把家產都輸光了,一貧如洗,但他還活着,在家人的愛中活着。

而與活着相對的總是死亡,福貴爹的死給了福貴一個沉重的打擊,於是他開始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終於心悔改,生活看着比剛破產時要一天比一天要好,可是當悲劇來臨,命運也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先是被抓去當了壯丁,好不容易逃了回來,卻發現母親已經離開了人世,女兒也變成了聾啞人。之後兒子因為見義勇為,獻血過度死了。好不容易女兒找到了女婿,以為日子就這樣開始變好了,結果發現,現實總歸是殘酷的.,女兒在難產的時候離開了,妻子受不了打擊也死了。接着女婿又被一次劫難奪去了生命。本以為外孫會是自己唯一的希望,卻不曾想,小豆子竟然吃在豆子的時候被撐死了。但他還活着,只是這次沒有家人了——或許愛還在。

每一次看着福貴,在過着紈絝子弟的生活的時候,我都在想,不管他有着怎樣悲慘的結局,我大概也不會可憐他吧。但是當看着他的親人一個一個離他而去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心軟了。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如果我是福貴,當看到親人從我的身邊一個一個的離去,我能否扛得住,自己一個人能活下去嗎。

每一次看《活着》這本書,我都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最後只有福貴一人(當然還有一頭老牛)還活着,連他的孫子都沒有活下來?小豆子是富貴的希望,可是作者連這一點希望都沒有給他。那他活着是為什麼呢?又有什麼意義呢?實質上到現在我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或許只有問餘華先生,我才能得到一個答案。

如果非要讓我給自己一個解釋的話,我以為,活着是一個人的本能,當一個人經歷了太多的挫折,看過了太多的死亡,經歷了太多的生死離別,才明白活着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真的只有當人經歷了生死才能知道,活着是一種奢望,也變成了我們生活的唯一信念。活着或許並不需要太多的意義,活着便是活着,就這樣好好的活着。活着的人才能從活着的東西身上找到生機和快樂,只有活着才能夠見到光明,也只有活着才能夠擁有希望。

或許我們現在已經沒有生活在連活着都成為一種奢望的年代,但是我相信,當我們遇到困難,當我們遇到挫折,當我們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們看這本書,想想自己,至少我們還活着,哪怕毫無意義,哪怕有再多的打擊,我們至少還活着,至少我們還有看見彩虹的期望,有沐浴陽光的權利。沒有任何一件倒黴的事抵得過“我還活着”,當我們還活着的時候,我們便是幸運的。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當黑夜已經來臨,也就意味着白晝不會再遠了,所以遇到困難,熬不過去的時候,想一想書中那句話:“你可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