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24W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説實話,並不贊成男主的做法,雖然他選擇了心中的月亮,在其死後,他也成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家。然而,不負責任,自私,冷漠無情,臉皮極厚,毫無感恩之心這些標籤我還是想貼他身上。如果為了追尋心中的理想要拋妻棄子,不顧家庭的責任;冷漠無情,不思感恩,傷害他人;難道因為他是天才,他能堅持心中的理想,敢於突破世俗,所以這些就都應該被原諒嗎?至少在我眼裏他是個渣男,自私鬼當然,他也是個敢於世俗,特立獨行的天才畫家。畢竟每個人每件事都應該批判性的去看待思考。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故事讓我想起了《天堂電影院》的結局,數十年未見,縱使兩人仍然相愛,男主終生未娶,但女主最終還是迴歸了理性,畢竟已為人母。相反的,電影《兩小無猜》的結局讓我很反感,兩人嘻嘻哈哈的打賭“敢不敢”,就是不承認彼此相愛,但最後的`結局兩人終於在一起,然而男主卻是拋妻棄子,女主也是拋棄了丈夫。這樣為了心中所愛卻毫不顧忌他人的做法實則讓人喜愛不起來。雖然電影是非常不錯。

現實中我想起了之前有跟人討論過關於旅行的一個問題,有些類似,但也不加過多論述了,大致就是關於“只要你旅行的慾望足夠強烈,錢和時間的只是你慾望不夠強的藉口”。也想起了之前跟她爭論過關於徐志摩是否算渣男的一個問題,也有些類似吧。

支持每個人去追尋他心中所追求的,只要時機恰當,哪怕你根本不會成功,只要你自己能所求一份安寧便可,但前提是別過多的傷害他人。某些時候過度的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可以理解為自私。

不過也可能我是這樣的一個想法,所以脱離不了世俗,只能泯然眾人矣。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2

一直想看的一本書。它太有名,腦海裏一直重複着這樣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看見了月亮。

於是在未打開這本書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不斷在想,不斷在想象,它到底説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是關於愛情、親情,還是光榮與夢想?

直到我真的開始閲讀這本書,到第二章結束,也沒能讀懂它的.好。後來,看見這個四十多歲、有着美滿家庭、事業有成的男人卸下了世人眼中充滿豔羨的光芒,不顧一切要去追求創作夢時,我的心竟也是顫抖着的。

誰能想象,誰又能相信,這個男人放棄了擁有的財富與地位,卻僅僅是因夢想。他説,我告訴你了我必須畫畫。這可由不得我。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會被淹死。

每每感受到這個瘋子體內的瘋勁,每每同情他的命運時,我就會想到二十一歲的自己。那時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了心裏莫名燃起的一團火,後來我想那可能真的只是一團偶然升起的無名火,冒冒失失地開始了飛蛾撲火的人生。

斯特里克蘭遠比我幸運。在他身上,有對繪畫的無限熱情,有多少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天賦。而我呢?先天不足,後天也不見得有多努力,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和懊惱,還剩下什麼?

只有對平庸的人生心有不甘罷了。反正,我得掙扎。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3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幾天了,當時很想寫點什麼,但又總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過去學生的電話,言談中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充滿了期待。於是我有了寫的衝動。記得看完時已經好晚了,老公問:“這麼好看嗎?”“嗯。可以吧。”“講什麼的?”“以高更的生平為模板,寫了一個有天賦的畫家的故事。聽從內心的召喚,尋找精神的家園。”內心的召喚,這是我看完書之後強烈的印象。

畫家心中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他被炙烤,受煎熬,只為找到準確表達的方式,找到讓他內心平靜的地方。所幸,最後他找到了,臨終前,他的心平靜了,他在他嚮往的地方畫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靜、滿足地離開了人世,帶着對世人的不屑。畫家深知自己畫作的價值,但他從不售賣,也不讓人看,因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報答某人時才把自己的一幅畫送給他,在對方推辭不受時説:“你還是拿着吧,幾十年後它會有點用的。”呵呵,多麼自傲!後來在豆瓣上看別人的評論,點擊率最高的的一個小女人寫的感悟:“親愛的,我是鯨魚,可是你只能給我一台飲水機”,是看了毛姆關於男女區別的評論之後的頓悟,意思是女人對於愛情的渴求就像鯨魚對於大海,可是男人卻只能提供一台飲水機那麼多的水。因為毛爺爺説,“女人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還想説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東西非常反感。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裏。”於是小女人深深地剖析自己多年的學習生活都是在愛情的幻影中,不關心時事,不知道科學,書裏書外只有愛情和娛樂八卦。

書評引來回帖無數,雖然很多人對於她關於女人的描述很感冒,好像自己並不是這樣視線狹窄,但是也有很多貼是深深的共鳴。我當然不是那種以愛情為唯一人,也許這和我從小的生活環境男孩多有關,也與自己的理科出身有關,毛姆關於男女區別的那兩段評論雖然在我的心裏有了那麼點漣漪,但還不至於那麼大的觸動,我最大的觸動是來自他另一段話:“‘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的語音裏流露着一片熱誠,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動了。我好像感覺到一種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體裏面奮力掙扎,我覺得這種力量非常強大,壓倒一切彷彿違拗着他自己的意志,並把他緊緊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讓魔鬼附體了,我覺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東西撕得粉碎。”我震撼於畫家內心強烈的個性表達慾望以及他對自己內心渴求的'響應。我很羨慕他。

他的內心是極度自由的。沒有什麼社會準則能束縛他的心靈。他對於他的工作擁有極度的熱情,對於任何物質的享受毫不在意,絲毫不認為忍飢挨餓是受苦受難,完全過着一種精神生活。還有另一段:“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説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説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台,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裏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着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

説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裏,從不相識的人羣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裏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裏終於找到了寧靜。”佛教中所謂前世有點類似這樣。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價值除了毛姆準確地描寫了一個天才畫家的生命歷程,更多的還是他在記敍的過程中加的那些議論。很精準。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

前些日子讀完了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説是我這些年來讀過的最能引人深思的作品。

在讀這本小説前面部分的時候,覺得故事很稀鬆平常,可是閲讀到後面就越是覺得這部作品所講述的真是一個極好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角色,以“正常人”的眼光來看,他是一個十分古怪、不通人情而又自私的傢伙。

可是當你讀完他一生的故事之後,你會由衷地欽佩這個人,甚至會羨慕他。因為他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完全追隨自己的內心,堅守這種信念,最終過上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當然,代價是很高的,他也運用自己的天才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是我想這些反倒是主人公最不在乎的。()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各種選擇,而不論什麼樣的選擇都必然是有得又有失。同樣的一種選擇,對有些人是得大於失,而對另些人是失大於得。怎樣選擇,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服從自己的內心。儘管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你如果得到了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那些失去的'又算得了什麼呢?怕就怕自己不瞭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沒有一種堅守能讓你走到最後。

所以説,人還是得先了解自己,去尋找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並堅定一種信仰願為之付出。反思自己,這些我現在都還差得很遠,怎麼辦呢?畢竟現在還年輕,允許我去不斷嘗試。《月》中的主人公一直人到中年才做出這樣的選擇,我也不要心急,慢慢了解、慢慢尋找、為了一點一滴的事情開始堅守。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5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將你困在生活這個大牢籠裏,掙脱不得。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脱去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了。

總有這樣一個朋友: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説話,但如果開口説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裏不大起眼的人。事實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事實上你自己沒準就是這樣的人。

你能想象這個近似於一杯白開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了嗎?然後等你再聽説他的消息時,據説他已經到了巴黎,正從頭開始學畫畫。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實生活裏,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但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瘋的不輕啊。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們視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蘭德對話中説,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這樣做的話,地球就不要轉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蘭德説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就算敢想,卻是不敢做的。因為愧疚,內心的愧疚,對於家庭的愧疚、社會責任的愧疚;因為害怕,害怕別人的閒言碎語,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會以怎樣的言語傳到陌生人的耳朵裏、害怕自己會變得窮困潦倒,成為眾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現在已經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卻寫了這樣一個人。在留下一張內容為“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後,他拋開自己已經擁有的身份、地位,離開了自己結婚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歲,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身上只有100塊錢。如果到這裏,你以為作者是要説一個追尋夢想,經歷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的話,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齡了,他不是20出頭的小夥子,是40歲!環顧四周,40歲的人們在做些什麼呢?我不瞭解。中年的人們要麼依舊碌碌無為,但是誰也説不準之後會變成怎麼樣;要麼已經攀上事業的高峯,誰又肯放下塞到嘴邊的肉呢?説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讓人們畏懼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經得到的名利。

文中寫中年追夢的不只思特里克蘭德一人,還有那位老醫生,在快要進入事業的高峯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去到小島上當個小醫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説他的了精神病。他沒瘋,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夢想。這裏的夢想不是別人説的夢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是可惡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但他們又很無辜,因為他們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們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思特里克蘭德的話來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們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後悔,要是自己也邁出了當時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後的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説他們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誘惑,多麼妖豔,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處在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大眾。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亮,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徵着理想與現實。滿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不敢説我看懂了這本書,但是誰都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不論是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都沒有什麼不對。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

閲讀毛姆的這部世界文學著作《月亮與六便士》,每一次的感覺與收穫都不相同。小説中通過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先生在中年時期,放棄了穩定的收入、放棄家庭和兒女,走入尋求繪畫夢想而坎坷一生的故事,留給我們關於人生與理想、婚姻與愛情、生活與藝術的思考,回味無窮!

首先,我稱這部小説是一部“學習鑑賞藝術手冊”。

出生在70年代的我們,對藝術的瞭解知之甚少。每次當我站在美術館展覽的藝術品前,“彷徨”二字油然而生。雖然站的很近,但又是那麼的遙遠!我僅僅感覺到好看還是不好看,但對它真正的美和創造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卻不知道應該作何描述和欣賞。我曾向很多人提出過諸如此類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尋找到答案。直到在毛姆的這本小説中,看到了答案: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裏重新唱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鋭的感覺和想象力。多麼一針見血的語言!想要欣賞到藝術的美,我需要學習和積累的還有很多很多。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簡介,當我看到毛姆是以法國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原型,寫下的這部小説時,我找出高更的油畫。在沒有讀這本小説前,看到高更的畫,感覺整個視覺是被扭曲的,所有的東西都不成比例,而強烈的顏色衝擊着我的視線。他的畫有一種原生態的感覺,似乎開天闢地時混沌着。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表達意境?難道真實的寫實不好嗎?

在一次又一次閲讀這本小説時候,我才似乎朦朧的理解到高更繪畫中所表達的美。精神上的追求如同大自然的`美一般魔幻,稍縱即逝,但是抓住即永恆了。

其次,這部小説也堪稱“愛情指導手冊”

愛情對於物質極其豐富而精神空虛的現在來講,受到的考驗更為嚴峻。婚姻無法為愛情保駕護航,有時候反而帶來的是加速愛情的消亡。婦人往往把家庭佈置的温馨、孩子教育的得體、照顧好家庭成員的飲食起居作為的首要任務,男人把事業、地位、金錢作為身份的象徵。大家卻都忽略了愛人之間的精神溝通。毛姆在小説中指導我們“在衝動的熱情前面,這種感情是毫無防衞能力的。”

如果做的都是正確的事情,也就不會出現斯特里克蘭德夫人在結婚十七年後,才知道斯特里克蘭德先生要的是什麼;而勃朗什·施特略夫就不會被斯特里克蘭德先生所拋棄。而恰恰懂得他的是愛瑪。沒有精美屋舍、沒有錦衣玉食,有的只是茅草屋、簡單食物,而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先生卻生活的比什麼時候都幸福。請有時間問問自己,做的東西是他/她要的嗎?

最後,我把這部小説定義為“理想與生活指導手冊”。

在這本小説中,能讓我欽佩的不是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雖然每個人選擇生活的方式是自由的,我無需去評論,只能説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讓我敬佩其堅忍不拔、追求理想的人,但是沒有辦法尊重的人。而使我真正欽佩的是布呂諾船長。“我在自己的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勵着他的那種渴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繪畫,我的卻是生活。” 布呂諾船長和妻子共同用雙手創造出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們都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創造好的物質基礎,也是想讓自己和家人能幸福。只是我們在匆匆忙忙工作中,別忘記曾經小時候的我們也想成為“這個家、那個家”!別忘記自己也曾經想學習的興趣愛好!別忘記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陪伴、指導,別讓他們的精神世界也變成一片沙漠!

理想和生活並非是一對矛盾體。他們就如同“月亮和六便士”一樣,月亮掛在天上,六便士就在地下。沒有六便士,又怎能觸摸到月亮呢?只是在地上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不要忘記抬頭看看月亮在那裏。人生匆匆幾十年,上帝創造我們,就是讓我們在這世間生活的豐富多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祝大家活的精彩!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7

故事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試想你的一個朋友,有份還不錯的工作,有個幸福的家庭,雖談不上無憂無慮,但也過得充實。平日裏他處事低調,話也不多,以至於大多時候你都想不起這樣一個人。偶爾看到他發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隨手也點了個贊。似乎我們都有不少這樣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這樣一個朋友突然離家出走嗎?再聽到他消息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巴黎學畫畫,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成為一名畫家。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但不同以往,這並不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經歷艱難最終實現理想的故事。

他的夢想道路註定異於常人,因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熱情。他毫無顧慮的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給太太一封信,我不回來了。沒有原因,沒有歉意,到像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沒有回來。後來的故事他對待生活、周遭同樣的冷酷,甚至到了極致。他自私、他目無他人,拒絕任何世俗,所以他也無所顧及。但他同樣也是無辜的,因為他的眼中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夢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運。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熱情,畫畫像是喚起了他的靈魂,生命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面對生活的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他沒有猶豫過,只憑極致的熱情驅使前進。不為出名,不為認可,在生命的最後畫出一幅伊甸園式的偉大傑作,卻被要求在他死後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瘋不成魔。歷史的長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在追逐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壓力,小到柴米油鹽。理想和現實像是一對冤家,每當我們懷揣夢想趕在路上,總是顯得不那麼盡如人意。然而他們也並非非黑即白。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一半堅守,一半妥協。當夢想照進現實,請保護他。

有人説,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8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第一次看到這時還未讀過這本書,但這句話就像是自由、理想和現實撞出的火花點亮在我面前。

細細讀,作家毛姆用自己對人性敏鋭的洞察,用幽默的文字、動人的情節、深刻的思想編織了一位藝術家的傳奇人生,探索了藝術與生活的矛盾與相互作用。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年過四十,前半生簡簡單單生活,看起來很幸福。縱使與他關係最親密的夫人曾説他沒有一點藝術細胞,像個木頭,但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一切開始追逐夢想,我喜歡他即便深陷噩運但卻依舊深陷其中的享受姿態,也佩服他即便充滿未知卻依舊不回頭地踏上塔西提島。

月亮高掛夜空,六便士是生活必須,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誰都沒有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活着的意義多樣,只要忠於內心,誠實地面對內心的聲音,認真地選擇自己對社會該做什麼貢獻,這就足夠。思特里克蘭德用拋棄道德枷鎖來追求靈魂的聲音很動聽,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聲音放棄高薪醫院而去當檢疫員也是一種選擇,這不是糟踐自己的生活,而是高於生活高於物質地去追尋精神世界。

書裏所言:“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循規蹈矩的生活是否讓你失去了一點快樂呢?那就勇敢起來吧。能像主人公那樣為了理想而痴狂的.人是少數,但是,是否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偶爾抬頭望望月亮呢?

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但我想他留給我們的這句話“Look up at the stars, not down at your feet.”和毛姆想要傳達的是一樣的意思吧——腳踏實地,但要仰望星空。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9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説。它有很高的聲譽,就算沒有讀過的人,也會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偽文青們都很喜歡的一本書。

看完後,我被裏面那幅美妙的畫面所震撼了。在我讀它之前,我認為這本小説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愛的年輕人,他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了一生,卻依舊很窮。我認為,至少是一個善良和純潔的人。然而,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主人公是一個脾氣暴躁和粗魯的大叔。而這位大叔是以著名畫家高更為原型的。

大叔早年的生活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了他的社會地位。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比讓這個角色與眾不同。第一個對比是大叔的年齡,他不是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而是一個有着令人羨慕的居家男人。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説,放棄一切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第二個對比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被逼到路盡頭的人是怎樣的涅槃。但是成功和快樂的人可以從頭開始,而不用擔心“成本”,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小説中對真實世界的描述有時牽強附會,卻還是讓我感到真實。也許,真相併不是這部小説的初衷。雖然這個天才有非凡的天賦,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他。儘管表面上不負責任,對家庭帶來了傷害。而我最討厭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們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畫家,看了他的畫後,很珍惜。男主雖然脾氣暴躁還沒有禮貌和修養,小胖還是對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負義,還出軌了小胖的老婆。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説沒有解釋清楚,因為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人的,對小胖卻很有愛心。後來莫名的被一個男人吸引了。

或許,一千個人讀同一本書都有不同的感受吧!這就是我在看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

我記得讀這本小説已經很久了。記憶不在清晰,朦朧的回憶是中痛苦的殘記。但我仍要推薦這本小説。我的眼光一直是另類的眼光,但我對文本的讀法也許本身就有屬於我的記憶。我不想説是我誤讀了毛姆。因為作品一旦被創造出就不屬於作者自己,也許作品有時候只屬於作者自己!外來的讀法是種主觀的想法。

我記得錢鍾書先生決定寫《圍城》時就是因為受到毛姆的刺激。錢先生的學問是沒有人與之可以媲美的。別的不再多説。話説多了會惹出麻煩的。錢鍾書先生説:毛姆都能寫出那樣的小説。讀者之多是無法計算的。毛姆當時確實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於是乎《圍城》橫空出世!關於《圍城》它可以説是藉着錢先生的才華融多家與一體的傑作。其中可以看出很多歐美小説名家的影子,以為錢先生學貫中西的才華《圍城》被寫成了一部傑作!

閒話説的已經多了,下面我談談自己對《月亮和六便士》的看法:毛姆以前是個醫生,而當醫生的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但《月亮和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高更的畫本身就很有價值,這部以他為原形的小説風靡後,高更的繪畫藝術和作品受到了更大的關注,高更印象派宗師的地位得到確立。同時,塔希提島——高更隱居的小島也名揚與世,成了旅遊勝地。

根據高更的著作《馬裏歐的古代信仰》,知道女人是月神希納,男人是地神法脱。大地之神主宰人世的生成和輪轉,乃是必然的毀滅。月之女神長官永遠的豐收和不朽。

這個關於這個作品的題外話,而真正的文學內涵遠非如此簡單的解讀。我自己的看法是:這個本小説遠遠超過毛姆自己的解讀。因為我發現其實這本小説寫的是關於天才的事情!天才是個殘酷的字眼,人們根本不願意承認天才!因為我們總相信:天才出於勤奮!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在文學領域。真正的優秀的藝術家是天才。文學不過是藝術中最上乘的精品!我知道的這個就是我讀《月亮和六便士》的感悟!我作下我殘酷的決定放棄化學從而轉向文學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也許更適合搞文學。

我感激我在大一那次靈魂的顫慄!《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那“曠野的呼喊”終於讓我認識到了自我。

作家就是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把人類的智慧發現後用作品表現出來。我自己是學習化學的。我自己很難均衡文科與理科的思維。理科講的是科學。科學真的是個很麻煩的詞語。嚴格意義上説只有能用數學公式表達的東西才是科學。科學越來越教我懷疑?懷疑所謂的`科學?所謂的科學根本解決不了人類的問題!我不想借文學來闡釋科學。我多言了。

房子裏的光線特別暗,彷彿是,他突然走入了一個神的世界;朦朦朧朧中,他好象覺得自己正置於一個原始森林中,大樹下倘徉着一些赤身裸體的人。特拉斯醫生幾乎連呼吸都停止了,過了一會兒他才知道,他看到的是四壁上巨大的壁畫。他心中出現了一種既無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這幅畫具有壓人的氣勢,它既是肉的,又充滿無限熱情,與此同時又含着某種恐懼成分。。繪製這幅鉅作的人已經深入到大自然的隱祕中,知道了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事物。他畫的是某種原始的令人震懾的東西,既美的驚人,又污穢邪—惡,他的畫奇異而荒誕,好像宇宙初創時的圖景——伊甸園,亞當和夏娃……

“上帝啊,這是天才” 特拉斯醫生掩口驚呼。

這個原文的話,感謝作者道出了真理的話,藝術是屬於天才的!這個是震撼靈魂的話語!

有兩本相似的小説《月亮和六便士》和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這兩個小説的主人公有着驚人的相似。

《月亮和六便士》不乏精彩的句子。如:

“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必須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讓我們保持着沉默,滿足於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温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在愛這種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温柔。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悦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着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愛情要佔據一個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專門去做一個愛人。即使頭腦最清晰的人,從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實際中卻不會承認愛情有一天會走到盡頭。愛情賦予他明知是虛幻的事物以實質形體,他明知道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愛它卻遠遠超過喜愛真實。它使一個人比原來的自我更豐富了一些,同時又使他比原來的自我更狹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個人,他成了追求某一個他不瞭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個工具。……”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於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説,卻只能侷限於會話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我們的腦子裏充滿了各種思想,而我們能説得只不過是像‘園丁的姑母有一把傘在屋子裏’這類話。”

張賢亮在《綠化樹》中説:“凡是出現兩次的事物必有某種意義,那就是命運!”

文學,文學真的是很難言的東西,它如此另人費解,它不是靠智力,不是靠理性可以把握的。科學最大的弊端是可以模仿。即使你很笨,你仍然可以在科學上做出成績,尤其是化學!而文學則不然!這個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它如此令我痴迷!尼采説:“模仿無疑於自殺”。科學的本質正是模仿。

熱門標籤